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班会和心理班会对比分析及探讨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心理班会的效果分析 主题班会和心理班会对比分析及探讨

主题班会和心理班会对比分析及探讨

2024-07-13 09:2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赵巩玉  741020

摘要:心理主题班会,不仅是走进学生心灵的有效途径,而且是学生进行意义建构的新平台,更是学生敞开心扉的心灵舞台。本论文从沟通合作能力、学习表达能力、自我调节能力、思维分析能力4个方面把主题班会和心理班会进行了分析对比,得出开设心理班会的必要性,以及如何设计心理班会等方面做出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主题班会  心理班会  分析对比  教学模式         Abstract: The psychological theme class meeting is not only an effective way to enter students'mind, but also a new platform for students to construct meaning, and a stage for students to open their hearts.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compares the theme Class Meeting and the psychological class meeting from four aspects: Communication and cooperation ability, learning and expression ability, self-adjustment ability, thinking and analysis ability, and draws the necessity of setting up the psychological class meeting, and how to design psychological class meetings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discussion and analysis. Key word: Theme Class meeting, Psychological Class Meeting, analysis and contrast, teaching mode         根据世卫组织的统计,我国3.4亿17岁以下的青少年至少有3000万人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问题的根源各种各样,比如学习压力、家庭矛盾、心理障碍等等,造成了不同程度自虐、自残、心理障碍,更有甚者走上了犯罪的道路[1]。因此,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度越来越高,如何抓好“班会”这一切入点,发挥它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积极作用,是本论文分析和探讨的焦点。         一、两种班会的对比         心理班会是现在越来越提倡的一种“班会”形式,它是将班会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在主题班会中加入了心理的元素,把心理辅导活动、人体的感受和学生的参与度融入其中[2],总结起来,它和主题班会在4个方面有所不同。         1、目标定位不同。主题班会重在解决班集体建设问题,或是组织实施一些有时代色彩、政治意义的主题活动,有相对明确的是非对错的判断,它的目标在关注学生的世界观、发展观、人生观的形成,目标定位在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3]。心理班会侧重解决同一年龄段学生共同关心的自身成长的问题,它注重的学生个体人格的发展,学生通过参与其中,并获得充分的心理体验,并在班会进行的过程中自觉进行自我教育,实现心理品质的优化和个人的成长。它的目标是培养人格健全的人,关注学生个性化的发展、人格的完善及适应社会的问题,预防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等方面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比如在国庆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这些传统的节日,主题班会可能更侧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以及一些传统文化等方面的知识。而心理班会可能会在孩子们遇到实际问题时,和同学们一起讨论,判断问题的是非对错,在孩子们的心理树立是非观念,建立健全他们的人格魅力。         2、教师角色不同。主题班会上教师扮演者主宰者、权威者的角色,他们往往把控着整个事情的流程,而且活动的形式也具有程式化的特点[4]。而心理班会上,教师往往处于学习者、引导者的角色,他们会让每个学生参与其中,整个过程处于开放的状态,活动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表现出真实、轻松、充满活力和随机性。         3、课堂氛围不同。主题班会更加侧重由内向外的理论灌输和教育,以说教的内容为主教育方式过于直接深硬,这样的效果可能往往不太理想,学生始终处于受教者地位,而老师扮演权威人物,课堂的气氛更为严肃和紧张,它更像是一份标准答案,学生的行为都是紧紧围绕标准答案来对照打分。心理班会,教师以朋友、倾听者的身份出现,他们更侧重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用“积极关注、接纳、共情”等方式开展教育,课堂的气氛轻松、活泼,它更像是一份参考答案,老师通过陪伴,能够让学生参考,那些行为是合适的,使自己能够更加舒适的,正是因为两种班会学生的感受不同,两种班会带给写生的课堂氛围是不同的。         4、实施形式不同。主题班会教师通过和学生的共同分析和梳理事件,指出事件中的不当行为,由学生共同的讨论解决方案,形成班级同学的共同行为约定,并在后续的班级生活中努力共同遵守,它是从外部行为约束学生,并产生一定的效果,但效果不能由内而外所产生的那样明显,那样的有效。心理班会中,班主任遇事并不是简简单单的询问,而是在学生行为表现中,挖掘出事件背后积极的心理元素,通过开展心理班会,让学生自己体会到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赞美,它比相互的争吵、相互的嘲笑有效的多他们就会在内心深处感受到如何和别人交往更加的舒适、妥当。因此,以培养班级成员之间相互尊重、理解、赞赏的能力为目标,可以将传统的说教班会变成有丰富体验的心理班会[5]。         二、实验效果对比         龙园中学是麦积区区级重点中学,初一学生作为刚从小学升入初中,所面临的的心理问题比较多,对实验来说具有研究意义。本届初一新生共设9个班,其中,1个重点班8个平行班。按照历年经验,重点班班会我们采取的是传统的主题班会,后进班的学生存在的问题较多,我们采取了以心理班会为主,主题班会为辅的新模式的尝试。经过了一学期的试行,发现了两种班会实施效果明显的不同。本文以心调查问卷为工具,问卷由26个客观题条目组成每题大致4分左右,共计100分,涉及沟通能力、学习表达能力、自我调节能力以及思维分析能力四个方面。统计的数据用spss17.0软件除了,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数据分析[7]。

        结果表明:在理论成绩、沟通合作能力、学习表达能力、自我调节能力方面,心理班会的得分明显的高于主题班会(P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