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这片蓝天白云 从追雪山的人说起……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成都看鸟 守护这片蓝天白云 从追雪山的人说起……

守护这片蓝天白云 从追雪山的人说起……

2023-03-24 20:3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一万期,与城市共成长

    见证城市生态之变

    作为世界上唯一能够遥望5000米以上雪山的千万级人口城市,成都有一群“追雪山”的人。10年前,他们聚在一起,建起了“在成都遥望雪山”群;5年前,一张成都西望雪山的全景图,让这个群成功“出圈”,引起多位专家关注;如今,志同道合者早已翻了数十倍,他们借着镜头,为成都人创造了一次次“触摸”雪山的机缘。

    从“追雪山的人”到“观鸟热”,再到“新铁人三项”,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始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早就深入人心。

    和早期不同的是,在当下,聚焦生态与环保,新闻报道永远不缺新鲜的素材。《成都商报》在用自己的方式,用创新策划、深度报道、文字视频,助力公园城市建设,依旧守护这片青绿,守护这片蓝天白云。

    从“追雪山的人”到“新铁人三项”

    这十年间,蓝天白云成为市民朋友圈的“常客”。成效通过数据对比更为直观:十年间,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从132天增长至299天,PM2.5浓度累计下降58个百分点。

    蓝天数量达到高峰,这个过程中,《成都商报》惊喜地发现,在成都,有一群“追雪山的人”。“在成都遥望雪山”微信、QQ群,已经有好几个满员,热衷拍摄雪山的“追峰人”们,一直坚持着自己的热爱。他们的热爱与坚持,也让“雪山下的公园城市”,成了这十年间成都最“出圈”的名片。

    值得一提的是,商报人不仅仅是静态捕捉他们的故事、个体,而是从点到线,与他们时时保持紧密联系,随时都有新的素材出现。比如,商报人敏锐发现,这群“追雪山的人”不仅会“追山”,他们还会作气象分析、会发布雪山指数、观山记录,用镜头为“窗含西岭千秋雪”作证。不论是这群人,还是这些指数与记录,都是成都这座“雪山下的公园城市”所独有的。

    再往纵深探索,商报人敏锐地捕捉到,“追雪山的人”不仅仅是一个小圈层,而是一种潮流,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他们用这样的方式,来见证成都生态环境之变。

    事实上,在成都,公园城市独有的绿色生活方式并不鲜见,商报也捕捉到很多新的风尚,例如,成都的“新铁人三项”——骑行、露营、看日出。

    深度挖掘是《成都商报》惯用的方式,不仅仅是现象,我们通过全方位的深入观察,发现这背后所折射的,是成都生态价值转化的绿色实践,公园城市示范区的日渐成型,厚植出更加浓厚的生态本底,营造出更加丰富的生活场景,从而让成都人的生活方式更加健康多元。

    深层次的故事挖掘者、记录者

    事实上,除了“追雪山的人”,在成都,还有一群热衷于观鸟的人。尽管方式不同,但他们“殊途同归”。

    商报在聚焦这一群体的过程中发现,观鸟群体的“顶端玩家”中,龙泉山,是最佳的观鸟地点——对鸟类而言,龙泉山是入川猛禽南北迁徙的“国际大通道”。

    观鸟只是一种自发的小圈层行为。但商报人进一步挖掘发现,对于守望猛禽的人来说,其意义并非全是简单地获得愉悦感。

    猛禽处于食物链顶端,是整个生态系统健康的标志。一个地方有猛禽出现,说明在它栖息的区域有充足的食物可以承载它。通过对猛禽的监测,能明显发现生态系统的变化。以龙泉山猛禽监测志愿者团队数据为例,去年一年,猛禽监测志愿者在龙泉山上监测到11873只猛禽,而仅今年春季,就已监测到8316只,记录总量创了新高。

    与此同时,随着龙泉山自然生态和基础建设的提升,资源慢慢被挖掘,山上的场景与边界也在不断拓展,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上龙泉山”,在成都人之间蔓延开来。

    商报也敏锐地捕捉了龙泉山的嬗变过程——在以前,看桃花、农家乐、柴火鸡是人们对龙泉山的固化印象。但现在,龙泉山的关键词已变成守望猛禽、看日出日落、夜寻观虫、露营、网红店打卡……

    事实上,龙泉山历来有之,为何在今年掀起一阵新的打卡热潮,成为新的生活风尚?《成都商报》用一次次深度挖掘,用一篇篇报道层层剖析了背后的生态之变、理念之变、生活方式之变。

    商报人用脚印与汗水,和受访者一同去等待凌晨5点的日出,守望一年一度回归的猛禽,作为记录者、引领者,不断通过深层次的故事和角度,增加市民对城市的认同感。

    守护青绿,商报一直在路上

    近些年,成都的蓝天越来越多,绿地越来越多。环城生态公园成为超级绿环,森林覆盖率40.33%,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3.88%;创建了天府锦城、锦江公园等10个国家级生态价值转化示范区和23个公园城市示范片区。

    在此过程中,每一条绿道、每一个公园,商报人都用脚步去丈量,用眼睛去发现,用心去记录。例如,在2022年第一天,成都环城生态公园绿道全环贯通之际,3位商报人早上6点就抵达环城生态公园悦动彩林园,和数百名成都市民一起,在绚烂的阳光下,以跑步这种绿色低碳的方式跑进新的一年。

    商报人也总是善于从细微的切口,找到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践行过程中最动人的闪光点。比如,2016年,《成都商报》推出《缓工四天,待鸟起飞》系列报道,讲述成都地铁7号线修建方应幼儿园小朋友请求,设法缓工四天为雏鸟挤出成长时间的真实故事,最终小鸟成功孵化并起飞,小朋友们也受到了一场爱的教育。该报道不仅荣获了第二十七届中国新闻奖国际传播类三等奖,同时,平实的写法引发各方共情,对整个社会关注环保和生态起到了很大的正向引导作用。

    同样是呵护一个小朋友的绿色之梦,去年,《成都商报》还推出一篇名为《小学生的一份暑假作业,为成都闹市区带来一座“鸟岛”》的报道,讲述因为一位小学生的暑假作业,一座身处闹市区中、并不在市政建设计划之内的“鸟岛”的诞生过程,也获得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这些守护蓝天与青山的好故事,成都商报仍在不断挖掘。而挖掘的过程,也正是守护的过程。城市在发展,变化在持续,商报人,也一直在路上!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彭祥萍

    本报资料图片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