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建设】为什么我们需要“无障碍”?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总结衣食住行的重要性 【无障碍建设】为什么我们需要“无障碍”?

【无障碍建设】为什么我们需要“无障碍”?

2024-07-13 00:1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对一些人来说,这里就是珠穆朗玛峰。

当然我们还有更为书面和全面的解释:

无障碍(barrier-free/accessibility)——在发展过程中没有阻碍,活动能够顺利进行。

特指环境或制度的一种属性,即一切有关人类衣食住行的公共空间环境以及各类建筑设施、设备的使用,都必须充分服务具有不同程度生理伤残缺陷者和正常活动能力衰退者(如残疾人、老年人),营造一个充满爱与关怀、切实保障人类安全、方便、舒适的现代生活环境。

这种「无障碍环境」是一个既可通行无阻而又易于接近的理想环境,包括物质环境、信息和交流的无障碍。

理想的无障碍环境除了有形的方面,还理应包括无形的方面,即重视个体心理上的无障碍,所应考虑的事情包括人们对障碍者的接纳和关怀的心理,营造一种心灵沟通上的无障碍。

当然我们还有更为书面和全面的解释:

无障碍(barrier-free/accessibility)——在发展过程中没有阻碍,活动能够顺利进行。

特指环境或制度的一种属性,即一切有关人类衣食住行的公共空间环境以及各类建筑设施、设备的使用,都必须充分服务具有不同程度生理伤残缺陷者和正常活动能力衰退者(如残疾人、老年人),营造一个充满爱与关怀、切实保障人类安全、方便、舒适的现代生活环境。

这种「无障碍环境」是一个既可通行无阻而又易于接近的理想环境,包括物质环境、信息和交流的无障碍。

理想的无障碍环境除了有形的方面,还理应包括无形的方面,即重视个体心理上的无障碍,所应考虑的事情包括人们对障碍者的接纳和关怀的心理,营造一种心灵沟通上的无障碍。

这个世界为「无障碍」做了什么?

20世纪初,由于人道主义的呼唤,建筑学界产生了一种新的建筑设计方法——无障碍设计。它运用现代技术建设和改造环境,为广大残疾人提供行动方便和安全空间,创造一个「平等、参与」的环境。

国际上对于物质环境无障碍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初,当时在瑞典、丹麦等国家就建有专供残疾人使用的设施。

这个世界为「无障碍」做了什么?

20世纪初,由于人道主义的呼唤,建筑学界产生了一种新的建筑设计方法——无障碍设计。它运用现代技术建设和改造环境,为广大残疾人提供行动方便和安全空间,创造一个「平等、参与」的环境。

国际上对于物质环境无障碍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初,当时在瑞典、丹麦等国家就建有专供残疾人使用的设施。

世界无障碍运动

1950年代,丹麦人卞·迈克逊(N.E. Bank-Mikkelsen)提出了正常化(normalization)原则的观念。与此同时,沃尔夫·沃芬斯伯格(Wolf Wolfensberger)也在美洲大陆倡导正常化原则的观念。

1950年,欧洲各国开会决议对于「身体残障者方便使用的公共建筑物设计及建设」加以考虑,与此同时,美国订定出了世界上第一部有关无障碍环境设计基准的式样书。受到此举影响,欧洲各国及加拿大竞相设立无障碍环境的相关法条 。

1961年,美国制定了世界上第一个《无障碍标准》。此后,英国、加拿大、日本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相继制定了有关法规。

1969年1月10日,瑞典人本·那杰(Bengt Nirje)发表了一篇专述正常化原则的文章,阐述正常化原则的精神与内涵。

1969年,国际附件协会将美国采用的“坐轮椅人像”图案定为国际残障人士专用标志。

1970年,日本也经由私人团体,向政府单位争取到了诸多为残障者所设计的设施,并受到施政单位的重视,于是日本继欧洲和美国之后,正式加入了推行无障碍环境的活动之中。

世界无障碍运动

1950年代,丹麦人卞·迈克逊(N.E. Bank-Mikkelsen)提出了正常化(normalization)原则的观念。与此同时,沃尔夫·沃芬斯伯格(Wolf Wolfensberger)也在美洲大陆倡导正常化原则的观念。

1950年,欧洲各国开会决议对于「身体残障者方便使用的公共建筑物设计及建设」加以考虑,与此同时,美国订定出了世界上第一部有关无障碍环境设计基准的式样书。受到此举影响,欧洲各国及加拿大竞相设立无障碍环境的相关法条 。

1961年,美国制定了世界上第一个《无障碍标准》。此后,英国、加拿大、日本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相继制定了有关法规。

1969年1月10日,瑞典人本·那杰(Bengt Nirje)发表了一篇专述正常化原则的文章,阐述正常化原则的精神与内涵。

1969年,国际附件协会将美国采用的“坐轮椅人像”图案定为国际残障人士专用标志。

1970年,日本也经由私人团体,向政府单位争取到了诸多为残障者所设计的设施,并受到施政单位的重视,于是日本继欧洲和美国之后,正式加入了推行无障碍环境的活动之中。

我国的无障碍设施建设

我国无障碍设施的建设是从无障碍设计规范的提出与制定开始的。1985年3月,在"残疾人与社会环境研讨会"上,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北京市残疾人协会、北京市建筑设计院联合发出了"为残疾人创造便利的生活环境"的倡议。北京市政府决定将西单至西四等四条街道作为无障碍改造试点。

1985年4月,在全国人大六届三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六届三次会议上,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在建筑设计规范和市政设计规范中考虑残疾人需要的特殊设置"的建议和提案。

1986年7月,建设部、民政部、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共同编制了我国第一部《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试行)》,于1989年4月1日颁布实施。

2012年6月13日,国务院第208次常务会议通过《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于2012年6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22号公布,自2012年8月1日起实施。

2012年9月1日,由建设部、民政部、中国残联联合发布的最新版《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2012开始实施。原《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JGJ 50-2001同时废止。

我国的无障碍设施建设

我国无障碍设施的建设是从无障碍设计规范的提出与制定开始的。1985年3月,在"残疾人与社会环境研讨会"上,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北京市残疾人协会、北京市建筑设计院联合发出了"为残疾人创造便利的生活环境"的倡议。北京市政府决定将西单至西四等四条街道作为无障碍改造试点。

1985年4月,在全国人大六届三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六届三次会议上,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在建筑设计规范和市政设计规范中考虑残疾人需要的特殊设置"的建议和提案。

1986年7月,建设部、民政部、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共同编制了我国第一部《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试行)》,于1989年4月1日颁布实施。

2012年6月13日,国务院第208次常务会议通过《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于2012年6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22号公布,自2012年8月1日起实施。

2012年9月1日,由建设部、民政部、中国残联联合发布的最新版《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2012开始实施。原《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JGJ 50-2001同时废止。

「无障碍」的现状如何?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我国的无障碍设施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沈阳、青岛、大连等大中城市比较突出。在城市道路中,为方便盲人行走修建了盲道,为方便乘轮椅残疾人修建了缘石坡道。建筑物方面,大型公共建筑中修建了许多方便乘轮椅残疾人和老年人从室外进入到室内的坡道,以及方便使用的无障碍设施(楼梯、电梯、电话、洗手间、扶手、轮椅位、客房等)。

但总的来看,设计规范没有得到较好执行,同残疾人的需求及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情况相比,我国的无障碍设施建设还较为落后,有较大差距。

根据报道,天津市直到2014年4月才第一次引入残疾人无障碍公交车。

虽然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即便是发达国家也不可能短时间内导入先进的无障碍公交系统。但我们可以从普及度高、成本相对低廉的项目做起,比如,从平整路面、铺设盲道开始。我国确实也是这么做的。

然而,我们在街头巷尾看到的这些“曲径通幽”,视残者真的敢挑战么?

2012年,我国出台了新的《无障碍设计规范》,并颁布实施《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改变了我国长期以来没有无障碍建设专门法规的情况。

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让我国8500万残疾人看到了“无障碍生活”的希望。然而,相当部分城市已建设施未进行无障碍改造,或者无障碍设施老化、建设不到位、管理不健全等诸多障碍,依然摆在眼前。

「无障碍」的现状如何?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我国的无障碍设施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沈阳、青岛、大连等大中城市比较突出。在城市道路中,为方便盲人行走修建了盲道,为方便乘轮椅残疾人修建了缘石坡道。建筑物方面,大型公共建筑中修建了许多方便乘轮椅残疾人和老年人从室外进入到室内的坡道,以及方便使用的无障碍设施(楼梯、电梯、电话、洗手间、扶手、轮椅位、客房等)。

但总的来看,设计规范没有得到较好执行,同残疾人的需求及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情况相比,我国的无障碍设施建设还较为落后,有较大差距。

根据报道,天津市直到2014年4月才第一次引入残疾人无障碍公交车。

虽然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即便是发达国家也不可能短时间内导入先进的无障碍公交系统。但我们可以从普及度高、成本相对低廉的项目做起,比如,从平整路面、铺设盲道开始。我国确实也是这么做的。

然而,我们在街头巷尾看到的这些“曲径通幽”,视残者真的敢挑战么?

2012年,我国出台了新的《无障碍设计规范》,并颁布实施《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改变了我国长期以来没有无障碍建设专门法规的情况。

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让我国8500万残疾人看到了“无障碍生活”的希望。然而,相当部分城市已建设施未进行无障碍改造,或者无障碍设施老化、建设不到位、管理不健全等诸多障碍,依然摆在眼前。

为什么呼吁“无障碍”?

①“无障碍”可以使残疾人走出家门、参与社会生活,如同一把摆脱贫困、重获尊重的钥匙。与此同时,老年人、孕妇、婴幼儿等所有长期或暂时“正常活动能力不足的人”都是无障碍设施的获益者,其中可能有我、有你。

②“无障碍环境”注重有形的无障碍设施建设,也强调心灵沟通上无形的“无障碍”,即尊重个体差异,平等参与社会生活。

一个社会可以为残疾人提供怎样的生存条件,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集中体现,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对提高人的素质,培养全民公共道德意识,对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等也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同时它也直接影响着我国的城市形象与国际形象。

为什么呼吁“无障碍”?

①“无障碍”可以使残疾人走出家门、参与社会生活,如同一把摆脱贫困、重获尊重的钥匙。与此同时,老年人、孕妇、婴幼儿等所有长期或暂时“正常活动能力不足的人”都是无障碍设施的获益者,其中可能有我、有你。

②“无障碍环境”注重有形的无障碍设施建设,也强调心灵沟通上无形的“无障碍”,即尊重个体差异,平等参与社会生活。

一个社会可以为残疾人提供怎样的生存条件,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集中体现,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对提高人的素质,培养全民公共道德意识,对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等也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同时它也直接影响着我国的城市形象与国际形象。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