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中造石堰“长城”!河北这个梯田上央视了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我国有几大梯田 太行山中造石堰“长城”!河北这个梯田上央视了

太行山中造石堰“长城”!河北这个梯田上央视了

2024-07-03 01:4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近日

河北涉县旱作石堰梯田系统

登上了央视一套播出的

《农耕探文明》系列节目

一起来看

↓↓↓

巍巍太行,莽莽山岭中

隐藏着令人惊叹的北方旱作梯田

这是千百年来

人类为了获得生存权利

不断改造自然所留下的痕迹

烈日炎炎

距离上次下雨

已经过去21天

对于眼前的这片旱作梯田来说

比水更珍贵的是土壤

河北涉县

被周围的群山环绕

在太行山的阻隔作用下

谷地中的山村

成为缺水少土的贫瘠之地

夏季临近尾声

往年少见的雨季意外到来

当地年均540mm的降雨量

有七成集中在夏季

这些珍贵的雨水

是人们生产生活的基本保障

大大小小的水桶水盆

布置成口袋阵法

花岗岩堆砌的院子基底

预留出一条雨水通道

它们携手布下天罗地网

将雨水收入囊中

每到下雨天

山坳便活络起来

不仅是每家每户的院落

整座石头山

都变成了一个精致的水塔

从山顶延伸到山涧

每一滴雨水都被赋予了各自的使命

对水的无比珍视

激发了人们因地制宜的想象力

一整套聚水、保水、用水的方法

得以实现

也得益于

这里的人们对于石头的充分利用

在人们的精心布置下

原本不易聚水的普通石头

被有序排列和构建

形成了一条条疏水通道

将石头运用到极致的石头文化

使岁月有迹可循

雨水连绵不绝地下了3天

石堰梯田的薄弱处出现塌方

对于大山里的农民来说

耕地比金子珍贵

保护土壤就是保护农业的命脉

千百年来

人们早已洞察出

花椒与这片深山老林的微妙默契

花椒树将周边的土壤和石头

连接成结实有力的整体

将水分牢牢锁定在梯田中

避免雨后土壤水分快速流失

灰白色的石堰首尾相连

镶嵌在层次分明的田块之间

一代代山村居民

顺应自然,改造自然

垒石成堰,围土成田

筑就了巍峨的旱作梯田景观

在传统的农耕文明中

对动物的驯化是增强生产力的要素之一

想要在这片干旱的山地中往来穿梭

耐力超强的毛驴是不二之选

每一代农人都要付出心血

驯化自己的劳动伙伴

在当地

毛驴更被视为家庭成员

一声声呼唤中

人和毛驴的情感在山谷梯田里延续

祖辈的智慧也在一代代间传承

涉县花椒迎来大规模丰收

老老小小几代人

来往穿梭在花椒林中

指尖在枝叶间轻弹

一场极限拉扯就此展开

伴随着摇曳的枝叶

数十年的功力在这弹指一挥间

显露无遗

秋分收谷子,掰玉米

霜降摘柿子

白露打核桃

立冬收黑枣

此外还有高粱、大豆、葵花、连翘等77类

171种作物可以选择

不管天旱天涝

梯田里总有收获

这里朴实且旷远

宁静又厚重

时间磨砺了这座山谷

多少个日夜更替、时代变迁

这里的农耕传统未曾改变

大自然的某些吝啬

成就了当地人的农业智慧

形成了传承至今的农耕文明

相关链接

5月22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在意大利罗马举行2023年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统授证仪式,涉县旱作石堰梯田系统是我国被新认定的4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之一。

涉县旱作石堰梯田系统位于河北省邯郸市涉县东南部的井店镇、更乐镇和关防乡三个乡镇,涵盖46个行政村,总面积204.35平方公里,是当地先民通过适应和改造艰苦的自然环境发展并世代传承下来的山区雨养农业系统,是北方旱作石堰梯田典型代表。

“山高坡陡、石厚土薄、十年九旱”曾是这里的真实写照。为了生存,先辈们凿石垒堰、集雨蓄水,建造出规模庞大的太行梯田,同时椒粮间作、轮作倒茬,探索出一套“集雨保墒、轮耕间作、用地养地”的旱作农耕技术。既给当地人提供了稳定生计,也为缺土少雨的北方石灰岩山区打造了生态循环可持续农业样板。

据史料考证及农业考古发现,核心区王金庄村的旱作梯田始建于大元庚寅年(1230年),距今已有790多年的历史,期间用石头垒堰筑起了1.2万亩的旱作梯田,由8万余块土地组成,石堰长度近万里。宏大的石堰梯田景观创造出了独特的山地雨养农业系统,保存了大量重要农业物种资源。据调查,梯田核心区王金庄村保留农业物种26科57属77种包括171个传统农家品种。

经过长期演化,梯田与山顶的森林和灌丛、山谷的村落和河流形成了复合生态系统,不仅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食物来源,而且具有重要的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养分循环等生态功能。数百年来,涉县旱作石堰梯田系统不仅保留了丰富的传统作物品种和环境友好的耕作技术,确保了山区恶劣条件下的农业生产发展,还创造了山地梯田景观,见证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涉县是中国核桃之乡、中国花椒之乡,其品质闻名遐迩。除花椒、核桃外,梯田中还出产小米、玉米、大豆、黑枣等农林产品。在脆弱的生态环境里,当地人们通过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文化多样性的传承,使不断增长的人口、逐渐开辟的梯田与充满智慧的农耕技术长期协同进化,在缺土少雨的北方石灰岩山区实现了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人们充分利用当地多样化的作物与品种资源,形成了藏粮于地的耕作技术、存粮于仓的贮存技术和节粮于口的生存技巧,有力保障了当地人们的粮食安全、生计安全和社会福祉。

涉县旱作石堰梯田系统见证了中国北方旱作农业的发展,也在太行山区乃至中国北方留下了浓厚的文化印记。当地居民在生产生活中,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农耕技术,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文化习俗,使得遗产系统千百年来活态传承,历史上从未发生过间断。

遗产系统的价值体系充满着传统农业智慧,代表着中国北方旱作农耕文化精华,对于遗产地生态文明建设、农业可持续发展、乡村振兴等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原标题:《太行山中造石堰“长城”!河北这个梯田上央视了》

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