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热点0309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成人预防接种门诊设置标准是什么意思 每日热点0309

每日热点0309

2023-03-12 02:4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每日剪报

公共卫生信息所                              2023-03-09

内容导读

TOC \o "1-3" \h \z \u 热点追踪     2

尽早接种尽早受益!专家提醒:执着高价数HPV疫苗不可取... 2

高层动向     3

关于甲流,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4

托起“一老一幼”稳稳的幸福(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5

疾控动态     7

北京市疾控中心推进职业卫生监督执法口袋书编制工作... 7

科研动向     8

西南医科大学团队揭示了抑制乳腺癌生长的关键信号轴... 8

补充叶酸过多,会增加DNA突变及表观遗传改变... 9

小核酸药物! 靶向诱导型miR-1224可以显著恢复脑中风... 9

JAMA子刊:“长新冠”与这6个生活方式有关!全都做对长新冠风险降低一半... 10

《Science Advances》新发布! 单细胞蛋白组技术验证CD73为新的癌症治疗靶点... 12

多社交,更长寿!我国学者揭示频繁社交活动与寿命延长有关... 13

被mRNA技术碾压之后,重组蛋白疫苗开发商濒临破产,能否借助流感疫苗起死回生?... 15

进食障碍是因为吃的?这些病因要了解... 17

舆情信息     18

六部门首次发布操作指南保障女职工权益... 18

“乙类乙管”后出入境人员大幅增加... 19

中方将继续开展援外医疗增进世界人民健康福祉... 19

近期流感高发 北京市疾控发布集体单位消毒指南 校园发生流感疫情时应采取终末消毒... 20

全国发热门诊就诊人数上升!张文宏再次提醒戴好口罩!... 21

中医药出海“乘风难破浪” 代表委员“把脉开方”破困局... 22

因地制宜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23

西北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二级教授崔亚丽委员:打造高质量的智慧养老服务体系... 23

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陈培莉代表:发力重症医学科建设... 24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医学部主任乔杰委员:完善健康大数据共享机制     24

提升特医食品产业竞争力... 25

加强食品安全与健康科普宣传... 25

警惕!这些异常可能是你的肾脏在“报警”... 26

多地气温"冲破"20℃ 春捂还要继续吗?... 27

紧急召回!这两款眼药水,存被污染风险!或致严重损害……... 27

英国男子飞4800公里去土耳其补牙:家附近没牙科诊所... 28

美国多名女子起诉得克萨斯州政府 称堕胎禁令威胁孕妇健康... 28

美国“毒列车”事发地居民健康情况公布 超七成人出现头痛... 29

美国一邮轮300多人患上“神秘疾病”:呕吐腹泻 美疾控中心调查... 29

纾困解忧 为人民生活安康“托底”... 29

红糖水营养非常有限 想补血不如吃红肉... 31

世界肾脏日丨早防、早治、早管理!专家呼吁关注肾脏健康... 32

【记者调查】鼓励生育,这四国推出了不少对策... 34

热点追踪

尽早接种尽早受益!专家提醒:执着高价数HPV疫苗不可取

2023-03-08    环球网

【环球网报道 记者 李青云】宫颈癌是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2020年,全球宫颈癌新发病例约60.4万,死亡人数约34.2万。我国宫颈癌2020年新发病例约11万,死亡人数约5.9万,分别占全球所有宫颈癌病例的18%、因宫颈癌死亡总数的17%。

近日,以“健康好宫课,科普主角色”为主题的首个宫颈癌预防脱口秀在京开讲。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谭先杰教授指出,宫颈癌虽然凶险,但其实有三个机会去预防它,也就是常谈及的三级预防,即通过接种HPV疫苗、养成健康生活方式等来减少HPV感染的一级预防,通过宫颈癌筛查及时发现并处理癌前病变的二级预防,以及对已确诊的宫颈癌进行手术和放疗治疗的三级预防。

执着于高价数HPV疫苗不可取

2020年11月17日,WHO启动了《加速消除宫颈癌全球战略》,包括我国在内的全世界194个国家首次承诺要消除这种癌症。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女性健康,积极落实各项宫颈癌预防政策和关键行动。2023年1月20日,国家卫健委等10部门公开《关于印发加速消除宫颈癌行动计划(2023-2030年)的通知》明确,到2030年,持续推进适龄女孩HPV疫苗接种试点工作,适龄妇女宫颈癌筛查率达到70%,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治疗率达到90%。

我国是世界上获批HPV疫苗种类最多的国家,9-45岁的女性拥有5种HPV疫苗可选,为进口二价HPV疫苗、四价HPV疫苗、九价HPV疫苗以及2个国产二价 HPV疫苗。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0年,我国HPV疫苗接种数量逐年上升,从2018年的341.7万剂次上升至2020年的1227.9万剂次,但接种率仍然有待提高。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妇科主任医师邹世恩教授强调,有的女性执着于等待高价数HPV疫苗而不去接种,因此错过预防宫颈癌的“黄金时间”,这种意识和行为是不可取的。邹教授建议避免盲目等待高价数HPV疫苗,在等待的过程中被感染反而得不偿失,提倡公众秉承“尽早接种,尽早保护”的原则,根据疫苗资源和自身经济条件灵活选择。

在中国,超过84.5%宫颈鳞癌病例与16、18型HPV病毒感染有关。对此,邹世恩教授指出到,HPV16和HPV18型是14个HPV高危型别当中最主要的型别,二价、四价以及九价都能覆盖,接种二价HPV疫苗已经可以预防大多数宫颈癌和癌前病变,防癌是“够用”的。无论是何种价数的疫苗,尽早接种才有“价值”。

加快小年龄接种

作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基层宫颈癌预防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开展宫颈癌疾病科普、HPV疫苗接种专场等活动,有效地传播了科学、正确、有效的宫颈癌科普信息,提升了HPV疫苗的接种率。同时,为适龄女性提供HPV疫苗接种服务,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保健科的重要工作之一。

北京市朝阳区六里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保健科科长陈秋萍指出,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以接种到进口和国产HPV疫苗。在科普疾病的同时,借助网络预约平台,帮助更多需要接种HPV疫苗的人群提供更为快捷的预约通道。通过不断完善HPV疫苗接种服务,助力加速消除宫颈癌。我们也积极提醒适龄女性减少疫苗犹豫,避免因执着于等待高价数HPV疫苗而错过最佳接种时间。

当前,宫颈癌的发病呈年轻化趋势,许多女性也开始带着自己的孩子前来咨询HPV疫苗接种事宜。对此,陈秋萍表示: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HPV疫苗立场文件强调,接种HPV疫苗的首要目标人群是9-14岁女孩,推荐接种两剂次HPV疫苗。这种接种方式更加经济便捷,对于提高疫苗可及性及接种率,有着重大的意义。

预防宫颈癌不能“一针了之”

通过接种HPV疫苗进行一级预防之后,结合定期宫颈癌筛查进行二级预防,将宫颈癌病变阻断在癌前病变及早期癌变中也同样关键。宫颈癌可以通过子宫颈HPV检测、TCT检查(液基薄层细胞检测)来进行筛查,为尽早发现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专家建议25-30岁以上有性生活的女性定期筛查,可前往医院宫颈科、妇科或妇女保健科按照医生建议制定筛查计划。

谭先杰教授表示,宫颈癌预防不能“一针了之”,有性生活的适龄女性在完成HPV疫苗接种之后,同样也需要进行宫颈癌筛查,一般建议两年查一次,根据首次筛查结果调整频率。越早发现宫颈癌并且进行治疗,能够让患者早日摆脱疾病困扰,降低宫颈癌的死亡率。

邹世恩教授也提醒,发现HPV感染或者宫颈病变也无需过度恐慌,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即可。无论是否感染过HPV,都可通过接种HPV疫苗结合宫颈癌筛查来预防宫颈癌。

摘引网址:https://health.huanqiu.com/article/4BzeiRNhnsC

返回目录>>

高层动向

关于甲流,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2023-03-08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甲流”是什么?“甲流”是甲型流感的简称,是由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流感病毒按其核心蛋白可分为甲、乙、丙、丁四种类型。在人群中呈季节性流行的流感病毒是甲型(甲型H1N1亚型和甲型H3N2亚型)和乙型(Yamagata系和Victoria系)流感病毒。相较于乙型流感病毒,甲型流感病毒在自然界中的宿主众多,更易发生突变或重配,造成其在人群中快速传播,历史上多次大规模暴发的流感都与甲型流感病毒有关。近期我国多地出现的流感活动水平上升就是由甲型流感病毒中的甲型H1N1亚型所致。

  流感通过什么途径传播?

  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季节性流感的主要传染源。流感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

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能引起感染。

在人群密集且密闭或通风不良的房间内,也可通过气溶胶的形式传播。

  得了流感会有哪些症状?

  流感起病急,大多为自限性。主要以发热、头痛、肌痛和全身不适起病,体温可达39~40℃,可有畏寒、寒战,多伴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喉痛、干咳,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颜面潮红、眼结膜充血等。部分患者症状轻微或无症状。轻症流感常与普通感冒表现相似,但其发热和全身症状更明显。重症病例可出现病毒性肺炎、继发细菌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等肺外表现及多种并发症,甚至死亡。

  得了流感,应该怎么治疗?

  一般患者在出现症状后,建议居家休息,保持房间通风。充分休息,多饮水,饮食应当易于消化和富有营养。尽量减少与他人接触,以避免传染。治疗重点是缓解发烧、咳嗽等流感样症状,应密切患者观察病情变化,一旦出现持续高热,伴有剧烈咳嗽、呼吸困难、神志改变、严重呕吐与腹泻等重症倾向,应及时就诊。

  5岁以下儿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孕妇或肥胖者更容易出现严重并发症,应尽快就医、尽早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病毒药物,使用抗生素和激素对流感病毒无效。

  家中出现流感患者怎么办?

  1.建议患者居家休息。尽量单间居住,保持房间通风,减少与共同居住者的接触机会。

  2.患者需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和打喷嚏时应使用纸巾、毛巾等遮掩口鼻。

  3.密切观察患者和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一旦患者或其他家庭成员出现持续高热,伴有剧烈咳嗽、呼吸困难、神志改变、严重呕吐与腹泻等重症倾向,应及时就医。患者去医院就诊时,患者及陪护人员要戴口罩,避免交叉感染。

  4.尽可能由相对固定的一名非流感高危人群的家庭成员照顾、接触患者,近距离接触患者时应佩戴口罩。家庭成员,尤其是流感高危人群应尽可能避免与流感患者密切接触。

  流感来袭,如何科学预防?

  1.做好个人防护

  日常注意保持手卫生和咳嗽礼仪等良好卫生习惯。

  在流感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避免接触有呼吸道症状的人员,如必须接触时应做好个人防护。

  若出现呼吸道症状,应居家休息,进行健康观察,不带病上班、上课;尽量避免近距离接触家庭成员,如须接触时应配戴口罩;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沫污染他人,减少疾病传播。前往医院就诊时,患者及陪护人员需要戴口罩,避免交叉感染。

  2.保持环境卫生

  保持居所清洁通风,对门把手、扶手等重点部位定期清洁与消毒。

  3.加强集体单位健康监测

  学校和托幼机构应加强校内晨午检和全日观察。出现流感样病例时,患者应居家休息,减少疾病传播。

  如发生聚集性疫情,应配合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4.尽快接种流感疫苗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流感季来临前是接种的最佳时期。对于尚未接种流感疫苗的孕妇、老年人、慢性病患者、低龄儿童等高风险人群,在流感疫苗可及的情况下尽快进行接种,仍能起到很好的预防保护作用。

摘引网址:https://www.chinacdc.cn/yyrdgz/202303/t20230308_264130.html

返回目录>>

托起“一老一幼”稳稳的幸福(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2023-03-09    人民网-人民日报

  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着力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帮扶、收入分配调节、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强化“一老一幼”服务等工作。

  老有所养、幼有所育,事关千家万户,关乎民生福祉。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养老服务保障,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

  代表委员表示,完善“一老一幼”服务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化“一老一幼”服务,不断织牢织密民生保障网,托起更多老人和孩子稳稳的幸福。

  健全政策体系,养老托育服务供给不断增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人们越来越长寿了。要抓好老龄事业、老龄产业,有条件的地方要加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积极开展养老服务。孩子们现在都是宝,要加强对下一代的养育、培养,确保身心健康。

  代表委员表示,完善“一老一幼”服务,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重要体现,也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关键举措。近年来,我国以“一老一幼”为重点完善人口服务体系,相关政策体系不断健全,配套改革措施日益完善,百姓的幸福感明显增强。

  “湖南省先后出台了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托育机构设置标准细则等相关文件,进一步健全行业政策法规体系,支持托育服务机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李小松代表说,要继续提升托育服务有效供给,加强托育服务人才培养,为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据预测,‘十四五’时期,全国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从轻度老龄化进入中度老龄化。”甘肃省人民医院副院长、护理部主任韩琳代表说,为更好满足失能、慢性病、高龄等老年人照护需求,建议推广线上下单、线下服务的“互联网+护理”模式,让老年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便利的医养服务。

  重庆市万州区五桥街道香炉山社区党总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傅山祥代表表示,万州区已建成45个镇乡街道养老服务中心、189个社区养老服务站、3775个婴幼儿托位,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每千人口托位数达2.4个,普惠性养老服务水平和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供给能力大幅提升。

  近年来,我国养老托育服务供给不断增长。2012年至2021年,中央财政累计投入359亿元支持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社区养老服务基本覆盖城市社区和半数以上农村社区。2020年至2022年,我国持续开展普惠托育服务专项行动,累计新增托位20万个。

  提升服务质量,完善“一老一幼”民生保障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树立战略眼光,顺应人民对高品质生活的期待,适应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进程,不断推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取得新进展。

  “我国老年人口规模持续增长,对养老服务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在托育服务方面,据测算,目前约有35%的婴幼儿家庭存在入托需求,但入托率仅为5.5%左右,托位供给还存在较大缺口。”浙江大学医药学部副主任方向明委员说。

  代表委员认为,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人民群众对于养老托育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要大力发展质量有保障、价格可承受、方便可及的养老托育服务。

  完善“一老一幼”民生保障网,要坚持增供给、优服务。

  方向明委员说,要加强政策扶持、投资引导,增加普惠养老托育服务供给。比如,通过直接建设、委托运营、购买服务、鼓励社会投资等多种方式,加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优化养老服务设施区域布局。开展养老服务的机构要配备急救药械和人员。

  “要持续提高社区养老服务能力和质量。”韩琳代表表示,要增强社区医养结合服务能力,有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等可以利用现有资源,内部改扩建一批社区(乡镇)医养结合服务设施。

  完善“一老一幼”民生保障网,要坚持兜底线、普惠性。

  “发展普惠托育服务有助于减轻家庭养育的时间成本和经济压力,缓解生育养育焦虑、释放生育政策红利,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石家庄外国语学校党总支书记裴红霞代表说,要加大托育服务政策保障,加快形成广泛覆盖的普惠托育服务供给能力。

  傅山祥代表建议,养老方面,要深化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完善公建民营管理机制,鼓励养老服务中心辐射带动周边社区养老服务站,为更多的居家老人提供普惠性的助医、助餐、助浴、助洁等上门服务。育幼方面,要加大普惠托育机构财政支持力度,建立成本分担机制,切实减轻托育机构建设、运营压力。

  补齐服务短板,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代表委员表示,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养老托育服务需求,要围绕重点难点问题,坚持共建共享、多元参与,综合施策补齐“一老一幼”服务短板,推动养老托育服务高质量发展。

  关注重点人群。“要着重关注农村留守老人群体。”河南省太康县高贤乡汪庄行政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国厂代表说,当前,农村地区养老服务设施较为薄弱,要形成多方合力补齐农村留守老人服务需求的短板。

  四川省民政厅副厅长蒋丽英委员建议,随着人口老龄化、高龄化进程加快,应加大对特殊困难失能老年人照护服务政策支持力度,将特殊困难失能老年人照护服务纳入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建立统一的服务补贴制度,规范照护服务内容和工作程序。进一步扩大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城市范围,进一步畅通医保和养老失能等级评估结果互认渠道。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江西省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吴锋刚委员说,要加强教育和培训,为养老和托育从业人员提供更多职业培训机会,提高其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同时,建立更加完善的评价和考核机制,鼓励从业人员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和服务水平。

  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要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普惠养老托育服务。”中国老龄协会原会长王建军委员建议,通过土地、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普惠养老托育服务供给。在养老方面,建议加快完善养老服务相关法律法规,促进社会养老服务规范发展。

  代表委员表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顺应百姓期待,回应百姓关切,补短板、增供给、提质量,不断实现人民群众对养老、育幼美好生活的期盼,为“一老一幼”的幸福生活奠定更加坚实基础。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0309/c14739-32640017.html

返回目录>>

疾控动态

北京市疾控中心推进职业卫生监督执法口袋书编制工作

2023-03-08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3月7日,市疾控中心职业卫生所叶研所长带队至大兴区卫生健康监督所进行调研,推进职业卫生监督执法口袋书编制工作。大兴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共卫生科李刚和吕玉奎副科长、卫生监督所惠蕙所长、汤冬梅副所长、聂文环和张敏执法队长、区疾控中心赵颖副主任、职业卫生科房宁科长等参加了调研交流会。

首先,叶研所长介绍了近年全市疾控系统职业卫生主要工作内容,重点讲述了职业卫生监督执法口袋书编制项目的工作意义和推进计划。随后,李刚副科长肯定了口袋书编制对监督执法工作的积极作用,并提出从危害因素着手和考虑不同应用场景等意见。惠蕙所长对大兴区卫生监督所情况进行了介绍,并充分肯定了口袋书编制对基层监督执法工作的必要性。汤冬梅副所长详细介绍了近4年大兴区监督所职业卫生监督执法情况,分享了所内编制的《用人单位自查管理手册》、用人单位档案分类管理等经验,提出监督检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参会人员共同对职业卫生监督执法相关问题和解决方法等进行了充分讨论。

会后,叶研所长在区卫生监督所执法人员的陪同下对北京同仁堂股份前处理分厂进行了实地调研,监督执法人员对企业作业现场职工个人防护用品佩戴、工作场所危害因素监测等工作进行了重点检查。叶研所长与执法人员、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就职业卫生管理工作的疑惑和问题进行了现场交流。

通过此次调研,加强了市疾控中心和大兴区卫健委、卫生监督所、疾控中心的沟通与交流,进一步推进了职业卫生监督执法口袋书编写。

摘引网址:https://www.bjcdc.org/article/75711/2023/3/1678235549674.html

返回目录>>

科研动向

西南医科大学团队揭示了抑制乳腺癌生长的关键信号轴

2023-03-08    生物谷

自2020年以来,乳腺癌(BC)已成为世界上最常见的癌症。尽管随着癌症生物学、早期诊断和新疗法的进步,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不断提高,但由于我们对乳腺癌生长的了解不足,以及控制异质性乳腺癌细胞生长的临床治疗方法不理想,仍有许多患者死于乳腺癌。

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受到许多非调控信号通路的支持,包括生长因子及其受体酪氨酸激酶信号通路。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GFR1)在18%的乳腺癌中被扩增、突变或重排。增强的FGFR1信号刺激细胞增殖,增加细胞的可塑性和侵袭性,并使癌细胞对化疗产生抗药性。

FGFR1是一种受体酪氨酸激酶,在某些乳腺癌(BCS)中被解除调控,预后不良。虽然FGFR1激活的磷酸化级联已被定位,但在BC中由FGFR1调控的关键基因很大程度上还不清楚。FOXQ1是一种癌基因转录因子。尽管本研究发现FGFR1的激活显著上调了FOXQ1的基因表达,但FGFR1如何调节FOXQ1基因的表达以及FOXQ1是否对FGFR1刺激的细胞增殖是必不可少的尚不清楚。

近日,来自西南医科大学的研究者们在Int. J. Biol. Sci杂志上发表了题为“The FGFR1 Signaling Pathway Upregulates the Oncogenic Transcription Factor FOXQ1 to Promote Breast Cancer Cell Growth”的文章,该研究结果表明,FGFR1-ERK2-c-FOS-FOXQ1调节轴在FGFR1信号促进BC生长中起重要作用。靶向ERK2和FOXQ1应该可以阻止FGFR1信号失控导致的BC生长。

在本研究中,研究者证实了FGFR1的激活显著上调了BC细胞中FOXQ1的mRNA和蛋白表达。FOXQ1的敲除阻断了FGFR1信号刺激的BC细胞的增殖、克隆形成和异种移植瘤的生长。抑制MEK或ERK1/2活性,或敲除ERK2而不是ERK1,可抑制FGFR1信号促进的FOXQ1基因表达。

ERK1基因敲除细胞中ERK2的抑制作用被阻断,而FOXQ1在ERK2基因敲除细胞中的异位表达挽救了FGFR1信号促进的细胞生长。机制上,FGFR1-MEK-ERK2途径上调的早期反应转录因子c-fos与FOXQ1启动子结合,介导FGFR1信号促进的FOXQ1表达。

综上所述,研究者通过激活FGFR1-MEK-ERK2上调c-fos和c-fos增强的FOXQ1基因启动子活性,有力地上调了FOXQ1的表达,FOXQ1在介导FGFR1信号促进乳腺癌细胞增殖、集落形成和肿瘤生长中起重要作用。因此,一旦乳腺癌细胞对FGFR1抑制剂产生耐药性,就可以通过靶向ERK2和FOXQ1来抑制由去调控的FGFR1信号驱动的乳腺癌细胞的生长。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eb4ee62127c6.html

返回目录>>

补充叶酸过多,会增加DNA突变及表观遗传改变

2023-03-08    生物世界

众所周知,孕妇补充叶酸可以显著降低婴儿出生缺陷风险,包括神经管缺陷,例如脊柱裂,这是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出生缺陷,也是所有结构性出生缺陷中第二常见的。包括美国在内的80多个国家在25年前建立了强制性的叶酸食品强化计划,并取得了显著成功。

然而,实际上,有一部人通过膳食补充剂摄入的叶酸超过了0.4毫克的每日推荐量。但目前还缺乏关于过量摄入叶酸是否会对人类造成潜在危害的研究。

近日,美国贝勒医学院雷云平、复旦大学王红艳等人在 Cell Discovery 期刊发表了题为:Excess folic acid intake increases DNA de novo point mutations 的论文。

该研究显示,摄入叶酸过少或过多都会增加DNA突变率和表观遗传修饰(全基因组甲基化)。这提示了我们,补充叶酸应限制在一个理想范围内。

之前有一些报道显示人体摄入过多叶酸会产生不良反应,在这项研究中,研究团队在小鼠模型中探索了叶酸补充剂对DNA突变率和表观遗传修饰(全基因组甲基化)的潜在影响。

这些小鼠接受了三种叶酸补充饮食的一种,分别是低剂量(0.3mg/kg)、对照剂量(3mg/kg)和高剂量(30mg/kg)。对照剂量换算后相当于人类的叶酸每日推荐量0.4mg的四分之一到二分之一。

研究团队发现,与对照剂量组相比,低剂量组的小鼠的DNA突变率增加2倍,高剂量组的DNA突变率增加了1.8倍。此外,在高剂量组,DNA修复基因的甲基化化水平显著增加,甲基化会抑制基因表达,这表明过量补充叶酸可能通过降低DNA修复基因的表达而影响DNA突变率,进而损害DNA修复活性。

研究团队表示,这些实验数据表明,补充叶酸具有一种“金发女孩效应”——范式都应有度,太多或太少都不好。这也提示了我们,补充叶酸应限制在一个理想范围内。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ac46e620591f.html

返回目录>>

小核酸药物! 靶向诱导型miR-1224可以显著恢复脑中风

2023-03-08    生物谷

在美国,缺血性中风是导致死亡和认知障碍的第五大原因。缺血性中风导致脑血流量严重减少,导致氧气和营养物质缺乏,从而导致大脑受累部位的神经细胞死亡和脑梗塞。

二十年前,研究者实验室发现,在浓度基础上,天然维生素E的α-生育三烯酚(TCT)形式在神经保护特性方面比更知名的α-生育酚更有效。在几种生物学环境中,维生素E的两种主要形式,α-生育酚和TCT,已知具有截然不同的功能。

天然维生素E的α-生育三烯醇(TCT)形式比更广为人知的α-生育酚更有效地预防中风。对犬中风的血管造影研究表明,TCT对脑血管有好处。本研究试图了解这种效应的分子基础。

近日,来自印第安纳大学医学院的研究者们在Molecular Therapy: Nucleic Acids杂志上发表了题为“Inducible miR-1224 silences cerebrovascular Serpine1 and restores blood flow to the stroke-affected site of the brain”的文章,该研究揭示了SERPINE1具有恶化中风结果的脑血管功能。依赖于MIR-1224的SERPINE1抑制可以通过饮食TCT和小分子抑制剂TM5441实现。

在本研究中,研究者在小鼠中,补充TCT通过诱导miR-1224改善了中风影响部位的血流灌注。对激光捕获显微解剖的中风脑部位的miRNA分析表明,miR-1224是唯一诱导的血管miR。慢病毒敲除miR-1224显著削弱了TCT对卒中预后的其他有益影响。

对原代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研究揭示了miR1224的直接血管生成特性。在没有接受TCT治疗的小鼠中,提前立体定向注射模拟卒中部位的miR-1224显著改善了卒中结果。机械学研究确定SERPINE1是miR-1224的靶标。

下调SERPINE1增强了miR-1224模拟物在脑内皮细胞中的血管生成反应。通过饮食TCT和药物抑制SERPINE1,增加了中风影响部位的脑血管血流量,并保护了中风。

MiR-1224直接靶向SERPINE1可以改善中风患者的脑血流灌注。这种对TCT预防中风的分子基础的更大范围的补充是实质性的,因为最近报道的饮食TCT补充剂对150名已经经历过微小中风的患者产生了有益的影响,因此他们面临着中风的高风险。

此外,由于已知的纤维蛋白凝块的神经退变特性,这项研究的发现提供了TCT敏感的机制通路的第一个交叉点,这些途径可能与天然维生素E TCT在缺血性卒中中的神经保护和促血管功能直接相关。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d86fe62125a2.html

返回目录>>

JAMA子刊:“长新冠”与这6个生活方式有关!全都做对长新冠风险降低一半

2023-03-08    奇点糕

新冠后症状(Post–COVID-19 Condition,PCC),又称“长新冠”,是指初次感染SARS-CoV-2后,COVID-19症状至少持续了4周[1]。PCC表现形式多样,可累及呼吸、心血管、胃肠及神经等多个系统[2]。据估计,PCC在COVID-19患者中的流行率为20%-40%,在未接种疫苗或因COVID-19住院的急性期患者中,更是高达50%-70%[3-4],造成了严重的公共卫生负担。

研究表明,坚持多种健康生活方式与较低的COVID-19严重程度及较低的死亡率有关[5],但COVID-19感染前的健康生活方式与PCC发生风险之间的关联仍未确定。

近日,美国哈佛大学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Siwen Wang研究员领衔的团队,在顶级期刊JAMA Internal Medicine发表了重要的研究成果[6]。

研究团队通过分析1981名SARS-CoV-2核酸阳性妇女的19个月随访数据发现,相比于没有遵循任何健康生活方式的妇女,遵循5至6个健康生活方式妇女的PCC发生风险降低了将近一半(RR,0.51),且主要由体重和睡眠主导。若该关联为因果关系,且所有人都调整为遵循5-6种健康生活方式,则36.0%的PCC病例可被预防。

研究依托于护士健康研究II这个前瞻性队列,研究人员以2020年4月作为基线,向在编的队列参与者发出COVID-19分项研究邀请,并进行每月和每季度的随访调查。

截至2021年11月,研究共纳入1981名参与者随访19个月的数据进行分析。

该研究共评估了6种健康生活方式,包括健康体重(BMI,18.5-24.9kg/m2)、从不吸烟、每周至少150分钟的中度至剧烈运动、高质量饮食(AHEI-2010得分从高到低排序,取前40%)、适度酒精摄入(5-15克/天)和充足睡眠(7-9小时/天)。

对于每一项生活方式,如果参与者符合其健康标准,则赋1分,否则赋0分。将6项生活方式得分相加,作为纳入模型分析的变量,取值范围为0-6。因仅有36名妇女遵循了6种健康生活方式,故在分析中将保持了5或6种健康生活方式的妇女合并为一组。

这1981名SARS-CoV-2阳性参与者的平均年龄为64.7岁,其中97.4%(n = 1929)为白人,42.8%(n = 848)为在职医护人员。

研究人员通过问卷中“你是否经历过任何长期的COVID-19症状(持续时间超过4周)”、“具体有哪些症状”、“症状是否持续”、“症状持续时间”、“症状妨碍日常活动频率”等问题对PCC进行评估。

根据统计结果,共有44.0%(n = 871)报告了PCC。其中,87.0%(n = 758)的参与者症状至少持续了2个月,56.5%(n = 491)参与者报告了与PCC有关的日常生活障碍。研究人群中最常见的症状是疲劳(57.1%,n = 497)、嗅觉或味觉问题(40.9%,n = 356)、呼吸急促(25.3%,n = 220)、混乱/迷失方向/脑雾(21.6%,n = 188)和记忆问题(20.0%,n = 174)。

通过泊松回归模型,研究人员发现,健康生活方式数量增加与PCC发生风险降低显著相关(P趋势 )。具体而言,与保持0种健康生活方式的妇女相比,保持5-6种因素的妇女发生PCC的风险降低49%(RR,0.51;95% CI:0.33-0.78)。若此为因果关联、且所有人都调整为遵循5-6种健康生活方式,那么将有36.0%的PCC病例可以被预防,即人口归因风险百分比(PAR)为36.0%(95% CI:14.1%-52.7%)。

再者,将6种生活方式按照是否健康分类为二元变量,进一步拟合纳入所有健康生活方式的完全调整模型,发现BMI和睡眠与PCC风险独立相关。

此外,研究人员计算了每种生活方式的PAR,该指标反映了在估计为因果关系、且所有参与者均在低风险组的前提下,可以避免的PCC比例。其中,超重/肥胖的PAR为10.3%(95%CI:0.2%-19.8%),睡眠不足为6.6%(95%CI:1.8%-11.5%)。其他健康生活方式因素的PAR为2.4%-4.5%。

研究人员考虑了多种可能影响分析结果的因素,共进行了10项敏感性分析,包括将PCC定义为症状持续至少2个月或至少4个月、排除COVID-19的自报病例、排除只有心理或神经症状的PCC病例、校正疫苗接种状态、在健康生活方式的评分中排除酒精摄入等。结果均无显著变化。

最后,在发生PCC的参与者中发现,除嗅觉或味觉障碍及头痛症状外,COVID-19症状在健康生活得分较高组(5-6种健康生活方式)中发生率均更低(得分较低组平均症状数[SD] =2.7[1.8] vs 得分较高组平均症状数[SD] =2.3[1.6])。

目前,少有研究将COVID-19大流行前、可改变的生活方式因素作为PCC风险因素,并对一系列生活方式因素进行相互调整。该项研究结果表明,拥有更健康的生活习惯可能与PCC风险降低相关,或为预防PCC提供了一个简单可行的方案。

但仍有几点局限性值得注意。第一,该研究基于的护士队列由白人为主的中年女护士组成,这可能限制了结果的进一步外推。第二,难以确定此关联结果是否适用于随后的COVID-19毒株所导致的PCC,且缺乏多次感染的信息。第三,目前暂无诊断PCC的参考标准,因此实际上很难将临床症状与COVID-19联系起来并确定为PCC病例。最后,对PAR的解释应慎重。PAR取决于特定人群中暴露的流行程度及其与疾病风险的关联,此研究的计算结果可能不适用于其他人群。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07b0e621308b.html

返回目录>>

《Science Advances》新发布! 单细胞蛋白组技术验证CD73为新的癌症治疗靶点

2023-03-08    生物谷

癌症研究中方兴未艾的免疫治疗的思路主要包括免疫检查点治疗和细胞治疗。这两种思路是从提高免疫细胞功能的角度出发,为患者输注药物去增加免疫力。能不能从相反的角度出发,对于一些影响免疫力的蛋白做一些“减法”治疗,即去除这些蛋白。这种药物研发在之前是难以实现的,或者说是“难以成药” 。但随着一些新的药物研发策略的兴起,使这些蛋白有望成为新的靶点。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内科殷咏梅副院长团队成员与西北大学芬伯格医学院罗伯特·卢里综合癌症中心的研究者刚刚在《Science Advances》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Proteolytic Regulation of CD73 Orchestrates Tumor Immunogenicity”(调控CD73的蛋白水解可调节肿瘤免疫原性)的论文给出了新的肿瘤治疗思路。文章提到,乳腺癌是导致妇女癌症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对于女性的健康造成很大的威胁。其中三阴性乳腺癌(TNBC)被认为是一种“冷肿瘤”,对其治疗选择较少,也是最具侵袭性的乳腺癌形式,导致患者预后不良。在乳腺癌治疗靶点的选择上,除了免疫检查点外,还存在CD73这类与肿瘤微环境免疫功能相关的蛋白。高水平的CD73与较差的预后相对应。与此同时,三结构域(TRIM)蛋白也与免疫调节和肿瘤发生有关。TRIM蛋白本质上是蛋白质降解途径的一部分,在其中它们发出某些蛋白质的降解信号。先前的研究表明,TRIM21水平与疾病进展相对应,但迄今为止,它与癌症免疫原性的关联仍不清楚。

研究思路

研究者证实了CD73的高表达与所有乳腺癌分类中较低的生存率相关。然后,他们通过一些分子生物学技术揭示了CD73水平经历了一种被称为泛素化的翻译后修饰。泛素化本质上是蛋白质的一种降解信号。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和质谱技术的结合发现这种蛋白水解信号的驱动因素是TRIM21。接下来,鉴定TRIM21作为控制CD73蛋白降解以调节T细胞功能的潜在泛素E3连接酶。

泛素化的关键是泛素肽附着(或连接)到赖氨酸残基上。该小组试图找出哪些赖氨酸残基可能是CD73蛋白被泛素化的赖氨酸。他们鉴定了以下赖氨酸作为泛素化位点:K133、K208、K262和K321。为了确定这些赖氨酸对TRIM21介导的CD73降解的重要性,作者将这些特定残基突变为精氨酸,理论上会阻断泛素化,得到多个突变TNBC细胞系:MDA-MB468-CD734KR(这4个赖氨酸残基均突变为精氨酸),MDA-MB468-CD73K133R/K208R(K133和K208的赖氨酸突变为精氨酸),MDA-MB468-CD73K262R/K321R(赖氨酸K262和K321突变为精氨酸)。

将MDA-MB468-CD73WT或MDA-MB468-CD734KR分别用APCP(CD73抑制剂)或不加APCP处理24小时,使用肿瘤条件培养基培养。收集突变TNBC细胞培养上清液。供体PBMCs加入收集的上清液,使用anti-CD3刺激,培养WT/No APCP、4KR/No APCP、WT/APCP或4KR/APCP四组细胞。在孵育72小时后,作者评估了供体PBMC分选的CD8+T细胞的多功能性和细胞多功能指数PSI。

研究者发现,与WT细胞的T细胞相比,加入突变细胞系培养上清的T细胞多功能和多功能指数总体耗尽。并且有趣的是,与未经APCP处理的T细胞相比,经APCP处理的T细胞的多功能性和PSI似乎略有增加(图2)。

这意味着靶向CD73,通过增强其降解或简单抑制其功能可能是增强免疫功能的可行选择。他们也进行了进一步检测以明确起关键作用的泛素化位点,培养MDA-MB468-CD73K133R/K208R和MDA-MB468-CD73K262R/K321R(图3),评估其培养上清对于CD8+T细胞多功能和PSI的影响,结果显示,K262和K321突变组的细胞多功能性和PSI均显著降低,表明K262和K321是TRIM21介导CD73泛素化降解的关键赖氨酸位点。

此外,研究发现,当用IFNɣ处理MDA-MB468细胞时,TRIM21水平显著升高,CD73水平显著降低。这表明,像CD8+T细胞这样的IFNɣ分泌细胞的存在创造了一个反馈回路,从而提高肿瘤细胞中的TRIM21水平,进而耗尽CD73水平。最后,本文总结了小鼠和患者的体内数据,探讨了TRIM21水平如何与小鼠模型肿瘤负荷和患者更有利的免疫信号相关。总之,作者阐明了CD73如何促进TNBC的免疫逃避的机制,同时也揭示了CD73可以通过TRIM21进行调控的机制。最终,这些数据为靶向CD73以提高免疫疗法和其他类型的治疗方法的有效性提供了一个案例。

在免疫检查点治疗策略之外,对付癌症的“武器库”永远需要新的选项,评估这些选项的标准是什么?是用了很多年的检测方式,还是研究人员比较“熟悉”的一些诸如浓度、成像、亚群等指标,抑或是“其他人”也在做的实验方法。我们认为答案是否定的,需要用事实说话,临床转化研究中的事实就是能否与临床结果建立相关性,这也是单细胞蛋白组技术对于临床转化及前期基础研究的意义。

IsoPlexis平台提供了评估免疫功能的标准,从而更好地确定治疗策略是否有效,如为CD73等新靶点评估提供决定性的根据。

与免疫检查点和细胞治疗不同,新的泛素依赖的药物研发路径使之前“难以成药”的蛋白成为新的靶点。要评估蛋白对于免疫微环境的影响,需要去检测免疫细胞的免疫功能的变化,需要对于活的免疫细胞进行刺激,并且避免由于免疫细胞的功能异质性而隐藏的重要信息,所以需要使用单细胞层面的功能蛋白组检测,这使得单细胞功能蛋白组技术成为这类研究的不二之选!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2f57e6213157.html

返回目录>>

多社交,更长寿!我国学者揭示频繁社交活动与寿命延长有关

2023-03-08    生物世界

据中国人口数据老龄化分析,截至2021年底,全国65岁及以上人口已突破2亿,比上年增加334万人,占总人口的14.2%。人口老龄化是全球性问题,为了改善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和福祉,积极老龄化概念正在盛行。

人类作为群居动物,社交环境深刻着生活的满意度和幸福感。既往已有大量研究表明,社交活动有助于老年人群的身心健康,但这些研究大多在西方人群中开展,而对于亚洲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与健康结果之间的关联,人们知之甚少。

为了填补这一知识空白,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何森团队探索了社交频率与中国老年人群体的总体生存的关联,该研究以:Association between social activity frequency and overall survival in older people: results from the Chinese Longitudinal Healthy Longevity Survey 为题,发表在了 BMJ 旗下期刊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 Community Health 上。

该研究重点探讨了社交活动频率与中国老年人群寿命的关系,发现社交频率影响中国老年人群的总体生存状况,社交活动越频繁的老年人,其寿命越长。

一、基于 CLHLS 的群体数据分析

为了探索社交频率是否与生活在中国老年人群的总体生存有关,研究学者沿用了中国纵向健康长寿调查(Chinese Longitudinal Healthy Longevity Survey,CLHLS)的研究数据。CLHLS 是一项始于1998年,针对中国社区老年人的持续、前瞻性的大型队列研究,数据收集会通过面对面访谈调研和结构化问卷的形式开展。CLHLS 分别于 2002、2005、2008、2011 和 2014 年收集目标人群的社交频率(几乎每天;至少每周一次;至少每月一次;偶尔;从不),并在2018-2019年间对参与者进行最终访谈。

本研究共涉及28563名平均年龄为89岁的参与者,其中男性11855位。根据收集到的数据,研究人员分别将25406名受试者、1379名受试者、693名受试者、553名受试者和 532名受试者归为从不社交组、非每月但有时社交组、至少每月社交一次组、至少每周社交一次组和几乎每天社交组。结果显示,在调整了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家庭收入、生活方式、身体状况等因素后,这五组人在统计学上存在显著差异(图2)。总体而言,更频繁的社会活动与显著延长的生存期有关。频率越高,寿命越大的可能性就越高。

一般来说,男性受试者比女性受试者更有可能参加社会活动;年龄越小、受教育时间越长的受试者也更有可能参与社会活动;保持婚姻关系的受试者和生活在城市社区或与家人同居的受试者比他们的同龄人更活跃于社交;此外,没有疾病或自评健康状况良好的受试者更有可能参与社会活动。

二、研究结果

研究人员将参与者基线特征描述为连续变量的中位数与四分位范围或类别变量的百分比;根据社会活动频率,使用 Kaplan- Meier 方法估计生存比例,主要发现如下:

1. 从基线到随访结束的社会活动频度与总体生存的关系

在整个监测期间,21161名(74%)参与者死亡,其中15728人在前5年内死亡。全因死亡率在从不社交组到几乎每天社交组中呈现逐渐降低趋势,每百人年死亡率分别为 17.2、9.3、9.1、9.0和7.4。Kaplan-Meier 分析表明,对于社交活动较频繁的组,其生存概率显著较高(图3)。

2. 社会活动频度与基线至5年随访总生存期的关系

从开始监测到随访5年时间内,从未社交的人的标准化死亡率为每100人中18.4 人,偶尔社交的人为8.8人,至少每月社交的人为8.3人,每周至少社交一次的人为7.5人,几乎每天社交的人为7.3人。与那些从不社交的人相比,偶尔社交的人的死亡时间延迟了42%,至少每月社交一次的人延迟了48%,至少每周社交一次的人延迟了110%,几乎每天都社交的人延迟了87%。

3. 社会活动频度与5年至随访结束总生存期的关系

从随访5年后到随访结束,调整后的AFT分析的结果发生了实质性变化。与从不社交组相比,调整后的时间比率(Time Ratios,TR)在非每月但有时社交组为1.05,在至少每月一次社交组为1.64,在至少每周一次社交组为1.23,在几乎每天社交组为3.04。也就是说,研究团队观察到阈值效应,只有几乎每天参加社会活动的受试者,总体生存时间才会显著延长。

总计而言,这项研究发现,频繁参加社会活动与延长总体生存时间有关。从基线到5年随访,社会活动越频繁,生存时间越长。但随访5年后,社会活动频度与总生存时间之间存在阈值效应,只有几乎每天参加社会活动才能显著延长总生存时间。因此,为了提高长期总体生存率,建议老年人每天都积极参加社会活动。

这是一项观察性研究,因此无法确定为何社交活动的频率与寿命延长有关。研究人员提出的可能解释是社交加强了健康行为,例如更多的身体活动和更好的饮食状况,此外,社交也可能减轻慢性压力源的影响。

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没有考虑随访期间社会活动参与的变化。其他与健康相关的变量也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这可能会使研究结果产生偏差。但研究人员仍对这一研究结果的结论表示了肯定:在这项研究中,尽管在调整了社会人口因素、社会经济地位、健康行为和几种发病率后,社会活动频率与总生存率之间的关联减弱了,但它仍然具有统计学意义,这表明参与社交活动本身是老年人总体生存的独立预测指标。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92d9e620619f.html

返回目录>>

被mRNA技术碾压之后,重组蛋白疫苗开发商濒临破产,能否借助流感疫苗起死回生?

2023-03-08    生辉

随着全球范围内的新冠疫情逐步趋于稳定,以疫苗作为主要产品的生物技术企业或将被市场推入发展“低谷期”。

2023年2月28日,总部位于美国马里兰州的疫苗制造商 Novavax(NASDAQ:NVAX)在公布了2022年财报后指出,由于该公司此前的COVID-19疫苗销售情况并未达到预期,目前该公司正处于现金枯竭的困境之中。该公司声称,对于公司能否在接下来的一年中生存下来持怀疑态度。

 “不确定性”成为了 Novavax 第四季度财政电话会议中的关键词。尽管当前的现金流量预测表明 Novavax 尚有余力支撑过2023年,但显然该公司对于接下来的发展没有太大信心,以至于没有给出任何关于其在2023年的收入预测。受此影响,Novavax 盘后股价暴跌25%,当前每股价格为6.94美元,这与其在2021年间高达315.9美元的股价相比确实令人失望。

对此,该公司首席执行官 John C. Jacobs 制定了短期内的 Novavax 发展计划。包括将为即将到来的“疫苗接种季”做好准备、可能将通过裁员来削减成本,并且将继续推动新产品的商业化发展以谋求更多机会。

疫情竞速:重组蛋白疫苗被 mRNA 技术彻底碾压

Novavax 已不是第一次面对财政危机。早在2019年间,该公司就曾因为RSV疫苗在临床试验中失败而濒临破产。为了节省现金,当时的 Novavax 出售了其在马里兰州的两个制造工厂,并且裁掉了半数以上的员工才得以“存活”。

2020 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似乎为 Novavax 带来了一次逆天改命的机会。

疫情发生后,Novavax 立即宣布投入新冠疫苗的研发工作。随即有大量资金向这家一度濒临破产的公司涌来:2020年5月,全球流行病联盟(CEPI)向 Novavax 提供了4亿美金的研发资助;2020年7月,该公司又获得了16亿美元资金,其股价也在几个月的时间内上涨了近百倍。

然而,这次机会实际上并未眷顾重组蛋白疫苗领域。在冗长的研发周期影响下,第一时间入场的 Novavax 被拖成了“最后交卷的人”。

作为一家具有30余年历史的疫苗公司,Novavax 采取传统的基于蛋白质的疫苗研发策略。以其新冠疫苗 Nuvaxovid(NVX-CoV2373)为例,研究者首先需要根据原始病毒的刺突蛋白改良并确定一款足够稳定的刺突蛋白,然后使用杆状病毒将该刺突蛋白的基因插入飞蛾细胞,从而在其细胞膜上产生大量刺突蛋白。最后,还要向制备出的刺突蛋白中加入佐剂以增强其在体内的免疫反应。毫无疑问,这些复杂的步骤将会拖延蛋白质疫苗的开发进度。

2020 年 8 月,Novavax 公布了其新冠疫苗的 I/II 期临床阶段数据,结果表明这种蛋白质疫苗在关键指标上胜过了其在市场中的主要竞争对手,并且其在2-8°C条件下所展示出的稳定性也令人满意。

这些数据成果为 Novavax 管理者编织出了一场美妙愿景。在他们的设想中,同样走蛋白质疫苗路线的赛诺菲可能是其最大的竞争对手。然而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蛋白质疫苗在疫情竞速中被 mRNA 疫苗彻底碾压,Novavax 也因此错失先机。

仅仅过了四个月,2020年12月,来自辉瑞/BioNTech和Moderna的 mRNA 新冠疫苗相继获得FDA颁发的紧急使用授权(EUA),获批后各机构便立即开始分发并组织接种。

此时,Novavax 重组蛋白疫苗的III期临床试验才刚刚开始启动。到了2022年7月,在经历了漫长的临床试验和监管审批之后,Novavax 重组蛋白疫苗终于获得了FDA的紧急使用授权(EUA),然而彼时距离 mRNA 疫苗上市已经过去了一年零七个月,新冠疫苗市场已经没有了 Novavax 的立足之地。

更何况在突变迅速的新冠病毒面前,mRNA疫苗强大的可扩展能力使其备受好评。与之相比,需要另行拓展管线的蛋白质疫苗就略显力不从心。

流感疫苗领域尚未出现“黑马”,Novavax 将扩展管线谋求机会

据 Novavax 发布的2022年度财报来看,该公司在去年第四季度的销售额为3.57亿美元,2022年全年收入仅为19亿美元。远远不及该公司在去年5月份预计的40-50亿美元,令人大失所望。

另一方面,截至2022年12月31日,Novavax 仍负债约13亿美元。尽管这一数字比2021年底的逾15亿美元有所下降,但目前为止该公司很难扭转其继续亏损的形势。

不过,作为一家屡遭打击却至今仍然屹立不倒的公司,Novavax 的生命力总是令人震惊。2022年4月,Novavax 宣布公司旗下另一款新冠/流感组合(CIC)疫苗已在I/II期临床研究中取得初步结果。去年12月,该公司宣布启动了新冠/流感组合疫苗与候选流感疫苗的II期临床试验,以完成剂量确认。据估计,Novavax 将在2023年年中获得该试验的主要结果。

另一方面,Novavax 公司首席执行官 John C. Jacobs 的计划显示出该公司仍在做最后的努力,试图为传统蛋白质疫苗在其市场上找到一席之地。

据其表示,接下来 Novavax 将从三个方向上寻求发展。首先,Novavax 必须在今年秋季之前准备好更新疫苗,从而应对可能发生的新一波疫情。其次,该公司必须减少支出并扩大现金流。最后,Novavax 需要尽快扩展新的产品管线以增加收入来源。

仅从第一点来看,Novavax 想要在新冠疫苗市场中突破重围并不容易,因为重组蛋白疫苗相对迟缓的研发进度始终是该类公司摆脱不掉的难题。目前 Novavax 仍在继续推进其针对 Omicron(B.1.1.529)变异株的疫苗,但相关业内人士并未对其抱有大太期待。

特别是随着各国陆续暂停了有关新冠疫情的紧急计划,全球范围内对于新冠疫苗的需求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不仅仅是 Novavax,mRNA 疫苗技术的代表企业辉瑞、BioNTech与Moderna的股价也在2022年间开始下跌。从数据上看,当前Moderna每股价格为143.20美元,与其在 2021 年高达484.47的峰值相比同样相去甚远。

除此之外,相关业内人士表示,Novavax 能否在新冠/流感组合疫苗与候选流感疫苗竞赛中获利仍然有待观察。目前为止,尽管 Novavax 仍然不是该领域中进展最快的制造商,但是其竞争者也陷入了困境。

近期,已经将流感候选疫苗推进至III期临床的Moderna发现,其基于 mRNA 的试验性流感疫苗对于甲型流感病毒产生了强烈的免疫反应,但其针对流行程度较低的乙型流感病毒效果甚至不如已有的灭活疫苗。除 Moderna 之外,辉瑞与BioNTech、葛兰素史克(GSK)与赛诺菲也正在合作推动相关管线,不过他们的进展均不及 Moderna。其中,辉瑞曾在去年声称新冠/流感组合的 mRNA 疫苗可能会在2024年及之后推出。

无论如何,这些消息给了 Novavax 一丝喘息的机会。至于它能否再一次“起死回生”,相关业内人士也无法给出答案。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f3dbe62058c2.html

返回目录>>

进食障碍是因为吃的?这些病因要了解

2023-03-08    科普中国

研究发现,认知行为疗法与辩证行为疗法可明显消除进食障碍症状。

“今天心情不好,去大吃一顿减减压!”“今天太高兴了,大吃一顿庆祝庆祝!”这些话你是否觉得似曾相识?生活中我们与食物紧密连接,可以理解为它是身体所需要的燃料。但有时食物也会引发焦虑,当食物与各种情绪联系在一起而出现与平常不同的摄食行为时,就要高度警惕了。今天,我们聊聊关于进食障碍的防治。

什么是进食障碍?

进食障碍指以反常的摄食行为和心理紊乱为特征,伴有明显体重改变和(或)生理、社会功能紊乱的一组心理生理障碍,包括节食、暴饮暴食、锻炼过度、呕吐和使用泻药等。发病原因与生物、心理、社会文化等多种复杂因素相关,是一种慢性、复发性、难治性疾病。进食障碍可分为一下三类:

神经性厌食:简称厌食症,主要特征是患者有意严格限制进食,导致体重明显下降并低于正常,出现身体功能损害现象的疾病。主要表现为患者对体重的增加有恐惧感,拒绝保持最低的标准体重,对体重和体形极度关注,有意造成体重明显减轻等。

神经性贪食:简称贪食症,以反复出现的暴食以及暴食后不恰当的抵消行为,强烈控制体重的先占观念为特征的疾病。这种抵消行为可能是催吐、滥用利尿剂或泻药、节食或过度运动等。神经性贪食是一种恶性循环,暴食-内疚-抵消性行为。催吐对身体的伤害极大,它会影响身体的电解质平衡,导致心律不齐,可能会引发心脏的骤停,还会导致胃酸逆流,侵害食管、喉咙。=

暴食障碍:简称暴食症,以反复发作性暴食为主要特征的一类疾病。主要表现反复发作、不可控制、冲动性的暴食,但不伴有规律的补偿行为。=

进食障碍是一种不容易治愈的疾病,难治愈的原因在于它不仅仅与吃有关。

进食障碍的原因是什么?

进食障碍隐性的影响因素是生物学因素。我们脑里有信号刺激,也有神经化学递质,这些神经化学递质发出跟饥饿和食欲有关系的信息,脑里的其他部分对这些刺激做出反应;而患进食障碍的人的大脑不能识别这些信号刺激,同时他们的身体也无视这些信号,所以能长时间忍受饥饿。

遗传基因会影响人的某些个性特征,大部分进食障碍的病人普遍比较敏感,对于挫折的耐受度较低,缺乏安全感,常伴有完美主义和强迫性行为。

进食障碍的诱发因素是心理和社会文化因素。这些心理和社会文化因素可能是被人说太胖、形象不好,也可能是来自对自己不满、亲人离世等造成心理上的创伤。日常生活中,进食障碍的患者多有敏感、低自尊、焦虑、完美主义等特征。

进食障碍如何治疗?

进食障碍是一组涉及生理和心理紊乱的精神障碍,与其他精神障碍所不同的是,其生理紊乱所致的躯体并发症可累及全身各大系统、器官,因此多学科团队模式在进食障碍的治疗中尤为重要,例如对于厌食症病人,使用营养治疗来增加其过低的体重,以减少全是各器官系统的并发症。

研究发现,认知行为疗法以及辩证行为疗法对于治疗进食障碍有着重要的意义,行为和认知的改变可以明显消除进食障碍的症状。

此外,人际心理治疗也被认为是针对贪食症和暴食症的有效疗法。家庭因素对于进食障碍的发生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基于家庭疗法对于治疗青少年厌食症和贪食症有明显的效果。

进食障碍患者努力改善自己的体验、改变身体状态,而潜意识里,他们在寻找爱、渴望别人的尊重,所以,精神分析治疗对于进食障碍也有一定的作用。

摘引网址:https://jiankang.163.com/23/0308/22/HVBDOK1E00388052.html

返回目录>>

舆情信息

六部门首次发布操作指南保障女职工权益

2023-03-09    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3月8日电(记者姜琳)在3月8日国际劳动妇女节当天,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六部门联合发布《消除工作场所性骚扰制度(参考文本)》和《工作场所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制度(参考文本)》,旨在加强用人单位内部规章制度规范指引,推动妇女权益保障法在工作场所落实落地落细。

  据人社部劳动关系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次发布的《消除工作场所性骚扰制度(参考文本)》共20条,分别对性骚扰定义及主要表现行为、公开承诺、宣传培训、职工举报投诉、调查处置、工会参与监督等主要内容予以明确。同时,文本还指导用人单位对举报投诉人和调查处置工作予以保密,要求注意保护个人隐私权,通过采取调整工作岗位等措施,避免对受害者造成二次伤害。

  《工作场所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制度(参考文本)》共26条,以简洁明了的条文形式,对工作场所女职工劳动就业保护、工资福利保护、生育保护、职业安全健康保护等内容进行了一一列举。此外,为保障工作场所的正常生产秩序,文本还对履行程序给出规范指引。

  参考文本是将“条文中的法”落实转化为“现实中的法”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是为用人单位将法言法语转化为广大职工读得懂、弄得通、可操作的具体行为规范提供操作指南,有利于打通法律落地的最后一百米。据了解,这两份参考文本均为首次发布。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0309/c14739-32640073.html

返回目录>>

“乙类乙管”后出入境人员大幅增加

2023-03-09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本报北京3月8日电  (记者张天培)记者8日从国家移民管理局了解到,自1月8日我国实施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以来,截至3月7日,全国移民管理机构共检查出入境人员3972.2万人次,出入境交通运输工具248.7万辆(艘、架、列)次,同比分别上升112.4%、59.3%,其中2月25日出入境人数达101.3万人次。全国移民管理机构共签发普通护照336.2万本、往来港澳台证件签注1267.2万本(件)、外国人签证和停居留证件12.2万件,较实施前分别上升1220.9%、837.7%、33.1%。

  国家移民管理局新闻发言人、政策法规司司长林勇胜介绍,我国实施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以来,随着国际客运航班稳步增班、内地与港澳人员往来全面恢复,出入境流量和出入境证件申办量大幅回升。全国移民管理机构下一步将结合实际继续完善预案方案、细化工作措施,通过加强流量监测、开足边检通道和办证窗口、加强服务引导、优化流程手续等,做足做实应对出入境流量和出入境证件申办量持续增长准备工作,积极保障促进中外人员交流交往,确保出入境秩序平稳有序、口岸边境安全稳定。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0309/c14739-32640024.html

返回目录>>

中方将继续开展援外医疗增进世界人民健康福祉

2023-03-09    人民网-人民日报

  本报北京3月8日电  (记者张远南)外交部发言人毛宁8日表示,中方将继续积极开展援外医疗等国际合作,架起各国间的健康桥梁,为增进世界人民健康福祉作出更大贡献。

  在当日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问:据报道,赞比亚政府近日向中国援赞第二十五批军事医疗专家组成员授予“国际友好合作勋章”,并感谢中方长期以来向赞派遣高水平医疗专家团队。请问发言人对此有何评论?

  毛宁说,中国军事医疗专家组在赞比亚精心救治患者,出色完成了援外医疗任务。他们是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也是传递情谊的友好使者。在救治患者之余,他们还因材施教培训本地医生,为当地人民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她说,今年恰逢中国援外医疗队派遣60周年。60年来,中国累计向全球76个国家和地区派遣医疗队员3万人次,诊治患者2.9亿人次,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赞誉。目前,中国的援外医疗队在全球56个国家的115个医疗点工作,大部分都在偏远艰苦地区。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给援中非中国医疗队队员回信当中指出的,中国人民热爱和平、珍视生命,援外医疗就是生动的体现。”毛宁说,中方将继续积极开展援外医疗等国际合作,架起各国间的健康桥梁,为增进世界人民健康福祉作出更大贡献。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0309/c14739-32640020.html

返回目录>>

近期流感高发 北京市疾控发布集体单位消毒指南 校园发生流感疫情时应采取终末消毒

2023-03-09    北京青年报

  近期,流感疫情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如何在学校等人员密集场所开展消毒以预防流感?近日,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门制作并发布了集体单位消毒指南。

  市疾控表示,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打喷嚏和咳嗽等飞沫传播,也可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引起感染。

  学校和托幼机构属于人群密集场所,由流感病毒导致的集中发热疫情风险增加;发生疫情时,应首先采取终末消毒,同时加强日常消毒措施。

  在校内,终末消毒的重点为发生聚集性疫情的班级的空气、课桌椅、床围栏、墙面、地面、门把手等物体表面及使用过的水杯、毛巾等物品。同一楼层有两个及以上班级发生疫情时,需同时对走廊的空气、墙面、地面、楼梯扶手、卫生间等进行消毒。日常以开窗通风为主;放学后可对教室课桌椅、门把手、水龙头等表面进行消毒。

  关于常见污染对象的消毒方法,市疾控的指南提示,室内以开窗通风为主,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日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通风条件不良时,可采用循环风式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无人条件下,还可用紫外线对空气消毒。

  地面、墙壁可采用喷洒消毒或擦拭消毒,使用有效氯浓度为500mg/L消毒液。关于配置消毒液的方法,指南提示:在配制浓度为500mg/L含氯消毒液时,取有效氯含量为5%的某含氯消毒液,配制时取1份消毒液,加入99份水。

  喷洒消毒时以使物品表面全部润湿为度;擦拭消毒时,用抹布或拖布沾取上述消毒液后进行擦拭,消毒作用时间应不少于15分钟。

  门把手、桌椅扶手、楼梯扶手、水龙头、饮水机把手等高频接触物体表面也是消毒的重点区域,应定期进行清洁消毒。消毒时可使用有效氯浓度为500mg/L消毒液,可进行浸泡、喷洒或擦拭消毒。作用时间同样为15分钟,然后用清水擦拭干净。

  对于毛巾等织物,可配制浓度为250mg/L含氯消毒液。配制方法为,取有效氯含量为5%的某含氯消毒液,配制时取1份消毒液,加入199份水。将毛巾等织物浸在250mg/L的含氯消毒液内。浸泡15分钟,然后清洗,也可用流通蒸汽或煮沸消毒15分钟。

  对于水杯等食品用具,先清除食物残渣,再煮沸或流通蒸汽消毒15分钟。也可用有效氯为250mg/L含氯消毒液进行浸泡,作用15分钟后,再用清水洗净。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0309/c14739-32640045.html

返回目录>>

全国发热门诊就诊人数上升!张文宏再次提醒戴好口罩!

2023-03-08    健康时报

最近很多人去医院发现,医院发热门诊看病的人又多了起来。3月4日,中国疾控中心发布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最新通报的数据显示,2月底以来,我国发热门诊就诊人数呈上升趋势,3月2日达到30.4万人次。

3月4日,中国疾控中心通报发热门诊诊疗人数变化趋势。通报截图

全国发热门诊就诊人数上升

李侗曾:主要为流感病例增加

3月6日,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曾在接受健康时报采访时表示,发热门诊就诊人数增加主要是由于流感的病例增加。

“基于此前应对新冠病例的经验,发热门诊人数上升会协调发热门诊医务人员,增加药物储备。目前大家准备都很充分,医院压力不会像之前那么大,主要还是协调增加发热门诊的医护人员。”李侗曾医生指出。

据中国疾控中心疫情情况通报,从哨点医院监测情况来看,近3周流感病毒阳性率呈上升趋势,2023年第8周为25.1%,而新冠病毒阳性率则为5.1%,保持在较低水平。

李侗曾医生表示,65岁以上的老年人,5岁以下的儿童,孕妇,还有基础病免疫力低下人群等均属于高风险人群,如果得了流感建议尽早去医院,其他普通人群大概率可以在一周左右自愈康复。“当前流感病例还是以儿童和中青年为主,后期合并基础疾病的老年人感染流感的比例可能会增加,年轻人感染流感,最主要的是在家里做好隔离,尽量休息,对症用药,如果超过五天症状尚未缓解,就要及时就诊。” ①

甲流进入高发期,怎么防?

张文宏:重点人群还要戴口罩

3月4日,新任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传染科主任张文宏,在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新闻中心网络视频采访间,接受了媒体采访。

张文宏在全国两会“委员通道”接受采访

最近,人们对新冠病毒的注意力相对减少,但又开始担心甲流。有记者提问:近期对甲流的流行怎么看?

张文宏委员回答:“对于甲流,我个人建议,免疫力比较低下的人如果到公共场所可以戴口罩。”他说,现在,有的小朋友感染了诺如病毒。实际上,在学校里这种病毒经常过段时间就会来,虽然难免,但通过对症治疗都能治好,大家不用恐慌。 ②

感染过新冠的人不易得甲流?

吴尊友:新冠与流感无交叉免疫保护作用

3月7日,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发布微博称,我国已经进入新冠“乙类乙管”常态化防控阶段,当前的新冠疫情,还是全国性大规模流行完全结束的拖尾现象,主要呈现总体零星散发、局部聚集性病例的低水平流行特征。近一周,全国每天核酸检测阳性人数仍然在万余例。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布的毒株变异监测结果显示,自2022年12月1日以来,我国流行的全部为奥密克戎变异毒株,共有44个进化分支,主要流行毒株为BA.5.2.48,占60.0%,其次为BF.7.14,占29.2%。今年2月份报告病例的主要流行毒株构成,与去年12月和今年1月的基本一致。此外,中国疾控中心还公布了监测到本土重点关注变异株30例,包括 XBB.1、XBB.1.5、 XBB.1.5.5、XBB.1.9、BQ.1、BQ.1.1、BQ.1.1.17、BQ.1.2和BQ.1.8。

根据全球新冠疫情形势和对病毒变异毒株的监测情况,以及我国对这些重点关注变异毒株在发现后的追踪观察,认为近期不会引发新一波的新冠疫情。

当前正处在冬春季节交替时节,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时期。近期,我国出现了流感流行,且呈现上升态势。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全国设立的哨点医院监测数据显示,流感样 (主要指标是体温在38℃以上,伴咳嗽或咽痛之一)病例中,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在近几周明显上升,从1月30日-2月5日的0.7%上升到2月6-12日的4.1%,到2月13-19日的14.3%,再到2月20-26日的25.1%。这种流行态势,预计还要持续数周。与新冠流行前的同期流感疫情相比,我国当前的流感疫情仍处于往年季节性流感流行水平。

过去三年的新冠防控措施,在防控新冠的同时,也预防了流感的传播流行,这也使得全人群对流感的免疫力有所下降,为流感的流行提供了有利条件。

新冠感染与流感之间无交叉免疫保护作用,近期感染过新冠的人,对流感并不能起到保护作用。 ③

摘引网址:https://www.163.com/dy/article/HVAI8OK3052583KJ.html

返回目录>>

中医药出海“乘风难破浪” 代表委员“把脉开方”破困局

2023-03-09    中国新闻网

  近年来中国中医药海外需求、关注度增加。但受制于准入制度、文化差异等因素,中医药“出海”仍面临挑战。面对这种“乘风难破浪”的困局,正在北京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们纷纷“把脉开方”。

  “中医药毒副作用较小、给药方便、成本低廉,既能治疗疾病,也可发挥未病先防的‘治未病’作用,海外市场普遍看好中医药发展前景。”全国人大代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儿科临床研究所所长张涤一直坚持纯中医辨证论治。他注意到,中药“说不清、道不明、听不懂”极大影响了国际化进程。

  “比如,中医药经典书籍译介不足,海外对中医药普遍缺乏全面理解,影响了海外中医教育规范性,造成中医文化海外推广应用缓慢或不完善。”张涤建议组织相关行业译介多语种中医经典书籍,提升中医文化国际化水平,同时根据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互联网使用特性,在广受民众喜爱、使用率高的互联网平台,建立中医药数据库、语料库,借助音频、视频,用通俗易懂、易于接受的形式向海外传播、推广中医药文化。

  “中医讲经验,用的是系统、整体、宏观和辩证思维进行诊疗,西医是线性思维,诊疗观的差异也带来隔阂。”全国政协委员、湖南医药学院院长、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何清湖说,中医药“出海”更多提倡的是针灸等中医技术和中药饮品“走出去”。

  他打了个比方,比如,外国民众体会到针灸和中药颗粒剂疗效,就会好奇,进而去了解中医药的治疗理念、文化、理论基础,最后接受中医。“把一个东西传播给人家,不能强制性要求接受,而是要站在平等的角度让别人先明白、理解,自然就更容易打开国外市场。”

  中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21年4月公布的统计数据称,全球超过三分之一人口接受过中医药相关治疗,中医药传播范围已扩大至196个国家和地区。不过,在海外缺乏足够的合法化路径和国际标准,也制约着中医药“走出去”。

  全国政协委员、民革湖南省委会副主委、湖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黄东红认为,可率先建设以“湘九味”“赣十味”“粤八味”等湘赣粤品牌(道地)药材为主的中药材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标准,借助去年成立的湘赣粤港澳中医药全产业链协同发展联盟平台,扩大中药对外贸易。“中医药在海外发展面临巨大挑战,客观因素就是中医药整个体系发展缺少足够的合法化路径。”张涤建议立法为中医药“出海”正名。

  中医药“出海”还受高质量海外中医药人才缺乏的掣肘。“高等中医院校要适当加强外语培训,对主动去海外传播和发展中医药的高素质人才要有职业发展前景、经济收益政策配套。”何清湖说。

  张涤则建议依托与海外高校开展合作办学等方式,为海外中医药求学者提供系统中医理论学习和完整的临床操作实践指导。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0309/c14739-32640150.html

返回目录>>

因地制宜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2023-03-09    光明日报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强化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始终不懈地把14亿多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黑龙江省绥化市委副书记、市长孙飚代表认为,绥化农业生产物质资源丰富,应坚持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宜渔则渔、宜菜则菜、宜果则果、宜菌则菌、宜药则药,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

  绥化市地处寒地黑土核心区,黄金玉米带和奶牛养殖带,三河环绕、好水润田,林地面积广袤。孙飚代表提出,要因地制宜发展食物产业,构建多元化供给体系。通过稳产能、扩大肉蛋奶供给、提升畜禽品质来发展优质畜牧业、提升畜产品供给。通过发展特色水产苗种产业、建设亚冷水鱼生产基地、推广绿色种养结合,向江河要食物,提升水产品供给能力。发展林下种植、养殖,森林食品精深加工,提升森林食品供给能力。通过科学利用农村闲置地、废弃地等非耕地土地资源,发展设施农业,提升蔬菜供给能力。

  “现在,‘绥化鲜食玉米’成为全国首例以鲜食玉米命名的地理标志产品,我们制定了《鲜食玉米存储运输规范》《鲜食玉米质量信息追溯规范》等全产业链团体质量技术标准。2022年,全市鲜食玉米种植面积100万亩左右,占全省的三分之一以上。未来,我们将继续因地制宜践行大食物观,将多元的绥化优质‘菜’不断端上全国人民的餐桌。”孙飚代表表示。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0309/c14739-32640037.html

返回目录>>

西北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二级教授崔亚丽委员:打造高质量的智慧养老服务体系

2023-03-09    光明日报

  

  作为民盟陕西省委副主委,当选新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后,我秉承民盟“不调研就不发言”的优良传统,聚焦民生关切,扎实调研,认真履职。

  在紧张工作之余,我多次走进西安交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梧桐家苑、西安太乙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机构,调研社区智慧康养和数字健康的发展情况,听民声、察民情、解民意,为撰写提案做准备。

  2022年,我和西安市碑林环大学创新产业带管委会共同建议的“老龄人群医防融合智慧服务示范应用”被陕西省发展改革委采纳,列入《陕西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实施计划》。

  2022年,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人口的19.8%,达2.8亿人。未来,我们的养老不能只是依靠晚辈照料,而是要实现科技赋能、数字赋能,让智慧养老托起“最美夕阳红”。

  建议将符合条件的国家创新医疗器械在养老体系中推广应用,稳步提升参保患者保障水平。可尝试以国家项目引领,通过智慧家庭医生队伍建设,开展国家创新医疗器械在心脑血管等疾病筛查中的应用。同时,通过社区网格化的医防融合项目实施,打造高质量的智慧养老服务体系,让居家养老更安心更放心更舒心。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0309/c14739-32640036.html

返回目录>>

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陈培莉代表:发力重症医学科建设

2023-03-09    光明日报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保障基本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我国重症医学起步较晚,经过这些年的快速发展,我们在危重患者救治中所发挥的作用得到广泛认可。但目前来看,我国人均ICU床位数、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还有很大提升空间,重症医学相应的配套政策尚需完善。

  对此,建议将重症医学科建设作为政府财政重点补助支持项目,加强重症医学专业人才培养,鼓励在大学本科、研究生阶段,规培阶段及继续教育阶段开设重症医学专业。同时,加强与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提升重症医学科学研究与创新,加强重症医学科学科建设水平,以满足日常重症病人救治需求,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0309/c14739-32640035.html

返回目录>>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医学部主任乔杰委员:完善健康大数据共享机制

2023-03-09    光明日报

  健康医疗大数据蕴藏了丰富的居民健康状况、卫生服务利用等海量信息,是人民健康保障的数据金矿和证据源泉。然而,目前我国医院诊疗和医保等健康医疗大数据利用缺乏完善的共享机制。数据共享多局限于政府、医疗机构、科研院校等组织,尚未形成面向广大专业机构、团队开放共享的原则、规范、标准。

  为此,建议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障数据的共享和分析利用。政府可指定专门机构或部门,制定工作机制和流程,负责数据共享申请的审批、督促、推进等工作。同时,搭建健康医疗大数据云端共享平台和智慧分析挖掘平台,降低大数据分析和挖掘门槛,监督已共享数据的使用情况,督促分析进度,掌握阶段性分析结果。此外,应在高校推进“健康医疗大数据分析和挖掘”相关教材建设、专业建设、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逐步缓解这一领域人才紧缺的问题。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0309/c14739-32640033.html

返回目录>>

提升特医食品产业竞争力

2023-03-09    科技日报

  特医食品的全称是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是指针对特定生理或疾病状态下人群对营养素或者膳食的特殊需要,专门加工配制而成的配方食品。

  目前,我国慢性疾病患者人数不断增长,特医食品的需求日益攀升,但相关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法规标准不完善、产业基础薄弱、产品制造技术及创新能力不足、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

  基于以上问题,我提出两点建议。

  一是完善特医食品产业的法规标准建设,优化审评审批流程。深化国务院“放管服”改革要求,对特医食品实施科学监管。建立健全从原料、生产、产品到检验各个环节的法规、规范、标准和要求,规范产品上市,强调申请人承担产品注册的主体责任和义务。

  二是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提升产业竞争力。发挥相关高校和科研院所基础性、应用性的研究优势,形成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促进人才、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的聚集融合,提升特医食品的科技创新能力,夯实特医食品的行业基础。

  今年,江南大学将打造一批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工科、新农科、新文科,加快对食品、医学、康养等复合型高层次人才的重点培养。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0309/c14739-32640030.html

返回目录>>

加强食品安全与健康科普宣传

2023-03-09    科技日报

  当前是科技创新赋能食品工业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强食品安全与健康科普、为行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显得尤为重要。然而,我国食品安全与健康科普工作存在宣传内容严谨度不够、对“新事物”“新概念”的科普宣传不及时、“伪科普”大行其道等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我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加大对不实信息、谣言的清理整治力度。重点针对电视健康养生类节目、广告,各类互联网平台开展重点专项行动,对已经播出、发布的相关不实内容及时进行清理。同时,探索建立科普白名单、黑名单的认证认可机制。

  二是尽快出台相关标准法规。建议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市场监管总局加速会签进程,让正在修订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7718)早日出台。

  三是加大科普宣传力度。由国务院食品安全办牵头,协调多部门联合开展行动,从国家层面梳理、发布食品安全与健康领域的顽固谣言清单;鼓励高校、科研机构、科技社团等发挥重要作用,对谣言内容进行科学、全面的澄清,开展广泛、深入、持久的科普宣传,让科学跑赢谣言,让谣言止于智者。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0309/c14739-32640029.html

返回目录>>

警惕!这些异常可能是你的肾脏在“报警”

2023-03-09    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3月9日电 (记者乔业琼)3月9日是第18个世界肾脏日。慢性肾脏病是全球范围内的一种常见慢性疾病,往往呈现患病率高、知晓率低的特点。在日常生活中,身体出现什么样的症状是肾脏在“报警”?本期《1分钟养生课》邀请到了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主任史振伟,为广大网友讲解慢性肾脏病的相关知识。

史振伟表示,慢性肾脏病又被称为“寂寞的杀手”,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是保护肾脏健康的重要环节。

那么,早期慢性肾脏病有哪些临床表现?史振伟表示,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以下6个方面:

一是血尿,即尿液里面出现红细胞;

二是蛋白尿,尿液里出现泡沫增多,且久久不能消退的情况;

三是高血压,以前没有高血压,新近出现高血压,就有可能是肾脏出现了问题;

四是浮肿,出现下肢或者颜面的浮肿,这是肾脏病的重要早期临床表现之一。

五是不明原因的恶心、呕吐,食欲不好等,因为随着肾脏病的进展,很可能出现慢性肾功能不全,其首发临床表现就是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食欲不好等。

六是夜尿明显增多,肾脏具有浓缩稀释功能,这一功能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出现夜尿次数增多、总量增多,甚至夜间的尿量大于白天的尿量,这说明肾脏功能已经受到比较大的影响。

史振伟提醒,如果出现上述问题,请及时到医院就诊。“即使患上慢性肾脏病,经过专业医生的指导,进行早期积极治疗,也可以有效控制其发展。”

“此外,高血压、糖尿病等有基础疾病的患者,也是慢性肾脏病的高危人群,建议定期到医院体检,从而实现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慢性肾脏病。”史振伟强调。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0309/c14739-32640013.html

返回目录>>

多地气温"冲破"20℃ 春捂还要继续吗?

2023-03-08    新京报

春捂并非针对身体的某个部位,而是让身体对温度逐渐适应的过程。

本周北方多地气温回暖,北京地区最高气温将冲至23℃。俗话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可大热天的,还要继续“春捂”吗?

北京市隆福医院心血管内分泌科主任蔡松表示,冬春交替,气温变化不定,对血管收缩和舒张产生一定影响,诱发心绞痛等疾病。“尽管该季节不建议人们着急减衣物,但人们一般以15℃视为捂与不捂的临界温度,当气温持续在15℃以上且相对稳定时,就可以逐渐减衣服了。”

蔡松认为,“春捂”并非针对身体的某个部位,而是让整个身体对温度有一个慢慢适应的过程。“不要太早脱衣服,即使感觉有一点热或微微出汗,也不要立刻减少衣物。”

那么,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风湿病患者等特殊人群,“春捂”应该注意些什么?

老年人穿衣遵循分层保暖法

“气温变化不定,容易造成血压波动,还可能出现心绞痛和心脏。”蔡松指出,春季温度逐渐提升,但温差加大,而且波动性强;白天日照增长,情绪也容易产生波动,且老年人对温度和环境的适应性比较慢,建议外出时,衣服做分层保暖和防风,比如里面穿着秋衣,外面套一件薄卫衣或毛衣,再加一件外套,这样可以根据天气情况适当增减衣服。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运动时略减衣物

除分层保暖和防风外,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应在运动时略减衣物。蔡松建议,应选择阳光充足时运动,如上午十点到下午两点,心脑血管疾病相对严重的患者,如高血压病或心脏病不稳定时,以散步为主,外出运动一定要保证鞋舒适、适合运动,衣服可以比平时穿得稍微少一点。

风湿病患者“春捂”各有重点

“春捂”的时间、程度要依体质而定。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风湿科副主任医师韦尼建议,风湿病患者或病程长久、体质较弱的风湿病患者,“春捂”的时间可以长一些,厚衣服也可以适当多穿一些;中青年风湿病患者“春捂”的时间可以短一些,厚衣服也可以适当少穿一些。不同患者保暖部位也各有重点。韦尼指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手足是最需要保暖的部位。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做好颈、腰、胸椎等脊柱关节保暖最为重要。此外,颈部、腰部、肚脐、足底等是最易受寒湿邪气侵袭的部位,在“春捂”时也应该重点关注,围巾、护腰、毛衣、棉鞋都是必需的。

摘引网址:https://jiankang.163.com/23/0308/22/HVBDLLQD0038804V.html

返回目录>>

紧急召回!这两款眼药水,存被污染风险!或致严重损害……

2023-03-09    央视财经

据美国广播公司8日报道,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发布召回通知,Pharmedica和Apotex两家公司销售的部分眼药水产品存在被污染风险,可能导致视力问题甚至造成更严重的损害 。目前生产企业已采取召回措施。这两家公司表示,在与美国药管局协商后,自愿将几批相关产品撤出市场。

今年2月,一款印度产眼药水在美国市场被召回,该产品导致美国至少5名患者永久性失明,华盛顿州一名患者因血液感染死亡。

摘引网址:https://health.huanqiu.com/article/4C0HPgEMqXo

返回目录>>

英国男子飞4800公里去土耳其补牙:家附近没牙科诊所

2023-03-09    海外网

海外网3月8日电 据英国《每日邮报》3月7日报道,英国一牙科患者因无法在家附近40公里范围内找到牙科诊所,不得不前往4800多公里之外的土耳其接受补牙手术。

这名来自英国东约克郡的患者称,他原本计划在当地牙科诊所更换断牙,但几个月前,两家诊所停业,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也无法为他安排手术。因此,尽管英国牙科协会已警告患者出国治疗须“意识到风险的存在”,他依然决定出国做手术。

该患者称,飞往土耳其的航班上挤满了像他一样出国接受治疗的乘客,他们为国外医疗资源较高的质量和低廉的价格所吸引。他还认为,英国国内的医疗服务现状“很糟糕”。

摘引网址:https://health.huanqiu.com/article/4C0HnnUpHev

返回目录>>

美国多名女子起诉得克萨斯州政府 称堕胎禁令威胁孕妇健康

2023-03-09    海外网

海外网3月8日电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3月7日报道,美国得克萨斯州五名女子于当地时间6日对州政府提起诉讼,称该州堕胎法对孕妇生命安全构成威胁。

这五名女子在诉讼中称,得州堕胎法对紧急医疗豁免适用情况的规定含糊不清,导致医疗紧急事故风险加剧,威胁到女性的生育能力、身体健康乃至生命安全。她们都曾在怀孕期间出现急性并发症,申请堕胎却遭到拒绝,导致生育能力受到永久性损伤。

2022年6月,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推翻“罗诉韦德案”裁决,美国女性堕胎权从此不再受宪法保护。得州的堕胎相关法案一直被称为“最严堕胎禁令”,该法案禁止在能检测出胎儿心跳后为孕妇堕胎。

摘引网址:https://health.huanqiu.com/article/4C0HklBOTb4

返回目录>>

美国“毒列车”事发地居民健康情况公布 超七成人出现头痛

2023-03-09    海外网

海外网3月9日电 据《今日美国》3月6日报道,美国卫生部门近日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俄亥俄州2月初发生“毒列车”脱轨事故以来,当地居民出现的最常见症状包括头痛、咳嗽和皮肤疼痛等。

报道称,在过去两个星期内,俄亥俄州卫生部和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合作,对168名事发地居民的健康情况进行了调查。

结果显示,74%的受访者表示,脱轨事故发生后,他们出现过头痛症状;60%的受访者出现咳嗽症状;超过一半的受访者出现皮肤疼痛;此外,还有64%的人感到焦虑,58%的人感到疲劳。

美国俄亥俄州州长办公室称,将利用此次调查结果,更好地了解脱轨事件对居民造成的影响,并制定适当的公共卫生对策。

摘引网址:https://health.huanqiu.com/article/4C0HVsLGPWT

返回目录>>

美国一邮轮300多人患上“神秘疾病”:呕吐腹泻 美疾控中心调查

2023-03-09    海外网

海外网3月9日电 据美国《纽约邮报》报道,当地时间8日,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表示,一艘从美国得克萨斯州至墨西哥往返的邮轮上,有300多人患上“神秘疾病”。

2月26日至3月5日期间,“红宝石公主号”邮轮上至少284名乘客和34名船员出现呕吐和腹泻的症状。邮轮已于3月5日停靠在得州加尔维斯顿。美疾控中心表示,已派出一个流行病学小组进行调查,目前尚未发现导致大规模疾病的原因。

美疾控中心还透露,邮轮上的人员试图通过增加清洁和消毒工作来应对疫情,他们还收集了相关样本,以查明病因。公主邮轮公司一名发言人表示,疾病很可能是由具有高度传染性的诺如病毒引起的。

摘引网址:https://health.huanqiu.com/article/4C0H8H21UdE

返回目录>>

纾困解忧 为人民生活安康“托底”

2023-03-09    光明日报

    围绕兜住兜牢民生底线,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阶段性扩大低保等社会保障政策覆盖面,将更多困难群体纳入保障范围”“将更多群众急需药品纳入医保报销范围”“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一件件涉及百姓切身利益的事,为人民生活安康稳稳“托底”。

  织密民生安全网

  社会保障是民生安全网、社会稳定器,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因病返贫致贫仍是规模性返贫的风险隐患。”在辽宁省医疗保障局副局长岳泽慧委员看来,扩大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面,确保每一名农村易返贫致贫人口及时参保,实现应保尽保是防范化解因病返贫致贫风险的有效手段。

  “要对脱贫人口和农村易返贫致贫人口中患重特大疾病的群体,实施更加有力的医疗救助制度保障、待遇倾斜政策。”岳泽慧委员建议,及时研究出台关于支持和鼓励医疗互助、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实施细则,明确权责边界、功能定位等。

  宁夏社会主义学院院长姚爱兴委员建议,落实异地就医结算,解决好群众关心的就医报销难题,进一步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感。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主任医师敖虎山委员则提出,应鼓励医疗领域高端人才多为家乡作贡献,助力乡村医疗能力提升,推广远程医疗手段,缩小城乡医疗水平差距。

  健全多层次保障体系

  养老牵动亿万家庭,如何让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在姚爱兴委员看来,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是托起幸福晚年的重要举措。

  “目前兜底性养老由政府提供,广大人民群众多样化、井喷式的需求很难充分满足。”江苏省淮安市委副书记、市长史志军代表建议,从供给端、需求端进行梳理,做好未来产业的顶层设计,把养老产业作为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尽可能预见将来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促进养老行业长期健康规范发展。

  解决好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问题,是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关键。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俞金尧委员一直关注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和养护问题。“在基本养老和养护条件方面,提供全国统一的政策支持,既是一项重大惠民政策,也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体现。”他告诉记者,根据《“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提供服务和“探索设立独生子女父母护理假制度”将得以实施,这是在国家层面上为解决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问题迈出的第一步。

  提高社会保障预见性主动性

  当下,灵活就业成为年轻人的新选择。据统计,我国灵活就业人员已达2亿人,如何更好地保障他们的生存和发展?

  “近年来,国家不断完善灵活就业社会保障政策,明确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养老保险权益,扩大工伤保险覆盖面,着力解决灵活就业人员参保难、待遇保障难等情况。”湖南省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江天亮代表建议,未来对不同形态不同需求的灵活就业人员,可分类细化参保方式,提供多样化的保险保障方案,提高多层次保障水平。同时,优化各地用工信息采集系统功能,动态掌握用工情况和平台企业总单量,科学确定社保缴费标准。

  立足新发展阶段,社会保障工作更要提高预见性、主动性,及时回应民生关切。史志军代表建议:“加快优化现行制度,补齐短板,把更多人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再分配力度,强化互助共济功能,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可靠、更充分的保障。”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0309/c14739-32640032.html

返回目录>>

红糖水营养非常有限 想补血不如吃红肉

2023-03-08    北京青年报

相比于白糖,未经精炼加工的红糖香甜气息更丰富、更有层次感。

红糖水,在中华传统饮食文化中,被传为滋补佳品,多用于产后、月经期、体弱身虚,功效为“补血”。不过,“补血”一词听起来对女性的身体健康很重要,但理解起来显得有些模糊:补血细胞?补血色素?补铁元素?抑或是补充血量?到底该从哪个角度去理解呢?

红糖水能补充的钙铁锌非常有限

但热量却很高

要想知道红糖究竟可以补什么,首先要了解它的营养构成。参考《中国食物成分表》及美国农业部的食物数据库,每100克红糖约含96-97克的糖,其中包括了94-95克的蔗糖、1克多葡萄糖和1克左右的果糖。刨除这三种糖,红糖还含有少量的无机盐(钙、铁、镁、磷、钠、钾、锌、镁、铜、硒)和含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维生素。除了钾、钙、铁,其他若干种无机盐的含量也都少到可以忽略不计。

即便如此,也不代表红糖就是钾、钙、铁的丰富来源。毕竟,每100克红糖只含240毫克的钾、157毫克的钙、2.2毫克的铁。如果用5-10克红糖冲一杯常规浓度的红糖水,也就只能提供很少量的钾、钙、铁……事实上,20毫升牛奶就能帮我们搞定这点量,额外还能“赠送”优质蛋白质。

就算你超级耐受甜味,不怕被齁晕,也要考虑一下一杯100克红糖水里将近400大卡的热量。

红糖水不补血细胞和血色素

想“补血”不如吃红肉和内脏

100克红糖里区区2.2毫克的铁的“补铁”效果不好,不光是因为“量”不够,在“质”上也很难“惊艳”到血红蛋白。为什么这么说呢?

第一,成年女性每天需要20毫克的铁,红糖远远达不到分量要求;

第二,红糖所含的三价植物铁(非血红素铁)远不及红肉及动物肝脏中的血红素铁在人体内的吸收率高;

第三,等量红糖的含铁量不及猪、牛、羊等红色瘦肉,更比不上动物血制品及动物肝脏,甚至没能比过菠菜(2.9毫克/100克)。

下面简单列举几种比红糖含铁量高的肉类和动物肝脏:

每100克猪肝含铁22.6毫克

每100克猪肉含铁3.0毫克

每100克牛肉含铁3.3毫克

每100克蛏子含铁33.6毫克

每100克鸭血含铁30.5毫克

不过,如果只在小甜水里较量一下,红糖还是有其“补铁”优势的。相比于铁元素含量为1.4毫克/100克的冰糖和0.6毫克/100克的白糖,红糖算得上是各种调味糖里的“含铁大户”了。但营养界有句名言“离开剂量谈效果,都是耍流氓”,毕竟每次一小块的量(5-10克),只能是杯水车薪。

通过上述分析,相信大家心里已经非常明确,喝红糖水不补铁,因为含量少、吸收率低;喝红糖水不补血细胞,因为红糖里不含蛋白质;喝红糖水也不补血色素,喝红糖水也不补血量。

红糖水难道就一无是处吗?

能快速补充身体能量

红糖的主要营养成分是吸收速度很快的双糖(蔗糖)和单糖(葡萄糖、果糖),能够快速为身体补充能量。以红糖水的形式,还能为身体提供水分。因此,当突发低血糖时,一杯红糖水绝对算得上得力救兵。另外,对于体力消耗大、食物获取不足的人,比如在冰雪环境中,或者极限运动者,红糖水也可以作为物资不足前提下的热量和水分补充来源,帮助迅速恢复体力。

不过还是要提示一下大家,无论饮用体验有多美好,糖终究是糖,小甜水永远是小甜水。喝多了不仅长肉,还有其他健康隐患。如果要喝红糖水,请不要忘记世界卫生组织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建议的添加糖摄入限量——每天最好不超过25克。

女性生理期喝红糖水,有用吗?

有几种情况喝点红糖水会更舒服

客观地说,还真不是没用。在下列描述的情形中,一杯温暖的红糖水还是可以驱赶一些因姨妈期而生的不适的。

1.因经期腹痛、严重头痛、其他不适导致食欲差、进食量少、热量摄入不足时;

2.经期遭遇寒冷天气,自己感觉手脚冰凉甚至前胸后背都冷冰冰,且暂时没有触手可及的热量充足的食物时;

3.本来就容易低血糖,经期又胃口不佳时;

4.经期被只会劝说“喝热水”,却不知道帮忙递杯热水的直男男友气得够呛时;

5.经期就是想吃甜食,不吃就会生气时;

作用机制也很简单,快速补充糖分和热量,温暖的水温有助于驱赶寒意,糖可以令大脑产生愉悦感。当然,这三个机制和功能,不只是红糖独有,换成冰糖、白糖、麦芽糖、葡萄糖……任何小甜水,其实都是可以实现的。

那你可能要问了:既然是个小甜水都好使,为何偏偏是红糖?

因为相比于白糖,未经精炼加工的红糖保留了乙醛、2-甲基丁醛、3-甲基丁醛、2,6-甲基吡嗪、壬醛、糖醛等多达60种以上的挥发性香气成分。在饮用过程中,这些挥发性香气成分可以通过鼻后嗅觉,让我们感受到比白糖水更丰富、更有层次感的香甜气息。因此,愉悦身心的效果更为明显。

另外,“姨妈期代谢率高,吃多少都不会胖”的说法,信了,你就输了!

一句话总结:只升糖不补铁的红糖水,姨妈期小酌暖身、豪饮伤身,请根据个人情况理性选择。

摘引网址:https://jiankang.163.com/23/0308/22/HVBDN1S800388050.html

返回目录>>

世界肾脏日丨早防、早治、早管理!专家呼吁关注肾脏健康

2023-03-09    环球网

【环球网报道 记者 李青云】中国目前约有1.2亿慢性肾脏病患者,患病率高达10.8%,约每10个成年人,就有一人患慢性肾脏病。

慢性肾脏病会导致患者肾功能逐渐下降,发生并发症和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显著增加。慢性肾脏病一旦进展到终末期(俗称“尿毒症”),患者将只能通过透析或肾脏移植来维持生命,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慢性肾脏病起病隐匿 需加强早筛早诊

我国慢性肾脏病患者人数多,但知晓率却不高,由于疾病早期症状不明显,不易引起重视,近90%的患者不知道自己患有慢性肾脏病,许多患者在确诊时病情已有明显进展,贻误治疗时机,造成严重后果。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肾内科主任医师左力教授介绍:“慢性肾脏病早期没有任何症状,等有水肿、乏力、头晕、血尿等症状时已经到了晚期,而且由于这些症状大多不具特异性,导致患者很难第一时间想到是肾脏出了问题,从而耽误了病情。”

事实上,慢性肾脏病1-2期(早期)是进行药物治疗和疾病干预的最佳时机,如果能尽早发现疾病、尽早开启治疗,将能够有效延缓慢性肾脏病的疾病进展,避免患者过早地进入透析阶段,减少并发症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从而改善患者临床结局。

“现在我们临床面临的挑战是很多慢性肾脏病患者不知道自己得病了,所以需要重视每年一次的健康体检。现在体检项目里都有尿常规,只要肾小球出问题了,就会出现蛋白尿或血尿;肾功能出问题的表现则是肌酐指标升高,或者肾小球滤过率小于60%;肾脏结构问题可以用影像学手段,比如肾脏B超检查出来。”左力教授表示,有糖尿病、高血压、高尿酸、肥胖、肾脏病家族史等危险因素的人群更要重视慢性肾脏病的预防,普通人可以每年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关注一下尿常规。

重视并发症管理 多管齐下改善患者健康结局

糖尿病、高血压患者是慢性肾脏病的高危人群,而临床上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慢性肾脏病三大慢病相伴相依的情况也十分常见。我国有超1.3亿糖尿病患者和约3.3亿心血管疾病患者,数据显示,约20%~40%的糖尿病患者合并患有糖尿病肾病,超过三分之一的心衰患者伴有慢性肾脏病。

值得注意的是,糖尿病现已成为导致慢性肾脏病的主要原因。据左力教授介绍,目前糖尿病患者在北京市新增透析患者中占比排第一,已占所有透析患者的约30%。随着糖尿病患者人群不断扩大,糖尿病肾病患者人数还将进一步增加,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做好血糖管理和肾脏病的预防就格外重要。

左力教授分享了一例真实的临床病例:“有一位年仅37岁的慢性肾脏病患者,他20多岁就得了糖尿病,但一直没重视,觉得什么都不耽误。前不久他感觉稍微有点水肿,后来又感染了新冠,直接引起肾损伤,肌酐飙升到500µmol/L,到了透析的边缘,患者现在就很后悔。所以得了糖尿病就要好好管理血糖,心脏、肾脏组织细胞如果一直泡在‘糖水’里面,它肯定坏得快。”

“血压也一样需要管理。健康人的血压可以有一定程度的波动,肾脏能够自我调节。但随着年龄增长,肾脏的自我调节能力下降,一旦血压升高,就会对肾脏造成压力。即使年龄不大,长年累月的血压波动也不行,肾脏也会‘累坏’。所以,血压得维持在合理的范围。”左力教授补充道。

此外,随着慢性肾脏病的进展,患者“从脑袋顶到脚后跟都会受到影响”,出现高血压、肾性贫血、高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等并发症。其中肾性贫血可加速慢性肾脏病进展,增加透析率、住院率,也是导致慢性肾脏病患者死亡率倍增的重要原因之一,患者需要及时纠正贫血,将血红蛋白指标维持在11g/dL~13g/dL;患者血清钾浓度超过5.0 mmol/L即为高钾血症,会导致心脏电传导改变、心律失常和猝死,且高钾血症容易反复发作,需作为慢性病进行长期管理,定期检测血钾水平。

近年来,我国针对慢性肾脏病及其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手段有了长足的进步,为延缓疾病进展、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供了更多临床选择。

左力教授介绍:“这几年,肾科治疗增添了许多新的治疗手段。例如,有针对肾脏病原发病的生物制剂和免疫抑制剂;有针对延缓肾脏病进展的创新药,例如SGLT-2抑制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等,对心肾有保护的作用;还有针对肾脏病并发症,像高钾血症、贫血等并发症的新型治疗手段。此外,还有很多其它的创新药物正在研发过程中。作为医生,我们希望新研发的药物,尤其是已经证明了对病人是有好处的药物,都能用在病人身上。”

目前,多个慢性肾脏病的创新治疗药物已获批并纳入了国家医保目录,帮助患者延缓疾病进展,减轻疾病负担,为慢性肾脏病患者带来更多希望。

摘引网址:https://health.huanqiu.com/article/4BzVdpUlg6u

返回目录>>

【记者调查】鼓励生育,这四国推出了不少对策

2023-03-09    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编者的话:和俄日韩等国一样,2022年中国人口出现负增长。从全球来看,人口出生率低或下降的国家大多会通过制定一系列鼓励生育的政策来解决这一现实问题:俄罗斯“母亲基金”项目已实施了16年,韩国专家提出短期、中期和长期同时推进的解决方案,日本通过成立专门解决低生育问题的政府机构,德国努力扩大全日制日托班和小学的数量……《环球时报》记者对这4个国家的鼓励政策进行了深入调查,调查显示这些国家的相关政策有的成效不明显,有的又因经济发展变化面临新的挑战,总体来说,比增加生育补贴、延长育儿假等措施更重要的还是要解决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各种潜在问题。

政府各种补贴,日本年轻人仍感压力大

日本20世纪70年代进入“少子化”时代,如今,这一问题变得越发严重。日本厚生劳动省的统计显示,2022年日本新生儿数量首次跌破80万人。从19世纪末有该项统计以来,这是100多年来的最低值,再次给多年来受“少子化”困扰的日本社会敲响警钟。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为解决“少子化”问题,日本政府不仅发布年度《少子化社会对策白皮书》,还有意打造以儿童为优先的社会经济。除提高育儿相关预算、强化育儿休假制度外,日本计划今年4月设立“儿童家庭厅”,新机构编制300人,专门负责综合应对“少子化”、虐待儿童、儿童贫困等问题。

其实,为缓解严峻的人口问题,日本政府已出台一系列鼓励生育的政策。首先,支持新婚家庭。如2016年6月启动的“一亿总活跃计划”,为新婚夫妇购房或租房、搬家提供资金支持,并不断放宽年龄和收入限制,提高补贴上限额度。2021年的“结婚新生活支援项目”规定,如果双方结婚当日年龄低于39岁,且家庭年收入少于540万日元(100日元目前约合5元人民币),就可以申请多达60万日元的新婚生活补助。而最初的年龄限制是34岁以下,年收入标准是未满340万日元。其次,提高一次性生育补贴。如为了减轻分娩所需的直接费用或分娩前后产检费用等经济负担,日本政府2009年10月起曾将一次性生育补贴由原来的38万日元提高到42万日元。再次,发放儿童补贴,以及免费提供婴幼儿保育和学龄前儿童教育。儿童补贴政策的对象是住在日本国内的中小学儿童,儿童年龄不同补贴额度不同。补贴以月为单位计算,3岁前一律为每月1.5万日元;3岁至小学毕业,第一孩、第二孩每月1万日元,第三孩及以上每月1.5万日元。2019年日本政府向1637万余名儿童发放了补贴,领取补贴的儿童比2018年减少23万多。

即便是政府采取了相当多的福利政策,但日本年轻人仍感觉经济压力大,特别是担心将一个孩子培养到大学毕业的教育支出过高,因此,生育率持续下降的大趋势难以改变。在日生活多年的李明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政府推出的相关补贴,在日本人看来只是杯水车薪。日本已有多年没涨工资,切实解决年轻人财务不宽裕的状况才是最重要的。而且,日本职场加班很严重,年轻人为了在职场更好发展也不得不加班。加班占据了养育孩子的时间。”

日本《东洋经济》刊文评论称,金钱奖励或先进补贴无法彻底解决“少子化”问题,应对“少子化”最有效的方法还是要解决就业和潜在的经济问题。

育儿假制度,最受韩国人欢迎

韩国政府今年2月公布的数据显示,该国总和生育率(育龄妇女平均生育子女数)已下降到0.78,创有记录以来新低。韩国去年新生儿数量为24.9万人,同比减少了4.4%。对此,韩国总理韩德洙表示,“有必要对现有应对低生育率的对策进行根本性反省”。

韩国2005年成立低生育及老龄社会委员会,并出台多项鼓励生育的政策。该委员会自2006年起每5年发布一次《低生育及老龄社会基本规划》。根据规划,从2022年起向有未满1周岁婴儿的家庭每月提供30万韩元(100韩元目前约合0.5元人民币)的育儿补助,到2025年逐步上调至50万韩元,并为产妇提供200万韩元的生育补贴。为鼓励父母双方共同承担育儿责任,夫妻都为未满周岁的子女申请3个月的育儿假时,每人每月最高可获300万韩元育儿津贴。据了解,在低生育及老龄社会委员会去年年底公布的一个应对方案中,韩国决定将育儿假的最长期限从1年增至1年半,并进一步放宽部分使用条件。

除允许夫妻同时休假育儿外,韩国还规定,在必要时,家庭成员可以一次申请1天育儿假,一年最多10天。家庭成员的范围包括育儿父母、育儿父母的父母和祖父母。

据《韩国日报》、YTN电视台等媒体报道,韩国政府在2022年共花费47万亿韩元用于应对低生育率,是历年来相关预算最多的一年,但现金补贴也许不是解决低生育率的根本对策。一对韩国新婚夫妇向《环球时报》记者抱怨说,高房价、高物价仍被韩国年轻人视为生育儿女的最大障碍。目前,最受育儿夫妇欢迎的是育儿假制度。2022年,申请育儿休假的人数约为13.1万,同比增长18.6%。其中男性占30%,达3.7万人。记者认识的几位韩国朋友都申请了育儿休假,并且基本上都休满了一年。一位从事记者职业的男子表示:“在韩国老人很少帮子女带孩子、雇保姆又负担太重的情况下,政府推出的相关政策解决了双职工夫妻的育儿困扰。但休假时间毕竟有限,解决好儿童尤其是婴幼儿托管的问题更为重要。”

韩国政府官员日前表示将推出临时儿童托管服务,并引入儿童托管服务从业者资格制度,但他们也担心,“托管服务内容还不能完全满足育儿父母的特性化需求”。韩国相关专家认为,低生育率导致的人口减少问题非常复杂,很难短时间内解决,应设定短期、中期和长期方案,同时推动落地并逐步解决问题。短期方案是逐步放开移民政策;中期方案是逐步认可未婚同居与合作育儿等家庭模式,平等对待新生儿,消除社会对新型家庭的偏见;长期方案是保障就业稳定性、增加优质岗位数量、提高公共房屋供给等。目前,韩国政府计划进一步提高多子女家庭的福利待遇。如从今年起为多子女家庭提供更多专用公租房,到2025年增至2.75万套,并将多子女家庭标准从现行的3名以上子女逐步放宽至两名以上。 

全日制托管,帮德国妇女回归全职工作

德国联邦统计局最新报告显示,1964年德国新生婴儿为136万,达到顶峰。此后,德国出生率急剧下降。2011年新生儿登记只有66.3万,为1946年以来最低。2021年,德国有79.5万名新生儿,总和生育率从2020 年的 1.53增加到2021年的1.58。对于生育率有所提高的原因,报告认为一是劳动力市场相对稳定,二是新冠疫情期间,夫妻在一起的时间“比平时多得多”,导致生育机会增加。

家住汉堡的索尼娅和丈夫罗兰德去年秋天有了儿子本尼,她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他们的爱情结晶就与疫情期间社交生活减少、共处时间增多有一定关系。此外,她所在的汽车零件集团鼓励员工在家办公,并制定了弹性工作时间。这意味着她休完假后,可以更好地兼顾职业和家庭。

谈到德国生育率上升,罗兰德认为离不开政府的三大鼓励生育的举措。其一,新生儿父母拥有休假制度。子女出生后,夫妻双方可共享14个月的带薪产假,并自由分配休产假时间。其中一方最多可以领取12个月的“父母津贴”,每月从300至1800欧元不等。从2024年开始,产妇的配偶还可以多休两周带薪陪产假。其二,有孩子的家庭可以获得一定的经济补贴。按照2021年提高后的标准,每个家庭的第一孩、第二孩可获得每人每月219欧元的补贴,第三孩补贴为225欧元,第四孩及更多孩子每月可获250欧元。低收入家庭还可以申请儿童补贴金,每个孩子每月最高为205欧元。此外,有孩子的家庭还可享受部分免税。若父母一方加入法定家庭医疗保险,未成年子女及未满23岁、自己没有收入的子女可享受免费医疗保险。其三,建设完善的育儿基础设施。德国政府近10多年来扩大了全日制日托班、全日制小学数量,让母亲可以更早地回归全职工作。有报道称,德国联邦和各州政府达成共识——从2025年起,全日制小学的托管将在全德范围内成为法定权利。但去年11月,德国多州政府发出警告,由于教育从业人员短缺,全日制儿童保育系统建设正面临严峻考验。

德国社会人口学者菲利普·莫兰德认为,欧洲一些国家的经验显示,要提高生育率关键还是要营造一个对孩子友好的社会环境。如增加全日制托儿所(不少企业甚至还自己设立托儿所)、社区有更多儿童活动区、企业更灵活的工作制度,以及国家确保的各种福利、补贴和义务教育等。】

“母亲基金”,曾让俄提前完成人口增长目标

俄罗斯联邦统计局2月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俄人口数量为1.464亿,比2021年减少55万人。据俄《消息报》年初报道,俄战略倡议署向总统提交的一份报告显示,目前2/3的俄家庭为少子女家庭,只有1至2个孩子,仅1/10的俄家庭有3个及以上子女,其余为无子女家庭。

为鼓励生育,近年来俄政府采取了诸如发放“母亲基金”、设立“光荣父母”勋章、恢复苏联时期“英雄母亲”称号、向新生儿家庭发放各类补贴等诸多政策措施。2007年起设立的“母亲基金”,生育二孩及更多孩子的家庭可一次性领取25万卢布(100卢布目前约合9.15元人民币)的生育补贴。此后,金额逐年增加,2019年已超过45万卢布。俄政府还实施总额约为3万亿卢布的“人口学”国家项目(2019-2024年),该项目包括为有新生儿的家庭提供财政支持、促进妇女就业、为3岁以下婴幼儿教育创造条件等多项计划。

近年来,俄政府实行的促进生育措施取得一定成效。据俄联邦统计局公布的数据,1991年至2008年期间,俄人口数量减少近600万人。2008年至2018年初期间,俄新生人口数量逐年增加。2013年俄人口首次实现正增长,2015年总人口达1.463亿,提前完成《俄罗斯联邦2025年前人口政策构想》的目标任务。2018年初,俄人口数量接近1.469亿,为历史最高水平,此后再次呈逐年减少趋势。由于经济、社会等各种内外因素,人口下行压力在一度缓解后又逐渐加大,俄仍无法彻底摆脱人口负增长给国家发展带来的挑战。俄专家认为,受内外因素影响,俄国内经济持续低迷,很多民众出于对改善生活现状和未来发展的担忧,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生育意愿。俄著名民意调查机构“社会舆论”基金会项目主任普列斯尼亚科娃表示,受经济上的不确定性、新冠疫情及俄乌冲突等因素影响,俄罗斯人会推迟或谨慎考虑诸如生育等重大家庭决定。

茹罗娃是莫斯科一家超市的收银员,她的丈夫是出租车司机,两人育有一对子女,分别为10岁和6岁。她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之前考虑到“母亲基金”补贴支持,他们才要了二胎。但如今两人感到压力较大,考虑到育儿等各类生活成本越来越高,二人已有意识地减少不必要支出。在一家车行工作的斯维特兰娜结婚近两年,她的丈夫在零售企业工作。她表示,虽然政府有较多鼓励生育的政策,尤其是对多子女家庭,但夫妻二人目前考虑只生一个孩子。他们听说,“母亲基金”的申领和使用都有严格规定,要提交的材料繁多,并且获得的补贴与实际育儿成本相比还是显得微不足道。

有一些俄罗斯的社会组织为提高人口出生率提出过“超常规”建议,并引发争议。2020年10月,俄社会组织“母亲委员会”呼吁对故意拒绝生育者征税后,反对者表示,这样的强制性做法极易引发社会不满情绪,许多年轻父母因经济问题推迟生育,对其征税显然是“不合理的”。

摘引网址:https://health.huanqiu.com/article/4C0HRAcW4aa

返回目录>>

—————————————————————————————————————————————————————            

     《每日剪报》编发人员:

     采集:白智彤 罗  燕

     编排:聂孝汉

     审校:张  卫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