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钢铁产业链出口分析报告:国内供需变化主导钢材出口大增,未来钢材海外市场空间仍值得期待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我国从澳大利亚大量进口 2024年钢铁产业链出口分析报告:国内供需变化主导钢材出口大增,未来钢材海外市场空间仍值得期待

2024年钢铁产业链出口分析报告:国内供需变化主导钢材出口大增,未来钢材海外市场空间仍值得期待

2024-04-22 04:3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一、钢材出口数量大幅增长

(一)整体出口数量仅低于 2014-2016 年行业产能过剩阶段

2023 年,我国钢材出口累计 9120.18 万吨,同比增长 35.20%;累计钢材进口 764.58 万 吨,同比减少 27.66%;累计钢材净出口 8355.60 万吨,同比增长 46.88%。 综合来看,2023 年我国钢材出口数量仅次于 2014-2016 年阶段,而钢材进口数量则创下 了 2002 年以来的最低值。从两次出口数量快速增长对应时期来看,均是由于国内钢材供 需关系导致的钢材外溢。

2014-2016 年,虽然国内需求尚可,但大量的表外供给及落后产能使得实际供给在当 时阶段严重过剩,国内需求无法支撑供给,同时国内钢材价格快速下跌,钢铁企业 在国内销售亏损严重,导致钢材向海外销售增加。  2023 年核心逻辑与上一阶段相似。2023 年年初,经济复苏预期较强,钢铁企业开工 率提升,导致年初钢材供给增加,而实际需求并未如预期增长。叠加全年原材料高 位运行,钢铁企业利润被明显压缩,使得企业端需靠维持一定产能利用率来降低成 本维持现金流。因此,2023 年行业呈现了国内需求不足,但供给收缩有限的局面, 钢材出口需求再次放大。

2023 年单月出口数量上看,全年出口量维持较高水平,且 2023 年下半年出口水平较上 半年有所增长。2023 年下半年,累计出口钢材 4733 万吨,较上半年增加 345 万吨,增幅 7.86%。 从节奏上看,2020 和 2021 年,下半年较上半年出口量分别减少 372 万吨和 785 万吨, 自 2022 年四季度开始,出口数量开始持续上升,这与国内钢铁行业景气度下行节奏相匹 配。

(二)出口结构上,东南亚国家增量较多

从 2023 年我国钢材出口目的地角度看,前十大国家合计出口钢材 4730 万吨,占全年出 口总量的 51.87%;从增量角度上看,出口数量增量前十的国家合计增加 1527 万吨,占 全年钢材出口增量的 64.31%。 前十大国家主导了我国钢材出口的增长。其中,从出口绝对量与增量前十大国家对比看, 主要目的地国家重合度很高。区别在于出口数量菲律宾排在第四位,对其出口量增加 39.79 万吨,排在增量国家中的第 14 位;增量角度马来西亚排在第十位,23 年全年向马 来西亚出口 211 万吨,排在出口数量绝对值的第 11 位。

(三)出口品种,2023 年建筑类用钢出口增量较多

根据 Mysteel(海关总署)数据,2023 年,出口增量最多的品种为热轧、涂镀、圆棒、管 材、中厚板,出口增量分别为 967 万吨、631 万吨、373 万吨、288 万吨、260 万吨;增 幅最大的五个品种分别为螺纹钢、热轧、线材、带钢、中厚板,增幅分别为 146%、84%、 50%、45%、44%。

根据出口增量较多品种看,这些钢材产品大量应用于建筑领域。我们认为,这或是由于 海外建设需求较为旺盛,同时我国地产建筑需求较弱。

(四)出口增长分析:海内外需求变化是核心

1、国内需求下降,导致钢材出海增加 根据统计局数据,2023 年,我国粗钢表观消费量为 9.33 亿吨,较 2022 年的 9.59 亿吨下 降 2.69%。从全年月度表现来看,2023 年春节后,复工复产进度加速,粗钢表消开始恢 复,但随着需求端释放不充足,自下半年开始,表观消费量持续下滑。 2023 年国内表观消费量的变化节奏与全年出口节奏相似,即下半年国内需求不足,钢材 开始出海销售以消化供给。

2、海外主要国家钢材供给不足为我国钢材出口带来市场空间 根据世界钢协数据,2023 年,全球粗钢产量 18.50 亿吨,同比减少 24.9 万吨,基本保持 平稳。2023 年,全球主要产钢国中,印度、俄罗斯、中国、韩国、伊朗、美国六国合计 贡献增量 2147.2 万吨,其余主要产钢国产量均有所下降。

回溯来看,近年来世界主要产钢国中,年粗钢产量仅印度在保持增长,而中国作为全球 粗钢产量最大的国家,由于产业政策因素,2021 年以来粗钢产量有所回落。可以看出, 印度或由于国内经济发展需求,钢材产量处于上升通道,其余国家供给端均表现为较强 刚性特征。另一方面,由于我国钢铁工业产业链配套齐全,规模、成本优势明显,使得我国钢材在 国际市场上具备明显的价格优势。因此,在国内需求对于钢材供给支撑不足时,我国钢 材出口具备较强出口能力。

具体来看,2020 年以来,热轧卷板出口 FOB 价格,印度与中国价差持续扩大,由 2020 年的 6.1 美元/吨上升至 2023 年的 70.3 美元/吨;土耳其与中国价差虽较 2022 年的 149.1 美元/吨下降至 121.1 美元/吨,但仍处于较高水平;日本与中国仍维持一定程度价差。从 2023 年单月价差水平看,我国热轧板卷出口价格与三个主要国家价格价差呈现先上升 后回落的走势。或是由于下半年国内需求减弱,出口需求增强,对应海外供给增加所致。

同时,2023 年人民币贬值,对于钢材出口起到了推动作用。尤其是在 5 月份之后,美元 兑人民币即期汇率出现较为明显的上升,与 2023 年全年月度出口数量节奏比较相似。整体来看,2023 年全年国内价格与海外价格存在一定价差,使得国内钢铁企业出口利润 高于国内,同时人民币汇率贬值过程中,抬升了企业出口动力。但从节奏上看,整体价 差的走势是前高后低,人民币汇率前低后高,而出口数量的走势则为前低后高,节奏上 并不完全吻合。因此,我们认为,钢材价差的变化实际上是体现了国内外需求关系的变 化,而非 2023 年我国钢材出口增加的直接主导因素。2023 年全年出口数量大幅增长的 核心因素是由于国内钢材需求的下滑,叠加海外供给弹性不足,使得钢铁企业在 23 年下 半年积极寻求海外市场导致。

(五)出口展望:海外钢厂建设增加出口市场空间

根据世界钢协数据,2023 年,全球粗钢产量整体持平,其中印度粗钢产量 1.4 亿吨,同 比增长 11.9%。根据 Mysteel 报道,在印度强劲的用钢需求支撑下,部分企业近年关闭了 在欧洲的钢厂,转而在印度投资建厂。近期有部分钢企计划在印度建设全球最大单体钢 厂,其中也包括安赛乐米塔尔。2024 年 1 月,安赛乐米塔尔主席克什米·米塔尔表示, 计划在印度西部古吉拉特邦哈吉拉建设全球最大的单体钢厂,第一阶段计划于 2026 年完 成,并在与古吉拉特邦政府签署谅解备忘录后,宣布第二阶段将于 2029 年竣工。他表示 建成后钢厂的钢铁年产量将达 2400 万吨,成为全球最大钢厂。

全球范围上看,根据经合组织发布的报告,到 2023 年底,全球粗钢产能达到 24.986 亿 吨,比 2022 年增加 5710 万吨,增幅 2.3%。根据该报告统计,未来,全球有 4600 万吨 的新增产能预计在 2024-2026 年投产,有 7820 万吨的新增产能处于计划阶段。其中,亚 洲进行中的产能为 2770 万吨,计划中的产能为 4370 万吨,东盟和印度占新增产能的 88.7%。全球新增产能中,采用转炉的项目占比 45.2%,电弧炉项目占比 50.5%;其他技 术路线为 4.3%。

我们认为,根据经合组织的报告,未来三年(2024-2026 年)全球钢厂仍有约 1.24 亿吨的 产能扩产计划,在此轮扩产周期中,大量的钢厂建设、相关公辅设施建设及产业链相关 配套需要大量的钢材。若未来新增产能按计划执行落地,虽长周期内或增加全球钢材供 给,但中短期内,钢材需求释放或将提前于供给的释放。而我国作为钢材供应大国,有 望在此轮扩产周期内获益。

二、铁矿石进口:印度矿石进口增量明显

2023 年,我国进口铁矿石数量 11.79 亿吨,同比 2022 年增加 7241.43 万吨,增幅 6.5%, 铁矿石进口量创下新高。单月来看,铁矿石月度进口数量整体维持较高水平。从结构上看,澳大利亚和巴西仍然是我国进口铁矿石的主要来源地,占比分别维持在 60% 以上及 20%以上。2023 年 1-11 月份,我国从澳大利亚和巴西累计进口铁矿石 9.02 亿吨, 累计增加 2626.10 万吨,增幅 3%,低于整体增速的 6.14%。占比角度看,澳大利亚&巴 西进口量占总进口量的 83.66%,较 2022 年全年占比下降 2.69 个百分点。

除传统的澳大利亚和巴西两国外,2023 年我国从印度进口铁矿石数量快速增长。2023 年 1-11 月,我国从印度进口铁矿石累计 3284.69 万吨,同比增加 2287.79 万吨,占全国进口 铁矿石增量的 36.66%。 除此之外,2023 年 1-11 月份,往年进口数量在千万吨左右级别的来源国中,伊朗、加拿 大、秘鲁、智利进口数量分别增加 693.17 万吨、337.26 万吨、165.16 万吨、101.45 万吨; 南非下降 261.87 万吨。

可以看出,印度成为了今年我国铁矿石进口数量的主要增量国之一。而印度国内同时具 有钢铁业和铁矿业,印度大部分铁矿石资源需要满足印度国内钢铁业的生产需要。根据 世界钢协统计,2023 年 1-11 月份印度生铁产量为 7837.5 万吨,同比增速为 7.66%,按照 11 月份单月产量假设 12 月份数据,2023 年印度全年生铁产量约为 8535.3 万吨,对应铁 矿石需求量约为 1.37 亿吨。铁矿石产量方面,2023 年印度国家矿业公司累计铁矿产量为 3179 万吨。2020 年-2022 年,印度国家矿业公司铁矿产量占印度总产量的 11%,以此比 例作测算,2023 年印度铁矿石产量约为 2.93 亿吨,同比增长约 18%。从绝对值角度看, 2023 年印度铁矿石供应增加约 4472.7 万吨,而高炉生铁对应铁矿石需求增量约为 874.4 万吨。我们认为,虽然印度国内的钢铁产量及铁矿石产量均快速上涨,但上涨过程中节 奏的不一致导致了印度铁矿石出口需求增加。根据印度在 2017 年发布的《国家钢铁政 策》,印度计划到 2030 年,粗钢总产量达到 3 亿吨,印度钢铁业对于铁矿石需求未来或 逐步增加,因此,短期内,在不考虑关税等贸易环节因素扰动的情况下,预计印度铁矿 石出口量仍然可观。

三、蒙煤进口数量大幅增长,未来或仍有增长空间

2023 年,我国进口炼焦煤 1.02 亿吨,较 2022 年增加 3825.76 万吨,增幅达到 60%。

从进口国家看,我国从蒙古进口炼焦煤 5395.06 万吨,占总进口数量的 52.84%;俄罗斯 次之,进口数量 2623.61 万吨,占比 25.70%。从增量角度看,我国从蒙古进口炼焦煤增 加了 2833.95 万吨,占全部进口增量的 74.08%。而 2023 年初被寄予厚望的澳大利亚进口 增量仅为 62.53 万吨。我们认为,澳大利亚炼焦煤进口数量较小,或是由于大量澳煤出口 至印尼,进而转化为焦炭向东南亚国家销售,因此澳大利亚产炼焦煤直接出口到我国的 数量较少。 未来来看,我国炼焦煤进口增量或仍将主要来自蒙古及俄罗斯,澳大利亚提供供给增量 空间有限。

2023 年,我国从蒙古国进口的单月情况来看,全年整体呈现了前低后高的情况,且 11-12 月进口数量出现明显增加。月均角度看,2023 年全年月均进口 449.6 万吨。而 2023 年下 半年,我国从蒙古月均进口由上半年的 370.9 万吨上升至下半年的 528.3 万吨。展望 2024 年,若炼焦煤进口数量维持在 23 年下半年水平,假设月均 500 万吨,全年从蒙古进口量 或达到 6000 万吨左右水平。

四、总结:海外市场支撑钢材需求,原料进口增加有望平抑成本

2023 年我国粗钢表观消费量较 2022 年下滑 2.69%至 9.33 亿吨,对应每万元 GDP 约为 78 公斤,较 2022 年下降 7.55%,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2023 年地产下滑带来的钢材需求结构 变化。

展望 2024 年,根据目前全国 31 省市的 GDP 目标,2024 年加权目标增速为 5.4%,根据 历史经验,全国目标增速一般低于地方 0.5 个百分点左右,全国 GDP 目标或为 5%左右。 而万元 GDP 对应粗钢消费量来看,  中性假设下,基建、制造业用钢对于房地产用钢量下降形成有效对冲,钢材终端需 求结构整体保持稳定,则 2024 年每万元 GDP 对应表观消费量约为 78 公斤;  悲观假设下,整体投资增速仍有所下滑,参照 2021-2023 年万元 GDP 对应粗钢表观 消费量年降幅 6.17%假设,则 2024 年每万元 GDP 对应表观消费量约为 74 公斤。 在不同假设情况下,按照 GDP 增速为 5%计算,2024 年粗钢表观消费量在 9.2-9.8 亿吨之 间。

2024 年供给端暂根据 2023 年数据假设,则可供出口的粗钢在 3940-9980 万吨。 我们认为,无论从海外需求增长或是东盟、印度地区钢厂扩产角度看,在全球整体钢材 供给呈刚性状态下,我国钢材出口市场空间仍在。我国钢铁企业有望借助自身成本、规 模优势,进一步保持较高的出口水平。若 2024 年我国钢材出口仍保持强势,则对于我国 钢铁供给形成有效支撑。行业有望从两方面受益:  对于钢材价格而言,海外市场的增加将支撑整体需求,钢材价格有支撑;  对企业而言,出口有助于公司维持订单,稳定产能利用率,在国内市场景气度较低 时降低成本,同时海外订单有助于企业增厚盈利。

炼焦煤价格方面,2023 年Mysteel炼焦煤价格指数1843.17 元/吨,较2022年下降 20.54%。 供给角度看,2023 年 1-11 月,我国炼焦煤产量 4.51 亿吨,与 2022 年同期水平持平。可 以看出,进口端的增加平抑了炼焦煤的价格。

我们认为,目前国内经济正面临转型阶段,国内钢材需求尚有不确定性。若出现国内需 求不足的情况,企业寻求出海扩宽市场成为企业在面临目前局面下的一种选择。而培育 海外渠道、市场需要一定产品技术能力及时间。因此,目前阶段建议关注出口比例高的 上市公司。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