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真的很难读懂吗?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很难读的古文 佛经真的很难读懂吗?

佛经真的很难读懂吗?

2023-07-22 09:3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然而,如果读到大小乘诸家的论典,那就真的要使你大伤脑筋了,特别是大小有宗的论著,那些陌生名词,那些精密结构,那些深邃思想,若非有了相当高的佛学素养,看了便是仿佛是看的“天书”,纵然是学佛数十年的老佛教徒,如果不曾有过哲学思考及科学方法的训练,也只能望书兴叹而已;正像以一个“武侠小说迷”的读者,突然去读康德与黑格尔的著作,保证你也同样地不得其门而入。那么试问:这样情形的佛典,应该要它呢还是不要呢?除非你仅是一个下层文化中的成员,否则你当不致说一个“不”字。

许多人以为耶教的书容易读,其实,如果跑进他们的神学──经院哲学中去看一下,你也会觉得不知所以的,中古时代的耶教教士们,为了所谓“谋天启与人智的调和”,而将神话套上哲学的外衣;为将一切的问题,全部纳之于天主的权威之下,所以要称哲学是神学的奴婢,以致弄得迂曲不经,支离琐碎,烦杂之极,并且也因此有了烦琐哲学的赐号。

今日的佛教文章难懂的问题,我想那是出于少数人的作风而来,比如有些食古不化的“佛学家”,硬是生吞活咽,患着思想的胃肠机能障碍,他们看书不经过大脑,便将书中的文字,断章取义,东抄西摘,凑成他们自以为是的文章,这样的文章,连他们本人也没有弄得明白,到了读者眼下,当然要“不知所云”了。

不过,据我的考察,类似的文章,目前已经逐渐地少了,因为那些“博古”而不通今的“佛学家”,已到了自知“退休”的时期。

至于思想性的佛学论著,那是供给研究用的而不是通俗用的,自然不能要求他们写得像《西游记》和《水浒传》一样,虽然近代的日本佛教界,已在试用西洋的哲学名词表达佛教思想,但也不能全部西洋化,否则便不成其为佛教而失去了佛教的面貌。

总之,若从传播的方式上说,佛教是绝对赞成文艺化或通俗化的;若从研究其思想的理论上说,佛教是不能不深邃化和精密化的。所以,我们固然要提倡通俗,却不该诅咒难懂。

——圣严法师:《正信的佛教》,第160页

http://ddc.shengyen.org/pc.htm

延伸思考

圣严法师的回答,相信甚至会让许多佛教人士大跌眼镜。大家经常听到“佛经艰深难以领会”的说法,却很少有类似圣严法师这种鼓励人们读经的开示。不少人把闻思与修行割裂、对立起来,见到想要读经的佛子,就泼冷水,说要“实修”,不要“入海算沙”。这与佛陀不厌其烦鼓励佛子学习经典的教导恰好相反。

这种态度,原因很复杂,其中之一就是长期流行着一种“佛经艰深,难以读懂”的观点。过分渲染这种观点,其实是与佛经中反复宣说“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的明确表达直接冲突的。众生根基千差万别,佛陀的殊胜智慧,使得不同的众生都可以获得最适合自己的理解,领会的程度虽深浅不同,但是众生皆获利益,正如一雨普润,各种树木花草俱得生长。

诚然,许多佛经都是义理深邃、境界高超的,充分理解的确不易;有一些佛经由于翻译的文字比较艰涩,不易读懂。但是,大多数佛经的文字是浅近平实的口语,与儒家经典追求典雅精炼的风格不同,相比之下要更容易理解。这就是为什么佛教作为外来的宗教后来能够迅速为中国人所接受,而且三根普被,社会各阶层人士均能从中受益的重要原因之一。反而是后世高僧祖师们所撰写的注解有时文字更加艰深,那是因为,祖师高僧们在中国弘法,为了随顺儒家的写作和阅读习惯,也只能以典雅的文风展现佛法的智慧。如此一来,的确是有利于接引当时的儒生士人,但是今天的佛子读起来,常常就会觉得比佛经要难懂很多了。而如果佛子认定佛经一定比后人写的注解更难读懂,就是一个太大的误会了。

误以为佛经难读的一个重要原因,正如圣严法师所说,许多佛子接触到的佛经太少。因此,就不知道许多佛经浅显易懂,许多佛经非常简短,许多佛经都有不同译本,可以互相参照阅读,许多佛经是从不同角度对同样的教理反复宣说,以经解经非常方便,甚至还有不少佛经相当于佛亲口说的“佛学辞典”,可以作为学佛工具书来使用……

大家对大藏经误解严重,主要是因为过去佛教印刷流通不易,很少佛子能拥有全部大藏经,所以,大多数佛子对大藏经了解太少,道听途说,以讹传讹严重。今天,大藏经早已数码化,网络传播使得人人都能拥有多部大藏经,以各种方式推广大藏经阅读的组织、个人也很多,我们已经拥有了古人难以想象的读经条件。破除大藏经艰涩难读的错误印象,勇于亲身体验大藏经的智慧,在今天就更有现实意义了。

深入经藏

维摩诘所说经·佛國品第一

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

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

皆谓世尊同其语,斯则神力不共法;

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各各随所解,

普得受行获其利,斯则神力不共法;

佛以一音演说法,或有恐畏或欢喜,

或生厌离或断疑,斯则神力不共法。

稽首十力大精进,稽首已得无所畏,

稽首住于不共法,稽首一切大导师,

稽首能断众结缚,稽首已到于彼岸,

稽首能度诸世间,稽首永离生死道。

悉知众生来去相,善于诸法得解脱,

不着世间如莲花,常善入于空寂行,

达诸法相无挂碍,稽首如空无所依。

——维摩诘所说经·佛國品第一

http://cbeta.buddhism.org.hk/xml/T14/T14n0475_001.xml#lgT14p0537c0801

(为您读经:維摩詰所說經○佛國品第一)

妙法莲华经卷第三·药草喻品第五

后秦龟兹国三藏法师鸠摩罗什奉诏译

迦叶!譬如三千大千世界,山川溪谷土地所生卉木丛林及诸药草,种类若干,名色各异。密云弥布,遍覆三千大千世界,一时等澍,其泽普洽。卉木丛林及诸药草,小根小茎、小枝小叶,中根中茎、中枝中叶,大根大茎、大枝大叶,诸树大小,随上中下各有所受。一云所雨,称其种性而得生长华果敷实。虽一地所生,一雨所润,而诸草木,各有差别。

迦叶!当知如来亦复如是,出现于世,如大云起,以大音声、普遍世界天、人、阿修罗,如彼大云遍覆三千大千国土。于大众中、而唱是言:“我是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未度者令度,未解者令解,未安者令安,未涅槃者令得涅槃,今世后世,如实知之。我是一切知者、一切见者、知道者、开道者、说道者,汝等天、人、阿修罗众,皆应到此,为听法故。”尔时无数千万亿种众生,来至佛所而听法。如来于时,观是众生诸根利钝、精进懈怠,随其所堪而为说法,种种无量,皆令欢喜,快得善利。是诸众生闻是法已,现世安隐,后生善处,以道受乐,亦得闻法。既闻法已,离诸障碍,于诸法中,任力所能,渐得入道。如彼大云,雨于一切卉木丛林及诸药草,如其种性,具足蒙润,各得生长。

——妙法莲华经卷第三·药草喻品第五

http://cbeta.buddhism.org.hk/xml/T09/T09n0262_003.xml

(为您读经:妙法蓮華經○藥草喻品第五)

留言讨论

“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如此说来,不同根器的众生,是不是对佛经的解读,就不存在唯一的标准了呢?如果是这样,那对佛经的解读还有对错之分吗?如果有的话,那标准又是什么呢?

欢迎在下方留言,发表您的看法。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