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厚仁慈的宋仁宗因其德行,驾崩时四海内外同悲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慈父一生宽厚仁慈 宽厚仁慈的宋仁宗因其德行,驾崩时四海内外同悲

宽厚仁慈的宋仁宗因其德行,驾崩时四海内外同悲

2024-07-12 17:2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以上三例,就足以表现出这位帝王修心养性的真诚,确实相当贤德,这在古代郡王中也是很难得的了,因此,以往历史学家们称誉他为"守成贤主"。

驾崩四海内外同悲赵身体胖大,一年四季只穿很薄的衣服,平时在宫里连鞋袜也少穿,常常光着脚,他时常闹病。一年,他患了腰疼病,卧床不起多时;又有一年,他病昏迷,终日昏昏如睡且不能言语。幸亏一位针灸医生,用针刺入他的后脑,才使他恢复了语言能力。至和年间(1054-1056),他又犯病,突然口吐白沫从座位上晕倒地下,侍从人员赶忙用手指伸入他的口中,抠出痰块,才救活过来,不过,语言却发生了障碍,说话困难,"语无伦次"。

此后,即使是朝会接见大臣之时,也说是 "拱嘿不语"。大臣向他奏报事情,他也是"可即首肯,不即摇首",不再多言。嘉佑八年(1063)二月眩晕病又发作,虽经医生精心治疗,仍不能痊愈。三月初一那天,他感觉病情有所好转,也有了许多精神。谁知夜里一更天气,心头突然疼痛,赶忙叫人进药,又派人去叫皇后。当曹皇后赶到时,看到赵直直地睁着无神的眼睛,已说不出话来,只是用手指着自己的胸口。又停了一会儿,就停止了呼吸。

这位"贤主"的死讯传到洛阳时,市民们自动停市哀悼,空巷聚哭,焚烧纸钱的烟雾飘满了西京城的上空,以致"天日无光",他的死甚至影响到了偏远山区,当时有一位官员前往四川出差,路经剑州普安县(今四川剑阁)时,看见山沟里的妇女们也头戴纸糊的孝帽哀悼皇帝的"驾崩"。当讣告传到北方的辽国时,辽道宗皇帝耶律洪基也十分难过,亲自指示将赵送给他的御衣"葬为衣冠冢",岁岁祭奠,以表示他的哀悼之意。可见他颇受时人的尊敬。

永昭陵兴衰赵帧一生节俭,不饰奢华。虽然宋朝很富有,但是他从来不好大喜功,不耗费民力。活着时没有为自己建造陵园,死前还主张后事从简。赵死后,停丧于宫中福宁殿,然后派宣庆使石全彬等赴巩县勘定陵址,选中的地方有两个。一永安县城区,即今芝田镇。二孝义堡。当时大臣集议,认为以永安县城区建陵需要搬迁成千上万的民户,工程量太大,时间紧迫。恐怕不能按期完成,于是决定建陵孝义堡(即今葬地)。永昭陵建成后,有人说,这不是一块吉利地方,因为"地名和儿原,非佳兆",果然不到三年,他的继位宋英宗赵曙就晏了驾,应了"和儿"的谶语。

永昭陵完全依照永定陵的规模修建,除了政府正式拨款外,又从内藏库(所谓的财政"盈馀库")拨款150万贯,丝绸250万匹,银50万两作为营陵补贴,修陵使用的军土、民夫、工匠、杂役人等,每天有46700人之多。工程从三月开始一直进行到十月才完成,十月六日赵的灵车从东京启运,十七日安葬,上庙号 "仁宋"。朝野上下都认为赵的一生实践了儒家的最高理想"以仁治国",所以称其为"仁宗"。这也是古来第一人得此殊荣。当赵的陵墓修好后,有人在陵殿墙上题诗道:

农桑不扰岁常登,边将无功更不能。

四十二年如梦觉,春风吹泪过昭陵。

永昭陵修建得非常宏丽,陵下埋藏着许多珍贵的殉葬品,陵上建有上宫、下宫和寺院宫观等多种建筑,不过,随着岁月的流逝和世事的变迁,这些建筑受到自然的和人为的不断破坏。元朝时,北宋各陵遭到了一次洗劫,被尽犁为墟,一代文物设施毁坏殆尽,十分可惜。

今天的永昭陵曾处于一片菜地之中。陵丘上长满了荆棘和小灌木,周围还散布着许许多多已不可考知的大小坟丘,只有陵前的两长列石刻雕像倾立于斜阳残照之中。永昭陵于1998年开始修复,2007年,基本竣工。现为巩义市的宋陵公园。永昭陵中心是一座孤零零的坟冢,四周东西南北整齐的分布着文官、将士冢,公主王子冢等等。陵园里石刻尤其多。永昭陵历经近千年风雨而留有遗迹,最后被修复,或许是苍天的眷顾,仁宗的德行始终要被后世传颂敬仰。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