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内向、告别尴尬:如何主动与领导交流?10个话题启发对话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怎么跟领导说话技巧 突破内向、告别尴尬:如何主动与领导交流?10个话题启发对话

突破内向、告别尴尬:如何主动与领导交流?10个话题启发对话

2024-04-04 05:1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小明在一家公司担任文员,他业务水平还不错,但性格内向,给人一种孤傲的印象,因此在单位人缘一般,不算差,但也不算好。

有一次,小明被副总指名叫去谈话,人事经理意味深长地告诉他:你要把握好机会啊。

小明来到副总办公室,副总简单地问了几句工作情况,小明一一作了回答,然后毕恭毕敬地站在那里,等待副总继续提问。

副总笑着说:听说你喜欢摄影?

小明一愣,他心里嘀咕:领导问这干什么?然后就点了点头,说:是。

副总停了足足有15秒,皱了皱眉头,说:你没有什么话,主动和我说吗?

小明张了张嘴,他头脑一片空白,有些不知所措,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

副总似乎有些失望,摇了摇头,说:小伙子不太会聊天啊,看来要去销售部锻炼锻炼!

小明一听就慌了神,连声说道:别啊,我……

副总把手一挥,示意他可以走了。

小明气馁地走出副总办公室,迎面就遇到了人事经理,他看到小明垂头丧气的状态,就知道发生了什么。

人事经理对小明说:你是个人才,就是不太会和领导聊天。算了,你也别去销售部了,先到我这里练练基本功吧,我教你几个套路。

职场中,像小明这样不擅言辞,想和领导交流,又不知说什么好的人很多,他们没法和那些“自来熟”、能很快打开话匣子的人相比,但只要平常多准备些话题和素材,和领导交流一番并不是难事。

以下是一些建议,帮助你准备与领导交谈时的话题:

1.职业发展:请领导给你一些建议,关于如何在当前职位上取得更好的成绩,或者关于未来的职业发展计划。向领导表达你对于个人成长的愿望,以及你对于发展的期望和规划。

2.团队合作:分享你对于团队合作的想法和建议,以及项目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询问领导对于团队合作和沟通的看法,以及如何提高团队合作效果。

3.反馈评估:寻求领导对于你工作表现的反馈,包括你的优点和潜在的改进之处。询问领导对于你目前的工作表现有何期待,以及如何提高自己,达到更高的标准。

4.技能提升:告诉领导你希望进一步加强在特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询问领导对于相关培训、课程或者导师的建议。

5.项目进展:分享你对于当前负责的项目的看法和进展情况。讨论项目中可能的挑战和需要的支持,以及如何优化工作流程和提高效率。

6.意见建议:分享工作中你的一些观察和经验,提供一些建议和解决方案,以促进流程的改进和效率的提升。不过,这一条要注意场合和方式。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与领导在非正式场合偶遇,那应该如何主动与之交流,取得他的好感呢?

除了上面的话题,也可以把他当作正常的朋友来交流,有几条建议,可供参考:

1. 寒暄:可以通过问候对方的身体状况或者询问他们最近在做什么来开始对话。例如:“您好!最近挺忙的吧?”这样的问题可以让对方有机会分享他们的近况。

2. 兴趣:如果你知道对方的某个特定兴趣,比如摄影,你可以提及这个兴趣,询问他们对该兴趣的看法或经验。例如:“我最近喜欢上了摄影,但水平不行,您是高手,请问应该怎样提高?”

3. 天气:天气是一个常见的话题,特别是当你不知道如何开始聊天时,可以通过评论或询问当前的天气情况来打开话题。例如:“今天天气好热,下午可有什么打算?”

4. 热点事件:可与对方讨论最近的新闻或事件,如电影、音乐、体育比赛、社会事件等。这种方式可以引发有趣的对话,同时也可以了解对方的兴趣和观点。

总之,对于不擅言辞的人而言,在与领导交谈之前,要充分准备和思考你想要传达的信息,并尽量保持积极、开放和尊重的态度。

同时,无论你选择哪种方式,都要确保你的提问对对方是有兴趣或相关的,以便打开和对方的互动。

这样的交流才会友好、不尴尬,将有助于建立更好的工作关系,并提供机会,让你的声音被听到和重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