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六讲坛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意大利毡帽 五六讲坛

五六讲坛

2023-10-19 09:3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柯尔克孜”,意为在山崖上居住与生活,一代代柯尔克孜族人正是在我国西部的高山之上开辟了他们的生活图景,孕育了他们的独特文化。

  广为传唱的英雄史诗《玛纳斯》为世人刻下了柯尔克孜族帕米尔高原勇士的形象,而悠扬邈远的库姆孜琴声则为身处山崖之上的它平添了一分神秘而辽阔的气质。

  清脆作响的珠链挂坠

  彩绸交叠的艾列切克帽

  那是婀娜窈窕的柯尔克孜族姑娘

  挺拔高拱的白毡帽

  策马高踏的牛皮长靴

  那是雄健硬朗的柯尔克孜族汉子

  高山之巅,河谷之源

  柯尔克孜族的服饰文化渐次生长

  2014年11月11日,柯尔克孜族服饰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柯尔克孜族服饰也由此进入大众的视线。

  让我们一同走近帕米尔高原上的质朴民族——柯尔克孜族,走近色彩纷呈的柯尔克孜族服饰。

1

  牧民本色

  皮毛与色彩编织的柯尔克孜

  柯尔克孜族,主要聚居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古老少数民族,他们大多生活在新疆西部的帕米尔高原上,随水草而居,在山峦与河谷的世界里一点点搭建起自己的温馨家园。

  追溯族源,柯尔克孜族在汉代史书中已有记载。司马迁《史记》所称“鬲昆”,班固《汉书》所称“坚昆”指的均是柯尔克孜族——

  《史记》:“后北服浑庾、屈射、丁灵、鬲昆、薪犁之国。”

  《汉书》:“发其兵西破坚昆,北降丁令,并三国。”

  自古以来,柯尔克孜族与中原王朝始终保持着密切联系。清朝时,为反抗沙皇俄国,柯尔克孜族人一部分西迁至中亚和新疆,一部分东迁至黑龙江,形成了如今的跨界少数民族——柯尔克孜族。

  柯尔克孜族在我国境内的主要一支西迁至新疆地区,他们傍天山、依水草、牧牛羊,跟随牧草的生长轮回停驻在不同海拔的草原之上,寻觅生活的希望。

  在这片高原上产生的民族服饰同样具备牧民与其本民族特色,即以牲畜的皮毛及其制品为主要制衣原料。牲畜的皮毛搓成丝线,再通过手工加工,则能够幻化出各式各样的柯尔克孜服饰。

  民族传统服饰男女有别,男子以长袍为主,女子以裙装为主。柯尔克孜族尚红色,年轻女子的裙装多为鲜艳的红色连衣长褶裙,下端镶皮毛或带雏裥,外罩黑色、紫红色绣花丝绒坎肩,或身着宽大立领缀银扣对襟上衣,色彩明艳喜人。

  老年妇女常戴白色头巾,身着蓝黑色上衣,更显沉稳端庄。男装的主色调为黑、灰、蓝三色,内着白色圆领对襟绣花衫,外套无领长袍,袖口用黑色沿边,称为“托克切克满”或穿皮衣。下身着宽脚裤,高筒皮靴,或用牛皮裹上,称为“巧考依”鞋,尤为牧民常见装扮。

  清华大学的何雨春老师曾创作过一组以柯尔克孜族服饰为题的国画作品,用细腻生动的笔触描摹了柯尔克孜族的几种代表性女子服饰。在纷繁复杂的女子服饰中,女性婚否是重要分别之一。

  未婚的年轻女孩大都喜爱连衣裙,裙边垂至脚面,裙摆多为多褶圆筒状,上端束于腰间,下端缀有白色的裙边。

  该图所示套装的连衣裙外为黑底金边对襟上衣,宽大无领。帽饰为圆顶花帽,一般是用红、紫、蓝色的灯芯绒制作的,顶端有羽毛、缨穗装饰品,帽檐用动物皮毛围成。    

  已婚女子的服饰在连衣裙的腰部围有装饰的围裙,头戴“艾列切克”头巾帽,适合于婚后二十岁左右的年轻女子。

  艾列切克帽长30~50cm,高30cm,其具体大小与娘家财力高低有关。艾列切克帽的结构由四部分组成:软帽或内帽、帽冠、盖巾、辫饰(缀缝在软帽上)。

  帽冠采用“圆台”型,有额饰,缀以钱币、贝壳、银穗、红玉髓、绿松石、珊瑚珠、扣子。帽巾则用来把帽冠的白色缠头布全部遮盖住。

  帽尾底部上布满精细而复杂的刺绣,用红色为主绣成图案纹样,其底端缝有多色穗状流苏装饰,用“绣花布条”绑扎发辫,发辫末梢系圆形银质小钱数个,再用珠链将两条发辫连结在一起,帽尾及辫饰将新娘的两根发辫完全遮盖。脸上喜涂脂粉,手戴玉镯、戒指,显示出女性身份的转变。

2

  暑气渐清·天地始肃

  “白毡帽”,跨越千年的白色峰峦

  帕米尔高原之下,山为父,水为母,这是古老的柯尔克孜族传承千年的信仰。脚步与马蹄为他们丈量高原的每一寸热土,头上不变的白毡帽却在时间轮转的星河里昭示着柯尔克孜族人的血脉传承,珍视着对山河自然给予牧民们的馈赠。

  白毡帽,是柯尔克孜族男子的标志性服饰,四季常戴,用羊毛毡制作而成,以象征着纯洁的白色为主色调。白毡帽在柯尔克孜人心中地位极高,被称为“圣帽”。不戴时不可随意放置、抛扔或踩踏,需挂在高处或放在被褥、枕头上。有尊贵客人光顾时,白毡帽也是极为重要的待客之礼。

  白毡帽不仅地位之重,而且承载着珍贵的民族记忆。相传柯尔克孜族曾有一个英勇、足智多谋的国王,他在常年征战中发现军队出征时士兵衣帽不一、战马多色。于是,他先后召集了四十位谋臣来统一军容军貌,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设计一顶军民统一且英勇威武的帽子。

  这顶帽子既要像一颗光芒四射的星星,又要像一朵色彩斑斓的花朵;既要像一座白雪皑皑的冰峰,又要像一个绿草如茵的山环;既能躲避雨雪,又能防止风沙袭击。前三十九位谋臣所设计的帽子都没能达到国王的要求,并因此被杀害。直到最后一位谋臣,他那年轻聪敏的女儿设计出了这顶白毡帽,受到了国王的赞许。

  自此,白毡帽成了柯尔克孜族军民常年佩戴的重要装饰,以此象征自己的族群身份,讲述着这份亦幻亦真的古老传说。

  柯尔克孜族对帽饰的要求极为严格,男女帽饰不同,男子佩戴的帽饰被称为“卡勒帕克帽”,其中有黑毡帽、白毡帽与扎花布帽,而白毡帽是最常见的一种。

  白毡帽的形态如同高挺的山峰,帽顶有平顶或尖顶四棱两类,帽檐为向外翻卷的卷檐形。帽檐内部设色或白或黑,黑色卷边的帽檐一般是黑布、黑平绒缝成。帽檐左右两边各开一口,将其分成前后两半,同时上卷,可以遮雪避雨;将前檐垂下,可以遮蔽阳光;两檐同时垂下,可以防止风沙。

  白毡帽的表面有各类花纹,不同人佩戴的花纹也各有不同。中年男子的白毡帽绣有黑色、蓝色花和简单图案,年轻男子的花纹更为丰富鲜艳,设有各种花草树木、鸟兽、山水等图案。

  直至今日,柯尔克孜族男子仍然习惯佩戴传统白毡帽,不论身上的服饰如何变化,白毡帽如同帕米尔高原的峰峦一样坚定不移地守护着这方文明。据柯尔克孜族人说,白毡帽中间高高拱起的帽顶,就如同四方环抱的山峰;边缘凸起的棱边,又如流淌着河水的河道。高原上的山水孕育了柯尔克孜族绵延不绝的子孙与随岁月流淌的高山文明。

3

  针里线外

  高山牧场生长出的手工刺绣

  “

  刺绣,是柯尔克孜族服饰上的重要元素,头巾、帽饰、裙裾、袖口,随处可见技艺精湛、栩栩如生的刺绣图案。柯尔克孜族的刺绣是清朝西迁时祖先从中原带来的,代代传承至今。据考古发现,叶尼塞河流域的西汉时期古墓中出土了印有精美鸟兽花草纹饰的毛织品。

  而据《元史·世祖本纪》记载,元政府曾有“赐欠州诸局工匠纱五万六千一百三十九绽十三两”的情况。这些史料无一不证实了柯尔克孜族刺绣工艺是中原文明与高山文明融汇而成的产物,更昭示了柯尔克孜族与中原华夏深厚的情感联结。

  ”

  生长于高山之巅,柯尔克孜族刺绣选取的原材料自然带有高山牧民的特色。其织品的原料以毛、绒、棉、麻等纤维为主,染料主要为核桃皮、石榴皮、蒲公英、色石等,均为高山牧场易得的天然原料。

  刺绣工艺全程手工制作,首先绣工将选择刺绣图案。柯尔克孜族刺绣的图案丰富多样,日月星辰、花草树木、飞禽走兽都是常见题材,也有丰富的几何图案,尤爱使用柯尔克孜族人所珍爱的红色。图案、设色,都彰显着柯尔克孜族人民对美好、幸福与安宁的无限向往。

  挑选完图案后开始正式刺绣。所用到的主要工具为一面长宽2米、固定着黑色绒布的刺绣架。绣工坐于刺绣架前,右手手持一根长约4厘米,系有红色丝线的绣花钩针在黑色绒布上来回刺绣,左手隔着绒布伸向刺绣架后配合着右手的动作,牵引线头。在动作的重复中,刺绣逐渐成型。

  根据织带的形状,刺绣的图案往往以变形抽象的形式连续呈现,图案轮廓清晰规整,随织带方向延伸。以下为以动物形态为图案制作而成的柯尔克孜族刺绣作品:

  刺绣是柯尔克孜族血脉相传的手艺,在当下,它不仅成为柯尔克孜族人的文化名片,同样为他们带来了荣誉和财富。

  2008年,柯尔克孜族刺绣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第四代代表性传承人布如力·斯开克带领徒弟们致力于手工刺绣事业,不断开发新的刺绣产品,拓宽柯尔克孜族传统刺绣市场,与当下新潮的文创产业接轨,为当地人民带来了美好的生活。

  传统刺绣不仅穿在了柯尔克孜族人的身上,更在大家勤劳的双手之下开出财富之花,结出希望之果。

  柯尔克孜族服饰,是古老民族世代相传的民族信符,是不可更改的族群标识,也承载着淳朴人民对山河大地的感恩,对美好生活的冀盼。

  当艾利切克帽上铃铛珠坠的悦音再次响起

  当飞舞的百褶裙裾绽放绚烂的红花

  当好客的主人将白毡帽双手赠予

  莫忘凝视一番

  这热烈、勇敢而纯粹的高原之鹰

  ——柯尔克孜

  参考文献:

  1. 周曼,信晓瑜,张辉,钱娟.柯尔克孜族花毡图案在线设计系统开发[J].毛纺科技,2022,50(09).

  2. 肖爱民(1), 张爱佳(1), 徐红(1)等. 柯尔克孜族传统“艾列切克”女帽形制及装饰研究[J]. 丝绸, 2021, 第58卷(5).

  3. 钱娟,信晓瑜,肖爱民,尤力吐孜·热普开提,陈艳姗.柯尔克孜族传统纺织品图案基元解析及应用[J].丝绸,2021,58(03).

  4. 杨圣敏, 柯尔克孜族[M]//《中国民族志》.

  5. 百度百科:柯尔克孜族服饰

  6. 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

  7. 光明日报:“婺绣”融入新疆柯尔克孜族刺绣 非遗文化开出致富花,2022-05-10

  8.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作者介绍

  吴

  沛

  沛

  北京师范大学

  19级本科生

  探索文字内外的非典型中文人

  用绵密的针脚连缀文字

  编织通往民族文化的小舟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