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的博罗县罗阳镇老城旧照片(37张),你看过吗?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惠州市博罗县罗阳镇 最全的博罗县罗阳镇老城旧照片(37张),你看过吗?

最全的博罗县罗阳镇老城旧照片(37张),你看过吗?

#最全的博罗县罗阳镇老城旧照片(37张),你看过吗?|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新朋友请点击标题下面“关注博罗”关注我)

文:江舟 供图:红酒王、jelly119 、飞驰游侠、迟来的春天

解放初期老城鸟瞰图

罗阳镇位于博罗县境南部,东江中下游北岸。东部、南部与惠城区接壤。公元503年(梁天监二年)始为县治所在地。时因城內多有大榕树,故有榕城之称。解放之后称为“城镇”,当时城镇面积约为0.5平方公里,人口2万人。

1959年榕新路

榕新路原为“桥头巷”(北门桥)。1931~1932年,政府首次扩建街道(称之为“折街”)。

老百货大楼位于榕新路40号,建于1965年(1980年改建),系当全县最大的百货综合商店。

榕湖旅店(工农兵旅店)上世纪60年代开业,设有客房60多间,128个床位。“文革”期间曾易名为“工农兵旅店”。

十字街十字街位于榕新路与塘滩路-环城路交汇处,系当时的商业中心。

北门桥

北门桥是老城北出唯一通道,原为石板建筑。图为上世纪70年代改造后的桥型。

北门桥边建设中的华侨大厦

华侨大厦为六七十年代最高档的旅店,为钢骨水泥三层建筑,设有套间,有120个床位。

在北门桥上、华侨大厦前照影

1959年特大洪水后重建家园

1959年6月“洪水王”肆虐东江流域,老城水位15.68米,起警戒水位4.48米,全城沦为泽国,街行舟楫,大批民居建筑坍塌。1960年开始重建家园,规划新建了恕园、东园、书院等几处“新民房”,并拓宽了几条主要街道。

位于解放中路的老县政府(今育英中路)

老县政府位于解放中路东端,前身是清朝县衙、民国县公署。1958年,通过补偿征地、拆除登峰书院、邹家祠而形成规模。

位于解放西路的老县委(今县党校)

老县委位于解放西路西端,原址为私人大果园(黄皮园)。

国庆10周年游 行

影剧院内颁奖状

既是戏院又是政治场合

干部培训班合影

毛泽东思想宣传队

1959年特大洪灾

影剧院

影剧院位于新街53号,建筑面积1350平方平,始建于1951年,称博罗人民会场。1956年9月1日更名为博罗人民戏院,1967年易名为影剧院,设有座位1100个。

大操场

大操场始建于1935年,由国民党驻军团长牵头兴建。1937年、1960年拓建。

博罗中学学生在大操场表演广播体操

县机关幼儿圆毕业照

县直属机关幼儿园于1956年创办,址设卖犁行。1960年迁办于环城路25号今址。

博罗中学毕业照

博罗中学位于浮碇岗(葫芦岭)西麓、东江北岸边,前身是1926年创办的县主初级中学。1938年后迁校公庄、柏塘和附城石牌,改称战时中学。抗战胜利后迁回原址。1949年冬县人民政府接管并改名为县立第一初级中学。1955年秋增设高中部,改称县立第一中学。1960年改称博罗中学,“文革”时改称育红中学。

城镇女子篮球队

1958年1979年,县城称为城镇公社(不含附城)。1986年,城镇与附城合并,始称罗阳镇。

影剧院留影

北门路留影

北门路旧称北门坣,路旁均于鱼塘稻田,现已拓为新城区。

大操场留影

影片背景是城镇羽毛厂(后为针织厂、手袋厂,己拆)

相馆留影

县城照相馆始于上世纪40年代,1956年进行公私合营。60年代,饮食公司在县城设有一间照相馆,后于1981年分成两间。

------------------------------

欢迎有朋友投稿其它镇的古相片,请直接在公众平台发送相片并加以说明。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