当年轻人在磕cp,他们是在磕什么?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我想看cp是什么 当年轻人在磕cp,他们是在磕什么?

当年轻人在磕cp,他们是在磕什么?

2024-06-26 21:0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图丨 网易对B站受欢迎cp的统计

在各个视频当中,伏地魔和林黛玉是宿命论的反叛和成全,薛兆丰和刘擎两位教授是代表了经济学和哲学的浪漫争论,元稹和白居易是棋逢对手的惺惺相惜,甚至清华和北大相隔的一条街都是情意绵绵的鹊桥。

很多人可能没有诚心诚意的磕过“明星cp”,但是一定在好兄弟/闺蜜谈恋爱的时候起哄过。是否同框、是否在同一时代、是否为同一物种在cp向的世界里都变的不再重要,只要有些许的火花都可以被脑补出万千个粉色泡泡的场景。

就像很多人喜欢看小说,喜欢跌宕起伏的情节;也有很多人喜欢看电影电视剧,享受大场面的震撼。但更多人愿意在那些假设出来的世界中寻找爱情的印记。从原始的闹洞房开始,从古至今, “人类好像最大的爱好,就是看别人搞对象”。

图 Rock《脱口秀大会第三季》

一·cp历史知多少

早在古代,就有各式各样“cp”被人们熟知,如伯牙钟子期的高山流水觅知音,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死生相随。大众为他们改写结局,幻想着他们之间会发生的无可奈何。但是一直到现在这种“磕cp”的情况,才广泛地进入大众视野。

溯源“cp”是来自英文“coupling”的缩写,最早起源于日本的ACGN同人圈(Animation, Comic,Game,即动漫游戏文化),表示情侣、配对。最初广泛使用在二次元,后来泛指到一切有关配对的关系。

20世纪90年代,在日本动漫文化的影响下,“cp”也开始在国内广泛流行起来。老动漫宅一定看过火影的同人文,一定听过被翻唱填词无数次的同人曲,那些在影像店等待更新的时候,靠着各位“太太”的投喂“艰难度日”。

很多人可能没玩过游戏的仙剑系列,但是一定知道白月光赵灵儿和三生三世的紫萱。这些早期的“cp文化”还是作为一种高成本的输出飘在云端,没有飞入寻常百姓家。

图丨 《仙剑奇侠传》系列单机游戏历代logo

而起点、晋江等小说网站的兴起,则给予了“磕cp”的人们新的疯狂空间。其实所谓的同人文化,就是从同人文正式向大众普及开始接地气的。

21世纪初,瓶邪开启新的新冒险随处可见,新一和小兰在无数个平行时空中已经脱离了神秘组织的追查,小燕子和永琪之间不再出现知画。大众不满意足于既定的规则和剧情,让自己磕的cp在笔下创造出新的故事分支。

图丨 晋江文学城和起点中文网

但是真正让“磕cp”出圈的,是一档2008年的韩国综艺《我们结婚了》。同时伴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普及,更多人加入“磕cp”的群体行列,原本只属于cp党不再圈地自萌,开始在三次元寻找志同道合的伙伴。

反观国内,这种三次元则在2015年开始井喷式的爆发,伴随着真人恋爱真人秀节目和无官配群像电视剧《琅琊榜》的播出,全民巨大的反响使得“磕cp”成为新的潮流。

图丨微博为cp专设的超话页面

发展到现在,cp文化向着“饭圈”、“粉丝型生产者”、“cp粉丝”等多个方向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这个行列,从细枝末节中重新诠释一对cp的行为定义,找到糖点,或者亲自下海为爱发电,产出从文字到视频的种种饭制。而社会和资本也看到了在这种cp向文化的巨大红利,于是各种组cp层出不穷,尽管这是一把双刃剑,大众对于cp的接受度也越来越高。

二·出现“处处磕”

那么为什么喜欢看别人谈恋爱呢?

高级的说法是:“符号化的个人满足与群体狂欢”。

简单来讲就是:“看别人谈恋爱相当于自己谈恋爱”、“我想让谁谈恋爱谁就谈恋爱”和“大家在一起玩才快乐”。

「别人恋爱≈自己恋爱」

B站的cp女王不是美艳动人的迪丽热巴和甜美可人的新垣结衣,而是看似普通的贾玲,视频中无数个英俊的男子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

图丨 B站的贾玲cp向视频

那么一个女性在看这些视频的时候真的是在看欢乐喜剧人贾玲的爱恨情仇吗? 并不是!

cp党们会自我代入,或罗曼蒂克或虐心BE的故事情节,都变成了一个普通的、拿着手机无聊刷B站视频的女孩身上可以发生的故事。这是一种虚拟现实的体验,虽然只是短期甚至瞬时的,但是也给予了很多人一定的满足感和收获感。

反之亦然。“男人至死是少年”更加说明说明了大众永远对浪漫的感情充满美好的向往。因为受到各种外界砝码的加持,可能现在没有任何人可以说自己的感情是没有掺杂丝毫杂质的。面对感情困惑和焦虑的交织,“磕cp”就变成了一种轻松的情感文化。大众眼中的cp是美好纯粹感情的象征,他们被架构出来的是一幅完美的感情图景。

大众通过围观别人的感情,来寻求自我的慰藉,享受虚拟的参与感,并且用“显微镜”般的放大能力找出细枝末节的“糖”。这些都被大众当做完美爱情的投射,抚慰着大家求而不得的感慨。

「cp掌控感」

在cp党中,有些人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创作基础,如绘画、剪辑、文字等,那么作为一名为爱发电的“太太”,享受到的就不仅是获得感和满足感了,还有来自于“产粮”的掌控感。

图丨 网易LOFTER

在任何cp的圈子里,一定会有多名写手,能将这对cp不ooc(Out Of Character 指脱离人物本身性格)地带到一个全新设定的时空,会有很多p图手,能将完全不同的两张照片p出“氛围感”,会有很多剪辑手,能把完全不搭调的两端视频剪出一个缠绵悱恻的故事。比起正主们偶尔的、甚至没有的“发糖”,这些产出才占据了“磕cp”的半壁江山。

这些产粮的大触们几乎得不到与时间产出等同的收入,但是在整个过程却出现了对于“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甚至有人支持我”的控制感。就像橙光游戏的爆红和恋与制作人的风靡,这种“自我代入+掌控感”就是产出的原动力。

有了这些产出者,追随者也会不断增加,追随者当中又有产出者,就形成了一个良性的“cp圈循环”。

「从个体到小众聚集」

其实无论如何美化“磕cp”,它的本质还是一群女性占绝对优势人群的聚众狂欢。

互联网走进千家万户,加之女性意识的觉醒,女性开始发现自己想要的东西并为之付出一定成本,开始成为“观众”。

图丨 某cp公众号的男女比例

那么有同样喜好的人们就会聚集起来,尤其在一个女性居多的群体中更是如此。大家因为喜欢的cp而产出,一起讨论对方没有发现的“糖点”,分析cp 的外貌、性格、行为、甚至未来发展。来自完全陌生的人的热情会更加感染到对方。

小众的狂欢,给予了参与者足够的尊重和特殊感,这一小部分人的获得感在短时间内爆发,就会使得这个团体有了继续下去的动力。

当这个社会开始接受小众时,就是一个世界包容的开始。那么“磕cp”作为新的聚众群体,也就成为了借助互联网寻找快乐的人们。

三·“处处磕”后的“处处bug”

但是在cp文化大行其道时,不难发现其依旧存在很多问题。

cp文化本质上是rps也就是同人文化的延伸,当被资本卷入市场,这种文化的发展本身的规则界限模糊,也没有相关的规则法度。这使得在阴暗面滋长了太多大家不愿意看到的现象。

同人文化侵权原著、魔改人物、“227事件”、评论区随处可见的“吵架”现场,类似的负面影响被曝光在大众眼前的仅仅只是一小部分,更多的还在各个角落潜藏着。“cp文化”的前路依然是迷雾重重。

媒介是cp文化走入大众视野的主力军,对于大众是引领和潜移默化的作用。那么在有利可图的情况下,媒介利用“cp文化”为大众营造了一个“拟态环境”。这种环境并不是现实,有些甚至不符合现实,仅仅只是在刻意的引导下使得现实不断地虚拟化、符号化。有时候我们磕到的“cp”可能已经是经过资本、媒介等二次加工之后的产物。

另一方面,为了短时间迅速博得眼球,媒介往往会乐此不疲挖掘各类素材,内容的产出呈现出肤浅平庸化,迎合了大众的猎奇心理,也使得受众的文化品位停滞不前。

那么大众忽略了客观的真实,受到了追求狂欢化的媒介引导,在一个人还没有对现实世界形成完整的三观的情况下,就很容易被混淆被影响,有甚者造成不可逆的后果。追求商业利益的最大化无可厚非,但是负面影响不可忽视,如何平衡好伦理道德和现时价值是还需要继续努力。

为什么cp会“处处磕”?

因为生而为人,大众无一不向往爱,憧憬爱,并且怀着一腔热爱,愿意分享给每一个同行路上,和自己一样踽踽独行的人们。

但是在磕cp当中,依然有很多问题需要思考和平衡。追求美好本身无罪,如若以热爱的名义伤害,不顾道德底线,肆意妄为,就违背了初心。

参考资料:

《同人cp文化粉丝型生产者心理动机研究》卓心玥

《网络时代符号化参与所呈现的景观探究——以B站CP粉文化为例》骆叶

《CP文化的消费解读麵读与奇观化批判》刘丹阳

《从女性视角浅析“同人CP文化”如何从小众娱乐走向全民狂欢》杨芜萌

排版 | 邢惠丽

审核 | 陈实

责任编辑 | 侯孟珂

你也磕cp嘛

湘江评论 | 全面提高党的青年工作质量和科学化水平

看!湖大人镜头里的春节

早安,麓山南路的早餐人

文末右下角标明文字作者与图片来源。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