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载人登月时间表官宣!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他和他的团队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我国宇航员什么时候回来 中国载人登月时间表官宣!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他和他的团队

中国载人登月时间表官宣!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他和他的团队

2024-04-06 20:5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月球是人类开展地外空间探索的理想基地。每当谈及探月工程,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的名字就必会被提起。2010年6月,他接替著名航天技术专家孙家栋,出任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十几年来,中国探月工程任务的背后,总是会出现他和他的团队奋斗的身影。

中国探月工程总工程师吴伟仁

近日,中国探月工程又宣布了一项大任务!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发布《关于征集载人月球探测工程月面科学载荷方案的公告》指出,我国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登月阶段任务已经启动实施,计划先期开展无人登月飞行,并在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首次登陆月球。面对这一登月时间表的官宣,吴伟仁信心满满地说:“2030年之前,中国人的脚印肯定会踏上月球,这没问题的。”

载人登月也分“三步走”

追溯过往,中国载人登月计划由来已久。

早在21世纪初,嫦娥无人探月工程论证阶段,我国的航天科学家们就大胆地提出了“绕落回”和“探登驻”两个三步走战略规划,即“小三步”和“大三步”。

那到底何为“小三步”和“大三步”呢?

事实上,“大三步”中的第一步“探”,就包括“绕、落、回”小三步;第二步则为“登”,即实现人登上月球再回来;第三步为“驻”,就是要在月球上停留一段时间,居住小憩。而我国真正要将人送上月球必须等到“绕、落、回”都完成了之后才能进行。

2020年年底,嫦娥五号取样返回探测器成功携带月球样品返回地球,标志着着“绕落回”三步走规划的圆满完成。随着“小三步走”战略规划的完成,“大三步走”也自然而然地成为推进的下一个目标,也就是——载人登月计划。

那么,中国实现载人登月,具体应该怎么做呢?其实具体也分为三步。

第一步是“关深”阶段,完成关键技术攻关和方案深化论证。

第二步是登月阶段,准备2030年前实现载人登陆月球。

第三步是月球科考与开发阶段,探索建造月球科研试验站,开展系统连续的月球探测和相关技术试验验证。

我国载人登月初步方案

然而,想要成功登陆月球并非易事。长期以来,月球探测始终伴随着技术难度大、风险挑战多、投入成本高等特点。纵观我国载人登月的现状,科学家需要攻克的难题还有很多。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第一是研发出重型运载火箭,要能够把人和登月舱送到月球;第二是解决人来往地月的生命保障、安全以及工作条件;第三是进行更多的地面条件的建设,确保各项试验都得到充分验证。

在这一背景下,现如今我国科研人员正在紧锣密鼓研制长征十号运载火箭、新一代载人飞船、月面着陆器、登月服、载人月球车等装备,以保障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与此同时,我国进行月球探测的四期工程也正在顺利进行中,规划包括嫦娥六号、嫦娥七号和嫦娥八号任务。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吴伟仁和他的科研团队为了“载人登月”这一终极目标,始终在不断努力着。

中国载人登月任务效果图(图源: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

从四川农民,到大国工程总师

吴伟仁结缘航天,是上天对于励志少年的垂青。

1953年10月,吴伟仁出生于四川省平昌县的一个小村庄。从小学到初中,因为学习成绩优异,吴伟仁一直是班里的学习委员。作为家中的长子,与其他同龄孩子相比,吴伟仁显得更加成熟、稳重。每天放学后,他也不闲着,不是去给生产队放牛,就是去割草帮父母挣些工分,以减轻家里的负担。

在此之后的高中生涯,优秀的吴伟仁先后担任学生会主席、学校团委副书记等职务,展现出良好的组织能力。然而,天有不测风云。高考制度的改革,让吴伟仁不得不暂时放下书本。也正是在这段时期,他被村民举荐,担任独柏村4组的生产队长。上任之后,他发动老百姓自己采集野草制作土农药,用草皮烧草灰制作土肥料……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也正是因为他的优秀与责任感,1975年,吴伟仁被推荐至中国科技大学读书。自此,他走出大山开始去追逐自己的飞天梦想。

1978年11月,吴伟仁顺利完成大学学业。作为优秀毕业生,他被分配至原航天工业部工作。不久,年轻有为的吴伟仁被委以重任,担任北京遥测技术研究所工程组长,并带领团队成功研制出了我国首套数字化遥测系统,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在此之后,吴伟仁在航空航天领域深耕不辍,带领团队负责研制成功中国第一代计算机遥测系统和远程航天测控通信系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主持实现嫦娥三号月球软着陆和巡视探测,树立了中国航天新里程碑。作为主要设计者提出无人月球采样返回技术方案,填补了中国在该技术上的空白……2015年,吴伟仁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吴伟仁

2019年11月,又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传来。吴伟仁带领嫦娥四号任务团队代表在伦敦领取了当年度全球唯一的团队金奖,这是英国皇家航空学会自1866年成立以来首次向中国项目颁发奖项。

除此之外,吴伟仁还作为嫦娥四号工程团队代表之一荣获国际宇航联合会2020年度最高奖——世界航天奖,这是该国际组织成立70年来首次把这一奖项授予中国航天科学家。

如今,为了中国载人登月的目标,吴伟仁还在带领团队脚踏实地奋斗着。“在2028年左右,月球科研站的基本型就能建起来,届时我们会解决在月球生活的能源、交通、通信、生命保障问题。”展望未来,吴伟仁信心满满。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