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爱伦•坡《泄密的心》赏析(三)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心跳声文字描述 【书评】爱伦•坡《泄密的心》赏析(三)

【书评】爱伦•坡《泄密的心》赏析(三)

2024-07-09 22:3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三、象征手法与文章主旨

本文出现了多个意象,象征意义丰富,主旨带有较强的存在主义色彩以及本我与超我矛盾的隐喻,笔者将逐一分析。

1.意象——象征手法的运用及存在主义的体现

本文有2个最主要的意象:“眼睛”和“心跳声”。

(1)眼睛

“眼睛”是“我”杀害老人的唯一的外因。因为“我”害怕他的眼睛,为了逃离被透视的冰冷的感觉,“我”杀死了老人。原文是这样写的:“大概是那只眼睛作祟吧!不错,正是那只眼睛作祟!他长了一只鹰眼——浅蓝色的,蒙着层薄膜。只要瞅我一眼,我就浑身发毛;因此心里渐渐——逐步逐步——打定主意,结果他的性命,好永远不再瞅见那只眼睛。”“我”在前7个晚上潜入老人房间准备动手,“可老见那只眼闭着;就无从下手,因为招我生气的不是老头本人,是他那只‘白眼’”。而在第8个夜晚,“那只眼睁着呢,睁得老大,老大;我愈看愈火。我看得一清二楚——整个眼睛是只是一团暗蓝,蒙着层怕人的薄膜,吓得我心惊胆战;可是,老头的脸庞和身体却都看不见:因为鬼使神差似的,灯光恰正射在那鬼地方。”“我”杀害老人之后,“那只眼睛再也不会折磨人啦”。由此可见,“眼睛”是“我”犯罪的根本诱因,是使“我”如此疯狂的唯一外因,给“我”的内心带来了毁灭性的负担。所有的压抑,一切的痛苦,都来自这只眼睛。

我们再来想一想:“眼睛”有什么象征意义?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在人与人的沟通交流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一个眼神可以传递很多信息。但当“我”看到老人的眼睛时,“我就浑身发毛”,这象征着“我”和老人沟通交流的失败。“我”无法透过老人的眼睛感觉到安心,我们之间没有形成正常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我们的交流是无效的。因为我们都是荒诞的,“我”是孤立无援的,“我”意识到这种荒诞而痛苦。

老人指的不是某个特定的个体,而是社会现象。他的存在只能给“我”造成困扰,他不是邪恶的象征,他象征的是孤立无援的个体所面对的他人。萨特说“他人即地狱”,当“我”感受到老人的目光时,“我”意识到自己的主体性丧失,并为了争夺主体性直接杀死了老人,以避免沦为客体。“我”在这种极端状态下受到了极大的内心折磨,在他人的凝视下,“我”的存在和世界的存在发生了冲突和矛盾,所以“我”疯了。最后,“我”通过否定他人的存在,成为了精神自由独立的个体。“荒诞人”和“自我与他人的对立”是存在主义哲学的基本要素。

(2)心跳声

“我”第一次听到心跳声是在行凶之前,那时“我”已经潜入了老人的房间,“我耳边匆匆传来模模糊糊一阵低沉声音,恰似蒙着棉花的表声。那种声音我倒也听惯了。正是老头的心跳。我愈听愈火,就好比咚咚战鼓催动了士气。”然后“我”将老人一把拖到地板,推倒大床压在老人身上,“眼看一下子完了事,心里乐得笑了。谁知,闷剩闷气的心跳声竟不断响了半天。可没招我生气;隔着堵墙,这种声音倒听不见。后来终于不响了。”

“我”第二次听到心跳声,是在和警察聊家常时。“他们坐着,闲聊家常,我是有问必答。但没多久,只觉得脸色愈来愈白,巴不得他们快走。头好疼啊,还感到耳朵里嗡嗡的响;无奈他们照旧坐着,照旧聊天。嗡嗡声听得更清楚了;不断响着,听得更清楚了;我想摆脱这种感觉,嘴里谈得更畅;谁知嗡嗡声不断响着,反而变得毫不含糊;响着,响着,我终于明白原来不是耳朵里作怪。”这心跳声越来越响,使我心烦意乱,终于不堪其扰,在警察面前失态:“‘坏蛋!’我失声尖叫,‘别再装蒜了!我招就是!——撬开地板!——这儿,这儿!——他那颗可恶的心在跳呢!’”由此可见这心跳声给“我”的内心带来的折磨丝毫不亚于老人的眼睛带给“我”的痛苦——眼睛促使“我”杀害老人,而心跳声让“我”自取灭亡。

“心跳声”是生命的象征,老人曾活过,在“我”心里,他依然活着。因为“我”虽然造成了老人的物理上的死亡,但“我”并没有在内心抹除老人的存在,“我”与老人之间已经形成了一种不可割裂的纽带,所以“我”会受到内心的折磨(除此之外还有别的原因,之后详写)。

(未完待续)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