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往――我的经历与体会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感受不到恋爱的快乐说说 人际交往――我的经历与体会

人际交往――我的经历与体会

2024-06-27 22:5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小时候我其实是一个比较外向活泼的人,特别喜欢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但是后来因为一些原因,我在上小学的阶段中换过多次学校,具体的是先在A学校上学前班,然后又去B学校上了一年的学前班,接着又换到了A学校上一年级,而二年级是在B学校上的,最后,三年级时又在C学校上学,一直持续到小学毕业。

那时候年纪尚小,完全没有意识到需要主动去适应周围环境,于是渐渐地发现与很多同学无法很好地玩在一起,或者刚刚熟悉的同学因为我的换学校而马上就要分开,断了联系。大概就是从那时起,对朋友这个概念我有了一种不安全的感觉,并觉得友谊是无法长久的。逐渐地,在初中的时候我有了明显的害怕交往的感觉。我开始明确地感觉到,我是比较内向和不善交际的,难以做到主动与人交往,甚至无法适应别人的谈话节奏。特别在与陌生人初次见面时,我会紧张到无法说话为止。如果别人主动与我说话,我不会表现的很高兴,不是因为我不感兴趣,而是因为我不知道如何回应对方。虽然双方是在对话之中,但是我会感觉到彼此之间好像隔了一层磨砂玻璃,我难以进入对方内心的世界,有时会感觉难以理解别人的言语中的意思,于是我很焦虑和沮丧,我的人际关系因此不太好,我也没有可以说知心话的朋友,我经常会感到孤独和无奈。在人际交往方面的不擅长又渐渐地增加了我的自卑感,我产生了诸如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所说的自卑情结。往往别人不经意的一个眼神或动作,我都会自动地怀疑是不是自己的行为不合适了,令人讨厌了,对方对我有意见了等等。这些想法让我的心情一落千丈,我变得拘束不安,无法自如的放开自己,经常会小心翼翼的注意别人的态度。对于当时的我来说,人际交往是一件令人痛苦的事情。

很幸运的是,我的人际交往问题在高中时逐渐得到了改善。中国的高中教育一直都会因为只看重分数忽略素质发展而备受抨击,然而这一点却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我,成为了我改变的契机。在高中时期,因为我专注于学习,我的成绩一直是比较好的,基本上所有的科目都很拿手。一次次考试的成功使我的自信心渐渐累积起来。同时,也是因为我的成绩不错,同学们有时候会来向我请教一些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也渐渐地得到了同学们的喜欢,对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的信心也增强了。成绩带给我的信心使我的心理缺陷得到了一定的完善,心理素质有了一定提高,使我敢于主动与别人交往了,不再那么的被动与敏感。这真的是一件令人很振奋的事情,我竟然逐渐地变得外向起来,人际交往带给我的痛苦越来越少,快乐的感觉倒越来越多了!在克服自己人际交往障碍的过程中,我也查阅了很多有关心理学的书籍,比如戴尔·卡内基的《人性的弱点》,罗杰·费希尔的《沟通力》等等,这些书教给了我很多有用的交往技巧。

其实当一个人有几次与人交往的失败后,往往会不敢再去尝试,而选择躲在自己觉得安全的范围内,不想被外界的恶意所伤害。但是突然有一天你发现想象中的外界伤害已经不见了,你可以主动往外走而不受到伤害。这种感觉让我真的觉得很愉悦,这种久违了的与人交往快乐自在的感觉让我对未来并充满着希望。多年后的今天,我感到很庆幸,庆幸那时的我有那么好的一个机会重新开始接受了朋友,重新形成对人际关系的积极心态,不再封闭在自己那个小小的天地里面。我的人际交往经历让我领悟到如下方面的重要性,现跟大家分享:

1、正确认识自己。

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因为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而主观地产生了自卑、缺乏自信,或者截然相反的孤芳自赏等等。不难理解,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经常会无意识地将自己与他人进行比较,,然后检查自己的言行是否妥当,是否与他人保持在同一水平。但是在与他人比较时,应注意对比的标准客观地比较。在比较中不能以偏概全,流于片面。既不能以己之长去比他人之短,更不能以己之短去比他人之长。另外我们也要全面的认识自己,如果对自己的认识与评价脱离了实际,忽视了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而只把目光集中在自己的缺点短处,则只会消磨掉自己的信心,增强自卑感。也许每个人都会有某些方面不如别人,但绝对不能武断地全盘否认自己。但是另一方面,夸大了自己的优点长处,忽视自己的缺点和短处,便会自高自大,孤芳自赏。而这两点对在人际交往中都是致命的缺点,我自己就深有体会。

2、掌握必要的交往技巧。

掌握一定的人际交往技巧也是很重要的。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语言对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我认为在与人交谈中应该尽力避免以下几点:第一点,不能耐心倾听对方,急于打断或无法听完;第二点,在交谈中咄咄逼人,言语犀利,这会令对方压力很大并产生拒绝的态度;第三点,过度自我中心,只发表自己的意见,而忽视对方的感受与意见;第四点,太过亲善甚至谄媚,也会让人难以忍受。交往是双向的,讲与听也是一次交谈中必不可少的两个方面。在交谈的过程中还应当通过适当的提问、点头、注视等方法来表明自己对其谈话的兴趣,由此来提高交谈的效果。

3、主动大胆地与人交往。

人际交往是交往双方积极互动的过程。就想跳一曲探戈,一方主动而另一方被动势必造成舞姿难看不能展现其原有的魅力。主动大胆地与人进行交往,不仅仅能够发展自己的社交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锻炼自己的胆量。主动大胆地与人交往其实就是需要我们去直面内在的自卑、内向所带来的交往障碍。很多时候我们只是缺少那最开始的一步,我们出于对未来的畏惧而不敢迈出第一步。而只要慢慢地尝试起来,有了一次两次后,其实你会发现与人交谈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困难。另外,在不断的尝试中进行反省总结,积累经验,找出自己在交谈中的不足与不妥。在以后交往中发挥优点,克服不足,使自己在交往中做得越来越好, 给自己信心和胆量。

4、待人以真诚。

人格品质是影响吸引力的最稳定因素,也是个体吸引力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美国学者安德森(N.Anderson,1968)研究了影响人际关系的人格品质,排在序列最前面、喜爱程度最高的六个人格品质是:真诚、诚实、理解、忠诚、真实、可信,它们或多或少、直接或间接同真诚有关;排在系列最后受喜爱水平最低的几个品质如说谎、 假装、不老实等也都与真诚有关。安德森认为,真诚受人欢迎,不真诚则令人厌恶。而另一些社会心理学研究者研究过个人素质在不同类型人际关系中的作用,即建立不同人际关系对个人素质的要求。Arnie·Cann 研究了在4种关系(包括个人的和职业的关系)即好朋友、亲密关系、你与雇员、你与老板中,研究对象的34种个人素质的重要性。他通过因素分析的方法得出4组因素,分别为亲密、可靠、成就和善良。结果发现,善良这一组素质具有跨不同关系的一致性。亲密关系对亲密一组的素质要求高;除了好朋友关系,其它三种关系都认为可靠和成就两组素质也很重要。从这两个研究中都可以看到,良好的个人品质是人际交往的基础条件。所以很多时候,与人相处首先要怀着一个友善的心和他们交流,萍水相逢即是几辈子修来的缘分,值得我们的真诚相待。

 

老师的话:

人的社会性注定了社会排斥是人最恐惧的情景之一。对于一个还在父母身边的孩子来说,最害怕的便是丧失父母之爱,所以父母只要威胁不再爱孩子,孩子无论怎样调皮都会乖乖听话。那么对于一个逐渐步入学校的儿童来说,能够得到老师与同学的爱,也是必不可少的。当这种爱因为各种原因得不到时,会带给孩子严重的焦虑与恐惧,并影响到了其自我评价,对自己是否值得人爱产生怀疑。从这位同学的叙述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当她因为不善交际而得不到友谊时,她变得患得患失,敏感多疑,形成了人际交往的自卑情结。

人作为一种高级动物,有着漫长而脆弱的童年,每个人都曾是温室里的花朵,需要额外用心的照料。人能够真正比较成熟,一般要到20岁或30岁以上才行,所谓三十而立。所以在童年时期,能否给孩子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是非常重要的。这位同学在4-9岁时期,由于缺少一个稳定的学习和同伴环境,导致她在一定阶段出现了人际交往的障碍,并为此深感痛苦。应该说,在很多人的成长经历中,出现暂时性的人际交往障碍是很常见的,而人际交往障碍的克服过程,恰恰也是一个人成长成熟的过程。这位同学在克服了人际交往障碍之后,明显变得成熟了,她的自信心得到了提升,习得了人际交往的技巧,世界观与人生观也有所改变,即她真正成长为颇显成熟的青年人了,不再像孩子那样被动与依赖,而是变得主动和独立。她的心理年龄与身体年龄有条不紊的协同变化着。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所有的痛苦都有着积极的意义,而解决痛苦的过程恰恰是人成长的过程,这可谓是颠簸不变的真理。

在这位同学的叙述中,提到了一种情况:“虽然双方是在对话之中,但是我会感觉到彼此之间好像隔了一层磨砂玻璃,我难以进入对方内心的世界,有时会感觉难以理解别人的言语中的意思”。这种情况反映了她当时出现的对于别人情感知觉的薄弱,这种对他人情绪感受的知觉能力,叫做共情能力,是情商的一部分。一个缺乏共情能力的人,往往会忽略或误解别人的感受,或者会把自身的感受想当然的加诸在别人上面,于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自然的出现令对方受挫的情况,导致两人关系的紧张与疏远。与智商不同,情商是可以学习和培养的,而人际交往,恰恰是培养情商的机会。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存在着很多潜移默化的互动,表情、语气、内容、声调等背后均反映出相应的情绪情感,这是一种反馈与纠错的过程,于是交往中的双方变得越来越同调。一对情侣,随着相处的过程,两人会变得心有灵犀,心知肚明,这便是一种同调的感觉,这是人所追求的感觉,因为人是渴望被人理解的。一个缺乏共情能力的人,是很难做到与人同调的,所以双方都会感觉不到因交往而产生的共鸣与愉悦感,这也是她当时痛苦所在。很幸运的是,随着这位同学在高中阶段人际交往机会的增加,她这方面的缺陷克服了,能够与别人产生同调的感觉,于是人际交往过程中的紧张与焦虑也放下了,对于人际交往的信心也增强了。

人际交往是大学生来寻求心理咨询中最多的问题之一,人际交往的成功与否,不但决定着一个人的幸福感,也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所能取得的成就。卡耐基的论断:成功85%靠人际关系,15%靠专业知识,虽世俗了一点,但也不无道理。从心理学上来讲,人际关系的质量重于数量,一段真诚的友谊,一份浓浓的感情,可以成为人的安全基地,让人体验到生活的乐趣与意义,并能应对压力与挫折。对于一个经常因为同伴关系、伴侣关系、亲子关系而痛苦不堪的人来说,怎么可能有良好的幸福感,并对未来充满着希望和信心呢?

(俞林鑫)

欢迎能将心路故事公布在网上并渴望得到我的指导与点评的同学给我写信,我会尽量给予答复,我的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