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魂》看了五六遍之后,我决定写点什么(招魂)影评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恐怖片经典音乐 《招魂》看了五六遍之后,我决定写点什么(招魂)影评

《招魂》看了五六遍之后,我决定写点什么(招魂)影评

2024-07-05 05:2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橘猫很喜欢《招魂》,看了至少5遍,不仅因其“吓人”,更因其“动人”。所以,一直想为《招魂》写点什么,但找不到角度。这次由于也想不出拉啥片,就想随便涂几笔吧。

第一章 温子仁与吓人

我们先从对温子仁的采访中,概括一下他的手法。温子仁在拍完《潜伏1》后,很想拍一部带有传记性质的恐怖电影,他想要追求一种更加真实的观感。毕竟无论是《电锯惊魂》还是《死寂》《潜伏》都是完全虚构的故事。因此,一个关于调查过1000多起灵异事件的沃伦夫妇的剧本递到了他手上,温子仁觉得很酷,就接下了。

在看过海耶斯兄弟编写的剧本后,温子仁希望删除一些“jump scare”的恐怖段落,因为太多了。海耶斯兄弟说,“可是,温,我们这是要拍一部恐怖电影啊。”温导回答,“我们要注重氛围的营造,要更浓的气氛,而不是更多的吓人段落。”

这就点出了温子仁的“法宝”,氛围营造。这也是温子仁能够从众多恐怖片导演中脱颖而出的原因,很多人觉得,恐怖片嘛,光线调暗一点,地下室、阁楼啥的往那一放,就行了,就够“恐怖”了。但他们不知道,所谓“恐怖氛围的营造”是需要镜头打磨的。说白了,这是需要从布景、服化道、摄影角度、光线等各方面综合构建的。温子仁愿意动脑筋、下功夫,所以他的影片才够恐怖。而具体拆分“温氏恐怖营造”,有三个方面——日常元素、受阻的视线与看不见的声音。

首先,温子仁非常注重日常生活的真实再现,而《招魂》的“鬼屋”模式,恰好是与“日常”最契合的题材。因为“鬼屋”其实等同于“家”,是我们日常生活里最熟悉的场景。此外,单一的场景让“鬼屋”成为一方搭建出来的舞台,这种“古典化”的设计恰恰最能体现戏剧的力量。换言之,温子仁的恐怖片之所以“好看”,“恐怖”自然是其中之一,更重要的是“古典叙事”营造的戏剧冲突,没有弱化一个“故事”应有的戏剧性。

其次,受阻的视线体现在很多地方,除了最常见的半开之门与床底、门后等死角,还有温子仁最拿手的“走廊镜头”。走廊镜头可以让观众产生更深的代入感,并且对即将见到的东西产生与主人公一样的未知恐惧。而且,走廊的长度与亮度,温子仁都有非常具体的要求。

最后,就是温子仁所认为的恐怖片真正的“源头”——声音。观众经由声音听到的,而非看到的,才是让他们害怕的。关于声音的运用,无非两种,一种是道具发出的实景声响,一种是后期配上的音效与音乐。这两种,温子仁都拿捏得很好。前者包括半夜听到的木质家具的咯吱声,突然响起的风铃,开门的吱嘎声,虽然“老套”,但很真实而日常,所以更容易吓人;后者方面,约瑟夫·比沙拉是温子仁的御用配乐,在《招魂》中的音效绝对吓到橘猫不止一次。

有了这三点,恐怖氛围就很足了,但在温子仁看来,还是不够。他认为,拍摄恐怖片的关键,还在于让观众在看完影片后,依旧感受到影片中的冲击力,所谓“后怕”不绝。要做到这一点,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瘆人”,那就需要情节的加持了。本章最后,分享一则温子仁亲自讲述的幕后段子——

某天深夜,温子仁正在改剧本。当时,他刚领养了一只小狗。小狗突然对着空荡荡的房间吠起来,还龇牙咧嘴的。温子仁看到小狗似乎在跟随什么,并穿过了客厅,随后就停了下来,不再吠叫。温子仁一路跟着小狗,啥也没看到。

第二章 情节与手法

我们简单拉下片,重点是温子仁的拍摄手法。由于《招魂》可以看作单一鬼屋模式的恐怖片,人物并不多,就算佩伦一家生了5个女儿,所有主要人物加起来,也就十个左右。至于“鬼”的数量,一只手也数得过来——巴斯希巴、胖夫人、胖夫人的儿子、女仆,以及一个未露面的男孩鬼魂。

再提一点,《招魂》是按照剧情顺序进行拍摄的,可能是为了让演员更有代入感。

电影开场,是“安娜贝尔”的序曲,一方面是烘托影片氛围,一方面是介绍沃伦夫妇的行事风格,另一方面,自然是温子仁夹带私货。

真正的“安娜贝尔”

此处,说两个幕后段子。真实的安娜贝尔是个二手的破旧布娃娃,是唐娜的妈妈在一家hobby shop买的。现实中 ,“安姐”不仅在羊皮纸上留下过“墨宝”,还曾攻击过客人的胸膛,留下了抓痕。现实里的布娃娃有点搞笑,所以温子仁用了一个看着更诡异的瓷娃娃代替。

而电影中“安姐”写的“miss me”纸条,是影片编剧之一的查德·海耶斯的儿子,在写了21张纸条后,由温子仁精挑细选出来的。

序幕之后,佩伦一家登场,是来自“鬼屋”的“鬼视角”。温子仁也经常运用“鬼视角”,不同的是,温的“鬼视角”很“冷”,既不像《鬼玩人》那样“一路狂奔”,也不像别的恐怖片,一看就感觉到是“鬼在观察人”。这种“冷”实则也是氛围的营造手段。

接下来,狗不进屋、捡到八音盒、发现地下室、房间很冷、有臭味、半夜传来的三次撞击声和钟表都停止在同一时间3:07等一连串信息,都对应着之后沃伦夫妇会讲到的“恶灵三阶段”中的“出现”。而且你会发现,这些情况都是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碰到的情况,这样一来,观众看完《招魂》,回到家,发现自己的宠物有点异样或挂钟突然停了时,“瘆人”的感觉就出来了。

之后,卡洛琳的淤青和狗莫名死去,其实已经对应着第二阶段的“骚扰”了。然而,这不是“骚灵”,“恶灵”的可怕就在于,它们要置人于死地。

场景随后切换到沃伦一家,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可以看到摇椅,朱迪坐在洛林身上梳头,这呼应着之后恶灵到沃伦家,借着“安姐”警告女儿朱迪的段落。

随后,出现了温子仁经典的走廊第一视角镜头,以及走廊尽头半开的门。此处左侧的灯很重要,否则就太暗了,“啥也看不到”与“能看到一点”所产生的的恐惧是完全不一样的。

八音盒的运用也很棒,声音配合着受阻的视线,让人大气都不敢喘一下,更有助于无缝衔接“jump scare”。温的“jump scare”少而精,而且混杂着许多“假高能”。这才有“jump”的意义,也更能让人“scare”。

女儿开始梦游,头撞衣橱,既瘆人,也为剧情埋下伏笔,更是氛围营造,房子周围死去的鸽子同样也是。而橱柜这种童年的“恐怖之源”,也非常能让人产生共鸣。之后的段落里,半开之门的视角接连出现。而“捉迷藏”的加入又是妙笔,继续推进氛围的恐怖程度。至于“鬼拍手”,则是声音,虽然于观众是看得见的声音,但对于主人公卡洛琳来说,就很吓人了。一旦观众产生代入感,就会感到“瘆人”;就算观众代入感较差,看见衣柜里伸出的一双手,也足以烘托恐怖氛围。所谓“恐怖氛围”的镜头打磨,就是尽量不要有“闲笔”。

随后,恶灵的“骚扰”继续升级,出现了恐怖片里经典的扯脚、床底、门后三连发。倒置的视角在《招魂2》里也有所运用,但橘猫觉得还是第一部的吓人,“床底”直通“门后”,这实在是童年时几乎人人都做过的“噩梦”。

恶灵的“骚扰”终于爆发,小孩的笑声、照片坠地,一片狼藉。

地下室忽然门开,黑暗涌出。空间连接黑暗,想象源自声音,温子仁“杀招”连出,恐怖氛围进一步推向高潮。

卡洛琳进入地下室,很多人不理解为啥她胆子这么大。但如果你将自己置身于“家”中的话,很多“大胆之举”就自然发生了。此处,值得一提的是仰视角,这可以看作一种“鬼视角”,但橘猫觉得,更多的是温子仁在运镜方面的巧思。原本完全可以不加这么一个镜头,但加上以后,一种独有空间感和未知性被营造出来,以很难形容的方式为恐怖氛围的营造添砖加瓦。

等到球抛出时,其实已经不那么吓人了,因为恐怖片有一个“公式”:恐惧感与具象呈现的程度成反比。越具象时,比如巴斯希巴登场时,恐怖感就降到了冰点。“鬼拍手”段落,实际上创意已经高过了恐怖感。待到衣柜上的巴斯席巴现身,恐惧也就彻底消失。虽然这一整晚的“灵骚”可谓“全程高能”,但最后的收尾稍显“败笔”。但这也是恐怖片导演无法解决的问题,毕竟如果不让“鬼”现身,后续剧情的推进会很困难。

这里还有剧情上的一个困惑,把卡洛琳困在地下室的,应该是另一个男孩的鬼魂,橘猫认为不是胖夫人的儿子,也不是巴斯希巴。

至此,“鬼屋”已经“搭建”完毕,接下来就进入了“驱鬼”阶段。沃伦夫妇检查屋子,说出佩伦一家无法逃跑,因为恶灵就像口香糖。这也解决了剧情上的一个结,否则“鬼屋”就白搭了。之后录音消失,借沃伦夫妇之口,把“鬼屋”的历史告诉了观众,录音恢复算是一种警告。就在一派看似祥和的境况下,第三阶段“附身”开始,此段的创意也无需多言了。

这一段的重点,反而是埃德与罗杰、洛林与卡洛琳的对话,展现了两个家庭的理解与沟通,体现出平凡而真挚的情感。这也是温子仁的“法宝”,他左手吓人,右手动人,从不为了恐怖,而罔顾人伦常情。很多恐怖片导演会忽视这一点,如果把“吓人”比喻成一株奇怪的食肉植物,那么,人伦常情则是土壤和肥料。从《招魂》的角度而言,因为有了这些平凡而美好的人伦常情,才让恶灵显得更为可恶,也让沃伦夫妇所做的努力变得伟大而动人。

接下来,警察德鲁遭遇女仆,也是让人吓一大激灵的段落,依旧是温子仁的惯用伎俩,视线受阻与声音突然变响。

洛林发现衣橱暗道,也顺便解开撞衣橱之谜,还发现了八音盒与上吊绳。洛林掉入地下室后,胖夫人现身其实并不吓人,真正吓人的是巴斯席巴的脚,至于原因,依旧是受阻的视线与声音。

巴斯席巴的作案手法被洛林识破后,气急败坏地开始施暴,并用朱迪的浮尸幻像警告洛林,甚至去“偷家”。此处,运用了同样的仰角镜头,以及与之前呼应的摇椅梳头,“安姐”算是友情客串了一下。

等到了驱魔段落,氛围所呈现的重点不再是“恐怖”。很多国内观众可能出于宗教角度无法理解和代入,但实际上,不需要宗教基础,需要的只是人的同情心。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恶灵在折磨一个母亲,如果我们把恶灵换成一个恶人,也许就会更好地代入和理解“驱魔”段落的情感张力。想象一下,如果是你的妈妈或妻子在遭遇这一切,你会有何感受?

当然,温子仁不会忘记氛围营造,群鸟、鬼屋、黑夜、地下室加上摇晃的灯,教科书级的“营造法式”。此处,巴斯席巴故意向罗杰呼救,这是恶灵的常见手段,先软后硬,如果博不到同情,就大开杀戒。有兴趣的观众,可以看看老版的《驱魔人》。

此处的驱魔,是一种被称为“Vade Retro Satana”(意为“滚开,撒旦”)的驱魔仪式,由圣本笃在中世纪发展而来。埃德念诵的全文为“CRUX SACRA SIT MIHI LUX / NON DRACO SIT MIHI DUX VADE RETRO SATANA / NUNQUAM SUADE MIHI VANA SUNT MALA QUAE LIBAS / IPSE VENENA BIBAS”,大意为“愿圣十字作我的光,愿红龙永不为我的向导,滚开,撒旦!不要妄想用虚荣诱惑我,你予我的只是邪恶,愿你自饮毒药。”

说句题外话,在现实里,驱魔仪式并未在佩伦家进行。而且,非神职人员不仅无法被授权进行驱魔,从神学角度而言,也不可能驱魔成功。在天主教神学中,只有主教才有权力以基督的名义驱逐恶魔。主教可以委托牧师履行这一职能,但一个未经任命的人不能进行驱魔仪式。此外,非专业人士进行驱魔,很可能被附身。通常来说,被附身者需要经过多次驱魔仪式,才能被彻底净化。

关于驱魔段落,温子仁一直在思考和自问,“这段戏哪里会吓到我?”于是,他想出了一个主意,为了不让卡洛琳的“变脸”显得突兀,故而设计了她不断攻击周围的人,进而用白布蒙住她的脸。这么一来,后面的吐血和变脸,才会更有震撼效果。

最后,击败巴斯席巴的,是“恶魔的真名”与“爱的真义”。与其说是亲情或母爱,不如说,是人性,是人性的光辉驱散了恶灵的阴霾。我们一直说米迦勒击败了撒旦,其实是善良击败了邪恶。什么是善良?什么是邪恶?我们就算抹去所有后天教育与宣传影响,在心中还是会有一把隐约而又明晰的秤,在做出决定的刹那,就能一眼分辨。

海滩一天的回忆,代表的就是人性的美好,《招魂》之可贵就在于这种向善的心念,温子仁用一部恐怖电影,做到了许多“正片”或“宣传片”无法做到的事。真正打动人,不需要劝观众相信上帝,只要相信人性的善良即可,这就是所谓的“劝人向善”。

这也是为何橘猫看《招魂》的次数越多,被吓到的次数虽然变少了,但每一次都能被感动。

第三章 真实与幕后

既然《招魂》片头字幕就是大大的“根据真实事件改编”,那我们就先来看看真实事件是怎样的。佩伦一家显然是真实存在的,很多人疑惑,这庄园死了这么多人,难道他们不知道吗?答案是,佩伦一家还真不知道。罗德岛州政府不要求卖房者向潜在买家披露所卖房屋曾发生的犯罪记录,更不用说是闹鬼了。这就是为何佩伦一家不知道房子里曾经发生过什么。

现实中,佩伦一家搬入住宅后,卡洛琳的腿部出现淤青与疼痛。在与邻居的交谈中,她得知前一任房主从早到晚都不开灯,邻居劝她,“为了孩子着想,你最好晚上也开着灯。”接着,他们开始听见房子里总有小孩痛苦的低语,“妈妈,妈妈”地叫着。卡洛琳半夜在卧室里闻到烟味,有时走在房子里,头发会被轻轻撩起。

现实中的佩伦家五个女儿与其扮演者

卡洛琳自称见到了巴斯希巴的鬼魂,后者对她下了诅咒,并说,“下次我们再见面,就是你死的时候。”沃伦夫妇虽然多次前去帮助佩伦一家,但并没有彻底解决问题。洛林·沃伦称,她知道这房子有不干净的东西,但找不到源头作祟,哪怕知道有巴斯希巴存在,也无法净化。

后来,佩伦一家搬离,灵异事件便渐渐平息了。卡洛琳称,她不会去看《招魂》,更不可能再回去那所屋子。一直以来,她有时仍会感到受着无形的威胁。

据说,在拍摄《招魂》时,剧组在真实的“鬼屋”附近,找到了合适的拍摄场地,并邀请佩伦一家去参观。佩伦一家的女儿们表示,片场非常冷,确有当年旧宅的感觉。

现实中的洛林·沃伦(左)与其扮演者维拉·法米加

至于“驱魔人”沃伦夫妇,洛林·沃伦自称在7岁时,就可以看到人们周身的光圈,她意识到自己可以通灵。埃德·沃伦则是个非常热心的人,他学过一段时间艺术,经常绘制鬼屋素描。1952年开始,他们便致力于神秘学的研究,埃德也是美国当时为数不多的恶魔学专家,二人也是美国最早的一批“捉鬼人”。

同时,他们也开设课程,向大众普及神秘学知识。当时,玩“通灵板”很流行,沃伦夫妇告诉大众,玩这类游戏就意味着打开了一扇门,一些鬼魂可能进来,一些恶灵也可能进来。这些举动会给予灵体能量,有了能量,它们就会为所欲为。洛林也说,对鬼魂的恐惧会消耗自身的能量,给鬼魂可乘之机,所以她从不害怕。

洛林每到一个“鬼屋”,就能够分辨哪些是人类灵魂,哪些是非人类灵魂。有些恶灵会让人感觉,像是一片要带走呼吸的乌云。在拍摄《招魂》时,洛林担当了影片的顾问,并在第二段讲演戏时,客串坐在了观众席的第一排。

洛林·沃伦与她的“珍宝室”

洛林曾说:“只要我保持健康,就不会退休,因为魔鬼总在引诱人们。”虽然埃德已经去世,但他也说过:“上帝与魔鬼都真实存在,关键在于我们决定追随哪一边。”这也是影片引用的一句话。

沃伦夫妇是很容易被误解的一群人,但橘猫觉得他们俩也不是缺钱的样子,至于名声,若不是《招魂》系列的走红,也没多少人知道他们。既然不为名利,那事情就比较容易判断了。要么是爱好,要么便是使命,在沃伦夫妇身上,后者的可能性更大一点。

这世上,还有太多我们无法用“科学”解释的事情,而行使正义的方式各不相同。至少,在橘猫看来,愿意帮助他人,总是可敬的。当然,橘猫还是觉得,在作恶方面,人比“鬼”要可怕多了。

更多电影和艺术信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橘猫的艺术小报”(jucatart)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