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线分类体系探讨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我国海岸类型划分为 海岸线分类体系探讨

海岸线分类体系探讨

2024-06-12 07:3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海岸线是海洋与陆地的分界线,它的更确切的定义是海水向陆到达的极限位置的连线[1]。由于受到潮汐作用以及风暴潮等影响,海水有涨有落,海面时高时低,这条海洋与陆地的分界线时刻处于变化之中。因此,实际的海岸线应该是高低潮间无数条海陆分界线的集合,它在空间上是一条带,而不是一条地理位置固定的线。为了管理操作的方便,相关部门和专家学者将海岸线定义为平均大潮高潮时的海陆分界线的痕迹线,一般可根据当地的海蚀阶地、海滩堆积物或海滨植物确定[2,3]。

鉴于海岸线所处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和在海洋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受到了很多学者的关注,国内外关于海岸线的研究也出现在不同学科的研究报道中[4~8]。但一直以来,缺乏对海岸线分类的探讨,而海岸线分类又是海岸线保护与开发、海洋资源综合管理的基础依据。为了厘清海岸线的分类体系,本文在大量海岸开发保护实践工作的基础上,参考有关专家的意见和前期的相关研究成果[9~11],根据海岸线的不同特征对海岸线的分类体系进行了探讨,以期能为海洋资源开发与综合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1 根据海岸线自然属性改变与否分类

根据海岸线自然状态的改变与否,将海岸线划分自然海岸线和人工海岸线。自然海岸线是指保持自然海岸属性特征,没有受到人类活动改变形态与属性的海岸线。自然海岸线是在长期海陆相互作用下,形成的海、陆空间自然分界线,其在空间形态上一般具有形态曲折、走向自然,位置相对固定等特点。自然海岸线由于是长期的海陆自然环境演变的结果,海岸潮滩生态系统结构完整,功能稳定,具有相对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人工海岸线是指通过人工修筑堤坝、围堰等海岸工程方式,将自然海岸形态改变成为人工海岸形态的人造海岸线[12,13]。人工海岸线是由人类根据海洋开发利用的需要而修筑形成的海、陆空间分界线,其在空间形态上具有走向平直、滩坡陡峭等特征。人工海岸线多位于潮间带,甚至潮下带,导致海岸自然潮滩空间被大幅压缩,甚至完全缺失,生态系统结构受损,潮滩湿地功能衰减。早期的人工海岸线多是为修筑盐场海堤而形成的海岸盐田人工围堰海岸线,如渤海湾、莱州湾及苏北海岸的盐场毗邻海岸线。20世纪80~90年代,中国沿海大规模的围海养殖,修筑起数百公里的海岸养殖人工围堰海岸线。新世纪以来,大规模的填海造地、港口码头建设,使人工海岸线由土石方围堰改变成混凝土堤坝,人工海岸线由潮间带不断向海推移,有些地区甚至走向十多米深的潮下带区域。

2 根据海岸线底质与空间形态分类

根据海岸线所在潮间带的底质特征与海岸线空间形态,可将海岸线划分为基岩海岸线、砂质海岸线、淤泥质海岸线、生物海岸线和河口海岸线。

2.1 基岩海岸线

基岩海岸线的潮间带底质以基岩为主,是由第四纪冰川后期海平面上升,淹没了沿岸的基岩山体、河谷,再经过长期的海洋动力过程作用形成岬角、港湾相间的曲折岸线。基岩海岸线曲折度大,岬角突出海面、海湾深入陆地。岬角岸段一般以侵蚀为主,侵蚀下来的物质在波浪和海流的作用下,被输移到海湾岸段堆积。基岩海岸岸坡陡峭,奇峰林立,怪石嶙峋,海水直逼悬崖,海岸景观秀丽。

2.2 砂质海岸线

砂质海岸线的潮间带底质主要为沙砾,是由粒径大小为0.063~2 mm的沙、砾等沉积物质在波浪的长期作用下形成的相对平直岸线。砂质海岸线多具有包括水下岸坡、海滩、沿岸沙坝、海岸沙丘及潟湖等组成的完整地貌体系。它多发育于基岩海湾的内缘或直接毗连于海岸台地(平原)前缘。砂质海岸形成时代可追溯至晚更新世,其规模取决于海岸轮廓、物质来源和海岸动力等因素。砂质海岸沙滩细软、日光明媚、海水清澈、环境优美。

2.3 淤泥质海岸线

淤泥质海岸线的潮间带底质基本为粉沙淤泥,是由粒径为0.05~0.01 mm的泥沙沉积物长期在潮汐、径流等动力作用下淤积形成的底质为淤泥的相对平直海岸线。淤泥质海岸线多分布在有大量细颗粒泥沙输入的大河入海口沿岸。淤泥质海岸地势平坦开阔,海滩宽达几公里,甚至十几公里,是滨海滩涂湿地的主要集中分布区。淤泥质海岸滩涂宽阔,水浅滩平,便于围塘,多被开发为养殖池塘、盐场。

2.4 生物海岸线

生物海岸线的潮间带是由某种生物特别发育而形成的一种特殊海岸空间。生物海岸线多分布于在低纬度的热带地区,主要有红树林海岸线、珊瑚礁海岸线、贝壳堤海岸线等。生物海岸资源丰富,环境脆弱,奇特珍稀,多被选划为海洋自然保护区等保护区域。

2.5 河口海岸线

河口海岸线分布于河流入海口,是河流与海洋的分界线。在河口区域,河流水面与海洋水面连为一体,没有明显的海陆分界线。因此,河口海岸线与其他自然海岸线的海陆分界特点不同,它是河流水面与海洋水面的分界线,一般以河流入海河口区域的陡然增宽处为界。有些河口形状复杂,需要根据具体的地形特征、咸淡水混合区域、管理传统等确定。

3 根据海岸线使用功能用途分类

随着海洋开发活动的不断拓展,海岸线使用强度和规模不断扩大,海岸线使用功能类型也日益多样[13~15]。根据海岸线毗邻海域、陆域的使用功能用途,可将海岸线划分为渔业岸线、港口码头岸线、临海工业岸线、旅游娱乐岸线、矿产能源岸线、城镇岸线、保护岸线、特殊用途岸线、未利用岸线9类功能用途类型。

3.1 渔业岸线

渔业岸线指用于渔业生产和重要渔业品种保护的海岸线,包括用于渔港和渔业设施基地建设、养殖、增殖、捕捞生产,以及重要渔业品种的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等功能用途的海岸线。渔业岸线是中国使用功能用途最广的一类海岸线,在辽东湾、莱州湾、江苏沿海、北部湾等区域广泛分布。近年来,渔业岸线被海洋开发利用活动急剧压缩,需要加强渔业岸线保护与管理,维护海洋渔业生产功能。

3.2 港口码头岸线

港口码头岸线指指用于港口码头建设的海岸线,包括用于码头、防波堤、港池、航道、仓储区等建设功能用途的海岸线。港口码头岸线主要分布于大连港、天津港、青岛港、北仑港等沿海港口区域。港口码头岸线是一种严重改变自然海岸特征的海岸线利用类型,需要注意集约利用,避免造成大范围的海岸生态功能衰退。

3.3 临海工业岸线

临海工业岸线指用于建设用填海和围海(港口建设除外)发展临海工业的海岸线。临海工业岸线是中国快速发展起来的一类新型海岸线。曹妃甸循环经济产业园区、营口鲅鱼圈鞍山钢铁工业园区、海南洋浦经济开发区等工业园区毗邻的海岸线都属于临海工业岸线。临海工业岸线毗邻工业区,需要加强陆源污染物入海管理,防止临海工业岸线成为污染岸线。

3.4 旅游娱乐岸线

旅游娱乐岸线指用于各类旅游、娱乐、休闲活动的海岸线,包括被各类风景旅游区、海水浴场、海上游乐场、海上运动场及辅助设施等开发功能用途占用的海岸线。近年来,中国滨海旅游业发展迅速,优质沙滩、礁石海岸景观、生物海岸景观等海岸旅游资源开发力度不断加大,用于旅游娱乐功能的海岸线规模日趋增大。典型的旅游娱乐岸线有海南三亚海岸线、河北北戴河海岸线等。旅游娱乐岸线需要加强保护与管理,禁止改变自然海岸属性。

3.5 矿产能源岸线

矿产能源岸线指用于油气开采、盐业生产、海洋矿产资源开发等矿产能源开发的海岸线,包括用于盐田、盐业取排水口、油气开采、海洋矿产资源开采等功能用途的海岸线。用于盐业生产的盐业岸线是最为常见的一类矿产能源岸线,在河北唐山、辽宁营口、莱州湾等盐田广泛分布的区域最为常见。矿产能源岸线需要改变粗放式利用方式,集约/节约利用海岸线。

3.6 城镇岸线

城镇岸线指用于城市、城镇、滨海新区公共和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居民亲海、赶海等功能用途的海岸段。城镇岸线以前主要分布在大连、青岛、厦门、海口等滨海城市,现在随着越来越多滨海新区的建设,城镇岸线的分布范围和规模都在不断增大。城镇岸线要保持自然海岸状态,避免大范围的建设人工堤坝破坏海岸生态功能。

3.7 保护岸线

保护岸线指位于各类海岸保护区内的海岸线及其各类需要保护的海岸线,包括位于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海洋特别保护区范围内的海岸线,地方(省、市、县)各类保护区范围内的海岸线,以及具有特别的自然、历史文化、开发利用价值,需要保护的海岸线。例如北方的贝壳堤海岸线,南方的红树林、珊瑚礁海岸线等。保护岸线要严格保护,禁止以任何名义破坏和改变海岸自然属性。

3.8 特殊用途岸线

特殊用途岸线指用于其他特殊功能用途的海岸线,包括用于防护海洋灾害功能的防护海岸线、用于科研教育功能用途的科教海岸线、用于军事用途的军事海岸线等。特殊利用岸线要根据不同功能用途进行保护和管理,满足特殊利用需求。

3.9 未利用岸线

未利用海岸线指当前还没有明确开发利用用途的海岸线或具有其它开发利用价值,预留保留用于将来开发利用的海岸线。随着中国当前海岸线利用规模不断加大,未利用岸线日渐稀少,海岸线亟需集约、节约利用。

4 海岸线其他分类

受自然淤积、海岸侵蚀、海平面升降、围填海造地、挖陆筑港等多种自然、人为活动的影响,海岸线在时间尺度上处于不断的变化过程中[12~14]。因此,可根据时间尺度,将海岸线划分为历史海岸线、当前海岸线和未来海岸线。历史海岸线指历史上的海岸线,它可依据历史图件、文字记载、地质调查等方式获取。未来岸线指根据各类用海规划、城镇发展规划等规划确定的将来海岸线的位置和走向,以及由于自然原因可预知的将来海岸线位置和走向。

由于海洋和陆地自然属性、开发利用管理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往往归属于不同的管理部门。为了便于管理,需要确定一条海陆分界的管理岸线,管理岸线以上属于陆地管理,管理岸线以下属于海洋管理。2009年,中国沿海各省级人民政府陆续审批了各自辖区的管理岸线,作为海陆管理的分界线。为了便于管理的需要,管理海岸线在许多地方和实际存在的海岸线并不一致,这样就有了管理岸线和实际岸线之分。

此外,可依据海岸线所处的大陆和海岛位置,划分为大陆海岸线和海岛海岸线;依据海岸线的稳定性,划分为侵蚀性海岸线、淤涨型海岸线和稳定型海岸线;依据海岸线前沿水深条件,可划分为深水海岸线和浅水海岸线。

5 相关问题探讨

对于自然海岸线,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具体的界定[15,16],在海洋管理工作中一般将潮间带至最大高潮线以上没有人工非透水修筑物,保持海岸自然状态的岸线看作自然海岸线,相反如果在潮间带至最大高潮线以上存在人工修筑的海堤、防浪堤、防蚀堤等非透水堤坝,则看作人工海岸线。但在笔者前期调查研究工作中,研究组在深入研究潮间带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完整性及其维持机制的基础上,认为自然海岸线的界定应该以保持潮间带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的完整性为原则,只要海岸人工修筑物不影响潮间带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的完整性,则可认为没有改变海岸线自然属性,仍为自然海岸线。也就是说对于平均高潮线以上的人工构筑物,由于其不影响潮间带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的完整性,不改变海岸的自然属性,仍为自然海岸线,不能将其界定为人工海岸线。对于在潮间带平均高潮线以下人工构筑的非透水构筑物,其已影响到潮间带生态系统结构功能,才能认定为人工海岸线。

关于海岸线使用功能用途的界定,可以潮间带滩涂使用现状为依据,同时参考毗邻海域和陆域的优势开发利用方向。如果潮间带滩涂为渔业、旅游娱乐、保护等明显的功能用途所使用,侧依据潮间带滩涂使用功能用途确定海岸线功能用途;如果潮间带滩涂使用方向不明确,其毗邻的海域渔业、保护区等用海方向优势明显,且有可能使用潮间带滩涂,则依据毗邻海域利用方向确定海岸线功能用途;如果潮间带滩涂使用方向不明确,其毗邻海域开发利用优势也不明确,而毗邻陆域工业、城镇等开发利用方向优势明显,且有可能使用潮间带滩涂,则依据毗邻陆域开发利用优势方向确定海岸线功能用途;如果潮间带滩涂和毗邻的海域、陆域功能用途都不明确,则为未利用岸线。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原文顺序 文献年度倒序 文中引用次数倒序 被引期刊影响因子 [1] 杨世伦. 海岸环境和地貌过程导论[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3.

[本文引用: 1]     

[2] 伍光和. 自然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本文引用: 1]     

[3] 夏东兴.

海岸带与海岸线

[J].海岸工程,2006,25(增刊):13~20.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在介绍海岸带、海岸线以及有关常用术语概念的基础上,重点对不同类型海岸线的位置划法进行了讨论争分析. [4] Mandelbrot B B.

How long is the coast of Britain

[J].Science,1967,155:636.

URL      [本文引用: 1]     

[5] 朱诚,程鹏,卢春成,等.

长江三角洲及苏北沿海地区7 000年以来海岸线演变规律分析

[J].地理科学,1996,16(3):207~213.

Magsci      摘要

贝壳堤是重要的海岸标志物,长江三角洲上海地区有9条贝壳砂堤,苏北北、中部沿海区各有4条贝壳砂堤或沙坝。根据贝壳砂堤分布特点和测年数据结合新石器时代以来文化遣址分布规律,探讨总结华东沿海古海岸线演变规律。 [6] Chappell J.

Coral morphology, diversity and reef growth

[J].Nature,1980, 286:249-252.

https://doi.org/10.1038/286249a0      URL      摘要

ABSTRACT The shape of reef corals is affected by light level1,2 and by wave stress3,4, leading to the well-known zonation of coral form associations with exposure and depth3鈥6. Growth form also seems to be constrained by geometric factors2,7,8. Similarly, coral calcification rate, of importance both for coral form and for net reef growth, is light dependant9,10, and may be affected by other factors such as wave stress and sediment flux. Here the growth structure of raised Pleistocene reefs in New Guinea, of both fringing and barrier types, is explained in terms of variations of coral framework growth rate across the reef profile. A model for growth rate in terms of wave stress, light level and other variables is outlined, first by examining the effects of these factors on coral form and diversity. [7] Bakker T W M.

The geohydrology of coastal dunes

[C]//Bakker W,Jungerius P D,Klijn J A(eds).Dunes of the European coasts: geomorphology,hydrology,soils.Berlin:Catena Suppl,1990.

[8] 张晓祥,王伟玮,严长清,等.

南宋以来江苏海岸带历史海岸线时空演变研究

[J].地理科学,2014,34(3): 344~351.

URL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历史海岸线变迁研究是海岸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海岸带的利用、开发与保护有重要的意义。以江苏海岸带为研究对象,结合数字海岸线分析系统分区段建立有效的海岸线分析断面,并计算各个区段的海岸线历史变化,对南宋至今约1000a来的历史海岸线变迁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揭示海岸线时空变迁背后的驱动力。结果表明废黄河口地区变化剧烈,最大淤涨速率和侵蚀速率分别达250、600m/a,塑造其剧烈变化的动因是公元1128年的黄河夺淮与公元1855年的黄河北归;此外,近代废灶兴垦等人类活动也导致了辐射沙洲北部及南部变化明显。 [9] 杨玉娣,边淑华.

海岸线及其划定方法探讨

[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7,24(6):34~3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5-9857.2007.06.006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人所共知,海岸线在词典中的定义是“海洋与陆地的分界线”。这个定义通俗而明确。在一般课本、文艺著作和新闻报道中是常用的概念,且完全够用了。 [10] 于永海,苗丰民,王玉广.

基于3S技术的海岸线测量与管理应用研究

[J].地理与地理信息,2003,19(6):24~2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0504.2003.06.006      URL      摘要

该文针对我国海岸线管理的诸多 问题,阐述了准确掌握海岸线基础数据,实时动态更新海岸线变化数据,建立海岸线管理基础信息系统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分析了3S技术在海岸线测量与管理中的 适宜性及其在海岸线测量中的具体应用,通过信标差分GPS、RTK定位系统,采用TM遥感数据进行海岸线测量的精度比较分析与评估,确认了TM遥感影像进 行人工海岸线测量精度的可靠性,提出海岸线研究应关注的问题。 [11] 常军,刘高焕,刘庆生.

黄河口海岸线演变时空特征及其与黄河来水来沙关系

[J].地理研究,2004,23(5):339~346.

https://doi.org/10.11821/yj2004030007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每年向河口三角洲及附近海域输送数亿吨泥沙,使得黄河口地区成为世界上海岸线变迁最快的地区。本文以1976年黄河改道清水沟流路以来20景多时相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经过几何精校正与配准,形成相对完整时间序列的遥感影像集。在此基础上,对影像进行监督分类处理后自动提取海岸线,通过GIS叠加分析,剖析了现行黄河河口地区海岸线演变的时空动态特征。最后,结合利津水文站水文统计资料,探讨了黄河口海岸线演变与黄河来水来沙条件之间的关系,并就黄河口未来水沙条件初步预测了其演变趋势 [12] Bird E C F.

Coastline change:A global review

[M].Chichester:Wily,1985.

[本文引用: 2]     

[13] 朱高儒,许学工.

渤海湾西北岸1974~2010 年逐年填海造陆进程分析

[J].地理科学, 2012,32(8): 1006~1012

Magsci      [本文引用: 2]      摘要

自20 世纪70 年代以来, 渤海湾西北岸陆续实施了大量填海工程, 形成了目前中国最大的人工填海造陆区, 有必要对其进行精确和连续的监测与分析。以1974~2010 年逐年MSS/TM/ETM 影像为主要数据源, 利用RS/GIS 技术, 分析了研究区填海造陆的动态空间分布和数量变化特性。36 a 间, 研究区共填海901.7 km2, 主要在滩涂和近海进行, 海岸线长度从1974 年的224.9 km增长到2010 年的536.7 km, 填海区的重心总体上从东北向西南方向迁移了26.3 km。将研究期细分为5 个阶段进行深入分析发现:研究区海岸线长度增量与填海造陆规模呈正相关关系;填海利用方式经历了盐田为主→盐田和水产养殖相结合→港口和临港工业为主的发展历程;以天津港和曹妃甸港及各自的临港工业区为填海造陆中心和副中心的格局已经形成。

[14] 王远东,侯西勇,施平,等.

海平面上升背景下环渤海海岸敏感性研究

[J].地理科学,2013,33(12): 1514~1523.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在全球气候变化、海平面上升背景下,全球许多海岸已经成为承受巨大压力的生态系统。应用海岸敏感性指数(Coastal Sensitivity Index, CSI)对中国环渤海海岸进行敏感性分析,采用岩性、海岸坡度、地貌、岸线变化速率、相对海平面上升水平、平均波高以及平均潮差多种变量的不同组合计算环渤海海岸479个单元格的敏感性数值。结果表明,增加变量数目或以岩性代替岸线变化能有效提高敏感性指数的区分能力,但不同组合下环渤海海岸敏感性宏观空间格局无较大差异。总体上,胶辽隆起带与大兴安岭-太行隆起带的山地丘陵基岩海岸敏感性相对较低,而以辽东湾辽河口附近沿岸平原海岸和渤海湾-黄河三角洲-莱州湾南岸平原海岸为代表的渤海、华北沉降带表现的敏感性相对较高。研究结果有助于海岸管理与规划人员在全球变化背景下识别海岸敏感区域,从而有选择性地采取应对措施缓解海岸带压力,并且为开展河口海岸生态系统脆弱性研究奠定科学基础。从长远来看,海岸敏感性分析如果与社会因子相结合更能有效提升海岸带系统整体的脆弱性研究水平。

[15] 高义,苏奋振,周成虎,等.

基于分形的中国大陆海岸线尺度效应研究

[J].地理学报,2011,66(3):331~339.

https://doi.org/10.11821/xb201103005      URL      Magsci      [本文引用: 2]      摘要

以DEM为基础,并参照卫星影像,提取了不同比例尺下中国大陆海岸线,从海岸地质构造特征和海岸类型角度出发,对我国大陆海岸线整体、沉降隆起岸段和不同类型海岸尺度效应进行分析,并探讨了引起尺度效应差异的地理环境因素。研究表明:(1)中国大陆海岸线整体分形维数为1.195,岸线长度受测量尺度影响显著,定量刻画海岸线长度不可忽略相应测量尺度;(2)岸线分形受地质构造特征和水动力因素控制明显,隆起段和沉降段海岸线分形维数有着显著差异:辽东半岛隆起段分形维数为1.153,辽河—华北平原沉降段分形维数为1.116,山东半岛隆起段分形维数为1.148,苏北—杭州湾沉降段分形维数为1.177,浙东—桂南隆起段分形维数则达1.239;(3)海岸线尺度效应同时随海岸类型不同有着显著差异,位于冀北平原和滦河三角洲平原岸段的砂质岸线分形维数为1.109;位于苏北平原的淤泥质岸线分维数为1.056,位于闽东南山地丘陵的基岩海岸线分形维数达1.293。海岸线是陆、海和气界面的交汇线,其分形性质的定量刻画,可为多尺度研究海气、陆气和海陆相互作用提供科学基础。 [16] 马立杰,杨曦光,祁雅莉,等.

胶州湾海域面积变化及原因探讨

[J].地理科学,2014,34(3):365~369.

URL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基于已有研究成果,利用地形图、海图和遥感影像等资料,提取1863~2012年共6个年代胶州湾海岸线位置,量算5期胶州湾海域面积变化量,制作各期胶州湾海域面积变化及不同开发利用方式面积分布图。研究结果表明:在过去近150 a时间里,胶州湾海域面积减小41%,减小速率最大可达3.71 km2/a;1863年以前,胶州湾海域面积变化完全受自然因素控制;1863~1935年,自然因素是主控因素;1935~2012年,人类活动是主控因素;1863~2012年,填海造陆等开发利用方式导致的胶州湾海域面积变化数量逐期增加。 1 2003 ... 海岸线是海洋与陆地的分界线,它的更确切的定义是海水向陆到达的极限位置的连线[1].由于受到潮汐作用以及风暴潮等影响,海水有涨有落,海面时高时低,这条海洋与陆地的分界线时刻处于变化之中.因此,实际的海岸线应该是高低潮间无数条海陆分界线的集合,它在空间上是一条带,而不是一条地理位置固定的线.为了管理操作的方便,相关部门和专家学者将海岸线定义为平均大潮高潮时的海陆分界线的痕迹线,一般可根据当地的海蚀阶地、海滩堆积物或海滨植物确定[2,3]. ... 1 2002 ... 海岸线是海洋与陆地的分界线,它的更确切的定义是海水向陆到达的极限位置的连线[1].由于受到潮汐作用以及风暴潮等影响,海水有涨有落,海面时高时低,这条海洋与陆地的分界线时刻处于变化之中.因此,实际的海岸线应该是高低潮间无数条海陆分界线的集合,它在空间上是一条带,而不是一条地理位置固定的线.为了管理操作的方便,相关部门和专家学者将海岸线定义为平均大潮高潮时的海陆分界线的痕迹线,一般可根据当地的海蚀阶地、海滩堆积物或海滨植物确定[2,3]. ... 海岸带与海岸线 1 2006 ... 海岸线是海洋与陆地的分界线,它的更确切的定义是海水向陆到达的极限位置的连线[1].由于受到潮汐作用以及风暴潮等影响,海水有涨有落,海面时高时低,这条海洋与陆地的分界线时刻处于变化之中.因此,实际的海岸线应该是高低潮间无数条海陆分界线的集合,它在空间上是一条带,而不是一条地理位置固定的线.为了管理操作的方便,相关部门和专家学者将海岸线定义为平均大潮高潮时的海陆分界线的痕迹线,一般可根据当地的海蚀阶地、海滩堆积物或海滨植物确定[2,3]. ... How long is the coast of Britain 1 1967 ... 鉴于海岸线所处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和在海洋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受到了很多学者的关注,国内外关于海岸线的研究也出现在不同学科的研究报道中[4~8].但一直以来,缺乏对海岸线分类的探讨,而海岸线分类又是海岸线保护与开发、海洋资源综合管理的基础依据.为了厘清海岸线的分类体系,本文在大量海岸开发保护实践工作的基础上,参考有关专家的意见和前期的相关研究成果[9~11],根据海岸线的不同特征对海岸线的分类体系进行了探讨,以期能为海洋资源开发与综合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 长江三角洲及苏北沿海地区7 000年以来海岸线演变规律分析 0 1996 Coral morphology, diversity and reef growth 0 1980 The geohydrology of coastal dunes 0 1990 南宋以来江苏海岸带历史海岸线时空演变研究 1 2014 ... 鉴于海岸线所处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和在海洋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受到了很多学者的关注,国内外关于海岸线的研究也出现在不同学科的研究报道中[4~8].但一直以来,缺乏对海岸线分类的探讨,而海岸线分类又是海岸线保护与开发、海洋资源综合管理的基础依据.为了厘清海岸线的分类体系,本文在大量海岸开发保护实践工作的基础上,参考有关专家的意见和前期的相关研究成果[9~11],根据海岸线的不同特征对海岸线的分类体系进行了探讨,以期能为海洋资源开发与综合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 海岸线及其划定方法探讨 1 2007 ... 鉴于海岸线所处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和在海洋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受到了很多学者的关注,国内外关于海岸线的研究也出现在不同学科的研究报道中[4~8].但一直以来,缺乏对海岸线分类的探讨,而海岸线分类又是海岸线保护与开发、海洋资源综合管理的基础依据.为了厘清海岸线的分类体系,本文在大量海岸开发保护实践工作的基础上,参考有关专家的意见和前期的相关研究成果[9~11],根据海岸线的不同特征对海岸线的分类体系进行了探讨,以期能为海洋资源开发与综合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 基于3S技术的海岸线测量与管理应用研究 0 2003 黄河口海岸线演变时空特征及其与黄河来水来沙关系 1 2004 ... 鉴于海岸线所处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和在海洋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受到了很多学者的关注,国内外关于海岸线的研究也出现在不同学科的研究报道中[4~8].但一直以来,缺乏对海岸线分类的探讨,而海岸线分类又是海岸线保护与开发、海洋资源综合管理的基础依据.为了厘清海岸线的分类体系,本文在大量海岸开发保护实践工作的基础上,参考有关专家的意见和前期的相关研究成果[9~11],根据海岸线的不同特征对海岸线的分类体系进行了探讨,以期能为海洋资源开发与综合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 Coastline change:A global review 2 1985 ... 根据海岸线自然状态的改变与否,将海岸线划分自然海岸线和人工海岸线.自然海岸线是指保持自然海岸属性特征,没有受到人类活动改变形态与属性的海岸线.自然海岸线是在长期海陆相互作用下,形成的海、陆空间自然分界线,其在空间形态上一般具有形态曲折、走向自然,位置相对固定等特点.自然海岸线由于是长期的海陆自然环境演变的结果,海岸潮滩生态系统结构完整,功能稳定,具有相对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人工海岸线是指通过人工修筑堤坝、围堰等海岸工程方式,将自然海岸形态改变成为人工海岸形态的人造海岸线[12,13].人工海岸线是由人类根据海洋开发利用的需要而修筑形成的海、陆空间分界线,其在空间形态上具有走向平直、滩坡陡峭等特征.人工海岸线多位于潮间带,甚至潮下带,导致海岸自然潮滩空间被大幅压缩,甚至完全缺失,生态系统结构受损,潮滩湿地功能衰减.早期的人工海岸线多是为修筑盐场海堤而形成的海岸盐田人工围堰海岸线,如渤海湾、莱州湾及苏北海岸的盐场毗邻海岸线.20世纪80~90年代,中国沿海大规模的围海养殖,修筑起数百公里的海岸养殖人工围堰海岸线.新世纪以来,大规模的填海造地、港口码头建设,使人工海岸线由土石方围堰改变成混凝土堤坝,人工海岸线由潮间带不断向海推移,有些地区甚至走向十多米深的潮下带区域. ...

... 受自然淤积、海岸侵蚀、海平面升降、围填海造地、挖陆筑港等多种自然、人为活动的影响,海岸线在时间尺度上处于不断的变化过程中[12~14].因此,可根据时间尺度,将海岸线划分为历史海岸线、当前海岸线和未来海岸线.历史海岸线指历史上的海岸线,它可依据历史图件、文字记载、地质调查等方式获取.未来岸线指根据各类用海规划、城镇发展规划等规划确定的将来海岸线的位置和走向,以及由于自然原因可预知的将来海岸线位置和走向. ... 渤海湾西北岸1974~2010 年逐年填海造陆进程分析 2 2012 ... 根据海岸线自然状态的改变与否,将海岸线划分自然海岸线和人工海岸线.自然海岸线是指保持自然海岸属性特征,没有受到人类活动改变形态与属性的海岸线.自然海岸线是在长期海陆相互作用下,形成的海、陆空间自然分界线,其在空间形态上一般具有形态曲折、走向自然,位置相对固定等特点.自然海岸线由于是长期的海陆自然环境演变的结果,海岸潮滩生态系统结构完整,功能稳定,具有相对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人工海岸线是指通过人工修筑堤坝、围堰等海岸工程方式,将自然海岸形态改变成为人工海岸形态的人造海岸线[12,13].人工海岸线是由人类根据海洋开发利用的需要而修筑形成的海、陆空间分界线,其在空间形态上具有走向平直、滩坡陡峭等特征.人工海岸线多位于潮间带,甚至潮下带,导致海岸自然潮滩空间被大幅压缩,甚至完全缺失,生态系统结构受损,潮滩湿地功能衰减.早期的人工海岸线多是为修筑盐场海堤而形成的海岸盐田人工围堰海岸线,如渤海湾、莱州湾及苏北海岸的盐场毗邻海岸线.20世纪80~90年代,中国沿海大规模的围海养殖,修筑起数百公里的海岸养殖人工围堰海岸线.新世纪以来,大规模的填海造地、港口码头建设,使人工海岸线由土石方围堰改变成混凝土堤坝,人工海岸线由潮间带不断向海推移,有些地区甚至走向十多米深的潮下带区域. ...

... 随着海洋开发活动的不断拓展,海岸线使用强度和规模不断扩大,海岸线使用功能类型也日益多样[13~15].根据海岸线毗邻海域、陆域的使用功能用途,可将海岸线划分为渔业岸线、港口码头岸线、临海工业岸线、旅游娱乐岸线、矿产能源岸线、城镇岸线、保护岸线、特殊用途岸线、未利用岸线9类功能用途类型. ... 海平面上升背景下环渤海海岸敏感性研究 1 2013 ... 受自然淤积、海岸侵蚀、海平面升降、围填海造地、挖陆筑港等多种自然、人为活动的影响,海岸线在时间尺度上处于不断的变化过程中[12~14].因此,可根据时间尺度,将海岸线划分为历史海岸线、当前海岸线和未来海岸线.历史海岸线指历史上的海岸线,它可依据历史图件、文字记载、地质调查等方式获取.未来岸线指根据各类用海规划、城镇发展规划等规划确定的将来海岸线的位置和走向,以及由于自然原因可预知的将来海岸线位置和走向. ... 基于分形的中国大陆海岸线尺度效应研究 2 2011 ... 随着海洋开发活动的不断拓展,海岸线使用强度和规模不断扩大,海岸线使用功能类型也日益多样[13~15].根据海岸线毗邻海域、陆域的使用功能用途,可将海岸线划分为渔业岸线、港口码头岸线、临海工业岸线、旅游娱乐岸线、矿产能源岸线、城镇岸线、保护岸线、特殊用途岸线、未利用岸线9类功能用途类型. ...

... 对于自然海岸线,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具体的界定[15,16],在海洋管理工作中一般将潮间带至最大高潮线以上没有人工非透水修筑物,保持海岸自然状态的岸线看作自然海岸线,相反如果在潮间带至最大高潮线以上存在人工修筑的海堤、防浪堤、防蚀堤等非透水堤坝,则看作人工海岸线.但在笔者前期调查研究工作中,研究组在深入研究潮间带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完整性及其维持机制的基础上,认为自然海岸线的界定应该以保持潮间带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的完整性为原则,只要海岸人工修筑物不影响潮间带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的完整性,则可认为没有改变海岸线自然属性,仍为自然海岸线.也就是说对于平均高潮线以上的人工构筑物,由于其不影响潮间带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的完整性,不改变海岸的自然属性,仍为自然海岸线,不能将其界定为人工海岸线.对于在潮间带平均高潮线以下人工构筑的非透水构筑物,其已影响到潮间带生态系统结构功能,才能认定为人工海岸线. ... 胶州湾海域面积变化及原因探讨 1 2014 ... 对于自然海岸线,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具体的界定[15,16],在海洋管理工作中一般将潮间带至最大高潮线以上没有人工非透水修筑物,保持海岸自然状态的岸线看作自然海岸线,相反如果在潮间带至最大高潮线以上存在人工修筑的海堤、防浪堤、防蚀堤等非透水堤坝,则看作人工海岸线.但在笔者前期调查研究工作中,研究组在深入研究潮间带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完整性及其维持机制的基础上,认为自然海岸线的界定应该以保持潮间带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的完整性为原则,只要海岸人工修筑物不影响潮间带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的完整性,则可认为没有改变海岸线自然属性,仍为自然海岸线.也就是说对于平均高潮线以上的人工构筑物,由于其不影响潮间带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的完整性,不改变海岸的自然属性,仍为自然海岸线,不能将其界定为人工海岸线.对于在潮间带平均高潮线以下人工构筑的非透水构筑物,其已影响到潮间带生态系统结构功能,才能认定为人工海岸线. ...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