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个月突破3亿日活,一年升为高级副总裁,两位关键人物谁主快手沉浮?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快手阿萨是谁 6个月突破3亿日活,一年升为高级副总裁,两位关键人物谁主快手沉浮?

6个月突破3亿日活,一年升为高级副总裁,两位关键人物谁主快手沉浮?

2023-08-13 01:0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公司关键人物的“沉浮”与公司重点目标息息相关。“快手中期目标有两个,一是冲击4亿DAU,二是实现整体收支平衡”

来源:视觉中国

作者丨张睿

编辑丨康晓

出品丨深网·腾讯新闻小满工作室

在联合创始人宿华和程一笑之外,谁是快手目前最重要的管理者?

“王剑伟是目前快手内部升职最快,也是管理人数最多的高级副总裁”,多位快手内部人士对《深网》表示。

2021年9月28日,快手启动以加强事业部闭环为方向的新一轮组织构架调整,正式设立主站产运线,将主站产品部、运营部、用户增长部、生态分析中心和增长分析中心等相关团队收归至主站产运线下,原快手产品“一哥”王剑伟成为主站产运线的最高负责人。

这个调整意味着,过去分散在不同负责人手中的主站产品、增长、运营等条线将集中至王剑伟手中。据《晚点 LatePost》不完全统计,约有 20 位二级主管直接向王剑伟汇报。

王剑伟也是快手内部升职最快的一级主管。从2019年5月加入快手负责主站的社区社交,到成为快手第二届经管委(快手核心管理机构)成员,王剑伟只用了一年。

“2022年或将是Thomas(王剑伟英文名)之年。继马宏彬之后,成为快手新的‘二号’人物”,接近快手的行业人士表示。

很长一段时间内,由于快手实施双核治理结构,在宿华和程一笑之外,严格意义上说,快手并不存在“二号”管理人物。但随着公司业务及员工规模的极速扩张,快手开始从外部引入大量管理人员分管不同的业务。在这个背景下,执掌不同业务线的高管开始崭露头角。

随着快手完成从职能制向事业部制的调整,快手主站产运线+四大事业部(商业化、电商、游戏、国际化)的架构已经成型。

主站产运线负责人王剑伟2019年5月加入快手,负责快手主站的社区社交,启动与抖音高度相似的快手关注页,主导推出快手极速版,并担任快手2020 年春晚除夕项目负责人。

商业化事业部负责人马宏彬于2017年年初加入快手,先后担任快手战略分析负责人、运营负责人,商业化负责人,也是K3战役三人指挥部成员之一。

电商事业部负责人笑古2019 年年中加入快手,担任电商负责人,在加入快手之前,曾担任微博电商事业部总经理。

国际化事业部负责人仇广宇和游戏事业部负责人徐杰加入快手时间较晚。 2020 年 8 月,前滴滴国际化事业部首席运营官仇广宇加入快手,负责快手国际化。2021 年下半年,前网易雷火游戏事业群祝融工作室总监徐杰加入快手,成为快手游戏事业部负责人。

纵观快手2016年以来的发展,在几大事业部负责人中,王剑伟和马宏彬在快手K3战役及后续发展中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快手最重要管理者,王剑伟和马宏彬都会在“候选”名单之中。

马宏彬三次“临危受命”

马宏彬加入快手后经历了多个部门的轮岗。“在公司的4年里,我经历了9个部门,每个部门都面临挑战和未知”,马宏彬曾在快手内部分享自己的从业经历。

2017年 3 月,曾在波士顿咨询公司和美团工作过的马宏彬加入快手。彼时,快手日活不到5000万,马宏彬这样形容快手,“这是一个更小、更起步阶段的公司”。

进入快手后的马宏彬干起了老本行——战略分析,负责搭建商业分析师团队,给公司各个业务线提供建议。

有快手早期员工回忆:“马老师来了后提出了不少建议,例如做和快手短视频配合的相机类产品等,但由于非战略重点,资源也没有跟上,产品数据一般。”

不仅是马宏彬,2017年年后加入快手的高管都面临同样的问题。由于早期的快手以产品为先,贯彻去中心化的内容生态思路,所以战略分析、运营等还不是快手的战略重点。

马宏彬

转折点发生在2018年6月。

2018年6月,抖音以1.5亿的日活跃用户数反超快手。而在半年前,日活破亿的快手还是最大的短视频平台。

受抖音快速崛起的压力,宿华找到马宏彬,希望其能从渠道及增长研发方面负责快手的用户增长。

2018年底,快手日活突破1.6亿。2019年4月,快手成立核心管理机构经管委,马宏彬与彼时的CEO宿华、CPO程一笑、CTO陈定佳、CFO钟奕祺(已离职)共同组成快手第一届经管委成员。

不过,马宏彬真正“出圈”、为外部所熟知,还是源于2019年的K3战役。

2019年6月,一向温和、低调的宿华,借鉴昔日任正非发表“华为的冬天”的言论之势,联名程一笑发了一封充满反思的内部信,“K3”战役正式在快手内部打响。马宏彬作为K3战役的总指挥,向CEO宿华汇报。

为了打赢K3战役,马宏彬带头建立运营部门,从0开始创建快手运营能力。对于负责运营工作,马宏彬在一次采访中提到:“我们像一个小学生,摸索着、尝试着和整个行业开始有接触、有了解、有共识,前提是不希望对原有的价值观有什么冲突,所以我们是一个小心谨慎的状态。”

据快手大数据研究院发布《2019快手内容报告》显示,快手在2020年初DAU已突破3亿,完成K3战役定下的3亿DAU目标。

在2020年2月的快手战略复盘会上,程一笑曾这样总结K3之战:“我对结果不满意,但是对达成结果的过程很满意。”

程一笑眼里的对结果不满意是指市场格局。快手日活在2020年初达到3亿后一路下滑。据快手财报显示,2021年第一季度,快手日活为2.5亿,对比抖音2020年初突破4亿的日活,快手与抖音的日活还有一定的差距。

程一笑对“达成结果的过程很满意”是指团队能力。曾有快手员工透露,“K3战役是快手内部第一次靠数据驱动的大规模战争,是公司内部最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时刻之一”。

运营部门只是马宏彬在快手的第二站。在快手2020年5月的架构调整中,原运营负责人马宏彬将与原商业化负责人严强调换岗位。

这次岗位调换事发突然,两个部门在一天内就完成工作交接,且不许带走任何部属。

对于这次调动,有快手离职员工透露,“马宏彬和严强职位对调,主要原因是严强主导的商业化团队在公司内部形成了自己的‘山头’。商业化团队有自己的数据、公关、战略队体系,其他部门负责人很难打入”。

严强2016年下半年加入快手,此前在阿里巴巴的搜索事业部负责算法工作,进入快手后负责商业化业务。“快手商业化第一行代码是我亲自敲出来的”,严强曾在公司内部说。

2016年底,快手开始搭建商业化中台。在此后的两年中,快手推出商业化产品体系,逐步搭建了商业化团队,这比抖音全面启动商业化晚了整整一年。

2018年是快手商业化元年。当年,快手收入203亿,其中,直播收入186亿元,营收占比为91.7%;在线营销服务(主要为广告收入)17亿元,营收占比为8.2%。

2019年中,快手在内部提出的150亿商业化收入的目标。但从快手公布的2019年财报数据中看出,快手商业化收入并没有达到预期。

2019年,快手直播收入314亿,营收占比约为80%,广告收入为74亿,占比19%,其他收入(主要为电商收入)为2.6亿,营收占比约1%。

74亿商业化收入与2019年年中定的150亿的商业化目标相比,还有一半的任务没有达成。

马宏彬调任商业化部门负责人后,一改往日流量普惠和去中心化的机制,强力介入流量分发,往日用来宣传公益事业的开屏也正式开放招商。

马宏彬接手商业化后的5个季度内,快手的商业化收入处于直线攀升状态。2020年第四季度,快手的商业化收入首次超过直播收入,成为快手收入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王剑伟的三次跃迁

相比马宏彬,王剑伟更多在快手产品部“升级打怪”。从产品部负责人之一到快手主站产运线负责人,王剑伟在3年内实现三次跃迁,而奠定了王剑伟在产品线地位的是其启动了快手关注页,并主导了快手极速版的产品设计。

2019年5月,应快手联合创始人宿华的邀请,王剑伟加入快手,负责快手主站的社区社交,向彼时的产品副总裁徐欣汇报。

王剑伟

王建伟上任社交负责人后的关键动作是启动、设计了与抖音高度相似的快手关注页。一个月后,快手在主App接入“大屏模式”,用户切换大屏模式后,通过单列瀑布流的形式消费内容。

有知情人士对《深网》透露,“邀请王剑伟加入快手的目的就是为了推进快手单列模式,彼时该项目负责人是国内产品线负责人徐欣,但程一笑对该项目进度并不满意”。

徐欣是快手从外部挖来的最早一批产品经理。2016年8月之前,快手没有专职产品经理,设计团队充当产品经理的角色。2016年年底,徐欣加入快手后开始扩充产品团队。

快手推出关注页有个大背景。2018年春节期间,抖音用户迎来爆发式增长,专注产品的程一笑已经发现双列模式在用户增长及商业化方面的短板,并开始筹备产品形态的改进。

2019年上半年,快手内部就开始筹备关注页,逐渐转型单列。当年6月,快手内部制定了春节前实现3亿DAU的目标,“K3”战役正式在快手内部打响。

回头复盘快手“K3”战役可以看出,3亿DAU目标的实现与两个“操作”息息相关。一是2019年8月上线的快手极速版,主攻下沉市场,分摊3亿DAU任务中的6000万DAU;二是投入40亿与2020年春晚达成独家红包互动合作。

在这两个项目中,王剑伟都发挥了关键作用。

有知情人士对《深网》透露:“虽然王剑伟并不在K3战役三人指挥部(连乔负责技术、徐欣负责产品、马宏彬负责运营并担任总指挥,共同向CEO宿华汇报)里,但王剑伟和马宏彬一起主推了快手极速版的上线。而在2020 年春晚除夕项目中,王剑伟和徐欣都是项目负责人。”

王剑伟和徐欣有着相似的职业经历。2020年5月快手进行了一次组织架构调整,原产品负责人之一王剑伟,收拢产品和直播业务汇报线,成为产品最高负责人;原产品负责人之一徐欣调任用户体验中心。

王剑伟成为快手的产品‘一哥’,内部人士如此评价徐欣和王剑伟角色的转变。

不过王剑伟完全将产品线“收至麾下”发生在一年之后。2021年7月,快手开始新一轮组织架构调整。经过这次调整,快手高级副总裁严强负责的增长部被取消和拆分,增长业务整体划归王剑伟负责。2021年9月,严强从快手离职。

对于这次变动,宿华曾在快手财报业绩会上解释,“将增长与产品部合并,可以优化用户的获客效率,更好地留住用户。”

至此,王剑伟成为快手内部升职最快、管理人数最多的高级副总裁。

两大目标

公司关键人物的“沉浮”与公司重点目标息息相关。“快手中期目标有两个,一是冲击4亿DAU,二是实现整体收支平衡”,有知情人士向《深网》透露。

在目前快手的几大事业部中,主站产运事业部的OKR主要为DAU(日活用户)和MAU(月活用户)的增长,商业化团队的OKR主要为在线营销及广告收入,而电商团队主要为GMV(商品交易总额)负责。

这就意味着已经将产品和增长统一的王剑伟要扛起快手冲击4亿DAU的“大旗”。

2021年第三季度,快手平均日活跃用户为3.204亿,较去年同期2.717亿增长17.9%。简言之,王剑伟要在近一年多的时间里完成8000万日活的增量。

而在实现整体收支平衡方面,快手营收的“三驾马车”——直播、电商和广告收入都需要发力。

随着直播打赏营收占比的下滑,马宏彬负责的商业化团队就成了贡献营收的“排头兵”。

据快手2021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这一季度快手广告收入109亿元,营收占比为53.2%;直播收入77亿元,营收占比37.7%;其他收入(主要为电商收入)19亿,营收占比9.1%。

从营收占比的变化看,快手电商业务在贡献营收方面的权重也越来越高。其电商业务的营收占比已经从2019年第四季度的1.5%,上升至2021年第三季度的9.1%。

2021年第三季度,快手电商实现了1758亿元的GMV,按照2%比例的平台服务费算(快手服务费为实际成交额的1%-5%),快手电商部门在2021年能贡献的收入约为40亿元。

从营收贡献看,快手收入提升的重任目前还是落在马宏彬主导的商业化团队上。

如今,随着董事长宿华退出公司日常管理,王剑伟与马宏彬成为快手新阶段战略与业务成败的关键人物。

腾讯新闻出品内容,未经授权,不得复制和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