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电影摄影与制作、考研真题解析、考研经验分享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影视摄影与制作考试真题 2018年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电影摄影与制作、考研真题解析、考研经验分享

2018年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电影摄影与制作、考研真题解析、考研经验分享

2024-06-04 18:0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录取情况

2016年电影摄影与制作 计划录取11(拟接收推免5人)实际录取9人(外加3名推免生),录取最低分262(少干)340 最高分412 实际参加初试的人数为126,进入复试18人,进入复试最低分数要求:总分335,外语34,政治34,专业课一51,专业课二51,实际复试最低分336,最高分412

2017年电影摄影与制作 计划录取11人(拟接收推免6人),实际录取11人(外加2名推免生)。录取最高分409 最低分347,实际参加初试的人数为170人,进入复试人数 26人,进入复试最低分数要求:总分345,外语40,政治40,专业课一95,专业课二90。实际进入复试最低分347 最高分409

参考书目

2018年北京电影学院【艺术与电影基础理论】(专业学位)

育明教育推荐阅读书目:

《艺术学概论》彭吉象

《艺术概论》王宏建

《艺术概论》 赵斌 主编

《艺术学基础知识》王次炤

《中国电影史》钟大丰

《外国电影史》郑亚玲

《认识电影》 (美)路易斯 .贾内梯著

《电影理论与批评》王志敏

《电影史:理论与实践》 (美) 艾伦、戈梅里 著李迅译

外加重要辅助资料 育明教育独家内部笔记资料包含:

【艺术热点】+【中西文论】+【文艺理论】+【艺术理论内部试题库】 +【电影基础理论内部试题库】

参考书目权重分析:

在专业一的复习过程中,大家要以赵斌老师的艺术概论为主,再加上《电影艺术词典》以及《电影理论基础》。多充实自己的阅读量,这样论述题才会答的更好一些。

影视摄影与制作理论及创作参考书目

《故事片电影摄影创作》 穆德远

《电影摄影照明技巧教程》何清

《电影照明器材与操作》蔡永全

《光色留影》 何清

《论电影艺术》 林格伦

《电影艺术词典》

《电影作为艺术》 爱因汉姆

《电影摄影创作问题》

《电影语言》 马赛尔·马丹尔

《电影摄影艺术概论》

《电影摄影造型基础》

《电视和电影照明技术》

《摄影镜头和使用技巧》

PS: 穆德远老师的《故事片电影摄影创作》以及何清老师的《电影摄影照明技巧教程》一定要认真看。

复习规划

育明白老师给大家制定了“五阶段考研复习攻略”

第一阶段:信息收集及院校确定(3月—6月)

了解考研信息、确定报考院校、明确专业课重点、夯实英语基础(尤其是单词、句型)

第二阶段:考试重点明确(7月—9月)

明确专业课考试重点并做笔记、明确考研政治考点及难点、考研英语真题解析

第三阶段:明确重点并理解记忆(7月—9月)

明确专业课考试重点并做笔记、明确考研政治考点及难点、考研英语真题解析

第四阶段:深入背诵考点、练习试题(9月—11月)

开始背诵考点难点、练习考点试题

第五阶段:模拟考试(11月—12月)

每门课都进行4-5次模拟考试,并由育明教育聘请阅卷组成员进行指导和分析

第六阶段:复试、面试(次年3月—4月)

每门课都进行4-5次模拟考试,并由育明教育聘请阅卷组成员进行指导和分析

以上“五阶段复习法”,步步为营,按部就班,依次行事,一切尽在掌握中,则考研无忧矣。

真题

2017年北京电影学院艺术与电影基础理论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35分)

1.艺术表现观

2.扁平人物

3.新媒体艺术(资料总结第一页)

4.结构主义

5.装置艺术

二、简答(45分)

1.简述近代艺术理论中艺术的分类方法

2.艺术鉴赏的特征 (资料总结31页)

3.西方绘画和东方绘画透视法的区别

三、论述(70分)

1.结合艺术作品论述意识形态和艺术的关系

2.结合艺术史谈谈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

育明白老师解析:

今年的题目属于基础知识的题型,以书本为主,几乎全部考的是赵彬老师的艺术概论,考试的内容上课的时候老师都讲到过,也强调过了,很多考生反而忽略了课本,忽略了基础知识,所以考生们一定要先把课本吃透再去整理和背重点和难点。所以在专业一的复习过程中,大家要以赵彬老师的艺术概论为主,再加上《电影艺术词典》以及《电影理论基础》。多充实自己的阅读量,这样论述题才会答的更好一些。

2017年北京电影学院 摄影系电影摄影与制作考研真题

一、 名词解释。(共七个,这里列举四个)

1. LUT

2. 奥斯卡奖

3. Log-c模式

4. 停机再拍

二、 简答。(共八个,这里只列举四个)

1. 诗意现实主义的特点和代表人物

2. 平拍、横拍、竖拍的区别

3. 印象派绘画的特点及代表人物

4. 如何用数字摄影机拍摄一部黑白电影

三、论述。(共俩个,这里列举一个)

1.VR和AR的特点,以及对电影的影响

四、剧作。

四幅图:1近景 室外 男主拿着装有黄色液体的小瓶 2中景 类似图书馆 女主手在图书架的树上就像找一本书 3中景 貌似图书馆 男主打电话 座机 4远景俯视 黑夜下雨的街道 有路灯 几背影打着伞向前方亮的地方赶

专业课二复习及答题分析

摄影系专业二的题量是相当大,所以需要考生积累很多知识量。再者就是答题时间的分配以及答题技巧的掌握。最后的剧本写作,可以说,专业二能否拿高分,剧本占很大因素。很多考生会出现题没有全部打完,或者剧本没有写完,这样的话直接导致专业二的分数不理想,所以在这提醒广大考生一定要把握好答题时间,平时多进行模拟演练。在能把握好时间的基础上,还需要了解北电导师对剧本的喜好,这个就需要对导师下点功夫了,需要考生去了解导师发的学术论文及之前的作品,如果是自己备考的话,也只能从这些东西里找点蛛丝马迹了。话不多说,希望大家加油。

笔记资料

谈谈电影与戏剧的关系

共同之处

一是组织方法大致相同。从创作角度看,都是集体创作的结果,需要各专业艺术家通过复杂的程序来完成;从审美形式和流程看,都采取了剧场或影院展示观赏即一对多的传播模式,都会产生公众娱乐效应,成为媒体褒扬或批评的焦点,都存在写实主义抑或现代主义、精英文化抑或大众文化的选择;从表演方式看,都非常依赖演员,通过演员把作品的思想表达出来,传递给观众。

二是美学的法则相同。戏剧与电影的基本法则都是以冲突作为推动剧情发展的动力,一般都要经过“开始、发展、高潮、结果”,都以冲突为基础,都强调紧张、集中,都以性格、意志的矛盾为贯穿整个作品的中心线索,通过动作的呈现传达艺术家对社会人生的理解、对历史和故事的表述。通过戏剧性的冲突,从丰富的生活事件中把握富有意趣、体现本质的事物; 在叙述方式上,都注重首尾一贯,层层推进,起承转合。

差异

电影的综合与戏剧的综合是不同的,它们具有自己独特的性质。

戏剧

的特征就是演员在一个场所通过表演,讲述一个故事,演员是戏剧综合艺术的中心,是视觉因素和听觉因素的综合枢纽,是造型因素和文学因素的综合体现者。

电影

以戏剧为出发点,而后却又离开戏剧愈来愈远,这首先是由影片需要通过摄影机这个铁一般的事实所造成的。电影综合艺术的本质特点是它把造型因素和表演因素以特殊的方式综合起来,这个特殊的方式就是摄影机。日本的电影理论家岩崎昶说得很中肯:使电影和戏剧完全不同的因素是摄影机。

电影与戏剧的不同特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直观性——两种不同的直观艺术

。一般来说,戏剧与电影都不是创造感性的直观形象的视听艺术。但是,二者的直观性又有所不同:戏剧侧重听觉形象,诉诸观众的听觉——人物的台词,各种矛盾冲突主要是在对话中展开的,正如美国学者约翰·劳逊说的,“戏剧依赖台词,这可以说是舞台不同于电影的最基本因素之一”;而电影更侧重视觉形象——外部形体动作,注重人物与自然环境的合一,从而获得真正的银幕和电影化。这是戏剧与电影艺术家的两种迥异的思维方式。在莎士比亚的剧本里,到处都充满热情洋溢或极富哲理的五音步诗句。这与伊丽莎白时代的舞台形式有关,这种舞台没有布景,只用很少的道具和偶一为之的标帜,使之看出地点的变换。因而莎翁的舞台最大限度地利用对话达到交代冲突、推动情节的目的,对话也就成为其剧作中的基本组成部分。毫无疑问,莎翁的五音步诗篇尽管优美,但却是与银幕上接踵而至的视觉形象不相符的,电影叙事不是靠台词的感染力,而是要靠所描绘的世界的物质组成部分。把莎士比亚用语言表达的一切都彻底变换为用有声画面组成的崭新形式,使他的戏剧艺术在银幕上得到了更为直观的体现。

第二,空间性——固定与非固定

。戏剧舞台只是一个几十平方米的空间,具有固定性,这就要求戏剧空间必须高度集中。真正的戏剧动作应该具有"流动性",而具体场景作为一个实际空间,在动作的持续发展中是固定不变的。因此,要变换动作的空间,要换空间只能换景,只有把动作中断。可见,舞台空间的具体性和固定性,加上观众与舞台的距离、角度始终不变,就使戏剧艺术的空间容量受到很大限制。因此,每一场戏的动作空间仍是固定不变

育明教育

育明教育,成立于2006年,到现在已经十年有余,已经有超过百名学员顺利考入各大艺术类院校,我们专注于专业课的一对一辅导,随报随学,真题笔记资料齐全,每年都有成功学员积累的一些经验可供各位考生参考。

我们的辅导包括前期的报考指导,中期的核心参考书的讲解、专题(真题、出题老师论文专著、最新时事)讲解、模拟考(答题技巧框架、创新点的讲解)以及后期的复试辅导(复试范围、常考知识点、复试礼仪)。

此外还会有教务老师时时跟踪上课情况,在我们育明教育,前期咨询师、后期教务与辅导老师三方对您的上课负责,每年我们的通过率一直都是有保证的。如此三效合一的管理模式,是你成功的阶梯!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