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人很后悔的成语,形容人很后悔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形容人清秀的成语句子 形容人很后悔的成语,形容人很后悔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形容人很后悔的成语,形容人很后悔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2024-06-09 22:3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形容人很后悔的成语

1悔之晚矣 [ huǐ zhī wǎn yǐ ]

解释 矣:了。后悔也已经晚了。

出处 《大宋宣和遗事》:“万一有奸邪叵测之情,陛下悔之晚矣!”

2捶胸顿足 [ chuí xiōng dùn zú ]

解释 捶:敲打;顿:跺。两拳捶打胸部;两脚跺着地。形容焦急、痛楚、悔恨的神态。

出处 明 李开先《闲居集 昆仑张诗人传》:“有告之者,殊不之信也;已而知其实然,捶胸顿足,若不欲生。”

3死而无悔 [ sǐ ér wú huǐ ]

解释 就是死了也不懊悔。形容态度坚决。

出处 《论语·述而》:“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4后悔不及 [ hòu huǐ bù jí ]

解释 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出处 《左传 哀公六年》:“既成谋矣,何及其未作也,先诸?作而后悔,亦无及也。”

5后悔莫及 [ hòu huǐ mò jí ]

解释 后悔:事后的懊悔。指事后的懊悔也来不及了。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光武帝纪上》:“反水不收,后悔不及。”

6悔过自新 [ huǐ guò zì xīn ]

解释 悔:悔恨;过:过失;错误;自新:使自己成为新人。指改正错误;重新做人。

出处 《新唐书 冯元常传》:“元常喻以恩信,约悔过自新,贼相率脱甲而缚。”

7悔之无及 [ huǐ zhī wú jí ]

解释 无及:来不及。后悔也来不及了。指做事或说话不当;过后才察觉到;但已经无可挽回。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董卓传》:“及溺乎船,悔之无及。”

8抱恨终天 [ bào hèn zhōng tiān ]

解释 抱恨:怀着遗憾;终天:终生。怀着极大的遗憾;一直到死。

出处 元 姚燧《中书左丞李公家庙碑》:“吾不得以时丧先公,既抱恨于终天,今复弃养太夫人,而身先朝露……吾目不瞑泉下矣。”

9追悔莫及 [ zhuī huǐ mò jí ]

解释 后悔也来不及了。

出处 汉 晁错《上书言兵事》:“夫以人之死争胜,跌而不振,则悔之亡及也。”

10死不悔改 [ sǐ bù huǐ gǎi ]

解释 到死也不追悔、改正。形容非常顽固。

出处 古华《芙蓉镇》第三章:“虽是吃后悔药可悲,但总比那些花岗岩脑壳至死不悔改的好得多。”

11悔恨交加 [ huǐ hèn jiāo jiā ]

解释 形容非常懊悔。恨:遗憾;交加:一起出现。

12后悔无及 [ hòu huǐ wú jí ]

解释 指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出处 左丘明《左传 哀公六年》:“既成谋矣,盍及其未作也,先诸?作而后悔,亦无及也。”

13悔不当初 [ huǐ bù dāng chū ]

解释 当初:原先;开头。后悔先前不该这样做。

出处 唐 薛昭纬《谢银工》诗:“早知文字多辛苦,悔不当初学冶银。”

14懊悔莫及 [ ào huǐ mò jí ]

解释 懊悔:悔恨。指后悔已经来不及。

15懊悔无及 [ ào huǐ wú jí ]

解释 后悔已来不及了。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98回;“于是即令人往探之,果是虚营,只插着数十面旌旗,兵已去了二日也。曹真懊悔无及。”

16幡然悔悟 [ fān rán huǐ wù ]

解释 思想转变很快,彻底悔悟

出处 清·黄世仲《洪秀全演义》第八回:“话说谭绍洸听得冯云山这番议论,已幡然悔悟。”

17何必当初 [ hé bì dāng chū ]

解释 表示后悔过去的作为。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8回:“宝玉在身后面叹道:‘既有今日,何必当初。’”

18悔之不及 [ huǐ zhī bù jí ]

解释 后悔也来不及了。

出处 元 无名氏《三出小沛》第一折:“某想当日,都是三兄弟失了徐州,悔之不及。”

19九死不悔 [ jiǔ sǐ bù huǐ ]

解释 九:表示极多。纵然死很多回也不后悔。形容意志坚定,不认经历多少危险,也决不动摇退缩。

出处 战国 楚 屈原《离骚》:“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20今是昨非 [ jīn shì zuó fēi ]

解释 现在是对的;过去错了。

出处 晋 陶潜《归去来兮辞》:“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21恨相见晚 [ hèn xiāng jiàn wǎn ]

解释 见“恨相知晚”。

出处 宋·文天祥《与山人黎端吉序》:“与痴儿说梦,终日闷闷,使人欲索枕僵卧。明者了了,不逾顷刻能解人数百年中事,恨相见晚矣。”

22后悔何及 [ hòu huǐ hé jí ]

解释 指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出处 《周书·崔谦传》:“舍此不为,中道而退,便恐人皆解体,士各有心。一失事机,后悔何及。”

23噬脐莫及 [ shì qí mò jí ]

解释 噬脐:用嘴咬肚脐。象咬自己肚脐似的,够不着。比喻后悔也来不及。

出处 唐 高彦休《唐阙史 卢相国指挥镇州事》:“一失其机,噬脐无及。”

24噬脐何及 [ shì qí hé jí ]

解释 噬脐:用嘴咬肚脐。象咬自己肚脐似的,够不着。比喻后悔也来不及。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庄公六年》:“若不早图,后君噬齐(脐),其及图之乎?”

25悔读南华 [ huǐ dú nán huá ]

解释 《南华经》即《庄子》。比喻学识渊博而不为人所容。

出处 宋 计有功《唐诗纪事 温庭筠》:“因知此恨人多积,悔读《南华》第二篇。”

26嗟悔无及 [ jiē huǐ wú jí ]

解释 叹息和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出处 《尚书·盘庚上》:“汝悔身何及。”

27九死未悔 [ jiǔ sǐ wèi huǐ ]

解释 九:表示极多。纵然死很多回也不后悔。形容意志坚定,不认经历多少危险,也决不动摇退缩。

出处 战国 楚 屈原《离骚》:“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28自惭形秽 [ zì cán xíng huì ]

解释 因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形容自愧不如别人。惭:惭愧;形:形体;秽:丑;肮脏;差。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容止》:“珠玉在侧,觉我形秽。”

29百无聊赖 [ bǎi wú liáo lài ]

解释 百:泛指多;各个方面;聊赖:凭借;指生活或感情上的寄托。指生活中思想感情没有依托;精神空虚;感觉什么都没意思。指精神无所寄托。

出处 傅専《阁夜》诗:“百无聊赖作词人,尽许闲愁集一身。”

30无地自容 [ wú dì zì róng ]

解释 容:容纳;容身。没有地方可以让自己容身。形容非常羞愧。

出处 《敦煌变文集 降魔变文》:“外道无地自容,四众一时唱快处。”

31心腹之患 [ xīn fù zhī huàn ]

解释 比喻隐藏在内部的严重祸害。心腹:这里指内部;患:祸害。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陈蕃传》:“今寇贼在处,四支之疾;内政不理,心腹之患。”

32事与愿违 [ shì yú yuàn wéi ]

解释 事实与愿望相反。指原来打算做的事没能做到。

出处 三国 魏 稽康《幽愤》诗:“嗟我愤叹,曾莫能俦。事与愿违,遘兹淹留。”

33苦口婆心 [ kǔ kǒu pó xīn ]

解释 苦口:不厌其烦地反复劝说与开导;婆心:老婆婆的心肠;指好意、善意。好心好意;不厌其烦地劝说或开导。形容耐心恳切地再三规劝。

出处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泉州道匡禅师》:“问:‘学人根思迟回,乞师曲运慈悲,开一线道。’师曰:‘遮个是老婆心。’”

34心甘情愿 [ xīn gān qíng yuàn ]

解释 心里完全愿意;没有一点勉强。多指自愿作出某种牺牲。心甘:乐意。

出处 元 关汉卿《蝴蝶梦》第三折:“他便死也我甘心情愿。”

35错综复杂 [ cuò zōng fù zá ]

解释 错:交叉;交错;综:合在一起;错综:纵横交叉。交错综合;重复杂乱。形容头绪繁多;情况复杂。

出处 《周易 系辞上》:“参伍以变,错综其数。”

36误入歧途 [ wù rù qí tú ]

解释 误:受惑;歧途:错误的道路。由于受煽惑而走上了错误的道路。

出处 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12回:“弟子方可日渐精进,不致误入歧途。”

37自怨自艾 [ zì yuàn zì yì ]

解释 原指自己悔恨;自己改正。现形容悔恨交加。怨:悔恨;艾:割草;改正。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万章上》:“太甲悔过,自怨自艾,于桐处仁迁义。”

38反躬自省 [ fǎn gōng zì xǐng ]

解释 躬:自身;省:检查。回过头来检查自己的过错。

出处 宋 朱熹《朱文公文集 答王晋 铺(其四)》:“自吟以往,更愿反躬自省,以择乎二者之间察其孰缓孰急,以为先后。”

39稍纵即逝 [ shāo zòng jí shì ]

解释 纵:放松;逝:失去。稍微一放松就消失了。形容时间或机会等很容易过去。

出处 清 林则徐《林文忠公政书》:“若宽而生玩,则不惟未戒者不戒,即已戒者亦必复食,稍纵即逝,恐不可挽。”

40洗心革面 [ xǐ xīn gé miàn ]

解释 洗心:消除邪恶的思想;革面:改变旧的面目。比喻彻底悔改;重新做人。

出处 晋 葛洪《抱朴子》:“洗心而革面者,必若清波之涤轻尘。”

41意气用事 [ yì qì yòng shì ]

解释 意气:主观;偏激的情绪;用事:办事。处理事情只凭个人一时的情绪。

出处 清 黄宗羲《陈乾初墓志铭初稿》:“潜心力行,以求实得,始知曩日意气用事,刻意破除,久归平贴。”

42闭门思过 [ bì mén sī guò ]

解释 思:思索;反省;过:过失;错误。关起门来反省自己的过失。

出处 宋 徐铉《亚元舍人猥贻佳作因为长歌聊以为报》:“闭门思过谢来客,知恩省分宽离忧。”

43翻然悔悟 [ fān rán huǐ wù ]

解释 悔悟:悔恨而醒悟。很快而彻底地转变。形容彻底觉悟过来;思想大转变。

出处 宋 朱熹《答袁机仲书》:“若能于此翻然悔悟,先取旧图分明改正。”

44弃旧图新 [ qì jiù tú xīn ]

解释 图:图谋、追求。抛弃旧的、不好的东西;追求新的、正确的东西。

出处 唐 韩愈《昌黎集 上宰相书》第16卷:“忽将弃其旧而新是图,求老农老圃而为师。”

45当头棒喝 [ dāng tóu bàng hè ]

解释 当头:迎头;喝:大声喊叫。原是佛教用语。禅宗和尚接待初学的人用棒迎头一击;或大喝一声;以考验对方的领悟程度。现在泛指使人震动和醒悟的猛烈手段。

出处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黄檗运禅师法嗣 临济义玄禅师》:“上堂,僧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竖起拂子,僧便喝,师便打。”

46悔过自责 [ huǐ guò zì zé ]

解释 悔:追恨。指追悔过错;谴责自己。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五行志》:“后得反国,不悔过自责,复会诸侯伐郑。”

47一念之差 [ yī niàn zhī chā ]

解释 差:差错。一个念头的差错。

出处 宋 苏轼《次韵致政张朝奉仍招晚饮》:“我本三生人,畴昔一念差。”

48迷途知返 [ mí tú zhī fǎn ]

解释 迷途:迷失道路;返:回来。迷失了道路;知道后改到正路上来。比喻犯了错误后;知道改正。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袁术传》:“以身试祸,岂不痛哉!若迷而知返,尚可以免。”

49兵连祸结 [ bīng lián huò jié ]

解释 兵:指战争;结:相连。指战争连年不断;灾祸持续相结。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匈奴传下》:“汉武帝选将练兵,约赍轻粮,深入远戍,虽有克获之功,胡辄报之;兵连祸结,三十馀年。”

50惘然若失 [ wǎng rán ruò shī ]

解释 心里总不大自在;好像失掉什么东西似的。惘然:失意的样子;若:好像。

出处 宋 洪迈《夷坚志》:“次日,彷徨于案间,惘然如失。”

51痛改前非 [ tòng gǎi qián fēi ]

解释 彻底改正以前的错误。痛:彻底、深切地;不能解作“痛苦”。非:错误。

出处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22卷:“你痛改前非,我把这所房子与你夫妻两个住下。”

52立足之地 [ lì zú zhī dì ]

解释 立足:站住脚。能够站得住脚的地方。比喻存身的处所。

出处 清 湘灵子《轩亭冤》:“你们这班狂妄之徒,还有立足之地么?”

53死而无憾 [ sǐ ér wú hàn ]

解释 即使死了也而无遗憾。

出处 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66回:“小妹真能为我守节,我便死而无憾。”

54反水不收 [ fǎn shuǐ bù shōu ]

解释 水已泼出去,不能再收回。比喻不可挽回。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光武帝纪上》:“虽仲尼为相,孙子为将,犹恐无能为益。反水不收,后悔无及。”

55抚心自问 [ fǔ xīn zì wèn ]

解释 摸着自己的胸口问问自己。表示自我反省。

出处 鲁迅《华盖集 这回是“多数”的把戏》:“倘使我看了《闲话》之后,便抚心自问:‘要是二百人中有一百九十九人入了女大便怎样?’”

56愧悔无地 [ kuì huǐ wú dì ]

解释 指羞惭悔恨得无地自容。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八回:“姑娘,你问到这里,我安骥诚惶诚恐,愧悔无地。”

57痛悔前非 [ tòng huǐ qián fēi ]

解释 彻底悔恨以前所犯的错误。

出处 郭沫若《我的童年》第一篇五:“这位青年做了多年的苦工,受了无限的虐待,已经弄得来三分不像人,四分不像鬼了,自己深深的在痛悔前非。”

58学识渊博 [ xué shí yuān bó ]

解释 指学识深而且广。

出处 孙犁《小说杂谈》:“我们可以说作者的学识渊博,但不会说他是在卖弄。”

59终天之恨 [ zhōng tiān zhī hèn ]

解释 到死的时候也不能消除的憾恨。终天:终身。

出处 明 归有光《震川集 请敕命事略》:“及先人之方殁,而始获一第,曾不得一日之禄养,所以为终天之恨也。”

60老大徒伤 [ lǎo dà tú shāng ]

解释 老大:年纪大;徒:徒然。年老了还一事无成只好悲伤而已。

出处 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61反求诸己 [ fǎn qiú zhū jǐ ]

解释 诸;之于的合音;反过来从自己身上寻找原因或对自己提出要求。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62恨相知晚 [ hèn xiāng zhī wǎn ]

解释 恨:懊悔;相知:互相了解,感情很深。后悔彼此建立友谊太迟了。形容新结交而感情深厚。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魏其武安侯列传》:“两人相引为重,其游如父子然,相得欢甚,无厌,恨相知晚也。”

63噬脐无及 [ shì qí wú jí ]

解释 亦作“噬脐莫及”。自咬腹脐够不着。比喻后悔不及。

出处 唐·高彦休《唐阙史·卢相国指挥镇州事》:“一失其机,噬脐无及。”

64搔耳捶胸 [ sāo ěr chuí xiōng ]

解释 搔:抓挠。搔耳朵,捶胸膛。形容后悔、烦恼的样子。

出处 《西湖佳话·三生石迹》:“心下十分悲咽,便搔耳捶胸,焦躁起来。”

65追悔何及 [ zhuī huǐ hé jí ]

解释 悔恨以往的事情,但已无法改变了。亦作“追悔不及”。

出处 《旧五代史·庄宗本纪八》:“将士经年离隔父母,不取敕旨归宁,上贻圣忧,追悔何及!”宋·张君房《云笈七签·慎守诀》:“世上之人,多嗜欲伤生伐命,今古共焉;不早自防,追悔何及?”

66腼颜人世 [ tiǎn yán rén shì ]

解释 腼颜:表现出惭愧的脸色。形容丧气失节,厚颜无耻地活在世上。

出处 《晋书 郗鉴传》:“岂可偷生屈节,腼颜天壤邪!”

67内视反听 [ nèi shì fǎn tīng ]

解释 内视:向内看;反听:听外面的。指既能反省自己的言行,也能听取别人的意见。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商君列传》:“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

68亢极之悔 [ kàng jí zhī huǐ ]

解释 亢:至高的;悔:灾祸。意为居高位的人要戒骄,否则会失败而后悔。后也形容倨傲者不免招祸。

出处 《周易 干》:“上九,亢龙有悔。《晋书 齐王冏传》:“今明公忘亢极之悔,忽穷高之凶。弃五岳之安,居累卵之危,外以权势受疑,内以百揆损神。”

69终天之戚 [ zhōng tiān zhī qī ]

解释 终天:终身。到死的时候都清除不了的悔恨。

70悔其少作 [ huǐ qí shǎo zuò ]

解释 谓不满其年轻时未成熟的作品。

出处 汉·杨修《答临淄侯笺》:“修家子云,老不晓事,强著一书,悔其少作。”

71退思补过 [ tuì sī bǔ guò ]

解释 退思:退朝后检查自己的言行;过:过失,错误。表示事后省察自己的言行,有没有错误必须补正的地方。

出处 《左传·宣公十二年》:“林父之事君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社稷之卫也,若之何杀之?”

72叨在知己 [ tāo zài zhī jǐ ]

解释 叨:谦词,表示辱没他人,自觉惭愧;知己:友谊深厚的朋友。有愧于作为您的知己朋友。

出处 清 霁园主人《夜潭随录 崔秀才》:“谓叨在知己,亟当如命。

73身先朝露 [ shēn xiān cháo lù ]

解释 谓身体比早晨露水消失还快。比喻很快死亡。

出处 《元史·齐履谦传》:“恐一旦身先朝露,必至累人,遂遣人于客城先人墓侧,修营一舍,傥病努不退,当居处其中以待尽。”

74无立足之地 [ wú lì zú zhī dì ]

解释 没有插锥尖的一点地方。形容极其贫困。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3回:“贾政听说,忙叩头说道:‘母亲如此说,儿子无立足之地了。’”

75老大徒伤悲 [ lǎo dà tú shāng bēi ]

解释 老大:年纪大;徒:徒然。年老了还一事无成只好悲伤而已。

出处 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