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本《屈原》分析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戏剧剧本分析 剧本《屈原》分析

剧本《屈原》分析

2024-06-29 08:4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分析《屈原》这个剧本对我来讲是一件吃力的事情。因为我觉得对这部作品全方面的探讨涉及了太多领域,除了作品本身的文字分析外,还包括对于屈原作品的赏析,屈原这个人物对于历史进程和中国文学的影响,屈原所处的战国时代的分析(尤其是战国时期合纵连横的外交手段),戏剧美学,以及这部戏剧的独特创作背景,这些领域都是我不擅长的。所以我今天的分享是抛砖引玉,希望大家多谈谈对于这类话题的见解。

百度百科告诉我们,历史剧《屈原》为五幕历史剧,成稿于1942年1月,同年4月2日话剧公演,公演引起巨大轰动。

《屈原》的第一幕以橘园为场景,屈原与其弟子宋玉展开交谈,屈原以橘子的高尚品格劝勉宋玉保持品行的端正。随后公子子兰上场,在和屈原的对话中,展开了该剧合纵连横的背景:当时,秦国丞相来出国做说客,请求楚国同齐国绝交;楚怀王听从屈原的建议,不愿和齐国绝交;张仪见游说楚怀王不成,无颜面对秦国国君,决定回到自己的家乡魏国,并把魏国的美女作为礼物送过楚怀王;对此,楚怀王的姬妾南后郑袖强烈反对。

第二幕,郑袖与佞臣靳尚的对话显示出了郑袖对屈原的愤怒;郑袖在楚宫会见屈原,其中,设计陷害屈原,制造出屈原非礼郑袖的假象,并以此污蔑屈原,在所有人中败坏屈原的名声,让楚怀王误以为屈原是疯子,罢免屈原的官职,并否定屈原联齐抗秦的建议。

第三幕,佞臣继续在人群中散布屈原非礼郑袖,是个疯子消息。但是,楚宫中的演奏师目睹了郑袖与屈原交谈的经过,私下议论此事,他们知道屈原是无辜的。同时,一些老者为“已经疯了”的屈原招魂。

第四幕,屈原的侍女婵娟听说了屈原的被陷害,去和郑袖理论,冲撞了郑袖,郑袖把婵娟和屈原分别关进了监狱中。

第五幕,宋玉和子兰去看望狱中的婵娟,子兰向婵娟示爱,想要迎娶婵娟,婵娟对他们二人表示不齿。同时,宋玉向婵娟透露南后要杀害屈原的消息。一位敬重屈原的狱卒带着婵娟逃了出来,赶去屈原所处的监狱。在屈原的所在地,婵娟误饮了靳尚本要留给屈原的毒酒,婵娟替屈原而死。屈原在愤懑中,决定出走汉北。

剧中有一位贯穿始终的小人物,是屈原的侍女婵娟。她的地位是不被人重视的,发言也是琐碎的。但是她坚强、正值的形象贯穿始终。在所有人与屈原对立,屈原众叛亲离的时刻,婵娟始终伴在屈原左右,坚信屈原是无辜的,并赞美屈原,把他看为楚国的英雄、栋梁和世间的智者。她看透了事情的本质,揭露了张仪的阴谋、郑袖及其他佞臣的虚伪、宋玉这个没有骨气谄媚当权者的文人。为了营救屈原,婵娟身陷囹圄,最后,也为屈原而死。

为了分析《屈原》这个剧本,我看了一些相关的评论,这反而干扰了我对《屈原》的判断,因为太多的评论,让我失去自己的判断,不知道哪些观点是人云亦云的,哪些观点是我自己的想法。

在众多观点中,有一点,是我认同的,《屈原》这部戏有一些从戏剧逻辑上不合理的地方,甚至我觉得是致命硬伤,即南后郑袖为什么会反对屈原及其政治立场,为什么南后会推崇张仪的政治立场,为什么要设计陷害屈原。同时,楚怀王被描绘得幼稚无能,会因为南后对屈原的陷害而改变自己的政治立场,而不是通过分析政治背景,做出合理的政治判断。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一部作品的受欢迎程度与其创作背景有很大关系。《屈原》这部戏剧已经差不多被人遗忘了,近年来也没有再被搬上银幕,也没有任何影像资料。然而,当年首映时却引起了极大轰动,这和它被创作于战争年代,国家危难之时,战争背景融合戏剧的主题,更易激发国民的爱国热情。

除去创作时代的影响,《屈原》精彩的地方也是不可被忽视的。我觉得剧本和小说艺术方式的不同,小说有大量的心理独白、动作描写、议论等等方式刻画人物形象。而戏剧只能通过大量的独白直接刻画人物形象,同时,背景、场景布局介绍也可以帮助间接刻画人物形象。《屈原》通过语言描写和场景描写刻画了几个典型的人物形象,包括心系国家的屈原,昏庸的楚怀王,处心积虑的张仪,正值勇敢的婵娟和普通百姓。

我很喜欢这部戏里面对于《屈原》的刻画方式。屈原的作品可以被看作是中国文学个人主页浪漫派的源头。在这部剧本里面,屈原有大量的个人朗诵和陈述的片段,透过这些片段,我似乎看到了一个放浪形骸之外的艺术家的形象。

我很喜欢这部戏刻画宋玉的方式,我觉得使用了一种讽刺和前后对比的方式。宋玉作为屈原的学生开场,接受屈原的教诲,最后投入郑袖的阵营,以一位趋炎附势的文人形象收尾。

我想和大家说几个让我注意的细节。

1.      橘子:好像中国古代文学相比于其它题材的文学更喜欢托物言志一些。但是橘子是一个不常见的意象,好像独属于屈原,除此之外,我只能想到南橘北枳的比喻。不知道李少红的名剧《橘子红了》是不是受到橘子的启发。

2.  我很好奇《屈原》这部历史剧的真实成分。这部戏的戏剧冲突在我看来是郑袖污蔑屈原,屈原愤而自我剖白,直抒对国家之爱的部分。我比较关注历史上,屈原和楚怀王以及各国合纵连横的冲突到底是什么样的局面。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