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懂了这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懂你一生 为什么懂了这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为什么懂了这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2024-07-13 23:2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

知而不行,不是真知

懂了这么多道理,该怎样还是怎样,该不行动还是不行动。

什么样的人会说出这样的话?

就是那种好像懂了很多道理,但是人生的结果和现状依然没有得到改变的人。

那么,为什么懂得这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或者更确切的说,为什么有些人会有这样的感觉?

要搞清楚为什么,首先要弄明白是“道理”没有用,还是说你以为“道理”你都懂了,但是其实你并不懂,或者你不愿意懂?

我相信“道理”是有用的,不然大家也不会发出这样的感慨。

那么剩下的问题就是,你以为道理你都懂,但其实你并不懂。或者说你不认同,亦或是说你懂,你也认同,但这些个道理,在你的价值认知体系里面,并没有那么的重要。

如果明明不懂,却以为懂了,最终却怪罪“道理”没有用,那么就有点无理取闹了。

那么,有没有什么标准去判断某个道理是自己是不是真懂,愿不愿意懂,值不值得懂?

还真有!

那就是你有没有按照道理所说的去践行,而且是持之以恒的践行!

明代大思想家王阳明说:“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行功夫,本不可离。”

如果你真的认为某个“道理”,很有理,你也愿意去学习,愿意去弄懂这个道理。也就是说你真实的看到它的好处,并且这个好处正是你想要的,这个道理值得你去懂,那么你又怎么会不去践行的?

不去践行的原因,要么是你并没有真正的懂,即不是真知!要么就是你并不相信践行这个道理会带来那个你想要的结果,要么就是这个结果并没有那么吸引你。

很多人对于某些道理也会去践行,但往往践行几次,没有看到效果,就放弃了,美其名曰:“懒”。

对于很多道理,不能去践行,或者不能坚持去践行,这是很多人懂了很这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的核心原因。

其实对一个正确而又有价值的道理,不去践行,或者说不能坚持践行,不管是因为懒,放纵还是自制力不足,这些都是认知能力不足的体现。即,不是真知!

举个例子,假如有人开出一个亿的价码,让你每周坚持消化两本书,每天早晨五点起来跑步一小时,并且从早上七点开始,每天拼命工作到晚上九点,再进行一个小时的深度思考,然后才能休息,只要你坚持十年,就把一个亿给你。

我相信很多人在这种回报的诱惑下是可以坚持下来的。

假如这事跟一个亿确实有很强的关联,但并现在并不提前给你敲定这一个亿的合同。而是告诉你这样的道理,做到这些,大概率你能挣钱,相信90%的人就坚持不下来了,因为多数人的认知看不了这么远。

当回报在某些人眼里不存在或者不明显时,他们的动力就不足了,就开始表现出懒、自制力不足等特性。

但是在另一些人眼里,虽然没有合约,未来的回报却清晰可见的,于是他们选择努力,持续的践行。

这两种人的差别在哪里?

表面上好像是懒惰、勤奋、自制力强弱、动力大小的差别,实际上是认知的差距。即,是否知的真切!

有些人先相信,后看见;有些人看见了,也不相信!

那些坚持不下来的人,是他们的认知水平使得他们看不了那么远。

“知而不行,不是真知。”

那么,怎么样才能让我们既然懂得这么多道理,也能过好这一生?

2

知的真切,才能行的笃实

我有一个表弟,上高中,特别喜欢喝碳酸饮料,奶茶,喜欢吃蛋糕等甜食,然后还不喜欢刷牙,晚上经常熬夜打游戏。

我姑经常跟他说,少喝碳酸饮料,少吃甜食,多刷牙,别熬夜,这样对牙不好,对身体也不好。

每次他都说:“我知道!我懂!”

然后呢?依旧如故,我行我素!该吃吃该喝喝,道理不往心里搁。

没过多久,牙开始坏了,蛀牙龋齿越来越多,一年内去修了两次,每次修五六个。

经历过两次的修补后,我表弟现在很少喝碳酸饮料,也不怎么吃甜食了。而且每天不管熬夜打游戏到多晚,不管是两点还是三点,睡前都一定要认真的刷牙,而且每次都刷十来分钟。

你看,刚开始让他少喝碳酸饮料,少吃甜食,多刷牙,这个这样对身体不好,对牙也不好。

他说他懂,他是真的懂吗?

其实他并不懂!他对于这件事情的认知是不足的。即,他知的不够真切!

他看不到天天喝碳酸饮料、吃甜食和不刷牙带来的牙坏的结果。

可后来为什么他很少喝碳酸饮料,也很少吃甜食,每天都刷牙,而且比谁都认真呢?

因为牙坏和修补牙齿带来的痛苦,让他对这件事建立了一个相对正确而又全面的认知!让他开始知的真切!

王阳明说:“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

”真智慧、真懂是一定能够落在行动上,落在执行力上的。只有知的真切,才能行的笃定。

3

知行合一

有弟子问佛祖:“您即神通,又慈悲、又智慧,为何不赐众生以智慧,让众生脱离苦海?”

佛祖说:“智慧不可赐,唯有经历磨练和磨难才能获得!”

很多道理其实都是某种形式的智慧,不是你听过,你知道,你就真的懂了。只有经历过,你才能对这些道理建立健全而正确的认知,这些道理才能真正的为我们生活服务。

人们常说:“失去后,才懂得珍惜”,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这些个道理的核心说的正是人在经历失去和大灾大难之后,会刷新自己对于人生认知,从而获得真知。

很多人会说,如果要经历痛苦和失去才能真切的懂得这些道理,才能过好这一生,那也太让让人望而生畏了!

能不能在快在快乐的经历中去懂得这些道理呢?

确实,人生中很多的道理的懂得、内化都伴随着苦难。

人们所有的行为都是为了“追求快乐、逃避痛苦”。

那么怎么在快乐的过程中去建立自己对于某些道理的深刻而健全的认知呢?

很多人都知道学习很重要,知识就是力量,但真正能够去学习和坚持学习的人依然是少数。

因为工作的关系,我经常要面试,每年大概面试上百人。

对于每个求职者,我几乎都会问:“你平时学习吗?一年大概能读几本书?”

得到的答案都是:“很少,平时工作太忙了”。

80%的求职者一年看不完两本书。我相信这也是目前大部分中国年轻人的现状。

学习重要吗?重要!活到老学到了。

现今知识的更新速度太快,人工智能也在快速的发展,不学习的人正在慢慢的失去智能竞争力。

这个道理大家懂吗?好像都懂。

可为什么道理都懂了,却依然不去学习呢?

因为大部分人并没有直接从学习中受益。

如果说今天学习两个小时,明天就可以让你多赚2000块,我相信大家都很愿意去学习了。

学习是一件需要克服惰性,长年累月才能看到结果的事情。

很多人都有学习的意愿和学习的计划,最大的问题是坚持不了。

所以想从学习这个道理中受益,最关键的是我们要去养成学习的习惯,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去建立对于学习的正确而健全的认知。

王阳明说:“在事上练”。 佛祖说:“智慧不可赐,唯有经历磨练和磨难才能获得!”其实说的都是同一个道理。

只有行动起来,在事上磨练才能得到真知,才能知行合一!

4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一件事在我们心里确实很重要,但就是不愿意去做或不能坚持去做。一直想改变现状,却又无从改变,其实原因就是我们对于这件事情的认知有误,或者说认知不够健全(知的不够真切)!

它可能并没有我们心目中想象的那么重要。

我跟大家一样,有时也会懒惰,也会拖延。比如今天想看本书,但给自己找个今天太累的借口,还是刷下抖音放松一下吧。但若是今天要上班,早上有个重要的会议要开,哪怕是三九寒冬,我也会早早起床,想想这个会应该怎么开,讲话怎么讲,并反复在心里琢磨。

你看,这个时候就不懒了,因为如果你没有准备好,可能会丢脸,如果迟到,还可能会丢工作。

因此,对于某件具体的事情,是否表现出行为上的懒惰,取决于你对该事情的认知。

当你正确认识到该事的性质和风险,需要付出的努力以及努力后能得到的结果,最终决定做不做,则取决于这件事在你心中的优先级。

优先级是个主观的认定,有些人阈值很低,60分的事情他就可以拼尽全力,而另一些人则要达到90分才值得他动一动。

那么,针对阈值较高的这部分人,如果当我们对于某件事情有了正确健全的认知,这件事情在你心中的优先级也够足够的时候,怎么样才能让自己坚持下去,

让这个道理为我们服务呢?

最关键是要养成习惯。

就拿学习来说,你开始下定决心学习,如果你打算一天看一本书,这对于一个平时不看书的人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你能坚持下来的概率不大。

因此,为了克服懒惰养成习惯,在制定学习计划的时候,最关键的是每天的目标要一定要小,比如每天先看两页。

先跟自己先妥协,你不要太为难自己,你不为难“他”,“他”才会为你干活。

是的,你的体内住着一个你根本不了解的人,你得多跟“他”沟通。

其次,为了让自己坚持学习,养成习惯,你要奖励自己。

当你持续多长时间搞定一件事情以后,你要给自己适当的奖励,比如每天看两页书的习惯,坚持了30天就奖励自己一下,完全把自己当做另外一个人,你会惊喜的发现你完全不了解你自己。

当你做一件事坚持了一段时间,就会慢慢变成习惯,习惯以后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

很多人认为形成一个习惯需要21天,其实这个没并没有科学的依据。

形成一个习惯的时间长短,取决于你在多长的时间内能够形成新的神经路径。

就像为什么你习惯了不用手去碰火,因为手一碰火,你就会很快感觉到痛,新的神经路径在几秒内就建立了,于是你就建立了不用手机触碰火的习惯。

不管你做一次某些动作或经常重复某些动作,只要改变了神经的结构,就会形成新的神经路径。在新形成的神经路径中,消息传播会更快,并逐渐形成条件反射。就跟刷牙洗脸一样,坚持一段时间后,每天不做这件事情就会很难受。

特别是学习这样的习惯形成以后,你的阅读量就会逐渐的增加,速度也会越来越快。

当你养成了阅读的习惯以后,你会发现你真的可以一天看完一本书,而且当你专注其中,你会有收获,有成长,甚至会产生“心流”的状态,这些都是快乐的体验。

形成习惯后不去做反而会痛苦,而持续做会得到快乐。

这种“离苦得乐”动力会让你的这种习惯更加的稳固,进而让你对于学习的认知更加深刻而健全(对学习的好处知的更加的真切!)。

从而让道理真正的服务于你,让你过好这一生。

人的任何实践活动,都必然以人的认知作为指导,而人的任何认知都必然依赖于将认知付诸实践后才能得到验证。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别让道理只是道理,而要让道理成为你的原则,指导你的生活。

学会让这些正确而有价值的道理,进入你的信念系统。你坚信这些道理,就像你坚信四季轮回,花开花落,太阳每天都会从东边升起一样。

当这些道理进入到了你的信念系统,并不遗余力去坚持践行,那么这些道理就会就会为你服务,让你更好的过好这一生。

知中有行,行中有知,所谓“知行合一”,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

行动可以改变你的认知,同时正确而又健全的认知反过来又会让你的行动更加的坚决,从而形成一个正向的循环。

懂是一种状态,践行才会有结果。

想要摆脱“懂了这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的困境,关键就在于“践行”,做到“知行合一”!

行动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同样践行是检验道理的唯一标准。

在实践“道理”,过好人生的过程中,会对你会有极大帮助的一句话就是:“人至践,则无敌。”

如果你看完这篇文章觉得有启发,欢迎转发,点赞、点在看,分享给更多的人。

你的每一个赞,每一次转发,每点一下在看,都是我前进路上的助推燃料。

我是刘星。

终身成长,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

让我们一起走在成长的路上。

谢谢大家的支持。

注:

所有文章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战与读”。

附:写一篇文章,搭一个成长的台阶。文章即产品!用工匠精神对待每一篇文章。有趣、有用、有态度,心存善念和敬畏,用精炼的语言阐述深刻的人生智慧,长期坚持原创不易,如文章引起大家共鸣,请大家评论、关注、点赞并转发谢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