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美学·叙事:中国悬疑电影研究》电子书在线阅读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悬疑侦探片推荐中国 《历史·美学·叙事:中国悬疑电影研究》电子书在线阅读

《历史·美学·叙事:中国悬疑电影研究》电子书在线阅读

2024-06-27 04:5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社会学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26千字 字数 2022-11-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是研究中国悬疑电影的学术专著。

内容简介

在电影史的梳理方面,本书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对中国悬疑电影的衍变进行了梳理,对类型电影的本土化历程和电影导演的创作脉络进行了厘清。

在叙事和美学方面,本书对中国悬疑电影独特的、多样的、复杂的形态进行了分析和厘清,比较全面地廓清了悬疑电影的空间表达、暴力美学与叙事美学,并涉及悬疑电影对禁忌的影像化表达和集体潜意识的体现。

目录 版权信息 序 第一章 中国悬疑电影的历史梳理 第一节 悬疑片概念辨析 第二节 1905—1949年的侦探片:家里的凶手 一、《阎瑞生》和《张欣生》:侦探/犯罪片的尝试 二、中国早期的侦探片 三、程小青编剧的悬疑片 四、徐欣夫的侦探片 五、无悬之念 第三节 新中国十七年(1949—1966年)时期的反特片:秘密战线 一、从影片《徐秋影案件》看侦探片与惊险片的类型转换 二、无形的战线:反特片的两种模式 三、对现代化的想象 四、朱文顺和赵心水的电影创作 第四节 1978—2000年:不可见的凶手 一、惊险样式片(1978—1984) 二、犯罪片(1985—1992) 三、恐怖片(1988—1999) 第五节 2000年以后:惊险悬疑片的进化与演化 一、电影作者 二、现实主义悬疑片 三、悬疑电影IP 四、香港悬疑犯罪电影的变形 第二章 幻象:中国当代悬疑片的暴力美学 第一节 幻象:暴力的仪式感 一、侠之幻象 二、仪式与奇观 三、完美的罪行 第二节 施暴者与受害者 一、被阉割的“罪犯”与无力的“侦探” 二、局外人 三、冷漠的女性与蛇蝎美人的变形 第三节 消失的暴力 一、暴力元素的特点 二、暴力在当前中国电影叙事中的功能与作用 第三章 迷宫:中国悬疑犯罪电影的镜语与空间 第一节 “疯狂”的隐喻:1980—2000年中国悬疑犯罪片的镜语研究 一、1980—2000年中国悬疑犯罪片的镜语 二、镜语的“疯狂”隐喻 第二节 迷宫:新世纪中国悬疑犯罪片的空间美学 一、谜:身体与死亡空间 二、秘密:内在空间 三、迷宫叙事 第三节 城市空间 一、悬疑电影叙事空间的形态:城市的出现 二、城市身份与空间指涉 第四节 犯罪悬疑电影中的“小镇空间” 一、真实与虚构:建筑空间与影像空间 二、小镇的空间意象与叙事表达 第五节 空间与时间 一、空间的隐喻 二、时间的空间化 第四章 中国悬疑犯罪片叙事美学研究 第一节 中国当代现实主义电影中的“情绪叙事” 一、何为情绪叙事? 二、情绪—身体,情动—行动 三、创造情动真实 第二节 梦境诗学 一、方法论:诗的电影与电影诗学 二、梦境诗学:叙事的诗意倾向 三、叙事方式:断裂的文本以及“气口” 四、蔓延的情绪:梦境诗学的表意特征 五、多重指涉:套层辐射、人物形象符码化 第三节 怀旧叙事 一、想象与重构 二、双主体的对视 第四节 模拟文本 一、改编与致敬 二、注解与附录 结语 附录:票房数据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的前身是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成立于1985年,是改革开放后最早成立的大学出版社之一。其上级主管单位是中国传媒大学,业务上受国家教育部社科司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指导。2004年9月改称现名。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现有播音主持、语言艺术、新闻传播、影视艺术、媒体管理、编校译中心等六个编辑部,以及市场中心、出版部、行政与总编办公室、财务部、数字出版部、经营中心等部门。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