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摄天下|烟雨缥缈中,走进“世界之最”西江千户苗寨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很火的苗族歌曲 行摄天下|烟雨缥缈中,走进“世界之最”西江千户苗寨

行摄天下|烟雨缥缈中,走进“世界之最”西江千户苗寨

2024-01-05 15:0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甬派君有话说

想出去旅游的念头随时随地都在冒泡,但如果你暂时放不下眼前的“生活不易”,不妨跟着摄影“老炮”张柯的镜头,云游一番世界各地的异域风情,品一品当地的大好山河。甬派特别推出《张柯“行摄天下”》专题报道,用一张张美图为派粉展现诗与远方。

烟雨苗寨、水墨苗寨、美丽苗寨、水灵美女……西江千户苗寨如诗如画的意境,就像一幅中国山水画,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西江千户苗寨是世界上最大的苗族村寨,贵州省黔东南原生态的少数民族风情是世界瞩目的行摄之地。

我们自驾游“网红打卡”来到了这个必游地。当天行程:肇兴侗寨—黎平—凯里—西江千户苗寨。我们在“凯里东”下高速,再行车普通公路16公里,下午4时左右抵达西江千户苗寨。

西江千户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东北部的雷公山麓,属于西江镇管辖;距离县城36公里,距离黔东南州府凯里35公里。傍晚入住千户苗寨景点外的“农家乐”客栈,80元/天,价廉幽静。

西江千户苗寨。

第二日早上,我俩步行前往相邻的千户苗寨。远眺西江千户苗寨,青山下的千年古寨气势恢宏。景区入口大广场上,苗族男女盛装列队,笙歌燕舞欢迎游客。

千户苗寨广场舞蹈。

西江千户苗寨景区为4A级国家旅游景区,门票100元/人,60岁以上老人享受优惠。

寨门。

走进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烟雨千户苗寨,小河流水人家,犹如江南的水墨画,沿道的风雨桥、吊脚楼,又别有一番少数民族的诗情画意。

西江千户苗寨是一个保存苗族“原始生态”文化完整的地方,由10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是目前国内外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西江千户苗寨拥有深厚的苗族文化底蕴,苗族建筑、服饰、银饰、语言、饮食、传统习俗等在这里不但随处可见,且保存较好。西江还有一个远近闻名的银匠村,苗族银饰全为手工制作,工艺水平极高。

上学路上的当地小孩。

西江千户苗寨还是一座露天博物馆,这里展览着一部苗族发展史诗,是喜爱观赏和研究苗族传统历史文化的游客必到之处。

2005年,西江千户苗寨吊脚楼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年11月“中国民族博物馆西江千户苗寨馆”正式挂牌。

我们一直往苗寨深处而行,边走边拍。不知不觉间,走进了千户苗寨半山腰的观景平台:千户苗寨背靠大山,依着两座小山头而建,一条长河,沿村寨穿过,数座风雨桥,跨河两岸,茶马古道,川流不息;早饭期间,炊烟绕绕,烟雨苗寨……身着漂亮苗装的男女在观景台上留影美景。

正在查看拍摄效果的苗族男女。

“牛头”造型的千户苗寨。

西江千户苗寨是领略和认识中国苗族漫长历史与发展之地。

5000多年前,生活在黄河中下游平原地区的九黎部落在向北扩张中,与东进和南下的炎帝、黄帝部落发生剧烈的武力冲突,经过长时间的征战,以蚩尤为首的九黎部落在涿鹿地区被击败,蚩尤被黄帝擒杀。大部分苗族先民被迫开始第一次大迁徙,放弃黄河中下游地区而退回到长江中下游平原,并于洞庭湖和鄱阳湖之滨建立了“三苗国”。

茶马古道。

随着三苗部落的日渐强大,尧、舜多次对“三苗”进行征剿。舜帝位,“南巡狩猎”,对不服舜帝管制的“三苗”进一步攻掠,苗族先民再次被迫向西南和西北地区迁徙,其中被迫向西北迁徙的这支苗族先民一部分融合于“羌人”,成为西羌的先民,一部分则因人口增多,耕地少而向平原地区迁徙,从青海往南到四川南部、云南东部、贵州西部,有的更向南、向西深入老挝、越南等地。而往西南迁徙的苗族先民则与楚人和睦相处,成为后来“楚蛮”的主要成员。

烟雨缥缈中的千户苗寨。

战国时期,秦灭楚,一部分苗族背井离乡,长途跋涉西迁,进入武陵山区的五溪一带,形成历史上著名的“武陵蛮”。

千户苗寨吊脚楼层层叠叠。

西汉时期,这部分苗族先民在这里较快地发展起来,形成与汉王朝相抗衡的一股势力。公元47年,汉王朝派出军队征剿“武陵蛮”,迫使苗族再次离乡背井,一部分进入黔东北地区(今铜仁一带),一部分南下广西融水,后又溯都柳江而上到达今天的榕江、雷山、台江、施秉等地。

苗族在数次大迁徙中,分化成了许多不同的分支。其中,柳氏族、西氏族、尤氏族、苟氏族等几乎是同时到达贵州榕江。由于西氏族在榕江多处辗转,到达西江的时间晚于柳氏族。西氏族到达西江的年代约在600多年以前,但在西氏族到达以前,这里已经居住着苗族“赏”氏族。西江地名中的“西”指西氏族,“江”通“讨”,即西江是“西”氏族向“赏”氏族讨来的地方,“西江”因此而得名。“西”氏族到达并定居在西江以后,陆续又有其他苗族分支迁来,形成以“西”氏族为主体的苗族融合体。

风雨桥。

传说西江有千年以上历史。西江苗族和苗族先祖蚩尤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据《林荫记》中记录的西江苗族子连父名的世系谱,从蚩尤到1732年间共有284代,说明生活在西江的苗族是蚩尤的直系后裔。

茶马古道。

西江千户苗寨所在地形为典型河流谷地,清澈见底的白水河穿寨而过,苗寨的主体位于河流东北侧的河谷坡地上。千百年来,西江苗族同胞在这里日出而耕,日落而息,在苗寨上游地区开辟出大片的梯田,形成了农耕文化与田园风光。

西江千户苗寨属亚热带湿润山地季风气候,年降水量约1300~1500毫米,年平均气温14~16℃,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清凉宜人。由于雨水较多,因而“烟雨苗寨”、“水墨苗寨”颇具江南特色,具有中国画般的意境。

沿山坡到下,依次欣赏、捕捉苗寨风情。从观景台远眺西江千户苗寨的“大场景”,苗族建筑依山而建,造型犹如“牛头”。

吊脚楼,造型美观,历史悠久,是千户苗寨的一大摄影亮点。

吊脚楼。

苗族建筑以木质吊脚楼为主,穿斗式歇山顶结构,分平地吊脚楼和斜坡吊脚楼两大类,一般为三层的四榀三间或五榀四间结构。底层用于存放生产工具、关养家禽与牲畜、储存肥料或用作厕所。第二层用作客厅、堂屋、卧室和厨房,堂屋外侧建有独特的“美人靠”,苗语称“阶息”,主要用于乘凉、刺绣和休息,是苗族建筑的一大特色。第三层主要用于存放谷物、饲料等生产、生活物资。

西江苗族吊脚楼源于上古居民的南方干栏式建筑,运用长方形、三角形、菱形等多重结构的组合,构成三维空间的网络体系,与周围的青山绿水和田园风光融为一体,和谐统一,相得益彰,是中华上古居民建筑的活化石,在建筑学等方面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吊脚楼上梁的祝词和立房歌,具有浓厚的苗族宗教文化色彩,是苗族传统文化重要的承载者。

当地妇女正在做苗寨特色小吃。

风雨桥,千姿百态,奇丽出彩,也是千户苗寨的一大摄影亮点。

出于改善村寨风水条件和方便居民生活考虑,多数苗寨会在村寨附近建有风雨桥,以关风蓄气和挡风遮雨。各具特色的风雨桥总能源源不断吸引国内外游客。

千姿百态风雨桥。

苗寨歌舞,民俗风情,精彩个性,更是千户苗寨的摄影“必修课”。

这里每天上午和下午各有一场由当地苗族同胞表演的民族歌舞节目。华丽的服饰、欢快的歌舞以及美丽的爱情故事都能使你更了解苗族的人文风情。

芦笙舞。

苗族古歌演唱,演唱者全是寨中老人,他们用苗族古语演唱史诗般宏大的古歌。苗族古歌涵括万物起源、天地洪荒及辛酸迁徙史等四部分。遇到特别活动或是有重要人物出现,这里还能够看到掌坳的铜鼓舞、方祥的高排芦笙、反排的木鼓舞等。

长寿老人的古歌演唱。

西江千户苗寨“游客互动”节目非常有趣。民俗歌舞表演最后的高潮,便是“民族大团结”的画面:游客受到苗族美女帅哥的邀请,参与广场共舞、打米糕等趣味活动,其乐融融。

邀请游客互动,感受打“米糕”。

摄影器材知识

三脚架及替代品

摄影艺术创作,三脚架的替代品也是摄影器材中的常用品。

单脚架

有不少场合使用三脚架比较麻烦,就可以考虑换上三脚架的“小兄弟”——单脚架,也称作独脚架。

一般单脚架有3-4节拉腿,为便于携带,通常还配有一根手带。单脚架能为照相机提供稳固的平台。如空间太小不适合使用三脚架,就可以选择占地面积更小的单脚架,长镜头拍摄时,轻便的单脚架可以做到与三脚架不相上下的稳固作用。

站立拍摄时,如站在足球场边线旁拍摄时,为使单脚架获得最佳的稳定性,不要只是直上直下地放置单脚架。这种上下垂直的姿势,容易使单脚架变成一个易摆动的照相机平台。正确的做法是把单脚架“脚尖”立于摄影者前面大约半米的位置,再让单脚架向后倾斜,靠近摄影者的眼睛,摄影者两脚分开相同距离,使单脚架与摄影者的双腿形成稳固的“人形”三脚架,为相机提供更加稳定的平台。

豆袋

豆袋,顾名思义就是装有豆子或其他类似东西的袋子,通常约1公斤重。当拍摄位置高低不平时,它可以提供一个基本适应照相机的支撑物。例如,可以把豆袋放在墙头、岩石、椅子或任何其他平坦的表面上,然后把照相机安卧在柔软、易变形的豆袋上,形成一个可靠的固定物。实际上,就是在豆袋上留下了照相机和镜头轮廓的模子,即使在最不方便的拍摄场地,豆袋也可作为三脚架的适当替代品。

夹具式的照相机托架

这是三脚架的另外一种方便的替代品。事实上,照相机的托架可以夹在任何结实的物体上,比如铁栏杆、汽车窗、椅子背等等诸如此类的物体。这种夹具大都相当小,使用这种可变尺寸的小配件,整个世界都可以变成摄影师的三脚架。

人物介绍

张柯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中国晚报摄影学会理事 浙江省摄影家协会会员 宁波市摄影家协会会员

1994年12月《宁波晚报》创刊任首位摄影记者。1995年11月获人民日报社首届“华东新闻十佳摄影记者”称号;2003年获中国晚报第二届新闻摄影记者十杰(提名奖);2005年10月被国际中华文化艺术协会授予“优秀中华文艺家”荣誉称号。

张柯至今发表获奖的摄影与文字作品不计其数,许多摄影作品在全国影展影赛中获奖、展出,甚至在国外发表、获奖。2011年1月,他集摄影精华的专著《记录与捕捉——张柯摄影作品集》,由宁波出版社出版发行。其事迹被收入《中国摄影家全集》《中国当代创业英才》《中国世纪专家》《中华文艺家大辞典》等多部大型典集。

张柯曾举办过多次个人摄影艺术大型展览,并应邀举行过各种摄影专题讲座。

张柯还是一位旅行家,至今自驾游抵达过全中国的每个省(市)、自治区,还旅行摄影到过全球七大洲的近七十个国家和地区。

编辑:傅婷婷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