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舟六号发射的背后:每次载人航天任务中最有影响力的竟然是它?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我国的载人航天员刚开始是不如苏联的 天舟六号发射的背后:每次载人航天任务中最有影响力的竟然是它?

天舟六号发射的背后:每次载人航天任务中最有影响力的竟然是它?

2023-05-14 03:0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500

  中国航天又将执行新任务,

  天舟六号“快递”整装待发。

  那么对于每一次载人航天发射任务,

  你最先看到的官宣是什么呢?

500

  执行任务航天员名单?

  错!

500

  发射用的火箭?

  错!

500

  任务发射地址?

  错!

  是发射任务标识!

500

  标识,往往通过非常简洁的画面和富有象征意义的图形给予大众最直接的感受,可以瞬间脑补本次任务的特点和最有代表性的事件。

  来,看看空间站建成飞行任务标识“全家福”,挂在家里或办公室是不是倍儿有面子。

500

  今天娜姐带着大家通过认识标识,一起记住那些惊艳岁月的中国载人航天大事件。

  神舟五号记忆点:

  神五首次梦圆,国人自此上太空

  神舟五号其实是最为大众熟悉的一次载人发射任务,到目前为止,我问到的所有人,几乎都能说出“杨利伟”这个名字,不愧是“中国飞天第一人”。

500

  说到飞天,最近刚结束的敦煌特展,320号窟的飞天仕女,完美鉴证了中国人自古以来的飞天梦想。

500

500

  所以这个徽章顶端有一个白色的飞天样式的人物剪影,宛如一个仙女正在璀璨的星空下翩翩起舞,又不禁让人想起我们所熟知的“嫦娥奔月”的故事。徽章中间位置有一根红色的纽带连接着“神舟”与“飞天”图样,说明了是神舟让中国人的飞天梦想得以实现。

  神舟六号记忆点:

  结伴而行不孤单,多人多天携手游

500

  ▲神舟六号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

  比起杨利伟形单影只独闯太空,神舟六号任务的两位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略显“幸福”,这是我国首次实施多人多天的太空飞行,并首次实现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

500

  神舟六号任务徽章上很容易看到两张人物平静的侧脸,眼前则是那片一望无垠的星空。人物侧脸背后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代表着无论航天员飞多高飞多远,地球永远是他们身后最坚强的后盾。正如任务标识表达的美好蕴意那样,结束了5天6夜的太空生活后,两位航天员顺利返回了地球。

  神舟七号记忆点:

  太空漫步 “泰裤辣”,段子手名不虚传

500

▲阿列克谢·阿尔希波维奇·列昂诺夫

  1965年3月18日,苏联航天员阿列克谢·阿尔希波维奇·列昂诺夫( Alexei Arkhipovich Leonov )首次太空“出舱”,飘出飞船5.35米,成为太空行走的第一人。

500

  ▲翟志刚首次太空出舱

  2008年9月25日,翟志刚、刘伯明和景海鹏3名航天员搭乘的神舟七号飞船发射升空,在之后的任务中翟志刚完成了中国首次太空出舱活动,成为了中国太空行走的第一人。

500

  任务标识中,身穿白色舱外航天服的航天员自由翱翔在浩瀚的太空,一眼就能看出本次的任务将是一次出舱任务,中国人的足迹将首次留在宇宙空间。

  这对于首次尝试太空行走的中国航天团队无疑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其过程也是一波三折、惊心动魄。

500

  翟志刚在后来接受采访时描述当时的景象:地球在空中悬着,看着都不安全,真怕地球飘跑了。不愧是“宇宙级梗王”。

  神舟九号记忆点:

  巾帼飒爽出征 首次驰骋太空

500

▲左图:航天员刘洋  右图:中国女兵 巾帼不让须眉

  2012年6月16日,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组成神舟九号飞行乘组,执行了中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并首次入驻天宫空间实验室。作为本次任务中唯一一名女性航天员,同时也是中国首位升空女航天员,刘洋自然获得了更多的关注。

500

  此次的任务标识相当的大气磅礴,徽章两侧分别缠绕着龙和凤,象征着我国载人航天任务中第一次有女航天员进入太空,也有龙凤呈祥的美好意蕴。中央描绘了在地球上方两架航天器对接的场景,开启了有人交会对接的新篇章。

  神舟十号记忆点:

  最美太空教师 闪亮登台

  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号飞船发射升空,搭载了聂海胜、张晓光和王亚平三位航天员,升空后与天宫一号对接,6月20日上午,王亚平在聂海胜、张晓光的配合下,通过电视直播,在天宫一号里向全国6000多万名师生展示了失重环境下的物理现象,实现了大约40分钟的“太空授课”。

500

▲左图:王亚平太空授课           

右图:娜姐在天宫课堂直播现场

500

  此次的任务标识巧妙地利用了视觉差异表达了多重含义。徽章中心以中国地图为背景,覆盖其上的是两条金黄色不规则笔画,看上去像汉字“人”,同时又是阿拉伯数字“10”的变形,咱国人自主研发的神舟十号启航了。

  神舟十一号记忆点:

  飞船太空之吻,航天员中期驻留

500

▲航天员陈冬和景海鹏 漫画像

  2016年10月17日,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搭乘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这次任务总飞行时间长达33天,刷新了此前飞行记录。自此中国载人飞行任务开始向中长期迈进。

500

500

  ▲右图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对接

  神舟十一号的任务标识也是很高明地利用了视觉“双关”。“双龙问天”的图案代表着这次任务是双人任务,完美地契合了本次飞行任务型号神“11”。地球上方,两架航天器成功对接,完成了这次高难度的“太空之吻”。

  神舟十二号记忆点:

  中国空间站首批访客,太空出差三人组来啦

500

▲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

  2021年6月17日,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搭乘神舟十二号飞船前往太空“出差”,出差时间预计三个月。作为中国空间站首批航天员进驻天和核心舱,“出差三人组”的太空生活也成为了亿万国民关注的焦点。

500

  神舟十二号任务标识加入了卡通元素,飞船闪烁着金色的光芒,与此前已经入轨运行的天和核心舱成功实现对接,仔细看,天和核心舱外的空间站机械臂上站立着一名正在进行出舱活动的航天员,这是本次任务的亮点。上方,金色长龙穿过红丝带,代表着执行本次任务的三位航天员,展现出了“龙的传人”的昂扬精神。两者组合而成的图案既是阿拉伯数字“12”,标识的左上方,中国载人航天(CMS)的标志与漫天星空自然的融合在一起。

  神舟十三号记忆点:

  常态驻留忙碌碌,都变胖了好可爱

500

▲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

  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的方式,首次径向停靠空间站;中国空间站实现核心舱、2艘货运飞船、1艘载人飞船共4个飞行器组合运行。航天员乘组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首次在轨驻留六个月。

500

  神舟十三号的任务标识与神舟十二号在结构和图形元素大致相同,均由空间站、地球、星空等图案构成一个红蓝配色的圆形徽章。唯一的区别是中国空间站从一个孤零零的航天器,慢慢的对接新的飞船,直至现在变成一个多结构的、更宏伟的空间站。图形右下方的数字13采用了渐变色处理。神舟十三号凯旋也顺势拉开了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的大幕。

  神舟十四号记忆点:

  在轨轮换新面孔,多个首次全成功

500

▲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

  2022年6月5日,航天员乘组陈冬、刘洋、蔡旭哲(新人)进入空间站在轨工作生活6个月。经历了9种组合体构型、5次交会对接、2次分离撤离和2次转位任务。在这一过程中,中国载人航天又创造了多个“首次”。

500

  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LOGO与十三号的排版基本相同,同样由中国空间站、飞船、地球、星空等图案构成一个红蓝配色的圆形徽章。从神舟十二号开始,飞行任务LOGO的设计造型就固定了下来,每次会调整蓝色圆形内各个元素的排列位置,然后替换全新设计的数字部分。

  神舟十五号记忆点:

  太空顺利会师,三室一厅好热闹

500

▲左图:太空会师右图:红军长征会师

  2022年11月29日,神十五航天员乘组费俊龙、邓清明、张陆与神十四航天员乘组首次实现六人“太空会师”,在轨工作生活6个月。此次发射成功标志着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和建造阶段规划的12次发射任务全部圆满完成。

500

  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标识里藏着空间站“全新形象”!“神十五”是对接在空间站组合体的前向端口,展示出交会对接技术就是这个自信。中国空间站形成“三大舱段+三艘飞船”组合体,达到当前空间站所能容纳的来访飞行器的最大规模。

  如今中国空间站已转为应用与发展阶段,今年5月将执行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任务标识已公布。

  神舟十六号:

  五月底将执行任务,更多精彩敬请期待...

500

500

  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标识的设计融入了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神兽鲲,古有云,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鲲飞得极高、极远、极稳,主体图案为鲲身披祥云向上游动环抱空间站,空间站就这样帅帅的屹立于宇宙星河之中。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