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水冲、用面粉搓?索尼、适马、腾龙三支24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徕卡2470哪里生产的 用水冲、用面粉搓?索尼、适马、腾龙三支24

用水冲、用面粉搓?索尼、适马、腾龙三支24

2023-08-16 18:2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上次我们测过索尼FE 24-70mm f/2.8 GM、适马24-70mm F2.8 DG DN | Art、腾龙28-75/2.8 Di III RXD三款中焦大光圈镜头的常规项。

今天,我们来试试特殊服务!

关于这三款产品,上期留言最多的就是进灰问题,而且最近我们后台被@最多的也是“外变焦镜头到底会不会进灰和水”。

嗨,这个答案我们直接就告诉你吧:“会”!但我们还是借用科学的方法来给大家解个惑,让你们知道什么情况下会!比如,我们上两斤面粉!

狗崽在阳台布好了小桌,准备好了背景和灯光,要干件大事儿

围观的相机们挤满了四周,有的拍照,有的录4K,有的240P慢动作,不要太爽哟!

防尘测试

选手们一个个登场。

我们先直接给它们扔了几把精面。要知道,精面还是比较贵的,它足够细腻,比沙子或普通的灰尘更为细小,而且非常危险(你去面粉厂抽烟,等于去加油站放火),我们在“扬尘”的时候,让公司的烟鬼远离了现场。

我们分别对三款产品的顶部和侧面进行了粉尘攻击,但结果其实是早可预知的。虽然这样对着顶部撒面粉看起来很酷,慢动作也很好看,但并没卵用。这样无法让灰尘进入镜筒!

那如何才能“搞死”它们?哼哼哼,狗哥给你们点科学建议!

现在的专业级镜头往往都有防尘防水溅设计,内部有大量的密封圈。在镜头收缩的情况下,撒再多的面粉,也无济于事。

事实上,如果是外变焦结构,其阿基琉斯之踵是伸缩的镜筒,我们只要不断变焦,并且精确的将面粉撒到镜筒结合部,水滴石穿,还怕它不进灰?适马24-70mm F2.8 DG DN | Art走一个!

来看看慢动作,感谢松下GH5S的240P,大家可以看到,随着镜筒伸缩,管它是否做了防水防尘处理,撒在结合部的面粉必然被带进镜筒。

哼哼哼哼,有古话云“狗哥要你死,你就必须得死!”

索尼FE 24-70mm f/2.8 GM。这个贵,狗崽握着这个黑粗长一伸一缩特别高兴。注意,在测试过程中,我们始终用尾盖盖住了各镜头的镜身。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虽然因为人为操作,撒向三支镜头结合部的面粉不可能完全一样精准,但持续时间和总量都差不多(每个都在15秒左右),所以极少的差别,不对结果产生根本影响。

到腾龙28-75/2.8 Di III RXD的时候,狗崽已经玩得很熟练了,还不时帮忙清理下镜片上的面粉。

好一番折腾,很快地上一片白色不忍直视,狗崽手也酸了,人也乏了,站起身伸了个懒腰,用纸巾擦净双手,把300块人民币扔在了桌上。像极了你们某些时候。

“大家来下注,1赌它们进灰没有。2赌哪支进得最多”!

来来来,先做个测试题。大家都来一把:

好了,该公布结果了!

下边我们来看一组简单清理后的对比图!

用毛刷刷去前镜片的面粉,让大家看个仔细。其实这时候,三支镜头的镜身似乎更为漂亮了,哈哈哈哈

首先来看看索尼FE 24-70mm f/2.8 GM,当时我们心里是一句“卧槽”,真NB!费了那么大劲,就这么几颗(大家一定要注意,镜头不是进灰了就会严重影响画质,很少的进灰,尤其是前镜片的灰,主要是影响用户心情,而不影响成像质量)。

适马24-70mm F2.8 DG DN | Art看起来就要严重很多了,应该是会影响成像质量的(具体的成像测试我们后边进行)。

腾龙28-75/2.8 Di III RXD,这个就太严重了,按说不应该啊,其侧面结合部并不像索尼和适马有个较大的反向台阶设计(和巨大的前组镜筒结合密封,这个设计在伸出后,理论上更容易卡灰尘)。但结果就是这样。

这是伸出镜筒后的样子,各镜头侧面镜筒连接部还看得到没能清理干净的白色面粉。

让我们从正上方,对比着看一下三支镜头的进灰情况。这样看更为直观。

再来一张伸出镜筒的,这样我们可以更明显的看出各镜头的灰,主要是进到了第二片镜片的位置。对于稍有镜头知识的用户,这一位置的灰尘很容易清理(只需自己拆除第一片镜片,即可清除)。如果自己无法清理,拿到相应的维修点,也不用花大价钱,即可完成清理。所以,看起来虽然严重,但处理起来并不麻烦。

看过前组的情况,我们再来看看各镜头尾部的状况!

首先是索尼,F**K......

万万没想到,索尼FE 24-70mm f/2.8 GM后组镜片进灰非常严重。

看起来,索尼的设计,镜筒结合部与前镜组有相对较好的密封,但和后部的密封比较弱,所以刚才前组出乎我们意料,但灰其实大多到了后部。问题是,后组镜片因为尺寸小,所以同样多的灰尘,对画质的影响会超过前组。从这里的进灰量判断,其已经影响到了画质。

适马24-70mm F2.8 DG DN | Art,卧槽,好TM的干净,一点灰都没有,真的是一点灰都没有!

把焦点对到内部,也依然可以看到,一点灰都没有。看来适马内部的设计是严防死守后组,把进尘引到前组,方便清理。不得不说,有点高明哟!

腾龙28-75/2.8 Di III RXD,其卡口位置的防尘设计似乎不太好,卡口上残留了少许面粉(其他两款产品没有)。另外其后组进入了灰尘。

我们换个角度看,索尼和适马镜头的尾组和卡口位置相对密封,但腾龙依然采用的是敞开设计,所以灰尘在镜筒内畅通无阻。从卡口内侧镜筒上的面粉可知,其不是从卡口位置掺入的(卡口上的面粉较少,内侧非常多,应该是从结合部进来,甚至有可能卡口上的面粉,也是结合部进入,在气压下挤到卡口上的)。

从此图可以看出,其后镜组也进了灰。所以面粉对其真是全面攻击了。虽然在实际使用中不可能如此严重,但我们还是庆幸测试中没有安装主机在镜头上,否则其结合部进入的灰尘,肯定会把相机感光芯片糊得到处都是。

防水测试

完成了防尘测试,猜猜我们还会做啥测试?

嗯,洗洗更健康,XXX平衡洗液!

毕竟你们都看到了,各镜头粘满了面粉,要用刷子慢慢刷出来,你觉得像影像狗的风格么?上水管。我们说的水管可是真的水管,不是滴几下的那种小花洒,而是一泻千里的水龙头。

注意,我们在淋水时,并没有像灌面粉一样不断转动三款产品的变焦环,使镜筒伸缩。有些坏事,还是不要做绝了嘛,镜片进尘是可以清理的,电路进水了,咳咳,不要赶尽杀绝嘛。我们只是想做好事,把镜头清理干净而已啦,嘿嘿嘿嘿。

从首片镜片表面的积水情况判断,适马和腾龙镜头的前镜片采用了防水滴和油渍镀膜,而索尼可能没有使用这一技术。但这也没啥太大不了的,毕竟大多时候,我们会在镜头前安装UV或保护镜片,带镜头果奔吃火锅,抵近长时间拍摄的,也只有我狗的败类吧!

经过半分钟淋浴。洗干净后,我们再看各镜头的后组镜片。

三款产品在卡口位置上并没有残余水渍,说明简单的淋水对镜头并不会造成重大伤害(也说明我们之前判断腾龙镜头卡口位置的面粉可能为结合部掺入的结论比较可信)。

仔细观察三款产品,腾龙后组镜片有轻微水雾,但我们晒了1小时后,水雾就消失了。估计也是从结合部掺入造成的(卡口位置进来的话,应该在镜片表面,而不是内部)。其他两款则没有出现问题。

画质影响

是的,我们还是要把它们拿去拍摄的。以下图片都是在F2.8时拍摄。

索尼FE 24-70mm f/2.8 GM对焦时略有迟疑,看来是后组镜片的灰尘对自动对焦系统产生了影响。其拍摄出的画面,肯定有影响啦。不过我们已经很佩服了,毕竟后组镜片大量进灰。虽然狗崽没有收小光圈拍摄,但和前组进灰不同,后组若有较大颗粒的灰尘,收小光圈拍摄画面可能会出现“脏点”。

适马24-70mm F2.8 DG DN | Art正常光线下对焦没问题,可见前组进灰对自动对焦影响相对较小。不过略暗的光线时依然出现了犹豫,看来对焦系统还是受到了一定影响。

其拍摄的画面反差肯定是有降低的。但总的来说还能看啦。

腾龙28-75/2.8 Di III RXD自动对焦基本失灵了。拍摄出来的画面......我们拥有了一支独特的、个性的柔焦镜头!

综述

好了,在此我们可以对三款产品的设计下个结论:

外变焦设计的专业镜头,在正常使用中(毕竟我们的测试绝对是不正常的使用环境),灰尘较难进入镜筒。即使少量灰尘通过镜筒结合部进入,如果在前镜组位置,也不影响成像质量,大家可以放心使用。等灰尘较多时(根据你的心理接受度,狗哥自己估计3-4年),打开首片镜片,对灰尘进行清理就可以了(目前各厂家应该有延长保修服务,在保修期内去厂家维修点清理一下,价格应该不贵)。

而在防水方面,正常的水溅雨淋其实都还好,不过最好保护好镜头伸缩的镜筒(可以用塑料袋裹起来),毕竟水对镜头的电路破坏是永久性的,比灰尘可怕太多!

具体到三款产品上。

索尼的防护做得很好,从进灰的总量来看,是三款产品中表现最好的,不过其进灰主要在后组镜片,所以对画质和对焦的影响较大。

适马进灰全集中在了前组,进灰总量只微微多过索尼,但因为前镜片巨大的直径,而且不是在尾部光线汇聚的部位,所以对画质和对焦的影响反而相对最低。

腾龙镜头内部的防护做得不太好,前后镜片进灰都非常严重,我们不建议其用户在恶劣环境中使用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