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相机徕卡IIIF与LTM(L39)系统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徕卡著名镜头是哪款 最美相机徕卡IIIF与LTM(L39)系统

最美相机徕卡IIIF与LTM(L39)系统

2024-07-06 20:4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最美相机徕卡IIIF与LTM(L39)系统-上篇 2020-04-14 20:22:52 18点赞 56收藏 19评论

最美相机徕卡IIIF与LTM(L39)系统-上篇

前言

胶片摄影系列文章已经来到了第7篇,这些文字中,有历史有故事也有个人的论述,无论如何,我都希望读者们能够耐心阅读这些文字,虽然在这个快节奏时代阅读都显得有点奢侈。

21世纪的世界,一切都变得成熟,稳定,高效而且...

平淡

日新月异和五彩缤纷似乎已经从我们的字典里消失,技术的进步没有停止,但是和过去的200年相比,科技似乎失去了原本的震撼力。

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们才会去学习这些历史的碎片,去寻求阔别已久的灵感与思路。

书归正传,这一次,我们来讲述的是大家喜闻乐见的:

最美相机徕卡IIIF与LTM(L39)系统-上篇

LEICA

徕卡品牌:自诞生之初至今,始终是*级相机的代表品牌之一。

徕卡相机:造型优雅,精工细作,价格昂贵,曲高和寡。

徕卡印象:大师手中的妙笔,土豪胸前的徽章,摄影爱好者的Dream camera。

徕卡为何地位崇高呢?它在相机与摄影的发展史中又代表了什么呢?让我们从头说起吧......

自1839年达盖尔拍摄了第一张银版照片,摄影技术已经发展了180年,如果我们要给这段历史划分成不同的世代,应该是这样的:

1.0 巨人时代(1839年至今):摄影诞生之初,相机还是十分巨大的设备,通常固定在室内使用,如果你想把相机带出门去,可能需要为它们装上轮子,甚至还需要带上暗房。这个时期的摄影技术,还没有一套成熟的设计标准,人们尝试各种不同的材料与工艺实现照片的拍摄,如银版摄影,盐纸印相,火棉胶湿版摄影与干版摄影等等,其中干版摄影的出现简化了摄影的流程(不用带暗房了),为下一个时代揭开了序幕...事实上,这些古老的摄影技术一直拥有着自己的拥趸,它们从未消失,也从不主流。

19世纪的银版照片,是不是觉得画质还挺不错的19世纪的银版照片,是不是觉得画质还挺不错的

2 胶卷时代(19世纪80年代-21世纪初):一个伟大的人,乔治 · 伊斯曼,他在19世纪80年代,成功制造出了软质的感光材料,这个发明直接催生了第七艺术,事实上,百年以来,柯达公司一直是支撑电影产业的巨人。

回到照片摄影,胶卷的出现实现了相机的小型化,也推动了底片的标准化,这个改变使摄影大众化成为了可能,就如柯达著名的广告语:

你按快门,剩下的交给我们

过去的摄影,摄影师们要自己涂布感光版,根据涂布情况进行曝光拍摄与照片冲洗,步骤繁琐,专业性强;而柯达胶卷相机,预装了大量底片,拍摄者只需要操作曝光,拍摄完成把机器送回柯达公司,冲洗照片并重新装填胶卷,人人都是摄影师的时代正式到来。

今天,我们的胶片上,依然可以看到伊斯曼这个名字今天,我们的胶片上,依然可以看到伊斯曼这个名字

19世纪末的胶卷相机多为功能简单的方盒相机,由柯达公司负责装填胶卷,这些相机价格低廉,它们让摄影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不过,人们总是追求进步的,能不能有一种相机,性能强大,并且可以自己更换胶卷呢?于是便有了下面的故事。

2.1旁轴相机时代(1913年-20世纪50年代):20世纪初,摄影技术已经开始了大众化的进程,不过,在严肃摄影领域,传统的干版摄影与页片还是主流选择,这个时候,一个奥斯卡 · 巴纳克的人,制作了一台小巧的相机,它有着齐全的功能,可以使用暗盒安装35MM电影胶片,在功能,体积,便利性三个方面找到了平衡点,正是从这里开始,徕卡旁轴相机开始了长达百年的漫长旅程。

两次世界大战前后,诞生了多种基于可换胶卷的相机类型,我们现在看到的单反,双反以及折叠相机都已经出现,不过,以徕卡为代表的旁轴相机在这一时期表现最为出色,在专业领域得到广泛接受;这一时期,胶片技术也在进步,135胶片与135相机以均衡的性能,适中的体积与画幅,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在50年代之前,各家135相机的*级产品都会是旁轴联动测距相机。

旁轴时代由徕卡相机开创,也由徕卡相机领路,徕卡是这个时期的佼佼者,即使称此阶段为徕卡时代也不为过。

2.2 单反时代(20世纪50年代-21世纪初):在上个世纪50年代的日本,有两家实力雄厚的光学企业,一家叫做佳能,追随着徕卡的步伐,制造LTM系统的旁轴相机,生意兴隆,另一家叫日本光学,追随着光学巨人蔡司,制造类似CONTAX相机的S系统,但是在徕卡帝国的统治之下,销量似乎不尽人意;在完成堪称日本旁轴相机顶峰的NIKON SP之后,日本光学决定走出徕卡的阴影,走一条自己的路,于是世界上最早的专业级135单反相机系统出现了,它叫做NIKON F系统;

NIKON F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它让人们看到单反系统强大的扩展性,特别是对于镜头的支持能力远远超过了旁轴相机,在尼康的带动下,其他日本厂商也纷纷进入单反阵营,世界摄影产业中心渐渐由德国转向了日本。这个时期的旁轴相机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产品开始两极分化,高端的艺术创作工艺品与低端的家用简易相机。

2.3 自动化时代(1985年-21世纪初):美能达7000,一部规格与价格都不太高的相机,今天,想要收藏一台美能达7000,也只需要区区两三百块而已,但是就是它,在1985年登场之后,相机的世界改变了,尼康与佳能纷纷停止了手动对焦相机的开发,此后的主流日系品牌,都开始了自动对焦单反机的开发,在1985年以后,尼康、佳能、宾得,美能达等厂商,推出的手动对焦单反机数量一个手都能数过来。

现代相机在这个时期定型,我们现在使用的数字单反机,也是在此基础上数字化的成果。

2.4 短暂的APS时代:Advanced photography system,先进摄影系统,简称APS,是胶片时代末期,各大厂商联合制定的新标准,并开发了新的胶卷与相机,这是对应摄影技术变革的后备计划:PLAN A,数字化摄影,如果发展不顺利,那么还有一个基于传统胶片技术的PLAN B,APS,不过,显然,数字相机的进步足以满足专业摄影的要求,后备计划也就没有继续进行的必要了,最终,APS这个画幅保留了下来,作为数字相机向全画幅发展的中间规格。

3.0 数字时代(21世纪初至今):数字相机在20世纪70年代诞生在柯达公司的实验室里,80年代索尼也设计了磁录照相机MAVICA,但是数字相机真正开始取代传统胶片,还是21世纪以后的事情,接下来的发展大家都知道了,数字相机已经袖珍到可以装进手机,并且可以拍出质量优秀的照片了。

徕卡,在历史长河的长河中,开创过时代,引领过行业,最重要的时,今天,徕卡依然是那个徕卡,依然秉承一贯的理念在设计相机,依然在我们身边。

35MM相机的起源

1912年,一位叫做奥斯卡 · 巴纳克摄影爱好者,为了随时随地拍摄高质量的照片,决定自己制作一部可以随身携带并且可换胶卷的小型相机,他选用了当时已经技术成熟的35MM电影胶片,通过自己设计的暗盒安装进相机,一次卷入1.5米左右的长度,可以拍摄36X24mm的矩形画面。1913年,相机制作完成,奥斯卡先生使用他拍摄了历史上第一张135照片,他所定义的135画幅一直应用到了今天,而这部相机相机也被徕兹先生看中,成为了徕卡相机的原型UR-LEICA。

奥斯卡 · 巴纳克先生制作的UR-LEICA相机奥斯卡 · 巴纳克先生制作的UR-LEICA相机

UR-LEICA拍摄的第一张照片UR-LEICA拍摄的第一张照片

现在,拍摄照片的位置也被做了标记,成为了摄影爱好者的朝圣地现在,拍摄照片的位置也被做了标记,成为了摄影爱好者的朝圣地

1925年,根据UR-LEICA原型机设计的商品化产品徕卡0型问世,此后产品不断改进,陆续推出了徕卡I,II,III三个系列,加入了联动测距,慢门机,闪光同步与自拍机等新功能,不过相机结构与设计思路都与原型机一脉相承,这些机型跨越了战争年代一直生产到了50年代,它们被统称为巴纳克徕卡相机。

巴纳克型徕卡相机

巴纳克徕卡相机在历史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纪实摄影领域拥有很高的认可度,也被它的竞争对手争相仿制。

很多历史名人使用它们,比如巴顿将军和隆美尔将军,比如布列松;很多著名照片用它们拍摄,比如著名的胜利之吻。

巴纳克机型经典的设计应用了几十年,器材系统的完整性与拍摄性能都达到了相当的高度,之后,徕卡公司完善了相机的使用体验,推出了著名的M系列,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

奥斯卡 · 巴纳克先生奥斯卡 · 巴纳克先生

巴纳克型徕卡相机与它的追随者们巴纳克型徕卡相机与它的追随者们

今天,这些继承了元祖135相机血脉的巴纳克型相机,市场上并不罕见,对于熟练的使用者来说,它们依然可以成为称手的摄影工具,当然,最重要的是,它们的价格平易近人。

最美相机徕卡IIIF与LTM(L39)系统-上篇

机型介绍:

徕卡原型机于20年代实现了量产,采用固定镜头,折叠取景器(后期升级为筒型十字框取景器)与圆角机身,经典的机身形体设计跨越时代一直沿用至今天,这台相机现在也被称为徕卡0型,成为了珍贵的历史藏品。

为了让普通爱好者也能体验0号机,徕卡公司在2000年推出了该机型的复刻版,对于徕卡用户来说,它的定价也在合理区间之内。

徕卡0型,编号116徕卡0型,编号116

徕卡0型复刻版徕卡0型复刻版

徕卡I系

0号机作为首批产品均为手工制作,数量稀少(一说31台),还称不上是一台完全商业化的产品;在0号机的基础上,徕卡完成了可换镜头的标准型(30年代初),也称为徕卡I型,镜头接口为39MM螺纹口,又称LTM接口或L39接口,升级快门机达到1/20-1/500,采用筒型取景器,并可配备黄斑测距仪,徕卡标准型的机身结构,旋钮上片与快门系统,成为了巴纳克机型的战前标准设计,此后的机型在此基础上增加功能,逐渐完善。

LEICA IALEICA IA

LEICA I mod.C,和后期的IC并不相同LEICA I mod.C,和后期的IC并不相同

徕卡II系

出于严肃摄影对精确对焦的要求,徕卡推出了对应的测距仪器,使用者通过仪器测出距离数据,再将镜头调整到正确位置,进行拍摄。

顶置黄斑测距仪顶置黄斑测距仪

这种外置的配件虽然设计精巧,但是它让相机失去了原有的便利性与便携性,于是,徕卡决定在I型机身上增加联动测距系统,只要旋转镜头就可以同时移动黄斑与调整焦点距离,这就是后来的LEICA II型,我认为,II型徕卡已经是十分完善的135旁轴相机,核心功能都已具备,性能满足常规使用需求。

LEICA II型LEICA II型

徕卡III系

徕卡III系是巴纳克型相机中功能最全面的,它在II型的基础上增加了慢门机构与T门,在50年代之前,巴纳克机型3个系列持续改进,提升快门性能,增强机身结构与内部传动组件,发展出了A-G的多个不同改型,我们以III系为例介绍一下这些型号的升级历程。

基础版本的LEICA III基础版本的LEICA III

LEICA III:二战前机型,最基本的型号,采用焦平面快门,快门机档位1/30-1/500,慢门机1-1/20,设有B门与T门,底部装片,拍摄24X36画幅照片,LTM(L39)镜头接口,取景器为50MM无视差矫正取景器,独立联动测距系统,背后分为两个窗口,取景窗与测距窗,配备冷靴,无闪光同步接口,产于二战之前。

LEICA IIIA:二战前机型,基本型升级版,快门提高至1/1000。

LEICA IIIB:二战前机型,在A型基础上,改变取景窗布局,两个窗口合在一起,但是依然是两个窗口。

LEICA IIIC:跨越战争年代的机型,在B型的基础上改为一体式金属机身,机身宽度略微增加,由于此型号生产时间跨度很大,最后期生产的版本似乎与F型相同(或接近)。

LEICA IIID:二战前机型,在C型基础上增加了自拍机,此型号非常稀少,价格昂贵,是收藏家追逐的对象。

LEICA IIIF:战后机型,系列中集大成的产品,升级了内部机械齿轮组,机械运动已经具备M系机型的丝滑意味,进片旋钮与计数器增加卡位,比起过去各机型拧螺丝一样的手感进步许多;F型快门运转更加可靠,快门转盘改为大盘,增加ISO与闪光GN提示(只是标识,给自己备忘的),增加了闪光同步,部分F型装备了自拍机,造型看起来更加精美,国外一些媒体称LEICA IIIF为最美的相机。

LEICA IIIF 红字自拍版LEICA IIIF 红字自拍版

在III系发展的过程中,I II两个系列也同时更新机身模具与机械组件,后期的I II型也采用了一体式机身,提升了快门指标,IG甚至加装了慢门机组,三个系列最终收官型号为G型。

采用外置取景器与一体式机身的徕卡IC,取消的慢门机位置被金属盖板填充采用外置取景器与一体式机身的徕卡IC,取消的慢门机位置被金属盖板填充

巴纳克机型的优点:

巴纳克机型的设计初衷是一台可以随身携带的精密相机,所以,一台安装着拉脖镜头的徕卡III系相机确实有着十分迷你的体型,可以轻松装进口袋,而且他们的性能也达到了胶片机时代的主流水准。

巴纳克机型继承元祖135相机的设计理念,它们的造型十分古典与优雅,功能导向的设计有着完美的协调感,操作这样一台机械,总能让人感到一种徜徉于历史中的浪漫味道。

巴纳克机型是最平价的纯正徕卡相机...

巴纳克机型的痛点:

作为135相机最原始的设计,以今天的标准衡量,痛点确实是不少的...

首先是取景体验不佳,巴纳克机型的取景目镜很小,倍率低,亮度也不高,对于戴眼镜的用户十分不友好;

其次是相机的取景窗与测距窗是两个窗口,对焦精度虽然还不错,但是使用起来比较繁琐;

再次是相机装卷十分麻烦,需要修剪片头,操作不好可能会扯坏胶卷,即便是老手,也难保偶尔翻车...

装片时需要根据图示修剪片头,否则可能出现挂不上,扯坏齿孔,伤害快门布帘等恶性事故...装片时需要根据图示修剪片头,否则可能出现挂不上,扯坏齿孔,伤害快门布帘等恶性事故...

最后,机器的操作相对繁琐一些,快门与慢门是分开两个旋钮(早期相机大多如此),操作顺序也有一定的要求,对于新手来说,上手难度略高少许。

从实用的角度来说,巴纳克机型的机身性能与可选镜头群满足拍摄优秀照片的基本条件,但是拍摄体验与效率相比M系列机型有着较大的差距,不过我觉得,既然选择胶片摄影,选择机械相机,那么我觉得效率也不是那么重要,品味拍摄的过程,培养艺术的直觉才是胶片摄影的意义所在,每一种器材都有着它能给你的独特体验。

关于黑漆:

对于徕卡收藏来说,早期的徕卡机型黑漆版本都是具有相当收藏价值的,相比十几万到几十万一台的黑漆M3,黑漆巴纳克机型价格并没有超过普通版太多,让普通收藏爱好者也可以尝试;大部分黑漆产品都产自二战以前,它们除了拥有更复杂的表面处理工艺意外,其金属色的部分也采用了镀镍处理,和后来的镀铬表面相比,镍金属颜色偏暖,辨识度很高,整体色调更加典雅,我个人非常喜欢这种质感搭配,以后有机会也希望能够入手一台。

镍铜LEICA III镍铜LEICA III

镍铜LEICA III镍铜LEICA III

最后说说LEICA IIIG:

看到这里,许多徕卡玩家恐怕会说,我是不是漏了些什么,嗯,那就是巴纳克徕卡的最终作品,LEICA IIIG。

G型是与徕卡M3并行的机型,从产品布局的角度,G型更像是徕卡公司为了纪念LTM系统辉煌历史的收官之作,相比F型,G型大幅度增加了取景窗的尺寸,也增加了矫正线框,使用体验获得了很大的提升,是巴纳克机型中规格最高的机型,当然,价格也是最高的。

LEICA IIIGLEICA IIIG

我个人而言,对于IIIG型是不太喜欢的,首先,它的机身设计稍显臃肿,失去了元祖机型的轻灵气质;其次,它并没有解决巴纳克机型的大多痛点,取景与测距窗口依然分离,慢门调节依然独立,装片依然困难;最后,它的取景窗虽然增大不少,但是与M系机型相比依然有很大差距,框线也只支持50和90两种,实用性一般。G型的价格比起F型要高出许多,但是提升并没有看起来那么美好,如果说要选择LTM系统中更加强大的机型,我觉得佳能的后期旁轴机型完成度都更高一些。

在LTM系统中走的最远的其实是佳能,佳能7已经是十分强大的机型在LTM系统中走的最远的其实是佳能,佳能7已经是十分强大的机型

虽然性能强大,不过比起徕卡,确实少了一份优雅虽然性能强大,不过比起徕卡,确实少了一份优雅

最美的相机-LEICA IIIF

花费了这么多篇幅讲述历史知识,读者们一定会认为这是一篇科普文章,然而这其实是一篇晒物的文字,下面就以我拥有的这台LEICA IIIF为样板,谈谈巴纳克机型的设计细节。

我的LTM小系统我的LTM小系统

这是一台产于50年代的LEICA III机型,属于F型中期产品,无自拍机版本。

得益于巴纳克机型数十年的生产与改进,让这种典雅的设计一直保持到了50年代,所以今天,我们依然不难拥有一台状态完好的徕卡III型相机,作为我们的随身相机,记录生活中的有趣瞬间。

这台LEICA IIIF相机配备了一枚SUMMITAR 5CM F2标准拉脖镜头,黄铜镜身,镀铬表面,体型小巧但是分量十足,据考证,这也是F型机身常见的套机配头,相比早期的ELMAR 5CM F3.5标头,它的体积大了一些,不过依然称得上是便携镜头。

我的LEICA IIIF相机我的LEICA IIIF相机

外观与构造

正面

相机正面采用一体式顶盖,荔枝纹饰皮,与早期机型相比,后期的设计更加简洁,组件之间的结合更加稳固,机身强度更高,外形方面更加贴近现代的审美,不过,这台机身没有配备自拍机,是一个小小的遗憾。

LEICA IIIF正面LEICA IIIF正面

LEICA IIIA正面,对比机身结构的不同LEICA IIIA正面,对比机身结构的不同

顶部

相机顶部设计,与其之前的机型相比差异较大,我来依次说明:从左到右依次配置有上片旋钮,快门,退片按钮,快门档位选择,扩展插座(冷靴),机身铭文,退片旋钮,屈光调节;

LEICA IIIF的顶部设计LEICA IIIF的顶部设计

LEICA IIIF的顶部设计LEICA IIIF的顶部设计

LEICA IIIA的顶部对比LEICA IIIA的顶部对比

首先是进片旋钮,内部增加了ISO/ASA指示,和我们常见的日系手动相机不同,LEICA IIIF的感光度调节与测光无关(徕卡L39机型均无内置测光),这种指示的作用就相当于我们把胶卷盒上的一片撕下来,插在相机后该的插槽中一样,用于提醒自己机内的胶卷类型,对于相机功能并无影响。由于F型机身改进了内部齿轮组,进片旋钮的运转十分平稳,在所有L39系统机身中,它的手感鹤立鸡群;

快门按钮为实心设计,不能使用传统的螺纹快门线,按钮一侧有个黑点,上弦时,快门钮转动,可以通过黑点看出来,据说有高手可以通过观察黑点的旋转和位置,利用退片机构实现多次曝光,我觉得有点悬,不敢轻易尝试;

退片拨杆与其他相机的退片按钮功能相同,拨到R档位可以进行回片;

快门调节盘较以往机型尺寸有所增加,快门上弦后才可以调节快门档位这一点并未改变,快门盘下方有一圈红字,据查证是闪光灯指数提示,作用与感光度调节一样用于提示自己...

扩展插槽是冷靴设计,可以安装测光表或取景器,由于LEICA IIIF并没有多焦段框线...实际上它就没有任何框线,因此使用标准镜头以外的焦距段的时候,需要在这里安装外置取景器。

配合35MM镜头与对应取景器配合35MM镜头与对应取景器

机身铭文是早期徕卡标识机器的方式,文字标明了徕卡品牌(LEICA),专利(DRP),公司创始人的名字(ERNST LEITZ)以及公司的发源地(WETZLAR),德国人很重视自己的家乡,很多德国产品都会标识建立公司所在的城市名字。我个人很喜欢这个设计,我觉得它比可乐标更有B格,它象征着传统与传承,可惜在M4P的可乐标出现之后,徕卡就很少使用这种肩部铭文了。

最后是退片旋钮,这个部分在系列产品设计之初就没有太多改变,一如既往地传统,一如既往地不好用...徕卡的退片机构是长期遭到诟病的部分,我实际操作下来感觉还是可以接受的,当然,这和技术魔人福伦达的退片制退器相比差距还是挺大的。

退片旋钮退片旋钮

在正常安装胶卷的情况下,拧动上片旋钮,机身顶部所有的四个圆形组件全都会转动,机械感十足。

装上镜头的顶部造型装上镜头的顶部造型

镜头伸展状态镜头伸展状态

背面

背部可以看到一个猫头鹰似的取景器,分为左右两窗,左边是测距窗口,右边是取景窗口,体验么...习惯就好;

取景器右侧是闪光同步接口,从F型开始,徕卡相机终于具备了闪光同步的功能...

最美相机徕卡IIIF与LTM(L39)系统-上篇

什么?你问我猫头鹰是什么意思?什么?你问我猫头鹰是什么意思?

直到伟大的徕卡M3登场,这两个小窗才合二为一直到伟大的徕卡M3登场,这两个小窗才合二为一

底部

相机的底部设计相当简洁,只有一个开关锁,旋转可以打开底盖;脚架螺孔设置在机身的一侧,这样的设计似乎会导致重心的偏移,好在III系机身不算沉重,配套镜头也都是小巧精致的类型,使用上应该不会造成困扰。

最美相机徕卡IIIF与LTM(L39)系统-上篇

徕卡相机自从诞生之时,就一直坚持着一体式的机身设计,从相机底部安装胶卷,这样做一方面大幅增加了机身的坚固度,另一方面也大幅度增加了装卷难度,我在胶片机方面也算是老司机了,在给LEICA IIIF装片的时候,也要小心翼翼剪好片头,插好名片(有兴趣请搜索名片装片大法),才能保证不会玩脱。

打开底盖可以看到一体型的机身打开底盖可以看到一体型的机身

机身内部可以看到剪片提示机身内部可以看到剪片提示

LEICA III系装片LEICA III系装片

镜头接口与测距机构

巴纳克机型均采用LTM接口,又称L39螺口,镜头直接旋入机身,通过接口上部的悬臂进行联动测距;

L39螺口L39螺口

L39与M卡口镜头,在接环内圈有一个联动套筒,对焦过程中,套筒前后移动,推动测距悬臂,使取景器内的黄斑移动,实现联动测距,另外,M口的测距曲线与L39口相同,因此可以通过转接使L39镜头应用在M机身上。

测距悬臂测距悬臂

红色部分即为测距套筒红色部分即为测距套筒

相信对于大多数人来说,LEICA IIIF都会是一台漂亮的相机,它的设计表达了设计师对工业设计美学的领悟,它的机械布局完全源自于功能结构,但是组件之间却找到了完美的平衡;经过时间的沉淀,以现代的眼光欣赏,这台相机又被赋予了浓郁的历史的味道,令人爱不释手。

最美相机徕卡IIIF与LTM(L39)系统-上篇

标准镜头与照片时间

考虑到文章下篇会专门讲述L39系统的镜头群,这里就只展示相机配套标头SUMMITAR 5CM F2标准镜头。

镜头外观:

这是一枚伸缩镜头,做工扎实,手感沉重,生产于二战之后,双高斯结构,光学设计介于早期的SUMMAR与后期鼎鼎大名的SUMMICRON之间,价格不高,属于普通爱好者也玩得起的类型;镜头镀膜成紫红色,色泽淡雅,早期的版本据称采用放射性物质镀膜,颜色呈金黄色,价格一度炒的很高,大概玄学层面有加成吧;镜头光圈采用无极调节,6片结构,六边形十分硬朗;同大多数L39镜头一样,镜头在无限远位置有锁定,这是为了方便装卸镜头。

紫红色镀膜大眼睛紫红色镀膜大眼睛

镜头的伸缩设计有轨道,旋转到特定角度可以拉拔,不像早期的ELMAR标头的三爪卡口,看起来牢靠很多。

最美相机徕卡IIIF与LTM(L39)系统-上篇

昂贵的原厂镜头盖昂贵的原厂镜头盖

镜头的成像:

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世界每时每刻都在改变,我们每天置身于信息的洪流中,感受这快节奏的生活。

我们已经习惯于将各种因素量化,通过数据去了解事物,对于摄影器材也是如此:解析,对比,中心与边缘,紫边,眩光,焦外与二向性,我们用测试数据给器材的表现定型,我们还没有试用就已经得到了结果。对于许多爱好者与摄影人,指标是最实际的标准,色彩,风格,质感,这些都可以后期,他们只要那支分数最高的镜头。

其实,世界不是这么简单的,现代镜头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高精度模造镜片,光学精度与材料工艺都达到了很高水平,带来的成果就是高端镜头的表现都十分相似,也都十分优秀。但是正所谓满分的试卷都是相同的,错误的答案才是千奇百怪的,过去的科技水平有限,设计师们通过不断尝试,利用有限的计算能力与材料性能,通过结构设计去提升镜头的光学性能,甚至利用光学缺陷去形成风格化的表现,每一枚镜头都蕴含着一种对光学,对光影的理解。拍摄胶片,镜头的风格,胶片的表现,光线的条件,题材的特点,各种因素排列组合都可以呈现不同的结果,灵活运用这些特性,搭配属于自己的风格正是胶片摄影的乐趣所在。

回到SUMMITAR 50这枚镜头,以现在的标准看,它的素质并不突出,在解析细节方面称不上*级,但也在水准之上,逆光能力比较差,小光圈会出现一些神奇眩光效果(这个效果的极致就是所谓圣光35F1.4),镜头反差很低,风格细腻柔和,拍摄黑白照片时,对灰阶的表现很高级,与现代森山大道式的黑白审美大相径庭。

这枚镜头的黑白表现比较符合我的个人口味,不过,也确实有不少朋友认为我的片子偏灰。

柯达电影卷5222柯达电影卷5222

柯达电影卷5222柯达电影卷5222

SUMMITAR 50的低反差效果,使得照片保持着一种老照片的风味,当然,确切地说,老照片也就是用这些镜头拍摄的。低反差的出片,在后期方面也具备更大的空间,喜欢高对比黑白的风格拉一下曲线就可以得到了。

柯达电影卷5222柯达电影卷5222

SUMMITAR 50在色彩方面的呈现又是另一个风格,浓郁而厚重,下面的两张片子是用富士业务卷拍摄的,这个胶卷的风格就是清淡,和这枚镜头搭配有一种恰到好处的感觉。

富士业务卷100富士业务卷100

富士业务卷100富士业务卷100

其实胶卷与镜头的相性也是很有趣的研究,哪种组合清新,哪种组合浓郁,哪种组合适合晴空万里,哪种组合适合阴雨绵绵,哪种组合肤色美丽,哪种组合沧桑厚重,每一种胶卷,每一枚镜头都有着自己的个性,现代摄影的后期或许可以模仿这些组合的风格,但是,灵感却要从这些实践中诞生。

配件与附件

徕卡的产品价格向来是十分高昂的,其相机的配件价格往往也十分给力,一个镜头盖的价格就与一支苏联制的标头相同,所以,在我们选择相机的时候,配件是否齐全也是一个重要的参考依据。当然,由于徕卡的追随者很多,也有很多其他品牌推出了可以通用的配件与附件,可以作为代替品使用。

片轴

相机采用底部装片,无法在机身内部挂住片头,因此,巴纳克机身系列都配有一个可以拆卸的片轴,购买这些相机的时候也要注意机器是否有安装片轴,缺失这个零件机器无法正常使用,单独购买一个原厂的片轴也价格不菲。

最美相机徕卡IIIF与LTM(L39)系统-上篇

机身盖

徕卡原厂的机身盖价格昂贵,也不多见,国产的塑料旋盖一样好用,几块钱的价格也不怕丢失。

我用的机身盖特别一点,是用柯达傻瓜相机的30MM泛焦镜头改造的,光圈大约F11,所谓泛焦镜头就是靠小光圈大景深来代替对焦的镜头,过去低端傻瓜相机上常见这种设计,这个机身盖装在机身上,心血来潮也可以拍张照,很有意思,当然,画质方面就不要抱太大期待了,事实上我还没用它浪费过胶卷,数字转接倒是尝试过几次。

可以拍照的机身盖可以拍照的机身盖

我很喜欢这个机身盖,不过也有遗憾,就是上面的印字实在不好看,应该好好设计一下,再不济,不印字也可以啊...

最美相机徕卡IIIF与LTM(L39)系统-上篇

是不是还挺漂亮的是不是还挺漂亮的

取景器

巴纳克机型只配备了50MM视野的取景窗,使用其他焦距镜头的时候都需要外置取景器,如果镜头较多,可以选用一步到位的多焦距取景器,如徕卡的鱼雷取景器货苏联的转轮取景器,如果只有1-2枚镜头,单焦距取景器通常更明亮,窗口更大,价格也比较低,如下图这支苏联产35MM取景器,还附带一个85MM的盖子,可以对应两种焦距的镜头。

最美相机徕卡IIIF与LTM(L39)系统-上篇

皮套

手动相机的时代,购买相机都是标配一套皮套的,通常是底座半套加组合标头套,徕卡也是一样,不过由于年代久远,现在很难找到状态好的原配皮套了,而且,原配皮套的设计比较松垮,装在相机上也不是很好看,我虽然也拥有一套原装皮套,不过已经十分古旧,从未使用过。

相比原厂皮套,佳能仿制的巴纳克机型也配备了相应的皮套,包装紧实,做工优秀,个人认为比徕卡皮套设计更好,最重要的是,佳能的皮套套在徕卡机身上也依然很合身,所以,如果能够买到佳能皮套,强烈建议配上一个。

非常合身的佳能牌西装非常合身的佳能牌西装

手柄

巴纳克机型机身浑圆,如果能有一个手柄辅助,握持会更加稳固,无奈这个机型热度不够高,并没有厂家针对它们推出手柄附件,而爱好者自己3D打印的产品,通常比较简易,外观上不够协调。

然而,就在这篇文章还未完成的时候,我偶然发现了这样一个附件,佳能针对自己的巴纳克机型推出的快装手柄,这个手柄可以与一个类似快装板的附件配合使用,可以将相机以不同角度安装在三脚架上。

最美相机徕卡IIIF与LTM(L39)系统-上篇

佳能的巴纳克机型为六边形设计,机身比徕卡III型略宽,因此手柄附件可以顺畅安装在徕卡的机身上,这个附件可以小幅提升机器的握持手感,大幅提升机器的B格!

六边形设计的佳能相机六边形设计的佳能相机

完美安装完美安装

手带

徕卡III系相机身材小巧,一条手带还是可以大幅提升使用的安全性的,一直以来我都使用着一条真皮手绳,很多人都在评论区问我手绳是哪里买来的,这次给出关键词:BHW真皮手绳

由于装备了手柄,原来的BHW手绳会卡住手柄,因此我也更换了一条绳圈式的手带解决问题。

新换的编织手带新换的编织手带

晒图时间

LEICA IIIF就像一台精美的工艺品,无论把玩还是使用,都能给人十分奇妙的感觉。

最美相机徕卡IIIF与LTM(L39)系统-上篇

最美相机徕卡IIIF与LTM(L39)系统-上篇

徕卡与它的追随者徕卡与它的追随者

徕卡与它的竞争者徕卡与它的竞争者

徕卡与旁轴相机终结者徕卡与旁轴相机终结者

小小全家福小小全家福

下期预告

LTM系统是一个庞大的体系,许多现在知名的与已经消失的品牌都正经追随过徕卡;

LTM曾经是世界最通用的镜头接口之一,在这个系统下,德国,法国,日本,苏联甚至我国,都推出过相应的相机产品,相比高高在上的M系统,LTM系统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世界性。

下一篇,我将更加全面地讲一讲LTM(L39)系统与各种LEICA COPY机型的故事。

最美相机徕卡IIIF与LTM(L39)系统-上篇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