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理病例讨论通用12篇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心律失常的病例讨论记录范文 手术室护理病例讨论通用12篇

手术室护理病例讨论通用12篇

2024-07-09 08:5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手术室护理病例讨论

时间:2023-08-21 17:23:57

第1篇

关键词 护理病例;讨论;体会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受人关注,因此护理人员只有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才能满足社会对护理需求的不断增长。我院是一家“二级乙等”县级综合性医院,自2005年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以来,我院护理部便将护理病例讨制度的落实作为提高护理人员业务水平的举措之一。通过护理病例讨论加强了医护之间、科室之间的协作、交流、沟通,达到了知识互动、资源共享的目的。同时督促护理人员不断学习,吸取宝贵经验、教训,让护理业务知识和技术水平得到了有效提高。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自2006年以来,我院先后进行了六次护理病历讨论,共有286人次参加讨论,其中主管护师96人,护师106人次,护士66人,实习护士12人次,医生4人次,检验科人员1人次,心电图室人员1人次。

1.2 方法

1.2.1 时间安排

每季度组织一次护理病例讨论

1.2.2 形式及参加人员

护理病例讨论由护理部主持,以病区为单位,临床科室护士长轮流组织,各科室除值班者外全部护理人员均参加。根据病例特点,特邀临床医生、检验科、心电图室等部门人员参加讨论。

1.2.3 病例的选择

护理疑难病例、特殊病例、新开展的检查、手术病例、新开展的护理技术操作病例、护理问题较多的病例。

1.2.4 内容

围绕病例的护理诊断、护理措施、护理效果,护理过程中的不足、疑难问题及国内外对本病治疗护理上的先进成果及方法进行讨论。

1.2.5 方法

护理部在讨论前两周将病例资料提前下发到临床各科,各科护理人员根据病史,预先搜集相关资料。讨论时首先由主管护士报告死亡病例的病史及一般资料,死亡病例住院期间的护理问题、措施、结果,并综述疾病的动态护理。然后参加讨论的护理人员对病人的护理各抒己见,分析工作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特邀参加讨论的医技人员就病例特点介绍标本采集的注意事项、检验结果对护理工作的指导意义、心电监护过程中的观察要点等。最后由由护理部主任总结讨论意见,提出指导性的意见和要求。

2 效果

护理人员对开展护理病历讨论的效果评价(见表1)

3 讨论

3.1 提高了护理人员应用护理程序的能力

每次护理病例讨论气氛都很热烈,大家认真分析护理诊断是否明确、完整;护理措施是否具体、有效;是否达到应有的效果;护理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讨论如何避免类似问题发生的办法等等。通过讨论,把带有普遍性问题提炼出来统一认识,或作为经验推广学习,或作为教训引以为鉴。按照护理程序进行护理病例讨论,发挥了护理专业的自主性,对护理人员应用护理程序起到了引导和促进的作用。

3.2 打破了专科护理的局限性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医院分科逐步细化,而住院病人的平均年龄和危重度增加,合并症增多,当病人出现非本专科的问题,或器官功能障碍.或应用非本专科药物、仪器设备,或开展新手术、新疗法时,护理效果往往得不到最佳保证。护理病例讨论时各科根据自身特点充分发挥优势,提供有效的护理方法和技术,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各专科护理人才和设备的作用。促进了知识的相互渗透、相互交流,克服了专科护理知识技能的局限性,提高了护理资源利用率,做到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同时,科室之间也增加了技术交流和协作的机会,实现跨科室合作,增强了护理人员的团队合作意识。

3.3 促进学术交流和新业务、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护理病例讨论还涉及到护理新技术、新业务的推广应用。讨论时,护理人员要针对所讨论的病例搜集相关资料,介绍国内、外医学发展动态、国内外对本病治疗护理上的先进成果及方法。护理部要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分析一些新护理方法在我院实施的可行性以及实施时的注意事项。参会护理人员也畅所欲言,就个案病例谈经验、谈体会、提建议:分析新技术推广的价值等。激烈的讨论既促进了不同学术观念的交流,也在不经意间推广了新业务、新技术。

3.4 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学习积极性和业务水平

第2篇

[关键词] 手术室;临床护理路径;危重患者

手术室护理路径是一种跨学科、综合的护理模式,它使护理标准化,其功能是运用图表形成提供有序性和时间性的有效对照[1],对于手术室危重患者,时间就是生命的意义更加明显,有效的手术室护理是争取抢救时间的重要环节,而目前国内对于护理路径在手术室危重患者中的应用很少涉及,所以本研究主要探讨危重患者的手术室护理路径的实施,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进入手术室完成手术治疗的失血性休克患者132例,所有患者入手术室休克指数均在1.5以上,其中2010年以来实施手术室护理路径的患者72例:男46例,女26例,年龄18~57岁,平均(32.9±5.3)岁,出血原因:外科原因62例,内科原因10例;2010年以前未实施手术室护理路径的患者60例:男39例,女21例,年龄20~55岁,平均(33.7±4.9)岁,出血原因:外科原因51例,内科原因9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出血原因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比较实施手术室护理路径(见图1)前后,手术室接到急诊手术通知到患者进入手术室时间、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到麻醉开始的准备时间、抢救成功率、医疗纠纷发生率等。

图1手术室为重患者护理路径示意图

1.3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间率的比较使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接病人时间和护理手术准备时间比较实施前接病人时间明显长于实施后(P

2.2两组接病人时间和护理手术准备时间比较实施前抢救成功例数为51例,占85.0%,实施后抢救成功例数达到71例,占98.6%,实施后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

表1两组接病人时间和手术护理准备时间比较()

表2两组接病人时间和护理手术准备时间比较()

3讨论

在现代医学发展中,现阶段临床护理干预的研究多开展于在病房和重症监护病房,对于手术室护理干预的研究尚缺乏详细的论述[2]。手术室护理路径是以外伤并发危重症的一组患者为中心,从入手术室到出手术室制订一整套医疗护理整体工作计划,它由患者的每一诊断的常规护理计划综合而成[3]。本研究主要总结我院2010年以来实施护理路径所取得的成效进行分析,发现实施后接病人时间和手术护理准备时间均明显短于实施前,且抢救成功率和得到明显提高。

“时间就是生命”,对于危重手术患者,手术室护士围绕急、快、准的特点展开工作,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先使伤员的生命体征平稳,为手术与麻醉创造先期条件[4],对于休克患者,手术室护士必须实施一系列急救护理措施,如开放静脉通路、吸氧、控制活动性出血等,使患者的伤情得以迅速准确判断,及时解除威胁患者的生命症状[5],本研究实施的手术室护理路径,主要通过提高护理人员管理及业务素质,做到熟悉病情变化,手术配合操作熟练、默契,技术精良,大大缩短术前准备时间及缩短手术时间,特别是大出血患者,为抢救赢得宝贵的机会,提高了重症急腹症外科急诊手术成功率[6]。同时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征求科室主任、医生的意见,采纳其部分建议,才能使设计更符合医疗操作规范要求[7]。通过制定和实施手术室护理路径,有效提升了护理工作效率,提高了患者救治成功率,值得临床重视。

参考文献:

[1]潘克勤,尤桂凤,杨江淼.临床路径的现状.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25(1):2-4.

[2]司伟云.临床护理路径在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家庭护士,2007,5(7):82.

[3]潘勇.手术室护理路径在危重患者中的护理探讨.吉林医学,2010,31(27):4828.

[4]李韶玲,热孜万古丽.重症复合外伤患者的手术救治与配合.新疆医学,2008,38(7):91-92.

[5]何晓蓉,吴文凯.重症创伤急救患者的手术配合.中国医学创新,2011,8(15):90-91.

第3篇

【关键词】 经皮心室重建术; 室壁瘤; 护理配合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20-0084-02

doi:10.14033/ki.cfmr.2016.20.044

持续的心肌缺血是造成心肌梗死的直接原因,患者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缺血再灌注治疗,很容易导致心脏扩大及心力衰竭,产生一系列常见并发症,左心室室壁瘤是心肌缺血的常见并发症之一[1]。以往对于室壁瘤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及左心室减容术治疗,但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均不理想。随着介入心脏病学的迅速发展,经皮心室重建术成为室壁瘤患者有效可行的治疗手段[2-5]。在PVR过程中,有效合理的护理配合可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本文就术中护理对接受PVR治疗的室壁瘤患者的意义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入院接受PVR治疗的19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后并发室壁瘤及心力衰竭的患者,其中男17例,女2例,平均年龄(68±10)岁。同时,选取2015年接受PVR治疗及不充分护理的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

1.2 筛选标准

(1)年龄18~74岁;(2)患有陈旧性前壁心肌梗死且存在无运动或反常运动,左心射血分数

1.3 排除标准

(1)急性心肌梗死60 d以内者;(2)心肌缺血后血运重建和CRT治疗60 d内;(3)瓣膜疾病并需外科手术者;(4)左心室缺血;(5)近期(6个月内)发生过脑血管事件;(6)存在抗凝禁忌证;(7)其他手术禁忌证等。

1.4 围手术期用药

手术前3 d开始口服阿司匹林进行抗凝,300 mg/d,1次/d。手术前静脉注射肝素,维持ACT>250 s。术后同时口服阿司匹林(1次/d,100 mg/次)和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维持国际标准化比值(INR)2.0~3.0,至少持续抗凝治疗1年。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使用抗感染预防治疗。

1.5 方法

在麻醉和轻度镇静下行经皮心室重建术。取仰卧位,对患者实施麻醉并进行常规消毒、铺巾。穿刺后,将体外装配好的心室隔离装置(降落伞)置于输送导管内,充分排气后,随即慢慢推送心室隔离装置至心尖部,经过左心室造影及经胸超声反复验证位置后,确认隔离装置的脚已经位于心尖部后,固定输送导管并充盈球囊固定隔离装置,1 min后逆时针旋转5圈释放。再次复查左心室造影及超声心电图,并按规定合理处置穿刺血管。

1.6 护理

两组均采用PVR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护理组采用术中护理配合,具体如下。

1.6.1 术前准备 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1)术前讨论。成功完成PVR需要心内、心外、麻醉、超声、放射、护理、手术室等多个学科的共同努力。术前常规组织相关部门参加术前讨论,了解患者术前股动脉造影情况,确定手术入径。所有患者均采用经股动脉途径行手术方案,重点了解患者的心功能状态、抗凝药应用等情况,如发现患者存在呼吸道感染、发热,提示医生考虑延期手术。(2)心理护理。术前1 d,对患者进行术前访视由导管室护士负责,在病区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基础上,详细介绍该手术目的、过程及相关注意事项。向患者简单介绍导管室的环境、仪器设备、手术医生的专长以及整个团队的协作精神,使患者适应手术室环境及减轻患者的紧张感,提高患者手术信心,有利于患者配合手术。详细向患者介绍麻醉方法及作用,以减轻患者恐惧心理,提高患者依从性。(3)抢救仪器配备。确保导管室急救设备齐全,且处于完好备用状态,包括除颤仪、主动脉球囊反搏仪、临时起搏器、喉镜、加压输液袋、吸氧、吸痰装置等抢救仪器。(4)药品准备。室壁瘤患者多为高危患者,心功能反复无常,心血管事件发病率较高,手术风险较大。术中常见的并发症如室性心律失常甚至心跳骤停、心脏穿孔和心脏压塞、装置栓塞等,可能需要紧急手术。对于需要抢救的患者,有针对性地备用相应的抢救药品,主要常规药品包括多巴胺、阿托品、利多卡因、肝素钠、鱼精蛋白等,对取得治疗效果至关重要。(5)排便管理。术前常规留置导尿管便于及时了解术中尿量的变化,及时了解病情,并密切观察尿液的颜色。(6)饮食护理。术前禁食4~6 h。

1.6.2 术中护理 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导管室环境准备。导管室行常规空气消毒,并保证环境清洁,温湿度在正常范围。该项手术由多学科合作,因此涉及的仪器设备较多,合理的布局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2)患者准备。患者在病房完善术前做如下准备:着宽松病员服;左上肢放双腔静脉留置针;相关药物准备;签署手术同意书。对所有患者给予心电监护、贴好体外除颤电极片、面罩吸氧、监测脉搏氧饱合度、合理安排输液通道并使用双腔留置针(一腔用于连接泵推的所有用药、另一腔在常规补液及术中用药时使用)。(3)合理分工。由3名护士分工明确地进行相应的护理配合工作。其中一名洗手护士负责手术台上材料的准备及传递工作;一名巡回护士负责术前简要评估患者情况、准备急救药品及设备,术中负责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护患沟通及及时配合患者抢救,并负责术后护送、交接患者并详细记录护理过程;另一名巡回护士负责高压注射器的操作,术前高压注射器内抽好足够的造影剂,根据医嘱调节好每一次的注射参数,维护好手术间的环境,并与术者沟通、及时提供及记录所需材料。(4)细节管理。台上材料准备时,由洗手护士将换能器内不同颜色的无菌彩色张贴纸,分别贴在高压注射器及换能器的延长管上,以标示清楚,防止术中接错;对手术台上的药杯、注射器及药品进行统一规范。不同药品存放于大小不同的药杯中,名称及剂量标明清楚,避免药物错用,造成不良后果。对手术所需材料的名称、价格提前进行归纳整理,每台手术使用一张材料清单,术中所用材料于清单上直接选择打钩即可,方便术后核对并收费。

1.7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护理组19例接受PVR治疗的室壁瘤患者中,成功18例,失败1例,成功率为94.7%;对照组20例患者中,成功15例,失败5例,成功率为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经皮心室重建术(PVR)作为一种对陈旧性前壁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患者的前沿治疗方法只需通过微创介入,在患者的心脏内植入“降落伞”就能达到有效改善心力衰竭的效果[6-7]。该法是基于国外最新研发的一种器械,该器械是一种左心室隔离装置,形状类似于降落伞。临床上陈旧性前壁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的患者往往难以进行外科手术治疗[8],采用PVR疗法能够在微创介入的情况下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针对心肌梗死后室壁瘤且心功能不全患者,采用经皮左心室重建术是继外科手术以后又一较为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手段,且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患者满意度较高,因而有可能成为室壁瘤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9-11]。术中护理作为PVR过程中一种重要的配合方式,目前临床上尚处于空白摸索阶段。术中护士是否具有较高的应急处理能力和出色的团队协作精神,是与术中并发症的发生及抢救成功率息息相关的[12-13]。PVR手术中常见的并发症有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甚至心跳骤停、穿孔、压塞和装置栓塞、移位、断裂可能。为了减少这些并发症的发生,临床手术中在充分确保手术者技能熟练程度的基础上,缜密的护理工作能够进一步保证患者手术安全。团队成员经过反复讨论沟通,设计了缜密的临床试验程序,制定了周密的患者人选标准、围术期流程、手术方案和应急处理预案,为成功完成临床治疗做了充分准备[14-16]。本研究,通过对笔者所在医院PVR手术患者的护理配合工作进行研究发现,充分的手术护理配合,对于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野,郭莹莹,刘怡,等.2例心力衰竭患者经皮左心室重建术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综合版,2015,30(15):13-15.

[2]官洪山,上官海娟.经皮心室重建术―左心室室壁瘤治疗新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5,36(4):410-413.

[3]熊婧,徐大春,朱梦云,等.经皮左心室重建术的单中心初步手术经验[J].上海医学,2015,38(3):185-188.

[4]赵海珊.手术室中应用人性化护理的临床疗效分析及启示[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2):85-87.

[5]陈晓云.专科医院推广“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2,9(6):44-46.

[6]黎观梅,袁岩,洪玉芬.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25(9):700-702.

[7]林平,高学琴,王蕊.冠心病心绞痛病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生存质量的研究[J].护理研究:上旬版,2007,21(4):889-891.

[8]王茂斌,曲镭.心脏疾病的康复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25-126.

[9]霍勇,高炜,丁文惠.心肌梗死[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313-335.

[10]胡大一.心血管疾病防治中国专家共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10-231.

[11]齐新,杨辉.护理结局分类-顾客满意度量表的调查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6(12):134-136.

[12]孔梅弟,孙惠.人文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作用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3,9(1):13-16.

[13]赵英丽.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患者hs-CRP及LDL-C的检测及其与预后的关系[J].中国实用医刊,2014,41(1):79-80.

[14]樊红光,郑哲,胡盛寿.左心室重建术:从解剖到临床[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14,21(4):542-547.

第4篇

【关键词】舒适;护理;手术;满意度

舒适护理是一种新型的现代护理模式,具有个体化的、人性化的优点,可以使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最大程度的消除恐惧、担心等不愉快的心理,能够愉快的配合医护人员治疗和护理,从而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1]。2008年以来,我院将这一护理模式运用于手术室护理工作,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共286例,男163例,女123例,年龄15-66岁,平均年龄(43.1±9.5)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52例,中学及中专163例,大专及以上71例。将其随机平均分为舒适护理组和对照组各143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舒适护理组针对患者的不同需求进行个性化的护理。手术前1天到病房探视患者,与患者热情交流,了解病人的病情和基本情况,向患者介绍手术室麻醉、术后康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耐心回答患者的所有疑问,消除患者因不知情造成的恐惧感。手术室应保持合适的温度和湿度,温度控制在22-25℃,湿度控制在50-70%[2]。手术室环境应干净清洁,保证安静。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巡回护士应热情与其交流,拉近和病人的关系,让病人感到手术室的温馨和人文关怀。术前准备操作应紧张而有序,帮助病人取舒适的,给病人以安稳和放心的感觉。在手术过程中注意细节,若发现患者唇部干燥,可用棉签浸湿口唇。手术完成后,用温水帮患者擦净污渍,在患者清醒后告知患者手术很顺利,让患者放心。搬运患者时应避免动作粗鲁,避免引流管被不小心拔出。术后及时安排随访,帮助患者进行肢体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术后不适。注意关心了解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了解病人总体满意度。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同时对满意度进行调查。

1.3 统计处理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成组设计秩和检验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用X2检验对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经统计学检验,舒适护理组患者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Z=-6.339, P=0.000),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护理总体满意度比较

2.2 两组患者的术后不良反应率比较舒适护理组患者术后有16人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有54人出现不良反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7.314, P=0.000),舒适护理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较少。

3 讨论

随着医学模式和护理模式的转变,手术室的整体护理程序也得到了进一步的研究和发展。现代护理模式认为手术室的护理工作不应只局限于单纯的手术操作配合,还应加强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程序。手术患者在进入手术室前后,大多会出现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反应,这可能会导致患者机体应激能力下降,降低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3]。舒适护理作为一种整体化的有效护理模式,能帮助患者顺利度过手术,能有效的减少术中并发症,对提高临床护理的整体质量有重要意义[4]。舒适护理对手术室护士的要求:手术室护士必须具备更专业的业务能力,各种护理操作要轻柔娴熟,尽力避免重复及粗糙的护理操作;同时手术室护士还应熟练掌握各种舒适护理的相关理论、沟通技巧、与不同文化程度的患者处理好护患关系;视病人为亲人,帮助患者有效减轻或消除术前的紧张情绪,增强患者的安全感、信任感及舒适度,让患者在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并积极主动的配合手术治疗;手术室护士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修养,不断加深对健康和生命的理解,将舒适护理作为手术室护理追求的结果[5];另外,手术室护士还应不断的探寻更恰当的手术舒适护理策略,为患者提供更舒适更人性化的护理服务,把手术室的舒适护理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总之,现代护理观要求手术室护理不应限于简单的技术操作,要求手术室护理人员以人性化的观念对待患者,在手术护理期间让患者感到舒适。我们通过实施舒适护理,病人的心理状态有较大的改善,保证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护理观,从而提高了手术室的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张英梅.肿瘤患者人手术室的舒适护理.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9):119-120.

[2]梁屏好.舒适护理在手术室的应用与体会.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0,16(11):1393-1396.

[3]张宏,朱光启.舒适护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1,16(16):409.

[4]柯丽娅,孙扶英,舒适护理在手术室的应用[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10,2(13):203.

第5篇

【关键词】子宫脱垂患者;舒适护理;手术室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311―01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从‘以疾病为中心’发展为‘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1998年台湾萧丰富先生提出了舒适护理模式。舒适护理模式又称为“萧氏双C护理模式”通过对患者进行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全面系统护理,降低和缩短患者不愉快的体验,使其真正从生理、心理、精神、社会方面感到舒适〔1〕。2011年5~2013年5月份对我院实施子宫脱垂手术的103例患者进行舒适护理,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5~2013年5月份在我院实施子宫脱垂手术的患者103例,年龄48~76岁,平均58岁。103例子宫脱垂病例中Ⅰ°脱垂53例,Ⅱ°脱垂30例,Ⅲ°脱垂20例,实施手术为盆底重建术10例,阴式子宫全切术19例,阴道壁修补术74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3例,对照组50例,所选病例无语言和精神障碍,没有高血压、心脏病史。两组病人年龄、病情、手术方式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术前访视,对患者的一般情况进行了解做好手术物品准备。术日带齐患者手术相关物品提前半小时接患者入手术室,配合麻醉师进行麻醉,摆手术,严密观察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变化并做好记录。术毕将患者送入恢复室。

1.2.2 观察组:针对患者情况制定手术室舒适护理计划,在常规手术室护理模式基础上加入舒适护理。①术前舒适护理:手术室护士到病人床旁掌握患者第一手资料,赢得患者的充分信任。手术前一日手术室护士对患者进行术前访视,查阅病历了解患者情况,告知病人手术室医护人员在整个手术治疗中会全程陪护,详细介绍术中需要摆放的手术及注意事项。向病人介绍手术室环境,特别介绍手术成功病例,使其消除顾虑、放松心情,保持良好地精神状态准备手术。②术中舒适护理:提前半小时迎接患者进入手术室,保护病人隐私、保暖。在病人清醒状态下摆放手术并根据病人情况调整手术,做到安全、舒适又符合手术需求。与病人沟通嘱其身体务必处于舒适,如有不适及时提出并加以改进避免损伤神经。在病人护腕、手板、踝关节及肩托处放好衬垫,病人膝下放软垫,避免发生挤压伤。为避免损伤臂丛神经,上肢外展不超过90°。麻醉前护士握住患者的手在其身旁陪伴,使其放松心情增加信心。调解手术室温度,控制在22℃-25℃,湿度在50%左右。及时调整灯光,暴露术野。随时观察病人生命体征情况,做详细记录。③术后舒适护理:手术结束,手术室护士将患者身上的血迹用温水擦净,与手术医师一起为患者穿好衣裤,妥善安置病人肢体盖好盖被保暖,与麻醉师一同将病人送复苏室。术后对病人进行随访,作为手术室舒适护理的延续。询问家属和患者的感受并征求意见,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以期对后续工作加以改进。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3 讨论 舒适护理应用于子宫脱垂患者的手术室护理工作中,使患者对配合手术充满信心,降低了不愉快的体验使其生理、心理达到了舒适的目的。在手术室的整体护理中融入舒适护理促进了患者的康复,同时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和手术室护理质量。

第6篇

【关键词】死亡病例护理讨论 CCU护士 专科能力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4-004-03

【Abstract】Objectiveexplore for deaths CCU nursing care to discuss the ability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methods Organization of general nurs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ursing CCU deaths are discussed and analyzed to identify care deficiencies, lessons learned, make relevant improvements. Results CCU nurses, first aid theory of test scores, early warning and response capabilities, rescue techniques and the CCU ward management, improved patient satisfaction. Conclusion Care to discuss deaths, is a good form of theory with practice, help CCU nurse specialist capacity and improve quality of care.

【Key words】deaths in care discussion, CCU nurses, specialist capacity

冠心病监护病室(CCU)的护士与医院其他临床科室的护士相比,具有很大的特殊性,包括责任、技术、服务等,要尽到CCU护士的职责,必须经过特殊的训练和学习,掌握各种心律失常的仪器诊断和血液动力学监测系统及识别处理,如心电图、多功能监测监护、心脏除颤仪、呼吸机等操作使用,CCU护士的语言、仪表、动作和技能都应有严格要求,否则都会影响到病人的生与死。为了保证医疗质量、提高诊疗水平,死亡病例都应进行讨论,以往科室组织的死亡病例讨论主要是医生参与,侧重点是发病机理、死亡原因、检测手段及治疗方案等方面分析,从护理角度分析、总结的内容和机会不多,然而在临床工作中,CCU护士常常是第一反应人和抢救过程中的主要参与者,发挥了与医疗同样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从护理的角度进行死亡病例讨论、探讨患者救治过程中存在的护理问题及改进措施,有助于提高CCU护士的综合能力。我院心内科自2008年起开展了死亡病例讨论,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8年1月~2009年11月,CCU死亡24例。心脏性猝死患者:男19例,女5例,年龄26~82岁,其中,急性心肌梗死10例(41.7 %)、冠心病4例(16.7%不计急性心肌梗塞病例)、心肌病5例(20.8%)、主动脉夹层2例(8.3%)、急性肺梗塞2例(8.3%)、风心病1例(4.2%)。

2 讨论方法

2.1 建立死亡病例护理讨论制度

2.1.1 建立死亡病例护理讨论记录本

2.1.2 时间安排,患者死亡后两周内,科主任主持的死亡病例讨论后,护士长、责任护士必须参加科主任主持的死亡病例讨论,以便对病人的诊断、治疗、抢救措施、死亡原因有更全面的了解,同时听取医生对护理过程的评价和建议。

2.1.3 形式和参加人员。由护士长确定时间,提前通知分别准备,会议由护士长主持,教学干事记录,科内全体护士参与。可邀请科主任、护理部领导参加。

2.1.4 讨论内容。围绕患者发生心脏性猝死前后的各种护理问题进行讨论,包括护士对患者病情变化的预见能力和应急能力、医生与护士之间的配合、与患者家属及其他患者的沟通协调问题,护士自身的急救技能,护患配合,与其他科室的协作,患者的心理反应,护士的心理素质,CCU的工作环境及抢救仪器的备用状态,抢救药物和物品的备用情况,抢救记录的书写,尸体料理等。

2.2 讨论过程

先由责任护士简述病史、诊断、治疗及住院期间的护理问题、措施、结果等,参与抢救的护士报告患者病情变化、抢救经过、死亡原因,再由责任护士叙述死亡病例讨论的主要内容,大家在了解患者基本情况的基础上进行讨论、分析,最后由护士长进行归纳与总结。

3 改进措施

3.1 培养CCU护士对心血管突发事件的风险预测能力

3.1.1 重视高危因素,积极消除诱因。对于心肌梗死、再梗、扩张型心肌病、夹层动脉瘤、左室射血分数低于30%、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等高危患者,护士应加强心电监护,及时发现和处理致命性心律失常、积极治疗原发疾病,避免饱餐、便秘、精神紧张等不良诱因刺激。

3.1.2 及时发现猝死先兆征象,讨论中我们总结出患者出现顽固性胸痛、血压动态降低、出汗不止、惊厥发作、心电图有动态改变、尿量急剧减少,电解质紊乱,护士应警惕猝死先兆征象,同时发生的先兆征象越多病死率越高[1]。

3.2 提前做好抢救物品、药品的准备工作

尽快建立静脉通路,备齐常用抢救药物和仪器,对于高危患者,将除颤仪、抢救车备于床旁。

3.3 提高专科护理抢救能力

除心电图知识外,CCU各种危重症护理专科内容很多,心脏电复律、机械通气、中心静脉压测定、心脏临时起搏器、主动脉球囊反搏以及各种输液泵、微量泵的使用,CCU护士必须掌握并熟练运用。CCU护土专科能力的提高大幅度提高抢救水平。

3.4熟练掌握“2005国际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规范抢救流程,对心电监护示致命性心律失常或突然意识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的患者,护士在短时间内作出判断,应强调“首先求救”的呼救原则,护士立即徒手心脏按压,给予按压频率100次/分,心脏性猝死患者一般先心跳停止,复苏早期,单纯的心脏按压足以维持机体基本通气要求,人工呼吸可稍后进行.同时心脏按压虽不能直接恢复正常心律却能为早期除颤奠定基础,研究表明70%~80%左右的心脏猝死患者为室颤,自行转律者较少,早期电击除颤是唯一有效的手段。每延迟一分钟成功率下降7%~10%[2]。

3.5 抢救人员合理组织分工

抢救时护理方面由护士长负责安排,护士长不在场时指定专人负责协调和分工。①专人记录口头医嘱,并记录病情变化。②专人抽药、专人推药、专人填写抢救记录[3]。③呼吸道应由专人管理,及时吸出呼吸道分泌物,同步进行,互相配合,严格执行抢救中口头医嘱的查对制度。

3.6 加强与患者、家属及同病室其他患者沟通

凡进入CCU的病人,由于病情需要建立多条治疗通道,加之陌生的环境和各种监护仪器的报警声音,均加剧患者的紧张与濒危感,几乎不可避免地出现精神紧张,情感低落这种情绪状态常常伴有生理性血压升高和心率增快,加重心肌缺血,所以我们CCU护士要重视患者的心理护理消除其焦虑情绪,对患者的细微的心理进步及时给予赞扬和鼓励,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4]。为了让家属放心和安心,病房应设立家属休息室,保证病人和家属及时取得联系,每天上午由管床医生与家属汇报病人的病情。17:00~18:00点进行家属探视。护士以亲切和蔼、沉着冷静的态度、熟练的操作、有序的安排,给病人以安全感,同时做好基础护理与生活护理,增加舒适感并减少痛苦,使患者得到呵护和尊重。患者家属由于对患者突发疾病预后的担心,对抢救时一系列侵入性医疗操作缺乏理解,以及治疗费用等因素出现焦虑情绪,往往是医疗纠纷的根源[5]。医生和护士应耐心听其倾诉,理解其心情,耐心解释,取得家属的理解和支持。而抢救过程对同室的患者更是强烈的不良精神刺激,易造成其紧张不安的情绪,甚至加重其病情,尽量拉上床帘,让其他患者有一个相对安静、安全的空间,抢救过程中医护人员保持沉着冷静,有条不紊,避免大声议论引起其他患者的不安。所以在抢救过程中我们避免家属在场。

3.7 及时整理环境,保证抢救后续工作的进行

当班护士要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及时补充抢救物品、药品,归类固定放置便于取用,保持环境整洁有序,为下一班次抢救做好准备工作。

3.8 改善CCU工作环境,提高抢救效率

讨论中我们发现抢救过程中有些抢救物品、药品取用不方便。实施“五常法”让护士参与病房管理,通过日常工作中“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实现人、物、场所在事件和空间上的优化组合[6]。例如:抢救车内的药品、物品的种类和数量由于全院统一摆放,不适合CCU专科疾病的抢救需求,因此根据专科特点进行适当调整,为抢救患者创造便利条件,赢得宝贵时间。

3.9 指导CCU病人的饮食

急性心肌梗塞病人进食过多时可诱发心绞痛并增加心肌耗氧量,不宜进食过热过凉的食物,以免诱发心律失常。因此CCU病人(4~24h)通常仅摄入流质,病情稳定时才准许进软食,这对于需采取紧急治疗措施如血管内成型术的病人是非常重要的。现代资料显示:“把每日餐量分成六小份是最理想的”。

3.10 用药监护

CCU病人病情重,用药复杂。护士应熟知心血管常用药的作用、用途、毒副作用、配伍禁忌,严格执行医嘱,静滴时不可外漏,严格按要求调整滴速,观察疗效,详细记录到护士记录单上。如使用硝酸甘油、利尿剂、利多卡因等,了解疼痛是否缓解,室性心律失常是否改善,尿量是否增多等;心梗患者如使用吗啡止痛,观察疼痛是否改善,有无呼吸困难;使用洋地黄类药物时,观察心率是否减慢,有无复视、心律失常、胃肠道症状等中毒症状。

4 结果

开展死亡病例护理讨论后CCU护士的抢救技能明显提高。通过护理部和科室质量管理员不定期检查,定期组织理论考试,操作技能考核,护士长日查房等进行综合评分。理论考试着重于心内科急救护理知识;风险预警能力主要考核护士对病情的观察、心电图知识和各种监护仪的使用与观察;抢救技术除心肺复苏、静脉穿刺技术(包括留置针、中心静脉穿刺)、输氧、导尿、吸痰外还着重考核心电监护仪、心脏电复律、机械通气、中心静脉压测定、心脏临时起搏器、主动脉球囊反搏以及各种输液泵、微量泵的使用等;病房管理包括危重病人护理与管理、急救药品的配备与使用、护理文献书写、收费核查及医嘱执行、消毒隔离、护理安全与健康教育等。考试考核计分以参考人平均分数为准;病人满意度以问卷形式对出院病人进行调查。

通过死亡病历讨论,科室护士的理论考试、风险预警能力、抢救技术、病房管理、病人满意度等各项考核指标均有显著提高(见表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开展死亡病例护理讨论前后一年的护理考核和护理质量比较(分)

5 体会

5.1 死亡病例护理讨论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好形式

我科毕业5年内的护士占50%多,缺乏临床经验应急抢救能力不足,在每次讨论中,年轻的护士常常意识到课本上所学的知识远远不能满足临床工作的需要,从而激发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查阅文献资料,丰富临床经验。

5.2 培养CCU护士病情观察和预警应变能力。心脏性猝死(SCD)是最难以预料的心血管事件,通过组织死亡病例护理讨论,我们归纳了可能发生SCD的患者和先兆征象培养了CCU护士对心血管突发事件的预见能力。所以,CCU 护士应特别注意每一新情况的出现,善于判断,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5.3 有利于抢救技能的不断提高,通过每次的讨论分析找出抢救过程中护士急救技术操作方面的不足,有针对性的加强培训,我们结合病例学习“2005国际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对恶性心律失常的识别、判断,心肺脑复苏术、电除颤、气管插管、人工呼吸机的应用进行培训考核利于抢救中发挥作用提高抢救成功率。例如:CCU一例心肌梗死的患者突然意识丧失,心电监护示室颤,值班护士立即呼救并同时除颤,及时抢救了患者的生命。

5.4 有利于发现护理缺陷,除技术方面的问题外包括管理、服务方面的不完善,通过讨论我们提高了认识,完善了CCU相关的管理制度,护士的管理协调能力也不断得到锻炼和提高。

5.5提高了护士的自我保护意识,避免护理纠纷。抢救过程紧张急迫,护理人员往往注重急救,而对抢救记录不够重视,为护理纠纷埋下了隐患。护理记录是具有法律效应的医疗文件,在实行举证倒置的今天,完善抢救记录,对护理人员有保护作用,避免护理纠纷或在护理纠纷时不处于被动地位,而客观的抢救记录也是保护患者合法权益的依据[7]。通过护理讨论,护理人员能从法律的高度认识到护理职责,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完善抢救记录书写。

5.6 提高了管理者对下属护士业务水平的了解程度。 护士畅所欲言的讨论中透示了其护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及其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护士长可更确切地了解护理工作中的缺陷和薄弱环节,了解下属的不足与长处,有针对性进行培训或进修,有利于流畅管理工作 。

总结:通过开展死亡病例护理讨论,训练和培养了护士用护理程序为患者解决问题的能力,推动了整体护理模式及临终关怀模式的开展。日本石川馨教授指出:在质量管理活动中调动人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人的无限能力,创造尊重、充满生气和活力的工作环境,有助于提高企业素质[8]。通过各种培训改善了CCU的环境,物品井然有序,全员素质普遍提高,给患者创造了一个可信赖的环境,使患者对入住CCU增加了安全感。

参考文献

[1] 赵平凡,杨书香,罗希芝.68例心脏性猝死的临床观察[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5,14(1) :77.

[2] 黄爱珍.心肺复苏新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2):126.

[3] 柴湘平,吴祖林.抢救人员的组织分工对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J].Chinese Critical Care Medicine,2003,15(8):504.

[4] 杨晓云,王蕾,张利梅.CCU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国新医药,2003,2(4):88.

[5] 吕志红,刘敏.影响危重病人家属焦虑因素的分析[J].护理研究,2003,17(8):933.

[6] 陈书盈.CCU实施“五常法”规范管理的实践及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06,6

[7] 胡敏,王敏,李玉梅.通过病例讨论有效规范临床护理行为的探讨.上海护理.

第7篇

关键词:手术病员;术前随访;术后随访

【中图分类号】R47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215-01

随着社会水平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对医疗护理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1]。本文选取本院2009年10月到2010年10月的手术病员402例,手术室护士在手术前和手术后对手术病员进行随访,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患者进行手术前的沟通,深入了解患者的实际情况,在手术后进行随访关注患者术后的切身体会,统计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取本院2009年10月到2010年10月的手术病员402例,其中男性209例,女性193例;年龄最大的86岁,最小的17岁。已排除患有重大疾病患者以及不能配合此次调查分析的患者。

1.2 方法

1.2.1 术前随访:手术前,手术室护士到患者的病区去对患者的具体病例情况、临床体征、以往病史等和手术有关的患者自身资料进行收集[2],通过和患者深入的交谈了解患者是否有过敏史、是否有义齿、营养状态、手术前心理状态等。在探视患者的过程中要保持和蔼的态度,了解患者内心的方法和对手术的要求,耐心回答患者的问题,戒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帮其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手术治疗。

1.2.2 术后随访:手术后对患者的具体情况继续进行随访观察,当患者清醒后了解其感受和疼痛以及对手术的整体体会等情况,告之其术后自我护理的方法,具体介绍术后注意的重要事项及可能出现的情况,继续进行心理疏导[3],让患者正确对待手术后疼痛等情况,积极配合术后康复护理。

1.3 观察项目及方法[4]:统计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本院自行设计患者满意度调查表,让观察的患者在出院时对本院的护理情况进行打分,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越高,90分以上为十分满意,70分到90分为基本满意,70分以下为不满意。满意率=(十分满意病例数+基本满意病例数)/总病例数*100%。

2 结果

402例实施手术病员中十分满意的103例,基本满意287例,不满意12例,满意率97.01%。(详见表1)。

3 讨论

对手术病员进行手术前和手术后的随访可以让手术室护士更好的了解患者的实际情况,做好手术的配合护理,有效加快患者的手术后康复速度,提高患者对护理治疗的满意度。本组患者402例实施手术病员中十分满意的103例,基本满意287例,不满意12例,满意率97.01%。可见通过对手术病员进行手术室手术前和手术后的随访,通过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患者进行手术前的沟通,深入了解患者的实际情况,关注患者术后的切身体会等护理措施。可以加强患者对自己病情的了解,提高手术室护士对患者实际情况的分析判断能力,通过和患者的沟通了解手术病员的实际想法,使患者提高对护理的信任程度[5],积极配合手术治疗,提高手术成功率和康复速度。同时通过对手术病员的术前随访可能更好的估计手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对手术准备有积极意义,通过加强了手术室护士和手术医生之间的配合,有效缩短了手术时间。由于比较了解患者对手术的要求,能更好的根据患者所需提高护理服务,显著提高对患者个性需求的满意,有效提高患者对整个围手术期护理的满意程度。综上所述,必须要重视对手术病员的手术前和手术后的随访,加强医患之间的有效沟通,更好的实施对手术病员围手术期的综合护理。

参考文献

[1] 吴金兰,陈静,王华云,手术室术前访视的重要性[J],河南外科学杂志,2006,12(3):101-102

[2] 戴红霞,高超,张石红,等,手术室开展术后随访的现状调查[J],护理杂志,2005,22(10):27-28

[3] 范云飞,手术室护士实施术前访视和术后随访的重要性[J],医学信息,2009,22(12):2910-2911

第8篇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舒适护理;心理疗法

1 1995年kolcaka 提出舒适护理[1]的概念,认为舒适护理应作为整体化护理艺术的过程和追求的结果,使基础护理与护理研究更注重病人的舒适感受和满意度。舒适护理理论大致包括4个方面:生理舒适,心理舒适,社会舒适,灵魂舒适。 是一种整体的、个性化的创造性、有效的护理模式,其目的是使病人在生理、心理、社会、灵魂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不愉快的程度[2]。手术室护理是围绕手术这一特定时期,针对手术和麻醉对病人造成的心理、生理功能紊乱而采取的各种护理措施。随着现代护理学科的发展,要求手术室护理工作不能仅限于配合手术等单纯的技术操作,而应更注重“以病人为中心”的手术全过程护理[3]。我科为开展这一模式,以各科共300例手术为视点,取得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2 资料与方法

2.1 临床资料本组300例,男性137例,女性163例,年龄3个月至84岁。全麻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154例,椎管内麻醉106例,局部浸润麻醉40例。普外科手术89例,妇科手术61例,胸外科手术35例,脑外科手术19例,骨科手术35例,泌尿外科手术40例,眼科手术19例,口腔科手术2例。

2.2方法

2.2.1术前访视(心理舒适护理)手术室护士用和蔼的微笑,亲切的语言安慰和引导病人正确认识疾病,针对不同病例讲解成功的实例,帮助病人树立信心,解除思想负担。向他们介绍手术室的环境及进入手术室的准备工作,告知在手术期间有手术室护士陪伴他度过手术期并对其进行护理。倾听他们说话时专心,回答询问时认真,尽量鼓励病人讲出心里话,尊重其隐私。对于儿童,手术室护士向患儿及其父母提供必要的信息,讲解术前禁食的重要性,根据不同年龄组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要求采取不同的交流方式。如对3个月至6岁的患儿,巡回护士通过讲童话及哄、抱等亲密接触使其产生信赖感;而对)7~15岁的患儿,巡回护士则握着他们的手对其进行鼓励、表扬,从而与患儿建立友好的关系。

2.2.2术中舒适护理(心理、生理舒适护理)

2.2.2.1病人进入手术室后,注意避免不必要的颠簸、碰撞,将病人送入安静的环境,室温控制在22~25度,湿度50%左右。在病人听得见的距离内不允许有喧闹声。虽然术前访视对手术病人的心理不适有所缓解,但手术室惯常的情景和声响会使病人迷惘,产生恐惧等不适感。因此,巡回护士借助术前访问时建立的关系,激发病人对手术的信心。如老年人对手术的心理耐受力较年龄人更加有限,孤独感、自卑感和对死亡的恐惧感兼而有之。此时,巡回护士以轻松的语调、适中的音量亲切地说:“大爷(大妈),昨天我去看过您,还记得吗?我是某护士,我和您的医生会随时关照您,随时向您的家人通报消息。有什么不舒服您尽管告诉我!为让病人感到舒适,可以给病人枕头,可解开或松开病员服的领口以利于呼吸,可为病人盖暖和的毛毯,婴幼儿可在手术床上垫变温毯。对于患有风湿病、关节炎、支气管炎的手术病人注意局部保暖,如用柔软的棉垫保护膝盖等。术前用药常包括腺体分泌拮抗药物,会使病人感到干渴不适。为使病人舒适,可用药棉湿润口唇。对于非全麻病人,我们简略介绍准备进行的工作,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告诉病人为什么要做静脉注射,为什么要系固定带,告诉病人系固定带就像坐汽车扎安全带一样,能保证术中安全。进行注射等护理操作时稳、准、快,动作轻柔娴熟,减少疼痛刺激带给病人的不适。

2.2.2.2 减轻手术的不适,在放置前,将所有用来维持的臂撑、头架、布类或护腕均加上衬垫,以减轻病人的生理不适感,同时也防止压迫神经和血管。仰卧位时注意病人伸展的双臂与身体的夹角不要超过90度,以60~75度为宜,并为病人伸展的双臂垫盖包布或海绵垫,防止大量输入液体或臂丛神经损伤造成病人的不适。对婴幼儿采取“大”字固定法时,可选用骨科棉垫式小夹板做支持点,绷带环扣式固定;侧卧位时选用适合婴幼儿生理特点的自制软支架,以使患儿舒适。成人侧卧位时两腿间置1大枕以减轻上面腿的压力,手术床两边安装撑架,短撑架位于病人背部,长撑架位于面前,臀部盖1条中单,用安全带固定,以利于病人稳定及舒适。截石位时,请麻醉师或医师帮助将病人双腿同时抬起,并弯曲放入脚撑,移开时也是如此,防止病人腰部扭伤造成不适。椎体手术俯卧位时,在手术床上垫1条中单,待病人麻醉后,1人抬起中单将病人置于俯卧位,再将病人移至架上,足部垫枕头,以防止病人曲屈造成不适。

2.2.2.3手术中,病人常会合乎情理地感到自己丧失了尊严,因此在麻醉及术中注意遮盖病人,尽量减少身体的暴露。必须暴露时,应先麻醉,后摆放手术及消毒,为病人创造一个舒适安全的环境。在施用麻醉剂前,将谈话控制在最低限度,特别对于处于全麻诱导期的病人,因为病人最后丧失的知觉是听力。椎管内麻醉时,巡回护士帮助病人维持不动,轻声平静地告诉病人会有什么感觉。对骨科病人,当需要电钻时告知他们电钻的声音及动骨的感觉。对实施非全麻区段麻醉的其他手术病人,术中及时告知他们出血不多,手术很顺利,不要过分紧张等。术中适当抚摸病人的肌肤,如抚摸患儿额头、轻握病人双手,可使病人感到心理舒适。对于因牵拉反应感到不适的病人和剖宫产产妇在取出胎儿时感觉的一些细微疼痛,上述措施均产生了良好效果。全麻病人可用四环素眼膏涂抹眼部或用护眼贴以防止结膜干燥。

2.2.2.4手术结束时,用温盐水擦拭净病人皮肤上的消毒液及血迹,为病人穿好衣裤或盖好被单,若有引流袋可用别针固定在病员服上,同时面带微笑地问道:“(某)先生,感觉还好吗?手术已做完,我们送您回病房。”病人过床时选择搬移布单法或卷轴法,代替单纯的搬移法,以减轻因震动带给病人的疼痛不适。

3 结果

通过舒适护理的运用,本组在生理和心理方面均有改善:由于心理因素引起的血压升高、心率增快的发生率由1997年的17%下降为0.5%;"特殊手术未发生因压力造成的神经损伤和循环瘀滞;因手术护理不当而导致的婴幼儿术后高热发生率为0.1%;成年病人术毕畏寒症状减轻;术后随访病人满意度99.8%。

4 小结

将舒适护理运用于手术室护理工作中,使病人在接受手术时充满了信心,感受到舒适与亲人般的温暖,在心理上获得满足感和安全感,从而为手术的顺利进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并增加了术后获得最大程度功能恢复的可能性。因此,运用舒适护理衡量是否为病人减轻手术带来的不适,是衡量医疗护理服务水平的有效标准。把为病人提供舒适护理融入“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手术室整体护理中,不仅补充完善了其内涵,而且给手术室护士提高业务素质带来了新的动力,也进一步提高了护理服务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廖红辉.拓展舒适护理研究、提供优质护理服务.黑龙江护理杂志

第9篇

【关键词】音乐护理;局部麻醉;眼科手术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6-0180-02

音乐是人心理活动的产物,音乐实现自己多方面社会功能的方式和途径主要是音响体验、情感感受、想象引导直觉等心理活动;音乐作为重要的社会文化现象之一,对健康能够发挥不可忽视作用,具有治疗效果[1]。音乐护理是指在整体护理或“全人护理”中利用经过选择的、对患者身心健康有良好作用的音乐,通过背景音乐的方式,或指导患者选听一些乐曲,从而更好的提供一个有利于患者在精神、心理、身体、社会等方面康复的护理环境。音乐护理是心理护理的一个组成部分[2]。众所周知,眼睛是人体最敏感的感官器官,一旦有病就会给患者带来很多的不便和痛苦,且带来心理上的负担。而眼科手术大多在局麻下进行,伤口小,组织损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但对眼部的刺激较为敏感。手术病人虽在手术室停留的时间短暂,但却是整个疾病治疗的关键一环,也是病人身心脆弱的时刻,而局麻手术患者在手术全程中意识清醒,一些及其微小的刺激对患者也会产生强烈的心理效应,所以患者往往精神高度紧张、焦虑,通过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使患者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疼痛敏感,影响手术的效果。基于此情况,本院手术室进行了音乐护理疗法,在术中根据患者的年龄分段分别选择了不同的背景音乐,营造一个温馨的手术环境,使患者减轻心理负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在最佳状态下接受手术,为手术创造良好的心理条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14年8月到2015年7月在本院手术室固定的手术间,由同一医生实施的185例眼科局部麻醉手术病人,男性患者为125例,女性60例,年龄在33到89岁之间。其中,急诊手术52例,择期手术133例。

1.2方法 术前1天访视患者,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对手术中的要求。手术日,患者进入手术室,常规核查后,安置好患者的(平卧位),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欣赏水平、个体差异、年龄及术前的要求选择一组在情调、节奏、旋律等方面和谐的乐曲和歌曲进行播放,例如:如果是有知识的老年人,选择欣赏柴可夫斯基的《花之圆舞曲》、《天鹅湖》等;中年病人由于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如果无病在床会感到烦躁、焦虑,可以此类群里选择清新宁静的曲目如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茉莉花》等;为青年病人病人可以选择一部分富有激情的乐曲如《蓝色狂想曲》、《军队进行曲》等;这样便能尽可能减轻或消除手术患者的心理压力,使患者保持一个较好的心理状态,接受配合手术,同时,又能调节手术医生及护理人员的情绪,舒缓手术室的紧张气氛,提高工作效率。据调查,70%的医务工作者和患者都喜欢旋律优美的轻音乐[3]。

2术后效果评价

所有185例局部麻醉眼科手术住院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且术后恢复良好。患者置身于旋律优美的环境中,术后随访反应患者的焦虑、恐惧情绪在此音乐护理中得到了有效的减轻或消除,心态平静,同时对于医生能够针对性为其选择术中背景音乐这一体贴入微的行为倍感温暖。2014年8月-2015年7月我院护理部调查病人满意度,满意度为99.8%,有些病人在调查表上写下了对术中播放音乐的感受,赞叹护理人员考虑周全,认为这是一个具有创意的行为。并对医生以及护士在术前、术中、术后所做工作给予了很高评价。

3讨论

3.1音乐可以缓解等待手术时的紧张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手术对于病人是一种严重的心理应激,它通过心理反应上的疑惧和生理上的创伤,直接影响病人的正常心理活动,并因此对术后的康复产生影响,决定手术的成败。病人在等待手术时欣赏到抒情、轻松愉快的音乐,可缓解病人在等待手术期间的这种陌生、紧张、恐惧和焦虑感。

3.2音乐有助于麻醉的进行 病人进入手术室,往往由于对手术室的环境及设备心存恐惧,心理紧张,身体不能放松,给医生实施麻醉带来很大不利,直接影响麻醉效果[4]。术前、术中播放优美婉转的音乐,对人体能够产生镇静、降压、稳定情绪等不同效能,又能带给病人人性化的关怀,安抚医患情绪,使麻醉顺利进行,效果显著。

3.3 播放音乐有助于减少术中不良刺激 通过眼科的手术,术中病人神志清醒,均存在听觉,对手术过程中的进展极为关注,患者不仅能听到术中器械的碰撞声,抽吸药液的声音,对医生之间、医生与护士之间讨论病情的声音也长被病人听到,对于医生病情的讨论以及不经意的叹气声都很敏感,这些声音对病人而言是一种不良刺激,影响病人的情绪,对麻醉效果和术后恢复不利。背景音乐的使用可转移病人对这些噪音的注意力,从而减轻病人的心理压力。

3.4消除手术室工作人员的疲劳感,调节情绪 背景音乐对医护人员同样起到积极的作用,医护人员在舒缓的音乐背景下工作,会使紧张的情绪和现场气氛得到舒缓和调节,带来轻松愉悦。据人们的工作效率不仅不会下降,反而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5]。美国医学会会刊1994年公布的一项研究表明,音乐能够使手术医生在手术过程中更镇静、更精确,从而有助于医生快速顺利完成手术。

参考文献:

[1]陈羽柔.音乐治疗与中医五行理论.

[2]成彦珍.浅谈眼科局麻手术的心理护理.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10.5(6):473

[3]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19-20

第10篇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查对制度;风险

手术室护理过程涉及多个方面,存在危险因素较多,临床中运用护理查对制度,能够降低临床危险的发生率,减少医疗纠纷。为了树立医院良好形象,提升患者满意度与提高医护人员护理质量,对手术室护理风险防范的管理,能够有效降低风险发生率。现对我院2012年2月到2013年7月收治的500例患者中的200例患者的对比分析,现将其调查研究报告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一般材料

选取2012年2月到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500例行手术室护理的患者,抽取200名患者并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100例,其中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52例,平均年龄(50.12±2.27)岁;对照组患者年龄35-78岁,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55例,平均年龄(53.14±1.65)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史等方面无显著差异,不具可比性(P>0.05)。

2.方法

对对照组100例患者实施日常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查对制度,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护理中出现的风险,对护士行管理制度产生的提升的专业素养率进行综合评价,并做出比对。

3.统计分析

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用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用X2检验组间比较,运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所有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为P

二.结果

三.讨论

手术室护理,是临床手术中比较发杂的一项治疗过程。运用护理查对制度,不仅是为了避免因医疗事故而引发的系列纠纷问题,更是为患者的生命考虑。在行手术室护理时,由于抢救患者场所情况比较复杂、医护人员较多,随之而来的意外情况也明显增多[1]。

段德芬等的研究表明,因手术室风险护理防范措施不当,而引发的一系列事物,都有可能给病患医院、医师、护士等造成伤害,严重的会有纠纷或者意外事故发生。只有对实验室管理行查对制度,才能从根本上,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3]。

崔晶等的研究表明,查对制度能够对病患实施有效的护理。最为护理的核心制度,同时在医院的安全工作中,担负着重要责任。为了保证手术的安全,实施严格的查对制度,并按照查对制度,严格贯彻落实方针,将护理工作做到位,才能有效的减少差错事故[4]。

杨艳丽的研究表明,护理查对,能够有效的减少因手术护理室混乱场景留下的负面影响。如因粗心导致的各种清点遗漏事故,在直接程度上给给医院的正常工作带来了不便,且有可能引发一系列矛盾冲突,更有甚者危机患者的生命安全[5]。

3、1手术室护理中存在风险的原因

人为原因是引发系列事故的根源,没有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去对手术史进行严格管理。在手术室护理中,保护病患安全是最重要的,而由于医护人员的疏忽和懈怠导致的一系列不安全事故,都很深程度上证明了医院管理机制的而不健全性。

手术室护理中,由于人员配置的不合理,使手术用物管理存在潜在风险。医护人员出现超负荷工作,体力透支等原因,在行常规护理时,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没有充分的重视。在手术室性手术护理时,对物品管理及工作流程没有按严格确认制度去执行。

3、2行查对制度的应用价值

对手术风险的防范措施中,行护理查对制度能够有效的了解病人病情,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对于风险管理的可控制因素,就在于运用查对制度健全风险制度管理。

行护理查对制度对提高护士防范风险的意识,降低风险系数,护理病患早日康复,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在护士日常的而工作中,注意结合医院现状对护士实施交接班制度时,查询和记录本都必须详细具体,交接要到位。在手术室行手术护理时,要注意检查有无遗漏手术用具,特别是缝针,对于手术中增加的器具要及时记录,手术后仔细规整。在对病患用药和输液中,要仔细查对,以免出现人为因素带来的负面影响。特别是对急诊病人实施抢救时,如果不行查对制度,就有可能威胁病人生命安全,严重者有可能致伤致残。行查对制度,能够将手术室护理风险降到最低,同时对于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规范手术用物管理,很好的配合医生手术,查对用药,及时记录手术中的手术用具,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使护理达到很好的效果。

护理人员在执行各项治疗和护理之前,必须坚持查对制度,必要时还要多方查对,以防因差错造成的各项事故的发生,给医院和自身甚至医患,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细化到各个方面就是必须遵医嘱,服药、注射、各项操作查对,以促成病患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谭英;探讨手术室护理查对制度在防范护理纠纷中的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 上旬刊;2013(3)

[2]刘宏英;探讨手术室护理查对制度在防范护理纠纷中的作用[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18)

[3]段德芬;查对制度在手术室护理实践中的实施[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3)

第11篇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护理效果

手术室属于医院环境的重要部分,起到对患者抢救、治疗的重要作用,对患者健康安全有着重要意义,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安全开展对医院、医护人员和患者而言都有重要影响。而手术室护理风险主要指代患者进入手术室到结束手术回到病房的全流程护理中,由于患者的病情与相关手术操作所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而引发的护理风险。针对手术室护理开展风险管理,主要是针对手术室护理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做对应的预防性管理,提升手术室护理的抗风险能力。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我院2013年8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320例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6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93例,女性67例;年龄范围为1至82岁,平均年龄为(39.2±5.8)岁;病程时长为3天至14年,平均时长为(5.9±3.2)年;急诊手术为48例,择期手术112例;观察组男性89例,女性71例;年龄范围为1至81岁,平均年龄为(37.9±4.6)岁;病程时长为6天至14年,平均时长为(6.2±2.7)年;急诊手术为54例,择期手术106例;所有患者在基本资料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具备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运用常规手术室护理,主要是在术前做好患者与手术信息核对,做好术前术后相关物品清点,避免异物遗留在患者体内,确保手术无菌化操作。对标本做好标签注明与张贴,避免标本混淆,做好医疗垃圾与器械的清点、清洗消毒。将患者安全护送到病房,做好护栏防护来避免坠床,同时要做好患者生命体征变化的监测,一旦有异常情况需要及时告知医生[1]。

观察组在手术室护理中运用风险管理,其中风险管理操作如下:

术前需重视患者访视,全面了解患者身心状况,是否有过敏史,同时依据专业医疗知识对患者做针对性心理疏通,让患者能够调整最好的心理状态面对手术治疗。与手术医生做好有效沟通,明确手术类型与患者情况,提升术中与医生的配合效果。对手术相关仪器做有效熟悉了解,尤其对于新进设备,要做好使用知识培训,同时在仪器的醒目位置做好操作注意事项与方法的标示,保证设备能够安全顺利的操作。对于手术用品做细致检查,避免准备不充分而导致的手术时间延误或者手术操作失误。在患者接待到手术室时要做好核查工作,核对其科室、姓名、性别、年龄、手术名称、手术部位、血型单、试敏情况、相关病历与腕带信息等具体的手术情况。同时要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与肢体功能状况,如果患者缺乏清晰的个人意识,需要让家属做好辅助回答。强化专业化培训管理,每月进行1次以上的实操训练,例如无菌操作、心肺复苏、心电监护等技能,同时要强调相关手术室护理的法律知识,让护理人员意识到自身岗位的责任,提升护理操作的严谨性,做好相关操作与记录,提升手术配合度。定期开展医疗与护理纠纷案例研讨分析,让护理人员了解医疗风险与相应的防范能力[2-4]。

1.3 评估观察

评估观察两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投诉率和护理满意度情况。护理满意度采用百分制调查表进行,90分以上为非常满意,60分以内为不满意,60分至90分为基本满意,满意率为60分以上群体总比例。

1.4 统计学分析

将采集的数据通过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同时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风险事件率和投诉率情况

如表1所示,在风险事件发生率上,观察组为2.5%,对照组为8.7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

如表2所示,护理满意度上,观察组为96.25%,对照组为81.2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风险管理的概念最初起源于经济学,主要是针对经济领域存在的风险因素做有效收集整理与分析,而后针对风险因素做对应的风险防控管理。将风险管理运用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主要是手术室护理环节存在着多种风险因素,严重影响了手术的正常开展和患者的健康安全,甚至引发较多的医患纠纷和风险事件。手术室护理中的风险管理可以有效的做好护理危险问题的预防控制,将风险问题更好的控制在最小发生率状态,保证手术室工作开展的顺畅度,提升手术室护理质量,建立和谐医患关系。

【参考文献】

[1]吴真勤.基层医院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探讨[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4,(z2):234-235.

[2]温曲英,徐月娥,叶新兰等.安全隐患自查模式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5,(11): 145-148,152.

第12篇

【摘要】:本文从手术室感染的成因和途径进行阐述、分析,并提出了手术室预防手术感染的护理措施。

【关键词】:手术室 预防手术感染 护理措施 灭菌

手术室感染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充分利用无菌技术、做好器械处理、改善手术环境、进行物品消毒、开展定期检查以及加强手术过程中的护理工作能有效预防病人的切口感染。护理人员要严格执行“三个100%”和“四严格”的标准,控制感染率。总之,有效的护理管理措施可预防手术室感染,提高手术质量。

1. 手术感染原因

1.1 由于手术创面范围广、程度深,伤口长时间暴露、组织牵拉和挫伤,再加上病人自身抵抗力下降,比较容易受感染。

1.2 急诊手术因患者病情危重、术前准备不充分而使切口感染的几率增大。

1.3 医疗器械处理不规范,杀菌效果不理想,或管理不规范,如消毒液失效未及时发现,都是造成手术感染的原因

1.4 术间手术室管理不当,消毒不彻底,由于手术医师无菌操作、手术技巧、伤口术后换药的粗疏等,均是引起切口感染的关键因素。主要是术中接触传播和浮游菌落到手术创面引起感染。

2. 临床资料

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我院手术室共实施手术1627例,老年(大于等于55岁)317例,成年(18-55岁)863例,青少年(12-18岁)258例,小儿(小于等于12)189例,其中一类手术412例,二类手术967例,三类手术248例。所有患者术前谈话解释手术原因、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取得患者或家属同意并签定手术同意书。常规行血常规、血凝及心电图检查,均无心肺功能不全、凝血障碍等不适于手术的禁忌症。

3. 综合护理管理措施

3.1 手术前,在病人接受手术前应做好皮肤准备工作,护士根据相关的医学知识和外科护理常规等内容将病人皮肤进行标准的备皮、清洗。对病人进行清洁及卫生处理,具体包括沐浴、理发、剪指甲、更换内衣裤、外穿消毒的棉质病人服进入手术室。手术前,应保证病人摄入充足的热量、蛋白质和维生素,增强病人自身的抗感染能力,加快切口的恢复速度。进入手术室后护士应该及时为病人建立静脉通道,做好麻醉,调整手术位置等。

3.2 手术中,综合护理措施要严格把关,不准任何人将与手术无关的书、报等物品带入手术间,避免造成交叉感染。护士在感染手术间配合特殊感染及一般感染前门口设警示牌,并应尽快将不用的仪器,特殊物品推出手术间。应避免局部皮肤组织受压过久,增进局部血液循环;

3.3 手术后,手术结束后护士及时用薄膜贴在切口处皮肤,以防止手术切口出现感染。手术后最关键的护理工作是做好对病人的定期检查工作,最终目的是为了及时发现异常问题,及时对病人切口进行处理,防止切口感染扩大。需要注意的是在手术结束后应使用生理盐水或甲硝唑溶液冲洗,对缝合起来的切口进行医学处理,目的是消除切口内的颗粒物质,然后用碘伏纱布擦拭切口周围,减少切口感染的隐。 建立细菌耐药和抗生素使用的监测系统:有条件的医院均应建立细菌耐药性监测网络,进行耐药性监测,而且药敏报告要有优先次序,以指导临床医师合理选用抗生素。

5. 实施效果

护士积极按照“3个100%”和“四严格”开展工作,在手术前后对病人实施彻底的清洁消毒,确保切口没有细菌存在,保持空气的合格率、器械进行灭菌消毒、医护人员的手细菌培养合格率均能达到100%;“四严格”具体内容包括严格各类缝合线、无菌手套、无菌纱布、引流管等的有效期;监督医生、护士无菌操作;皮肤缝合后切口消毒。由于护理人员严格执行以上标准,感染呈持续下降趋势。

6. 讨论

手术室感染是指在医院内获得的一切感染。护士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主力,护士的工作态度关系着病人身体的恢复情况,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医疗效果的保障,是医学水平提高的基础。在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当具备的职业道德就是严格按照标准执行无菌技术,这是降低手术室护理感染的最大保证。

护士需要对于手术过程中运用到的物品进行严格消毒,具体包括消毒液更新、消毒物品浸泡、细菌培养等,还要做好检验单备查工作,以确定采取的消毒措施是否有效。在手术室中使用无菌桌的根本目的是防止手术中病菌的传播,引发病人切口的感染。洗手的主要作用是利用水流冲去手上的细菌,以免在手术过程中与病人切口接触时引起感染。

总之,手术中的护理对防止病人的切口感染非常重要。而采取预防措施的根本宗旨就是减少手术室内的细菌含量。通过无菌技术、消毒处理等等措施就能起到明显的控制效果,从而避免切口感染。

参考文献

[1] Eveilard M,Quenon JL,Rufat P,et al.Assocjation between Hospital acquired Infection and Patient’s Transfers[J].Infect Control Hosp Epidemiol,2010,22(1):693.

[2] 刘慧娟,路志顺,孙红旗,等.院内感染监测及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结果分析[J].河南诊断与治疗杂志,2009,16(1):5.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