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慕尼黑大学经济学硕士经验分享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慕尼黑工业大学研究生申请难度 申请慕尼黑大学经济学硕士经验分享

申请慕尼黑大学经济学硕士经验分享

2024-05-25 02:1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今天我们邀请到成功申请2019年冬季学期慕尼黑大学经济学专业硕士录取的吕同学来分享专业入学考试的经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吕同学的基本情况:

国内211大学,能源经济专业,均分90+,通过了雅思、GMAT、德福考试。

复习书目

微观部分我们的教材就是范里安的《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所以我把这本书当时上课讲的所有章节又看了一遍。为了提高复习速度并准确抓到知识点,我结合着当时自己总结的笔记和习题一起看。虽然书和笔记在当时考试前看过几遍,但是这一次看下来还是会产生对知识不同的理解。

宏观部分我尝试了罗默的《高级宏观经济学》,读了一节发现看不下去。因此我选择了先看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再看了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并结合了圣才考研网那本红色的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计量部分我看了斯托克的《计量经济学导论》的中文版从第4章到第9章,并做了课后习题,答案的话我看了英文版的,这样的话可以熟悉专业术语的英文。

数学部分如果可以找到的话还是推荐蒋中一的《数理经济学的基本方法》,这一本讲的非常全面。如果找不到的话,可以去看茹少峰的《数理经济学》,这一本给出的例题真的很适合自学。

主观感受

我是知道想要上慕尼黑大学的Economics硕士专业是会有去慕尼黑参加考试的可能性,当我收到考试邀请的时候,一开始我是拒绝去慕尼黑的,因为我当时还在忙毕业论文,而且路途遥远,缺乏复习资料,没有前人的经验,我英语又一年没怎么碰了,去了也只会灰溜溜的回来。但是在我的顾问老师的不断鼓励下,我还是决定去试一试,因为如果我不去,我就是100%被拒,如果我去了就还会有一线生机。从APS拼到现在,我还有什么怕的呢?

我后来认识了两个曾经去参加过考试的人,他们都说这个考试特别难,如果本科没有学过高级经济学的相关内容,去了也是白去。我这个时候真的特别绝望,但是顾问老师告诉我,这个考试中涉及到的问题有可能有我学过的也会有我没学过的,学校并不只是要考察我对已经学过的知识的掌握程度,还会通过这个考试去验证我面对未知知识时的延展学习探索能力。我冷静下来,仔细想,一个面向全球的研究生入学考试肯定会考虑到所有申请者本科学业的难度,不会考核特别深奥的高级经济学方面的内容。那这个考试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呢?

我认为第一是考察学生应用本科知识,结合官网上的相关书籍自学并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我认为这种阅读、理解、应用的学习能力是德国大学看重的一点。第二是考验学生是否可以顶住压力,有多大的意向来到慕尼黑大学接受挑战。在你决定来的时候,慕尼黑大学就已经向你张开了双臂,你离被录取就更近了一步。因此,这个考试一方面是在检验学生的专业能力,另一方面也是一种双向选择的博弈。我们选择了你,你是否准备好接受挑战呢?

复习安排

秉持这种理念,我开始积极的准备。根据官网上推荐的书籍和我们大学图书馆里有的书籍,选择了上述的复习书目。我的一天分成两半,上午在图书馆从8点开始一直到中午12点用于学习这个入学考试,下午从2点一直到6点写论文。每天8个小时的学习真的很疲惫,但是收获颇丰,尤其是每天上午的读书真的享受其中。好处不再赘述,有一点我必须提及的是书籍让我更深刻的认识自己的专业,让我知道我是否热爱这个专业。

考试当天

考试当天状态一路上升,有一种向死而生、愈挫愈勇的架势。我这里要格外说一下我在考微观的部分,最后答出来的两分题:德国大学和中国的大学考核知识时一方面在备考方法上有所不同(德国大学重视阅读自学、理解和应用,但是中国的大学基本上就是考前刷题和背诵公式),另一方面在知识点考察方式上有所不同(中国大学的考题问法相当直接,基本就是遵循默写公式后套用数据,但是德国的大学考察你对这个公式的认识和理解,需要知道这个公式适用的情境,真正做到针对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因为当问题出现时没有人会告诉你要用到这个公式,都是需要自己的判断)。我想这场考试不仅模拟了到德国大学学习的情景,更是检测自己是否适合德国大学的学习模式。

如何克服恐惧

我在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