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仁故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成都安仁古镇游玩攻略图 安仁故事

安仁故事

2023-08-09 20:5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老街上的名校

1945年,刘文彩出资建成了私立文彩中学。这所学校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是四川省一流的中学。仿效成都华西协和大学的校园,建有两面采光的教室、无梁大礼堂、四百米标准跑道、装备德国钢琴的音乐室,学校有独立的发电机。行走其间,民国时期校园的庄重和儒雅扑面而来。

正对校门的纪念塔是当年为了纪念建校而修筑,几乎是华西协和大学钟楼的缩小版。如今,在安仁还有一座她的“克隆版”,矗立在安仁古镇的入口处,成为这个古镇的标志。校门南侧的一条三百米长的街道,因这座中学在此而得名树人街。这条在川西坝子看似司空见惯的廊坊式街道的背后,却隐藏着八座深宅大院。

老街公馆的历史

树人街上的公馆都很低调,高大的门楼没有像刘湘、刘文辉和刘文彩的公馆一样当街巍然挺立,而是深藏在寻常铺面的黑漆大门和狭长甬道的后面。其中以相连成片的刘元琥公馆、刘元瑄公馆、陈月生公馆最为宏大和精美。这些公馆往往有三进甚至四进院子,相互独立,横向并排,公馆间有围墙隔开,便于防火防盗。这样做的另一个好处就是黑漆大门两边可辟为临街的店铺。店铺的深度,几平与甬道的深度相当。

公馆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公馆主人的气质和修为。刘元瑄的公馆,就暗含了许多值得玩味的设计。推开树人街48号的黑漆大门,站立在门口,抬眼一望:一座简洁的弧形拱门,透过拱门看公馆的大门,一座巴洛克风格的大门露出顶部,重叠在一起酷似中国古代的“将军盔”。刘元瑄,曾任国民革命军24军代军长,他将此设计解释为“开门一步见将军”,意在表现他的平易近人。

那些背后的故事

刘元瑄公馆多有田地,每年收租。其他公馆的粮仓,多在侧门或后门附近,交租的佃农都不会从正门“进粮”,连刘文彩、刘文辉的公馆也是如此。刘元瑄公馆的粮仓位于第一进院的左右两侧,佃农交租,公馆“中门大开”,如迎贵宾。

陈月生的公馆是安仁唯一一座完全按照西洋风格设计建造的公馆。主楼是一座独立的洋楼,左右两个房间正面向前伸出部分呈半圆形。这一风格在整个以川西民居风格布局的安仁公馆群中显得标新立异。这大概和公馆的主人陈月生担任军需官,走南闯北,见识广博有关。

七十多年过去了,许多精美设计背后的意图永远流失在历史的长河中,留给后人的只是无尽的想象。

属于老街的记忆

穿过树人街,是安仁古镇曾经的黄金地段裕民街。裕民街的北口,最显眼的是一座有“城门洞”的西洋风格过街楼,当地人称之为“洋楼”。这座洋楼,在民国那个让“子弹飞”的年代,比县长的衙门牛得多。

洋楼旁边,是在原址原貌重建的安仁戏院。戏院对面是当年的米市,米市中央矗立着一座纪念碑,纪念当地乡绅在安仁上游修建水利工程“万成堰”。该碑在“文革”中被破坏,后经老艺人潘有余用收集的老砖,在原址地基上按原貌重建。

穿过洋楼的“城门洞”,向西是维星街。这条街是刘文彩和三哥刘文昭合资建造的“商业地产”,刘文昭字维三,这条街就起名维星街。后来改成红星街。

穿过维星街,小巷中藏身着乐述言公馆和乐自能公馆。刘湘曾经在乐自能公馆里念过私塾。如今,这里改建为供游客住宿的“自能学馆”。他们以北不远处是传承儒教的报本祠。报本祠对面的小巷里,是较小的刘体仁公馆,稍远处是廖玉廷公馆和张旭初公馆。

今时今日安仁

如今,和其他许多旅游开发的古镇不同,这几条街还保留着原住民。游客到此看到的不是和别的古镇雷同的“纪念品一条街”,而是可以体会到川西古镇公馆群落中普通民众千百年来的生活情趣。

一台名为《今时今日是安仁》的大型沉浸式实境演出在树人街的公馆里自2018年8月3日开始上演,公馆的故事,又从这里走向世界。

漫步公馆老街

浓重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

细细品之,别是一番滋味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