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和理解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心理咨询认识和理解 我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和理解

我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和理解

2024-01-01 03:1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我对心理健康的认识与理解

桃源县老科协教育分会  李春初

 

我今年七十有八。目前自我感觉身心良好,也即所谓健

康吧。通过学习、听取健康讲座,我对“健康含义的理解颇有收获。下面,联系学习所获,谈谈我对健康和心理健康的认识和理解。

一、什么是健康

中国人的传统观念认为,健康就是“身体没有疾病”,就是“体魄健壮”、“ 身强力壮”、就是“吃得、睡得、玩得”。 以前,我对健康的理解也是如此。通过保健培训学习,感到上述说法只看表面,不够全面。

什么是健康?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是这样定义的:“健康不仅是指一个人没有疾病状态和表现,而且是指一个人有良好的精神以及对社会的适应状态。”据我理解:这个定义包含三层意思:一是指生理上无疾病,即躯体健康;二是指精神上无疾病,即心理健康;三是具有社会适应能力。能适应外界、社会环境的多样化变化,即适应能力强。一句话,一个健康的人,既要有健康的躯体,也要有健康的心理。两者俱备才是真正的健康。有如“人”字是由一撇一捺组成的那样,二者缺一就不成其为“人”字。健康也是如此,躯体健康与心理健康二者缺一不可,缺了哪一个方面,都不成其为“健康”。

二、什么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内心世界与客观环境的一种平衡关系,是自我和他人之间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的维持,即不仅能获得和确保自我安定和安心感,还能自我实现,具有为他人的健康贡献、服务的能力。

我认为,上述心理健康的定义,主要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心理健康就是指没有心理障碍、没有心理疾病和行为障碍。也就是说没有精神上由于受压抑所造成的精神分裂、痴呆、孤独、焦虑、抑郁、躁狂、空虚、失落、迟钝、悲观、恐惧等症,以及难以自理、行动缓慢、不与他人交往等心理和行为上的障碍;二是具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并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更有效地为社会和他人做出贡献。

总而言之,心理健康是一种合乎某种社会水准的行为。一方面,个体行为能被社会所接受;另一方面,它能为个体带来心理上的自我完善和积极发展。

三、心理健康的衡量标准

心理健康与否,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来衡量。

一是智力是否正常。智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

想象力、操作力等。智力是人正常生活、学习、工作的基本心理条件,是人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保持动态平衡的心理保证。智力正常是指某个人与他同年龄段的大多数人的智力水平相差无几,能够适应生活、学习、工作等。否则就是智力不正常。

二是情绪是否正常。人有“七情”, 即喜、怒、哀、惧、爱、恶、欲。这七情是情绪的体现。人的情绪是由一定的原因引起的。“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爱”与“恨” 是由一定原因引起的。情绪正常的人,其情绪是比较稳定的,不会因一些小事而产生较大的波动;情绪不正常的人,最容易产生幅度较大且时间较长的情绪波动。

三是意志品质是否良好。心理健康的人,其意志品质良好,并具有坚韧性、自控性、忍耐性、果断性等特点;心理不健康的人的意志品质往往表现出盲目性、动摇性、冲动性、忧柔寡断等特征。

四是人际关系是否良好。人际关系包括与父母与子女关系、夫妻关系、师生关系、同事关系、朋友关系、亲属关系上下级关系、个人与集体关系、邻里关系等。有良好人际关系的人则心理健康;人际关系不良的人则心理不健康。

五是行为反应是否适度。心理健康的人,其行为反应是敏捷的、灵活的、适度的。心理不健康的人,其反应往往是迟缓的,有时甚至是若无其事的,等等。但过于敏感甚至疑神疑鬼等,即行为异常或者心理变态,也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六是行为表现是否协调。心理健康的人,其行为表现是协调的。一方面,意识与行为一致,即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说到做到,不虛伪、不两面三刀;另一方面,在相同或者类似情境下,其行为表现也是一致的。心理健康的人,思想与行为是一致的,思维逻辑性强、说话有条有理、行为有条不紊,做事热情周到。心理不健康的人,言行不一,说的一套做的一套,语言支离破碎,行为前后矛盾,做事丢三落四,处事毫无顺序,等等。

四、老年期的心理保健

1、老年期心理老化的特点:

人到老年期,身体与心理都会向老化方面发展。但心理老化却有其特点:

首先,心理老化与身体老化的速度不同。一般来说,心理老化慢于身体老化。心理老化在人的外观上没有明显的变化,身体老化在外观上的变化就相当明显,如头发变白、皮肤长斑等。

其次,老年人心理老化的个性差异较大。有的人尽管年至高寿,但记忆力尚好,思维敏捷、反应迅速、精力充沛。有的人刚刚步入老年,却记忆不好、思维迟钝、反应迟缓、精力不支。

第三、老年人心理老化与其个人的心理特征有关。一般说来,善于用脑、勤于思考的人,智力衰退较慢;与之相反者,则智力衰退较快。心情开朗、情绪稳定、意志坚定、发愤图强的老人,往往是六、七十岁的身体,三、四十岁的心脏,精力旺盛充沛;心情抑郁、意志薄弱、得过且过、混时度日的老人,往往是人不甚老智先老、老态龙钟力早衰。

第四、老年人心理老化受社会因素影响较大。社会向老年人提出的新要求,可以成为老年人心理上的激励因素,对调动老年人智力效应的发生有很大作用。社会如果重视老年人智力效应的作用,经常组织老年人开展学习、或者参加某个问题的讨论、参与某个课题的研究等,能够收到延缓老年人心理老化的效果,反之,则加速其心理老化。

2、老年期心理健康的主要表现

(1)感、知觉尚好。虽有衰老表现,但判断事物准确,很少出现差错。

(2)记忆良好。能轻松记住一读而过的七位数字。

(3)逻辑思维较健全。说话不颠三倒四,回答问题条理清晰。

(4)想象力丰富。不拘泥于现有框框,做梦往往新奇有趣。

(5)情绪反应适度。积极情绪多于消极情绪,对事物能泰然处之。

(6)意志坚强。办事有始有终,能经得起悲伤与挫折的考验。

(7)人际关系良好。乐于助人,也受他人欢迎。

(8)态度和蔼可亲。能知足常乐,能抑制愤怒。

(9)学习兴趣较高。能坚持不懈地学习和研究某方面以往不曾接触的新知识、新课题。

(10)有正当的爱好。如打门球、下棋、钓鱼、养花、书法、绘画、唱歌、拉琴等。

(11)保持正常行为。能适应社会环境变化,坚持正常的生活、学习、工作和娱乐活动。

(12)日常行为合群。能与大多数人心理活动保持一致,没有或基本没有心理障碍。

3、老年期的心理保健

老年人要安度好晚年,必须注意搞好心理保健。

(1)坚持动、静、乐三结合。 “动” 就是运动。老年人参加一定的文娱活动、体育运动或轻微的体力劳动,是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方法。“静” 就是安静,遇事冷静,泰然处之,理性面对,不浮躁盲动。“乐” 就是情绪乐观,心情愉快,即使遇到不尽人意的人与事,也不斤斤计较、针锋相对、愁眉苦脸、耿耿于怀。动、静、乐结合好了,自然会健康长寿。

(2)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老年人要有良好的饮食习惯,做到粗细粮搭配、荤素搭配,不偏食、不暴饮暴食;食量适当,按时进餐,不饥一顿饱一顿;少食油腻、油炸食品;不吸烟,少饮酒。

(3)勤于动脑用脑。老年人应坚持学习,勤于动脑用脑,经常读点书、看看报、练练书法、写写日记或诗词等。这不仅有利于延缓心理衰老进程,而且能接触新事物、了解新信息、积累新知识;懒于动脑用脑,会加速心理老化进程,使人还末老,脑却先衰。

(4)坚持正当爱好。老年人应该注重培养个人爱好,积极参与正当健康的文体娱乐活动和相关社团活动,切忌莫一天到晚玩麻将、打跑符。

(5)和睦家庭关系。家庭是老年人的首要活动场所,家庭成员间的关系是否和睦,直接影响老年人的思想情绪和心理健康。在家庭这个社会细胞里,老年人要心胸豁达,不为小事琐事所烦恼,不搞家长作风“一言堂”; 晚辈要尊重、体贴和照顾长辈。家庭代际关系和谐融洽,有利于促进心理健康,年轻一代可以健康成长,中年一代可以家兴业旺,老年一代则可延缓心理衰老。

(6)拓宽人际关系。众多且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促进心理健康。有些老年人之所以感到孤独,原因在于其人际关系不佳,与外界接触过少。因此,老年人应广交朋友,与朋友一起谈天说地、讨论问题、倾诉衷肠,也可以参加社团、社区活动,在活动中广泛交友,获取乐处。这样,既可消除心理障碍,促进心理健康,又可延缓心理衰老。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