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责领导力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当责领导力培训心得 当责领导力

当责领导力

#当责领导力|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没有任何一个企业,能够承受责任缺失的代价。在所有的价值中,责任处于最高位置。

职场研究显示,80%的员工认为“当责”就是惩罚,是被动承担后果。

这种状态下,员工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关心组织的大目标,更不会聚焦目标、链接工作、推动目标达成。

而《当责领导力®》通过重新定义责任,运用当责的工具,促动员工聚焦目标,上下一心,提高员工的参与度,激发员工勇于担当和创新,帮助个人、团队、组织将当责模式融入日常工作。

《当责领导力®》屡获全球领导力20强。其畅销110+国家,被半数世界500强、半数财富50强企的百万学员反复学习。该课程已经帮助诸如苹果、微软、可口可乐、辉瑞制药等世界五百强企业获得了数千亿美元的财富增长,并促动了组织士气和公司当责文化的大幅提升。

《当责领导力®》系列课程主要分为:

《当责践行®—达成关键目标的最佳行动》

《当责领导®—达成关键期望的领导技术》

《当责践行®—达成关键目标的最佳行动》

作为领导者,你想从员⼯⾝上得到什么?作为员工,你想从领导者那⾥得到什么?

当责!当责不是履行职责,不是勇于负责,不是任劳任怨,不是完成任务。 当责,是交出结果!是帮助组织达成关键目标,拿到关键成果!这是组织中每个管理层级最基本的愿望;也是每个成员都需要学习的技能。

《当责践行®—达成关键目标的最佳行动》,它通过帮助客户定义关键目标TM ,塑造文化信仰®,解决当责差距®。同时显著提高员工参与度、激励创新、优化跨部门协作、培养具有当责意识的领导者等,帮助客户实现其使命。

《当责践行®—达成关键目标的最佳行动》通过1套逻辑,1天课程,2个模型,4个步骤,帮助组织自下而上赋能,它是真正能够帮助组织将领导力落地的⼀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论和工具箱。

学习对象:组织领导者和决策者、培训负责人、企业文化推动者等

学习内容:1. 使用SOSD®当责工具弥补当责差距达成关键目标2. 利用结果金字塔模型在组织内部建立当责文化3. 克服当责线下的行为,让员工持续在当责线上工作4. 识别组织和个人的当责差距,了解主人翁意识的程度5. 通过反馈过滤器了解对绩效的影响,从而高效反馈

学习收益:1. 建立更强大的个人当责能力,通过减少绩效差距来达成预期目标2. 建立组织关键目标与员工日常工作的连接,通过使用当责步骤达成组织关键目标3. 使用交换反馈工具,建立互信高效的工作氛围4. 获得团队一致的意识,并制定具体的计划达成团队的关键目标5. 学会使用结果金字塔模型建立组织当责文化

《当责领导®—达成关键期望的领导技术》

职场当责研究中心与数千家公司合作的调查结果显示:许多企业的裹足不前,甚至轰然崩塌,都与管理者不懂、不愿、不能引导员工积极地当责有关。

作为领导者,当你的成功和声誉依赖于他人的表现时, 如何管理期望,引导他人当责,就变成了一件具有风险和挑战的事情。

《当责®领导》就是帮助领导者以积极且有原则的方式,成功地引导他人当责。

强大的双环模型®建立——外环帮助领导者形成“可构建的、可达成的、易传播的和可衡量的”期望,这是一个简单但却革命性的过程,确保他人对期望的理解和执行。

内环帮助领导者管理未达到或处于风险中的期望,通过有效的工具帮助领导者克服员工的借口、改变限制性信念或经验,最终指引团队实现关键期望,取得更好的组织成果。

学员对象:组织领导者和决策者、培训负责人、企业文化推动者等

学习内容: 1. 使用双环®当责工具建立期望,管理处于风险的期望2. 利用结果金字塔模型在组织内部建立当责文化3. 识别不同的领导风格及其优劣,掌握调整自我当责风格的方法4. 学会如何通过有效对话,进行沟通期望,校准期望,达成共识5. 掌握检核期望的重要元素和方法工具

学习收益:1. 识别领导风格,提升领导技术,达成期望2. 学会使用结果金字塔模型建立组织当责文化,推动自上而下协同。3. 学会让他人当责,帮助他人建立期望,管理未满足的期望。4. 学会使用“Why-What-When”工具让沟通结果可视化5. 学会使用LIFT当责工具提升团队成员的绩效水平。6. 开启全新系统思考,让当责文化对您的团队产生真实并有效的影响。

《当责领导力®》,一门只要学了就能终生受益的课程。颠覆传统观念,重新定义责任,运用当责工具,将当责行为融入到组织的各个层级,激发员工动力,担当和创新。历经近30年的锤炼,经过106个国家、23种语言、1000多家企业反复验证。

通过帮助客户定义关键目标,塑造文化信仰®,解决当责差距。同时它还通过显著提高员工参与度、激励创新、改进跨部门协作、培养具有当责意识的领导者等,帮助客户实现其使命。

让人人有当责,让事事好结果!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