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评价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感官体验不包括 茶叶评价

茶叶评价

2023-10-03 15:1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第二类:差别检验用于确定产品间差异或相似的可能性,差别检验是感官分析技术中极为重要的一种检验方法,它主要是用于检验样品之间存在的细微差异是否具有显著性。通常基于统计学原理,计算检验结果中正确和错误的答案数,然后采用查表方式找出对应的临界值,从而判断样品之间是否具有显著性差异。主要包括成对比较法 (Paired Comparison Method)、差别成对比较检验 (Difference Paired Comparison Test) ,也称作异/同检验 (Same /Different Test)、3点检验 (Triangle Test) 、2-3 点检验 (Duo-Trio Tests) 、A-非A检验 (A not A Test) 、五中取二检验 (Two out of five test)等。

第三类:描述性检验用于识别产品中特殊的感官特性,为了获得一个产品详细全面的感官特性说明或者对几个产品进行比较,感官科学家们建立了多种描述分析方法,如风味剖面检验 (Flavor Profile Method, FP) 、质地剖面检验 (Texture Profile Method, TP) 、定量描述分析 (Quantitative Descriptive Analysis, QDA) 、感官系列分析法 (The Spectrum Method)、时间-强度 (Time-Intensity Scaling, TI)、自由选择剖面法 (Free Choice Profile, FCP)等。

第四类:消费者检验是为了了解消费者对产品的外观、质地、风味等感官特性的接受程度、喜爱程度等想法而设计的实验,一般分为消费者偏爱测试 (Consumer Preference Test) 和消费者接受度测试 (Consumer Acceptability Test) ,常用方法包括成对偏爱检验 (Paired Preference Comparison Test) 、非必选偏爱 (Non-forced Preference)、偏爱排序检验 (Preference Ranking) 等。

二、感官评价方法及在茶叶中的应用

随着茶叶市场的发展,消费者对于产品的需求日趋丰富,为了更科学有效地开发出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研究人员们逐渐应用多种感官评价方法来指导产品开发,本文主要针对以下几种感官评价方法及其在茶叶评价中的应用进行介绍。

2.1 评分法 (Scoring Method)

评分法是由专业打分员用一定的标准尺度对样品进行总体打分,综合了该样品的所有性质,因此难以从统计学角度对其某一项物理、化学性质进行分析。根据 GB/T 23776-2018《茶叶感官审评方法》中规定各类茶叶品质评语与各品质因子评分权重系数等,龚淑英等采用百分制打分评判茶叶质量,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叶底五项因子之间按其对品质影响程度确定品质权数,对于名优绿茶权数分别为外形25%、汤色10%、香气25%、滋味30%、叶底10%,茶样最终的得分等于评茶员给各项因子所打的分数乘以各自的品质权数然后相加所得的总和,品质优异者分数在95分左右,品质中等者分数在85分左右,品质较差者在75分左右,一般相差2- 3分等于标准样一个等间的差距,5分的差距相当于一个级,其他评茶员可以在不看茶叶的情况下,根据评语和分值了解茶叶的品质情况。

张翔等人对11款蒙顶甘露样品进行感官评分检验,针对蒙顶甘露的滋味设立了鲜度、浓度、强度和协调度4个感官指标,包括评语和感官评分标准,将感官评价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和聚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1个蒙顶甘露茶样可以根据滋味分为鲜嫩爽口型、高鲜爽口型和其它型,结果呈味模式图可直观表征茶叶滋味的量化特征。

2.2 模糊数学法 (Fuzzy Mathematic Sensory evaluation)

模糊数学法是利用精确的数学方法对被评价产品的隶属等级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的一种评判方法。目前传统茶叶感官审评方法普遍采用评分法,针对茶叶的外形、香气、滋味、汤色、叶底各指标的权重进行加权平均,从而得到对茶叶的总体分值,模糊数学法则是综合考虑影响感官品质的多种因素甚至多个水平,使得评价结果更为准确科学。在配方优化、饮用条件优化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周昀运用模糊数学法对4种不同pH条件、反应温度和发酵时间的液态悬浮发酵红茶茶汤进行感官评价,10名评价员分析茶汤的香气、汤色、滋味和浊度4个感官指标,依据感官指标的权重比例和“好、较好、一般、较差、差”5个等级的评语得到茶汤的综合得分,通过数据分析选出最佳发酵条件,茶汤具有色泽均匀、滋味平和的特点。

苏小琴等人采用正交试验和模糊数学法,以感官评分为指标对冷泡茶的冲泡条件进行优化。以茶水比、冲泡温度和冲泡时间三因素三水平进行正交试验,10名评价员分析汤色、香气和滋味的独立评分,通过各指标的权重计算不同条件下的平均评分和综合评分,得到最佳冷泡茶的冲泡条件。

2.3 定量描述分析( Quantitative Descriptive Analysis)

为了弥补风味剖面法和质地剖面法的不足,20世纪70年代早期形成了定量描述分析法 (QDA),该方法通过建立感官评价小组,训练评价人员形成一套术语、词语定义和参比标准等用以描述产品之间的差异,经由小组讨论最终确定具有代表性的描述词;在知觉的强度基础上,使用非线性或线性标度对产品进行评价,得到一系列产品感官特性的强度。目前已经广泛运用于食品的分析、研发之中,如绿茶的滋味、红曲黄酒的风味、酸奶的整体风味特征等。

陈躬瑞等人通过筛选建立了10人评茶小组针对6种武夷岩茶进行感官评价,经过小组筛选整合获得了20个感官描述词,将线性标度得到的感官审评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9个香气术语和11个滋味术语能有效地区分出不同等级的大红袍、水仙和肉桂,且可以得到不同样品的主要特征,对今后区分武夷岩茶的典型性风味特征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李欢欢等人筛选出10名培训过的评价员进行定量描述分析和4名有经验的专家进行传统审评,分别对27种湖南茯砖茶进行了香气和滋味描述词评估,通过借鉴文献讨论整合了可用于湖南茯砖茶香气和滋味的术语,审评小组采用0~7评分尺度对27种茯砖茶的感官强度进行独立评分,将数据进行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后得到的特征属性结果与专家审评结果相比较,可以发现定量描述分析和专家审评法具有一致性和互补性,对开发湖南茯砖茶的感官评价方法和质量把控有所裨益。

张敏等人通过筛选确定9位评价员组成评茶小组,再从文献中收集术语进行小组讨论、整合后得到27个关于藤茶的感官描述词,采用0~15评分尺度对10种藤茶的感官强度进行定量评分,根据数据进行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得到藤茶的感官特性和风味特征,以此构建藤茶风味轮。

2.4 选择合适项目法 (Check-All-That-Apply)

为了适应茶叶消费市场的快速变化,Check-All-That-Apply 作为一种快速感官描述方法逐渐应用在茶叶评价体系中,CATA 是以消费者代替专业感官评价员的一种快速描述分析方法,对待评价的产品提供适当的感官属性词和情绪描述词让消费者进行勾选,不需要专业的培训和维护且能够快速获得感官剖面,可以节约大量成本和时间。通过结合感官描述词分析和喜好性分析,可以方便快捷地研究产品以及消费者情绪,以及消费者市场的接受程度。

Bo-Kang Liou等人采用 CATA 方法109位年轻消费者进行问卷调查,针对 7 种不同发酵程度的台湾特色乌龙茶,从文献中收集术语后通过 4 位专家的筛选,最终评估茶样的54个感官属性,其中包括联想词汇(Association)、餐后感知词汇(Postprandial PerceptionAttributes) 以及喜爱程度 (Preference) 。研究表明,专家强调的感官属性与台湾的年轻消费者接受的属性不一致,年轻消费者更能接受轻发酵乌龙茶,表明CATA 方法是研究各种产品、客户和市场的有效工具,能够直接反映来自消费者的需求。

Pramudya Ragita C等人使用CATA方法要求78名消费者对不同温度的绿茶进行感官属性词和情绪描述词的评估,研究表明,不同温度的样品对消费者进行情绪描述词和感官属性词的选择有显著性的影响。由此当需要评价对温度敏感的产品,就要加强了解产品特性,扩大产品温度测试范围,以期增加消费者的接受度和购买意图。

Yoonkyung Choi 等人针对8种奶茶的外形和内质,招募240名消费者对三种主要特征(甜味、牛奶味和红茶味)的总体喜好、偏好和强度进行打分,并从93个术语中选择他们认为的属性接受度和风味感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能够使用大量的术语在复杂的风味样品中进行区分,他们发现外形元素影响消费者对产品的接受度,但不能改变消费者偏好趋势。

2.5 成对偏爱检验 (Paired Preference Comparison Test)

成对偏爱检验是成对比较检验方法在消费者偏爱性测试上的应用。检验时,以随机顺序同时提供给消费者两个样品,要求消费者从中选出更喜欢的样品,包括“必选”和“非必选”两种方法,统计回答个数进行数据分析。

江俞蓉等人分别将无拉老火处理和拉老火处理的六安瓜片和对照样进行成对偏爱检验,研究发现,评价员更偏爱拉老火起霜瓜片,且在外形、香气、滋味等感官因子均有显著性差异,说明拉老火起霜瓜片在色香味方面均更受评价员的青睐。

2.6 接受性检验 (Acceptance Testing)

接受性检验是利用快感标度对某个产品的喜好程度进行的测量,其假设消费者的偏爱是连续一体的,进而在喜欢和不喜欢的基础上对偏爱的回答进行细分,常用9点快感标度或最适标度(Just about Right,JAR)。测试时,给消费者提供两个或者多个样品,要求消费者根据其对样品整体感官品质或者某种感官属性的接受程度进行感官评价。

聂学滢等人采用JAR标度对重庆沱茶配方和市售样品进行比较评价,根据消费者评价结果可以发现消费者对沱茶香气和滋味的喜好类型,结合优选评价员根据定量描述分析得到的感官特征描述词,进而指导配方的改良,最终设计出熟板栗香突出、无烟味、滋味浓强的沱茶产品。

三、展望

茶叶感官评价是连接产品和消费者之间的桥梁,能帮助评价员了解产品的感官特性以及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喜好,对于产品的研发、生产、消费过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茶叶感官评价领域已经成功应用了多种科学的感官评价方法,但仍需研究人员继续发展、不断完善茶叶感官评价体系,建立更客观有效的感官评价标准,以促进行业发展。

来源:感官评价分析方法在茶叶中的应用,作者:叶颖君, 安琪, 戴前颖,转载请注明来源。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