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竹平|怎样用文字来描写丰富多彩的声音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总分总结构写动物作文 李竹平|怎样用文字来描写丰富多彩的声音

李竹平|怎样用文字来描写丰富多彩的声音

2023-12-25 20:0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原标题:李竹平|怎样用文字来描写丰富多彩的声音——《大自然的声音》精讲

21.怎样用文字来描写丰富多彩的声音

——《大自然的声音》精讲

小朋友们,如果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比比谁能说出更多描写声音的词语,你能说出多少个呢?可以说“哗哗”这样的拟声词,也可以说“轻柔、洪亮、悦耳动听”这样的形容词哦。

小朋友们,你觉得哪儿的声音最丰富最美妙呢?热爱大自然的人,都觉得大自然的声音最丰富最美妙,很多音乐都是模拟大自然的声音得来的呢。那么丰富那么美妙的大自然的声音,如果要用文字来描绘,不同的声音你都会用上准确生动的词句吗?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课文《大自然的声音》,看看课文是怎么描绘大自然的声音的吧。

认真读一读这篇课文,注意一下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就会发现,文章总体上的结构和每个自然段的结构,都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了。第一自然段开门见山,一句话:“大自然有许多美妙的声音。”后面三个自然段分别通过大自然中风、水、动物三种事物声音的描写,和读者分享了大自然声音的美妙。总体上,这是先总写再分写的结构。总分或总分总的结构,尤其是总分总的结构,前面我们已经遇到过很多篇这种写法,比如《秋天的雨》《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海滨小城》。《大自然的声音》第一自然段是总写,二三四自然段是分写,最后没有再像前面几篇文章那样有一个总结的自然段,小朋友们可以自己试着在第四自然段后面再补上一个自然段,让这篇文章也成为总分总的结构。

上一单元的阅读,小朋友们学会了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认真阅读一下这篇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大家一定也能很快发现每个自然段的关键语句。对的,每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就是关键语句,后面的内容都是围绕关键语句展开描写的。这三个自然段的段落结构,都是先总后分。

我们先来读一下二三四自然段的第一句话。

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

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

动物是大自然的歌手。

这三句话,把风、水说成是音乐家,把动物说成是歌手,这样拟人化的写法,一下子就让我们感到风、水、动物亲切起来了。同时,读了这样的语句,也会让人特别想知道,作者笔下的风、水、动物是什么样的音乐家、歌手,他们的演奏、歌唱会有怎样的精彩。

细细品读,小朋友们会发现,他们的演奏、歌唱不仅精彩,而且还各有各的精彩呢。

风在森林里演奏手风琴。小朋友们边读边想象,就会跟随着文字“听到”变幻多姿的演奏声。微风拂过,声音轻轻柔柔,好像呢喃细语,温温柔柔。什么是“呢喃细语”呢?就像小时候妈妈哄你睡觉时的温柔话语。狂风吹起,整座森林合奏出一首雄伟的乐曲,声音充满力量,威力震撼人心。将这两句话对比着读,对比着想象风的演奏,我们不仅感受到了风这位音乐家的高超水平,也会感受到课文用词造句的高超水平。作者写微风,用的是“拂过”,写狂风,用的是“吹起”;微风是“轻轻柔柔”“呢喃细语”,狂风是“激动起来”“合奏出一首雄伟的乐曲”……这样生动的词句,值得我们反反复复品读,背诵积累。

第二自然段中有这样一句话:“不一样的树叶,有不一样的声音;不一样的季节,有不一样的音乐。”细心的小朋友们可以根据这句话搜集资料,对比一下不一样的树叶有怎样不一样的声音;或者对比一下,森林里,不一样的季节有怎样不一样的音乐。然后,选择一个方面,学习运用对比的写法写一段话,看看自己的描写是不是也很准确生动。

课文又是怎么描写水这位音乐家演奏的乐曲呢?从小雨滴到小溪,到河流,到大海,水在流淌,歌声也在流淌——“从一首轻快的山中小曲,唱到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小雨滴演奏着滴滴答答、叮叮咚咚的打击乐,小雨滴汇聚起来,便一路唱起了歌,小溪“淙淙”地唱,河流“潺潺”地唱,大海“哗哗”地唱。不同的歌声,不同的拟声词,这样的描写多有意思啊!

那么动物们呢?小鸟是叽叽喳喳,虫儿是唧哩哩唧哩哩,那青蛙呢?地点不同,“歌手”不同,歌曲不同,唱出来的却都是快乐的歌声。

读者这篇课文,我们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大自然声音的美妙。因为,这篇课文的语言也是美妙的。刚才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品读时,我们体会到了拟人化写法的亲切;体会到了描写不同声音的不同句式和词语,都是那么准确生动。原来啊,有一个好主意,再加上丰富的语言积累,就能够帮助作者写出这么一篇美妙的文章来。

小朋友们自己再读一读叶圣陶先生的诗歌《瀑布》吧,看看叶圣陶先生又是怎样描写瀑布的声音和形象的。

编辑丨陈美珍 审核 | 一墨

来源 | 我在小学教语文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