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做饭用的炊器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我国古代著名青铜器有哪些图片 中国古代做饭用的炊器

中国古代做饭用的炊器

2023-12-13 08:3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鬲(lì)”这个字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它的古字形像口圆、三足中空的器具。在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已经出现陶鬲(lì),商周时期陶鬲(lì)与青铜鬲(lì)并存。它的形状一般为侈口(口沿外倾),有三个中空的足,便于炊煮加热。

远古先民依照新石器时代已有的陶鬲(lì),创作出了铜鬲(lì)。铜鬲(lì)流行于商代至春秋时期。商代前期的鬲(lì)多无耳,后期口沿上一般两个直耳,青铜鬲(lì)极少有铭文,商末期慢慢变成礼器,周朝极少使用。

不同形状的陶鬲(lì)

中国古代的文献也记载了鬲(lì)的器形和它的用途,如:

《尔雅·释器》:“鼎款足者谓之鬲(lì)”。

郭璞注:“曲脚也”。

《考工记》:陶人为鬲(lì),实五觳,厚半寸,脣寸。

云雷纹铜鬲(lì)

那么,鬲(lì)有着什么样的形态特征?它与鼎又有什么区别?

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对此做了深入的研究,他说::“两者的基本形制不同——鼎是由一个半球形器加上三足,鬲(lì)是腹足部分。”这就是说,鼎可以明显地分为腹身与足两部分,而鬲(lì)的腹部与足部则不好分开。

在古代中国,先民是怎么使用鬲(lì)的?它有哪些用途?

鬲(lì)的用途与鼎相似,主要是用作烹煮的炊器。《说文解字》就曾记载,鬲(lì)是“鼎属也”。青铜鬲(lì)所烹煮的食物应该有两种,一是肉类,这可以由东周随葬陶鬲(lì)中发现豚骨推测得知;二是谷物。

鬲(lì)也有不少种类,比如袋足鬲(lì)、分裆鬲(lì)、联裆鬲(lì)。如今都有哪些著名的铜鬲(lì)?本文仅举数例。

1、卡约文化人字纹铜鬲(lì)

卡约文化人字纹铜鬲(lì)是卡约文化时期文物,西宁市鲍家衰出土,现收藏于青海省博物馆。

卡约文化人字纹铜鬲(lì)侈口,略束颈,垂鼓腹,三袋形椎状足,口沿置对称立耳。颈部饰弦纹,分档处饰人字纹。

卡约文化人字纹铜鬲(lì)

2、商代兽面纹鬲(lì)

商代兽面纹鬲(lì)是商代的一个青铜器,饰变形兽面纹和双目形纹。

鬲(lì)颈饰兽面纹,上下皆饰连珠纹,腹饰卷角型兽面纹,兽目巨大,图案条纹粗犷,结构复杂,构图具有高度的象征性。器壁均匀而薄。在商代中前期青铜鬲(lì)中以这件器物最为精致。

商代兽面纹鬲(lì)

3、春秋·“国子硕父”铜鬲(lì)

“国子硕父”铜鬲(lì)是春秋时期青铜器,高13.3厘米,口径18厘米,1989年在河南省三门峡市虢(guó)国墓地出土。

春秋·“国子硕父”铜鬲(lì)

这件鬲(lì)器腹饰有三组曲体长鼻龙纹,每组龙纹之间隔以竖向扉棱。

口沿内侧呈逆时针方向铸有铭文一周二十四字(含重文二字):“虢中(仲)之嗣或(国)子硕父乍(作)季嬴羞鬲(lì),其迈(万)年子子孙孙永宝用亯(享)”。

铭文中“虢仲之嗣、国子”是作器人“硕父”的身份,表明硕父是某一代虢国君虢仲的儿子,这件鬲(lì)是硕父为其妻季嬴所作之器。

4、春秋夔(kuí)龙纹铜鬲(lì)

春秋夔(kuí)龙纹铜鬲(lì),一套九件,平折沿,方唇,发现于新郑市城市信用社,现收藏于新郑市博物馆。

春秋夔(kuí)龙纹铜鬲(lì)

鬲(lì)的腹上有三扉棱三足相照,腹部以扉棱为中心,分饰三组夔龙纹。

九件铜鬲(lì)扉棱分三类:一类鸟首状,鸟冠偏上;二类扉棱中间凸起尖棱;三类扉棱竖边挺直。除扉棱有别外,形制基本相同,大小略有差别。

近期热文:

在唐朝,他们被誉为“初唐四大家”

历史上的商代帝王,为啥都用甲乙丙丁做名字?

文创产品:铜坐龙指尖陀螺

商汤灭夏以前的商族,生活在河北邯郸的下七垣(yuán)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