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联合恭亲王奕訢,发动辛酉政变,历史真是这样吗?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慈安太后有权力吗 慈禧联合恭亲王奕訢,发动辛酉政变,历史真是这样吗?

慈禧联合恭亲王奕訢,发动辛酉政变,历史真是这样吗?

2024-01-08 19:5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辛酉政变算是中国政治史上的一个奇迹,为啥这么说呢?

一个20多岁的小伙子(奕訢)伙同两个20多岁的小寡妇(慈安、慈禧)打败了八个宦海沉浮多年的老头子,几乎没有发生流血,没有造成任何动荡,而且开启晚清的新时代。

对于这个三个年轻人来说,辛酉政变有没有失败的可能呢?

当然有了,任何事情都没有绝对的。而且当时八大顾命大臣占了政治主导地位,掌控了军机,掌控了皇帝的遗诏。这三个年轻人却是势单力薄。

我们就来说说,这三个人如何积势发力的?

大家都认为慈禧是辛酉政变的主导,其实不然,她当时是最弱的。

我们中学历史上是这么解释它的,慈禧联合恭亲王奕訢,发动zheng#bian,处死了肃顺、端华、载垣,开始垂帘听政。话说得很简单,这里我们来问一个问题,就会发现其中有个bug。为什么慈禧要发动政变?

你会说了,还不是因为慈禧权力欲太强呢。如果怎么回答呢,那其实就是事后诸葛亮,不了解历史的情况。

我们要解读一个人,必须把他放在当下的历史情景中,否则你就没办法去理解他。其实,当时慈禧的处境根本撑不起来她想掌握大#权的野心。她在当时的地位可得向后排呢。

慈禧的家庭背景一般,入宫后只是一个贵人,熬了两三年才是嫔,生了个儿子后,鲤鱼跳了龙门,成为了贵妃,但这并不能说明她就有了政治地位。

实际上,她的儿子载淳在法理上并不是她的儿子,而是慈安皇后的。因为慈安是皇后,是正妻,但是没生儿子,慈禧生的儿子就过继给了她,这样载淳才是嫡子,才封为皇太子。因此,慈禧只是自己儿子的生母,她的地位只是升到了贵妃,内外大臣并不是很在意慈禧,认为慈安才是太子的母后。

当咸丰皇帝去世后第二天,朝廷下达文件说,从此后,皇太子称为皇上,皇后称为皇太后。而这里的皇太后就是指的慈安,而不是慈禧。慈禧是个什么身份呢?只是太妃。大家都看过清宫戏,太妃都是深居冷宫,无人问津的主儿。

这天给咸丰皇帝棂前祭酒的时候,史书上并没有提到慈禧。为什么呢?

是因为慈禧没有去,不是她没有资格,而是她拒绝以太妃的身份参加。

因此,慈禧的地位在当时不高,对于一个即将身居冷宫,且娘家势力较小的太妃来说,根本不具有争夺国家大权的地位,也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和资源,自然也就不可能有这样的野心。

那么慈禧太后是如何参与了这场政变,并且成为了掌权人呢?其实她只是被动参与进来。当然这种被动参与国家权力分配的机会,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是她自己一点点争取来的。

她好强好胜、好出主意、好当家的性格,不允许她放弃属于自己的名分和地位。她觉得自己应该被晋升为皇太后。慈安可以分享她的儿子,她也应该分享皇太后的名分。

其实这在历史上确实有先例可循。比如,康熙的生母就是类似这种情况,他的生母不是皇后,但生下的康熙成为皇帝后,以“母以子贵”尊自己为“圣母皇太后”,当时就有两位皇太后。因此慈禧也想效法康熙的生母,以母以子贵的身份也晋升为皇太后。

慈禧的要求一开始遭到了别人的反对。慈禧作为了一些抗争,比如不以太妃的身份参加活动。

我们得说慈禧非常幸运,她遇到了一位宽容慈爱的皇后慈安。虽然慈安一开始也不太赞同,但是最终同意了,慈禧就有了一个很大的帮手。母以子贵,而且本朝有先例,于是八大顾命大臣也同意了,最终慈禧成为了皇太后,慈禧这个名字也是当时定下来的。

慈安对慈禧真是太好了,她总是以大局为重。

慈禧得到了皇太后的名分,但是并不意味着她就有了大权,可以左右朝政了。

不说她上面还有个慈安太后,慈安才是正宫娘娘,她要说一,慈禧是不能说二的。历史上记载有“慈禧慑于嫡庶之分,亦恂恂不敢失礼”。

更重要的是,外面还有八大顾命大臣。他们根本不把慈安、慈禧两宫太后放在眼里,也不会把年仅5岁的小皇帝放在眼里。对于两位太后的要求或者建议,要么他们置之不理,要么就大声驳回。两位女子身处后宫,和朝臣们隔离开来,面对气势汹汹的大臣是一点办法也没有,她们很担心这个八个人挟天子以令诸侯,不把皇帝放在眼里。有什么办法呢,没有,他们除了在屋里相拥哭泣,或者不给他们草拟的诏书上盖章,别的事一点办法也没有。

咸丰设计的两权牵制,这时似乎已经崩盘了,朝ting已经被八大顾命大臣操控了。因此来看,慈禧根本没有发动政变的能力,她身居内宫,几乎被八大臣软禁,失去于其他朝臣的联系,再加上她的地位也低于慈安,没有号召力。

那么重要的辛酉政变到底是谁发动的呢?

那个人就是奕䜣。

奕訢才能卓越,是当时能和奕訢一争皇位的实力派。咸丰皇帝继位后,在一定程度上打压奕訢,并把他排挤到了中枢权力之外。

尽管如此,奕訢还是凭借其能力和人脉建立了自己的集团。他掌控着总理衙门,他的老丈人桂良是三朝老臣,文华殿大学士,而管理户部的左右侍郎文祥、宝鋆是他的左膀右臂,还有管理兵部的贾槇,还有周祖培等。奕訢的党羽遍布财政部、军事部等,他们和奕訢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留守北京,患难与共,支持着大局。

奕訢的集团本来应该进入军机,国家的权力枢纽的,但是一直排挤在外,而且皇帝死后,他最应该成为托孤大臣,但是他又没有。因此,此时,奕䜣等人就想利用咸丰去世之际,打败肃顺他们,重新拿回权力。

肃顺的势力其实也不容小觑,如何能成功呢?

奕訢他们首先想到的是,要争取两宫太后和小皇帝。

慈禧、慈安和小皇帝,这个时候没有什么实权,完全就是个象征,但是这个象征很重要,因为他们象征着皇权,是万众归属的象征,他们站在哪一边,哪一边的胜算就会大大增加。

那怎么取得两宫太后的支持呢?

那首先就要先见到她们,表示一下意思。奕訢在北京,慈安慈禧她们在承德,肃顺他们为了排挤奕訢,不让他来承德。奕訢就以兄弟奔丧为名执意来承德,在棂前大哭一场之后,便去见两位皇后。

两宫太后受到肃顺的气,也是盼着有人来解救他们,所以她们天然地就奕訢站在到了一起。三个人密谈了很久,到底谈什么,史书上没有记载。大概应该是向太后们说两点,第一点是应该赶紧回北京,那里是我的地盘;第二是向太后保证,外国人我都搞定了,不会有什么安全问题。之后奕訢便离开了承德。

奕訢一离开,计划或者说阴谋开始慢慢展开。

身在承德的八大臣,为了防止其他人到承德挣权,就下令:各路统兵大臣不用来祭奠咸丰皇帝!但是,这个时候,有个叫胜保的将军却不顾当时的规定,带着部队从山东北上,住宅在京郊的密云,还放出话来用清君侧。所谓的清君侧就是要清掉肃顺等人。

胜保素来和慈禧没有什么交往,慈禧也不可能命令得动胜保这样的大将军,那么胜保的行动和奕訢合谋的结果。这是奕訢行动的第一步,掌握好军权,把部队沿着北京到承德一线进行布署,让政变有保障。

在军事行动的同时,政治上的动作也有了。一个叫董元醇的大臣突然上了一封奏折,标题是《奏请皇太后权理朝政并另简亲王辅政》,就是要太后们垂帘听政,然后找个亲王来辅政。这简直是晴天霹雳,让密布在皇太后们和肃顺们头上的乌云,炸开了一声响雷。这一道奏折首先引起了太后和顾命大臣之间没有硝烟的战火。

顾命大臣先把奏折递交给两宫太后,看看她们的反应。那两宫大后对这份奏章什么态度呢,就目前情况来看,她们肯定不能说,好,我们就要垂帘听政。于是她们采取的方法是,不回复,这叫“留中不发”:有些难以决策的奏折,皇帝会进行留中搁置。这一留,就留了好几天。

八大臣沉不住气了,前去要。

慈禧这时劝慈安抵住压力,继续留看。到了第二天,两宫太后传见八大臣,讨论此事。

八大臣说,这事还用讨论吗?当然是明发诏书痛驳,董元醇是何居心?

而太后的态度就是一个拖字,不发表意见,不处理。

大臣们就按捺不住,争吵起来了。

八个大男人,在一个小房间里,对着两个不到二十多岁的小媳妇和一个4岁的小孩。把两位太后气得手都发颤,小皇帝吓得都尿了裤子。

但是呢,两个太后真是沉得住气,就是不发。

八大臣说,你如果不发,我们就罢工。大臣罢工还是不行的,太后终于没有了什么办法,中午的时候把奏折和圣旨都发了出去。

因此,最后结果是太后垂帘听政和另派亲王大臣势不可行。肃顺等人僵持下,太后退步了,他们笑着说,小妮子们也就这两下子,还会什么呢?史书说笑声响彻远近。

他们否定了太后垂帘听政,打压了董元醇,还排挤了太后的用章权。

这场较量中,两个太后输了,但是却是表面上的输。实际上,肃顺他们发了一个重要错误,那就把皇帝都吓得尿裤子了,为他们以后得了一个罪名,恫吓皇上,有不臣之心。

这次较量中,肃顺等八大臣气焰真是高涨到了极点,慈禧慈安挣扎后的失败,让他们更加尝到了胜利的快感,同时却失去了朝局的人心。

拟旨痛驳、廷争吵闹、罢工胁迫,种种作为太有失绅士,就像在欺负孤儿寡母,然而这孤儿寡母在其他人看来确实皇权的象征,肃顺他们给别人的印象就是权臣、霸臣,要挟天子以令诸侯。本来肃顺在前一波的反腐运动中,就已经得罪了很多官员,现在更是不得人心,很多甚至在承德的大臣们都转向了同情太后,而支持奕訢集团。

这样奕訢掌握了一直在京城周围的军队,还得到了两宫太后,还有朝廷的舆论支持。

接下来,说动八大臣尽快把咸丰的梓宫迎接回京。

先让两宫太后和小皇帝于10月26日从小道先行回宫,然后肃顺等护送着咸丰皇帝的棂棺慢慢从大路走,于11月1日达到。肃顺他们太大意了,在这里犯了一个致命错误。把两宫太后和皇帝于自己分开,这就是他们把皇权丢失了的直接原因。

太后到了北京,立即和恭亲王奕訢相见,开展了接下来的行动计划。

奕訢集团早就在军事和舆论上布置一番,接下来的行动太简单了,等肃顺等人一到北京,没有军队护卫的肃顺立即被人逮捕。

肃顺还说,你要干什么?抓捕他的人说,我们奉诏行事。

肃顺说,我们还没有到,哪里来的诏书?这些人不管那么多,直接将众人先后抓捕。

肃顺直到临死,都没有回过劲来,还沉浸在自己的权力巅峰中。

两宫太后和奕訢立即宣布八位大臣的罪状,判肃顺、端华、载垣凌迟,太后为了体现宽容,改肃顺为斩首,端华和载垣为上吊自杀,其他人革职永不叙用,他们的党羽却全部追究责任。

这场政变真是发生得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11月3日到8日,短短六天内,抢班夺权、处置政敌、更改年后,论功行赏等动作一气呵成。

成者王侯,败者寇。肃顺被压倒了菜市口……

辛酉政变是晚清史上的重大事件,它重新分配了权力。

两宫太后开始了垂帘听政。

两宫太后和奕䜣取得了胜利,我们看其过程,处处是险招,而且八大臣一开始处处沾着险招。如果肃顺谨慎一些,如果朝廷的舆论没有倒向皇帝和太后这一边,如果奕䜣没有取得胜保的支持,打通军事关节,如果太后和皇帝没有先到北京……都有可能失败。

丰二年(1852年)二月,镶黄旗广西右江道穆扬阿之女人钮祜禄氏选秀入宫,四月二十七日进内诏封贞嫔,五月诏晋贞贵妃,六月已拟为皇后,其嫔妃册封典礼均未举行,十月立为皇后,时年十六,比咸丰小六岁。她生前没有子嗣,但却依靠丈夫咸丰皇帝的信任和宠爱,由嫔连升四级成为皇后,仅用了六个月的时间,堪称清代晋封速度最快的皇后。咸丰十一年(1861年)七月咸丰帝驾崩后,被尊为母后皇太后,上徽号慈安。

1852年二月,叶赫那拉氏同时选秀入宫,赐号兰贵人,次年晋封懿嫔。1856年因生皇长子爱新觉罗·载淳晋封懿妃,次年晋封懿贵妃。咸丰十一年(1861年)七月咸丰帝驾崩后,被尊为圣母皇太后,上徽号慈禧。

那么慈安和慈禧两宫垂帘时期,到底谁更胜一筹呢?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