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梳理:小说文本特征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微型小说文学评论 考前梳理:小说文本特征

考前梳理:小说文本特征

2024-07-10 14:4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5.语言散文化。或语言质朴、口语化,或整散结合、诗化等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知识卡1:常规小说文本特征

形象塑造上(小说的要素之一就是塑造典型而鲜明的人物形象)

情节结构上(小说往往追求情节的跌宕起伏和激烈的矛盾冲突)

主题表现上(小说注重反映社会现象、凸显人性、表现社会的美丑等)

环境氛围营造上(小说以情节取胜,而散文则注重意境氛围的营造等)

语言特色上(浓郁的地方特色、语言典雅、符合人物特征、口语化等)

知识卡2:散文化小说文本特征

语言美(运用多种修辞,形象生动;综合使用多种表达方式,使故事的讲述更加灵活多变等。)

意境美(意境主要表现在气氛之中,既包括作者的情感、情绪的自然流露,也包括自然风光、民情风俗、生存状态的客观再现。)

情调美(富有审美意蕴,主旨往往比较含蓄,反映人与自然的关:和谐、抗争。人在社会中的生存状态,思考人的命运,突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纠葛,爱与恨、情与欲、人性的复杂多变,鲜活的、动态的等主旨。)

《知事下乡》问题:本文不同于一般的小说,虽也微波屡兴,但总体上平和推进,呈现出一种散文化、诗意化的美感。试结合全文,分析这一特点。

①淡化故事情节。作者没有刻意构建复杂尖锐的矛盾冲突,而以知事先生进入树林的见闻感受为行文脉络,情节平和舒缓。

②淡化人物性格。文中虽以知事先生为主角,但大量篇幅却放在对林中生物的描绘上,这种淡化人物性格而着意氛围渲染的写法,极大地丰富了作品的抒情容量和思想内涵。

③营造诗化意境。对槠树林间各种生物的描绘,营造了一种生机盎然、愉悦美好、天人合一的意境,使人、景、情相互交融,呈现出特有的诗情画意之美。(任答两点即可)

三、诗意小说(作者用文字构建的一个拥有画面感、音乐感,表意具象、简练、含蓄,而且升华了现实的意境。)

1.故事情节淡化。注重抒情,淡化叙事,情节延缓,结构松散,作者不追求紧张、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甚至没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

2.环境意境化。注重景物形象的描写,营造意境,着重展示的是一种纯净的审美世界。

3.人物虚化。甚至没有主要人物,人物大多是普通人,扁平而单纯,不是个性鲜明的英雄,并且被作者安排化入小说的情境氛围里。

4.小说的语言极凝练、简省,且富有诗意。讲究语言的音乐美,注重象征、隐喻等手法的运用。

5.注重细节描写。每一个细节都有意义,小说中的一言一行一物一件,都是有目的有价值的。

6.主题上隐去或淡化生活苦难,展现人情美、人性美,表达对美好人性的向往。

《百合花》《哦,香雪》《荷花淀》三则材料都有着相近的风格,是“诗意小说”的典范。请结合文本,从矛盾冲突、景物描写、心理描写、人物特点四个角度中任选两个角度,赏析“诗意小说”的特征。

这三则材料的诗意之美,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百合花》没有正面描写战争的残酷,而是描写了新媳妇和通讯员美好的第二次相见,虽误解却有情趣。

②富有诗意的景物描写。《哦,香雪》通过满月、山谷、小路、败草、树干等诗化景致的描写,烘托了寂静、清冷的氛围,为下文香雪心境的变化做了铺垫;《荷花淀》选取诗意的意象,如洁白如雪的苇席、透明的薄雾、荷叶荷花香等,字里行间充满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

③细腻生动的心理描写。《百合花》中“不断向房里瞅着”“好像在掂量”等细节,表现出新媳妇为是否献出新被子而展开的纠结;《哦,香雪》中,香雪端详铅笔盒时一系列的细微动作,如“打开”“一拍”“合严”“又打开”“摸出”“放进去”“又合上”等,表现了她爱护珍惜铅笔盒的心理;《荷花淀》表现了在唯美诗意的情境下,水生嫂等待丈夫回来的恬静而不急躁的心情。

④清新自然的人物形象。三篇选文分别塑造了娴静美好、深明大义的新媳妇形象,细腻纯真、自尊自爱的少女形象,勤快利落、温柔贤淑的水生嫂形象,这些人物都是美好自然、淳朴善良的。总之,清新、温柔、情趣、明媚、细腻、娴静、美丽,这些诗意之美洋溢在三则材料中,故可称之为“诗意小说”。(写出两个角度即可)

四、历史小说(以历史事件为创作蓝本,适当的想象、概括和虚构,改编或者续写历史事件或者历史人物,反应主人公或作者的人生态度和精神特质。历史性与科学性,故事性与新编性。)

1.历史小说应遵循的原则

符合历史真实:重要的场景、重要的人物、重大事件必须真实,力求还原历史。

允许适度艺术虚构。

贴合当今时代,解决当下的问题。

2.历史小说特殊的叙述手法——“历史”与“虚构/文学”(时空交错、故事新编)

①“故事”本身于史有据,历史事实、主要矛盾、人物命运都必须符合历史,不能对历史人物的命运进行臆造和歪曲。富有历史韵味;

②“新编”采用新意的讲述方式,适当的艺术夸张和必要的矛盾集中,使人物形象更为丰满,并对人物进行符合本身和时代背景的艺术加工。虚构多通过象征、隐喻、暗示、反讽、夸张、变形等来实现。充满现代性与想象力;

③“主题”对历史及现实均做出关照,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性。艺术地再现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揭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使读者从中了解历史并受到启示。

3.历史与现实交织,这种叙述方式的好处

历史与现实相呼应,营造历史氛围,补足背景,易于理解内容与情节,结构紧凑,情节完整;

拉开时间距离,更加全面地认识英雄,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从不同的角度对人物进行衬托(描述),让读者更全面地认识人物,使人物形象更立体可感,表现当代人对历史人物的尊敬之情。

使用文献档案,丰富文章内容,与小说叙述相互印证,使艺术描写更真实。

时空变换,既体现……的(形象)历史价值,又使……具有当下意义。增加作品的厚重感,又能表现当下的意义,使主题内蕴更深刻(时空变换,多层次地表现主题)。

问题:《踏莎suō行》为例,谈历史小说创作要注意的原则(6分)

①符合历史真实:重要场景、重要人物、重大事件必须真实,力求还原历史,如寇准澶渊之盟立功、三次被贬、寇准忠君爱国的正面形象均有据可考。

②适度艺术虚构:在细节上通过艺术的虚构、想象、使历史人物个性鲜明、生动形象;如在雨中赶路、推车、擦汗、夫妻对话等细节是虚构出来的。

③贴合当今时代:不能为写历史而写历史,要反映现实特点,解决当下问题;如本篇所表现的忠诚、耿直、超然等依然有现实意义。(启发在政治清明的时代,依然需要寇准这心系百姓的人,统治者应虚心纳谏,关心民生,实现国泰民安)

五、科幻小说(“科学”与“幻想/文学”)

科学性

1、内容、题材有关科学问题;

2、科学事实和预见为基础,能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文学性

1、有较强的文学思维,如注重场景设计、想象奇幻;

2、有强烈的文学手法、方法,如精巧的构思、出彩的叙事、精彩的描写等;象征、隐喻、暗示、反讽、夸张、变形等手法。

3、表达目的不只是表现科学原理发现等,更是科学幻想背后的人情、人文、文化和文明,如人类与宇宙的关系、人类社会未来的命运等。

《赡养上帝》题目:作家刘慈欣认为科幻文学需要保持“科学性与文学性的平衡”,请从“科学性”与“文学性”的角度简析本文的基本特征。

①科学性。小说内容交织着科学事实和预见、想象,激发人们对宇宙、科技等的思考,开拓读者的创造性思维。如文中的上帝经由外星飞船往来太空和地球,由反物质发动机推动的飞船可以进入光速飞行等超现实的存在。

②文学性。小说在场景宏大震撼、想象奇幻之外,还注重在人物设置和情感描写等方面的细致刻画,体现出较强的文学思维。如上帝与秋生一家离别之时和秋生在灿烂星空下的思索,都极具文学思维的细腻和真实。

③人文性。小说将奇丽的科幻与优美文学相融合,将科学想象寄予文学思维,产生无穷的魅力,吸引读者思索人类与宇宙的关系,关注人类社会未来的命运,蕴藉深沉。

六、魔幻小说(魔幻性与真实性)

魔幻性

题材内容荒诞不经、脱离现实生活,或者人物、事件不存在于现实生活中,或者用神话故事形式;

情节荒诞、离奇;

笔法荒诞,荒诞离奇的描写、意识流手法、时空穿梭的构思等。

真实性

人物真实:细节描写真实,情感(心理)真实,语言动作符合人物身份、性格、气质等。圆形人物(性格随情节、环境而发展变化,真实反映人性的复杂)

情节真实:发展合情合理,符合逻辑:有铺垫、伏笔、照应。

环境真实:环境于史有据,有现实基础(时代背景),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主题真实(精神真实):反映某种精神或社会现象。

叙述方式:第一人称、有限视角、书信体、访谈录等。

魔幻是现实的变形,其中必然蕴含着真实,这里的真实性既有生活真实,更有艺术真实,如人物真实、情节合乎逻辑,反映的现实生活和主题都是真实可信的。

《高速公路上的森林》问题:有人说,这篇小说在荒诞中藏着真实。请从“荒诞”和“真实”两个角度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荒诞:

①情节荒诞。如小米开尔误把广告招牌当作森林,(马可瓦多知道了小米开尔拆的是广告牌还要学习小米开尔的做法,)警察阿斯托弗把广告牌上的假人当成真人、把锯广告牌的马可瓦多当成假人等情节,都是违背现实的,带有明显的荒诞性。

②笔法荒诞。小说情节是对现实生活的夸张变形。如现实生活中,城市里不可能没有树木,上学的小孩也不可能没有见过树木,而作品中小米开尔连树和广告牌都分不清,这是对现实生活进行夸张变形的荒诞笔法。

真实:

①塑造的人物真实。马可瓦多和家人都是当时社会生活中底层人物的代表,真实可信。

②情节设计符合逻辑,具有艺术真实性。如介绍小米开尔“从一出生就住在城市里,从来没看过森林,连从远处看的经验也没有”,使后面他把广告牌当成树林的情节显得合理可信;叙述阿斯托弗的近视以及他不戴眼镜的原因,为下文阿斯托弗没看见蜷缩着的马可瓦多这一情节的展开埋下了伏笔。

③反映的社会生活(社会情况)真实。底层百姓在极度严寒和窘迫中,往衣服里塞报纸御寒、砍柴取暖,都是当时社会现实的真实反映。

来源:微信公众号:陌上红云栖

我们尊重原创,好的资料也值得我们推荐。出于学生学习与同行交流,我们采用了部分微信公众号、QQ语文群及其他免费网络资源。若因第三方原因,无意中侵犯了您原创版权,请联系处理,谢谢!发布文章只是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