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案例丨以爱与真诚愈心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心理辅导典型案例及分析 工作案例丨以爱与真诚愈心

工作案例丨以爱与真诚愈心

2024-07-06 22:3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在取得小林信任后辅导员启动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第一时间联系领导并与学生和心理中心取得联系,在与小林家长取得联系后,建议家长陪同小林前往医院诊断治疗,小林被确诊为重度抑郁症伴有躁狂症,经过一年的休学治疗后能重返校园继续完成学业。

二、案例分析与应对

(一)案例定性

此案例反映的是毕业生精神障碍性问题,因原生家庭的矛盾、对就读专业不感兴趣及毕业焦虑等多方面问题而引发的重度心理问题,在毕业季时抑郁焦虑及狂躁情绪爆发导致萌生自杀念头并出现自残行为的校园心理危机事件。

(二)案例解决措施

1. 启动学院危机事件应对机制,规范化、程序化开展学生管理工作

事发后,辅导员立即启动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先是立刻与小林取得联系,进一步了解现状。同时将目前掌握的情况及处置方案汇报给学院领导,并调动各方力量参与危机事件应对。一是与心理中心取得联系,从专业角度进行危机评估、实施干预。二是将小林的情况通知家长,建议家长立即前往学校,共议解决措施,并进一步了解原生家庭的情况。

2. 信息交换,产生共情,获得小林的信任感

小林是非常缺乏安全感且缺爱的学生,做好工作的前提基础就是让她对我产生足够的信任感。为此我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实事求是地承认自己没有经历过她这样的原生家庭,无法完全感同身受。但是自己也曾经在校园内朋友少,能够体会缺少关心关爱的失落,让学生有信息交换的尊重感,获得小林的信任。(2)选择安静、轻松、舒适环境交谈。我会选择单独在校园里或小林的宿舍进行小雨谈心谈话,让小林觉得与我交流很轻松,很温暖。(3)与小林约定,她遇到任何问题,随时与我联系,所有交流内容也会当成秘密守口如瓶。积极引导她将自己的痛苦说出来,与她共分担,一起想办法,一起解决问题。

3. 家校共管,同学关注,健全社会支持系统

辅导员与小林关系较好的学生干部和室友取得联系,了解情况并叮嘱他们对小林密切关注,尽力稳定其情绪,如有新情况立即报告。在家长到校前辅导员密切关注小林的情况,每日汇报给领导。家长到校后,辅导员将掌握情况告知家长,并建议家长陪同小林前往脑科医院进行检查诊断,康复后再返回校园学习和生活。家长表示认同处理方案,办理相关手续后将小林带离学校就诊,最终小林被确诊为重度抑郁症伴有躁狂症,需要休学一年配合治疗。

4. 持续跟踪关注,构建长效帮扶机制

架起一座通向希望的温暖桥梁,鼓励学生拥抱阳光生活。一是注重人文关怀,持续跟踪了解。小林返家后,辅导员经常与其通过电话的方式谈心谈话,并叮嘱小林的朋友多与她联系,让其感受到来自学校和学院的温暖与关爱。待小林状态趋于平稳后,辅导员与她家长沟通,探讨小林毕业后的去向。

二是制定合理的人生规划。小林一直对所学的专业不感兴趣,喜欢画画,基于小林的情况,辅导员鼓励其可以在完成本科学业后完成梦想,及时未能完成学业,有兴趣支撑也能活出精彩的人生。经过努力,小林目前的状态趋于平稳,一年后重返校园继续完成学业。

三、案例反思与启示

家庭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需要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家庭对于学生的影响力是任何其他空间都无法替代的,但随着社会多元化的转变,很多家庭对学生的陪伴、爱护、教育不足,导致学生抑郁、焦虑等情况时有发生。作为辅导员,要有敏锐的洞察力,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多角度、多方位地提供帮助,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通过这个案例有几点启示:

(一)“以专育人”,扎实提高职业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提高认识,科学谋划。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要始终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将立德树人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紧紧围绕高校辅导员九大职能和“十大育人”体系不断加强理论学习,自觉修炼心理健康教育这门内功,主动学习心理学相关知识与技能,以便及时发现学生心理异常行为,初步识别一般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及时总结经验和不足,进一步提高职业技能和素养。

(二)“以心育人”,关注学生情感需求,构建师生信任关系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无条件的积极关注是心理治疗的前提,它主要表现为教师对来访者的态度。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有被他人积极关注的需要。作为高校辅导员和与学生接触最密切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当学生产生困惑时,辅导员应该无条件的积极关注,以中立态度,给予理性支持、鼓励和陪伴,让学生感受温暖,体会到自身的价值,安全感得以增强,从而信任发辅导员,为后续心理疏导、帮扶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同时,心理类案例往往具有反复性、复杂性、持续性等特点,这就要求辅导员在工作中要注重真情实感的表达,要有“爱心、耐心、良心”,让学生感受到辅导员的“真心”,用钉钉子精神,一点一点深入学生心,不放弃每一位学生,使其放下防备,敞开心扉,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三)“借力育人”,健全社会支持系统,形成危机应对合力

注重协同联动,通力合作。辅导员要不断健全家校沟通渠道,精准掌握家长联系方式。当学生出现紧急情况时,能够快速告知家长。同时要经常性地与家长进行沟通,有效了解学生家庭的实际情况,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指导与帮助;与家长共同探讨建立亲密融洽的亲子关系、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提出合理的建议,防止心理异常迁延或加重恶化,促进家校育人合力的形成。

此外,在遇到问题时,获得的社会支持越多,心理健康水平就越高,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能够帮助学生应对挑战,走出困境。辅导员应当积极探索发现自己的内部资源,调动宿舍、班级、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形成四级联动心理预防与干预系统,帮助学生健全社会支持系统,从而释放负面情绪,缓解心理压力,进一步理性地面对生活。

(四)“以防辨人”,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全面摸排,防微杜渐。辅导员要坚持“三深入”原则,经常性深入教室、寝室、学生活动中,认真仔细观察学生行为举止,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尽早识别学生心理问题。此外,还要通过心理测评、谈心谈话等方式全面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于有既往病史或存在明显异常的学生,要纳入重点学生管理范畴并建立跟踪档案,形成“一生一策”,安排心理委员与班级干部持续关注,必要时建议其到心理健康中心进行心理咨询和辅导。

作者简介

中国药科大学

李卓清

以上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立场,欢迎大家联系文章原作者或评论区讨论。

责任编辑:许琦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投稿请注明作者单位、姓名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