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写完拉黑母亲的故事后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当记者需要考证吗知乎文章 当我写完拉黑母亲的故事后

当我写完拉黑母亲的故事后

2023-05-07 12:5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文 | Aaryn

今年二月份,因为伴侣转发的一条三明治的招募推文,我报名参加了短故事学院,开启了一段奇妙的写作之旅。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这种写作训练,内心充满了期待,好奇众多资深的编辑老师会怎样跟我们共同完成一篇长文写作。

虽然我是个表达欲很旺盛的人,但对自己的文字并没有信心,导师鼓励我说是因为之前没有一个看起来有写作经验的人给予肯定。

彼时我正在经历跟母亲的断连,我第二次拉黑了她的联系方式,但已经没有第一次拉黑她时的愤怒和委屈,我的情绪已经平复下来,而且对这种复杂的母女关系做了一些思考。

趁此机会,我想重新梳理我跟母亲的关系,我隐约从自己的故事里觉察出更多的东西,但苦于无法清晰且自然地表达出来。我在共享文档里贴上了之前写的两篇关于母亲的文章,针对里面写到的权力关系和性别视角的抽象判断,导师很认真地给出了建议:

"我希望这种判断能够更加不一样一点,性别视角很重要,它突出了其中的权力关系。不过在写这么近距离的“母女关系”时,除了权力视角,还有别的部分可能是更重要的,这个部分就是幽暗的,能不能把这部分认识到,决定了整个文章的质感跟色彩,也决定了这里面有没有新的启发和见解。对一个人的怜悯,对一个人的理解,这部分可能是由文学化的视角来完成的。"

她也贴上了自己写父亲的一篇文章,是她在经历大量仇恨和批判后重新获得的感受——对父亲的怜悯。读完她的文章,我豁然开朗,明白了她说的"对关系的认知是在碰撞中获得""需要更多的细节和内心细腻的感受去支撑"这些话的含义。抛开写作的语言、结构等技术性问题,生命写作是一场跟自己的内心持续对话的过程,对自己生命的理解是否深刻,决定了写作能否以一种合理自洽的方式展开。

当我回溯近三十年的生活,回忆碎片铺天盖地地朝我涌来,如何挑选这些素材,如何以恰当的方式把它们放置在合适的位置上,对我而言是个不小的挑战。期间我推翻了第一版作品,我已经忘记了那篇文章的结构,原因就像导师说的"母亲的形象非常单薄",因此对作者本人来说也丝毫没有记忆点。

导师非常能够理解复杂关系的幽微之处,顺着她的指引,我重新探索了母亲和父亲的成长环境,他们的婚姻和矛盾,以及最重要的部分,我跟他们的关系,我对他们两人的情感差异和变化。

随着这种自我探索的深入,母亲的形象逐渐在我的想象中丰满起来,我慢慢跳出了对母亲的怨怼和不满,反思让我的写作更加理性。这时我发现,这篇文章的主题变得更聚焦了,刚开始它只是一种非常抽象的母女关系,但书写的过程让这种抽象变得更具象,我最终想表达的是我对于母亲的复杂情感,以及这种情感的细微变化。

当最终一版成稿时,我觉得自己跋山涉水走了很远的路,我路过了母亲和父亲的人生,路过了自己的童年,一路走到现在。我理解了他们,但也珍惜我自己选择的生活。

就像导师最后说的,母亲有母亲的命运,我们有我们的命运,很多时候我们就是要尊重各自的命运,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放过自己,他们也才不会来破坏我们的生活。

祝福母亲们和我们都能好。

以上。

这是短故事学员Aaryn写的真实感受,她在1月参加了三明治的短故事学院,写下了。文章的开头就让人体会到关系中的窒息:

电话那头仍旧是母亲在喋喋不休地诉说:

“你一个小姑娘家家的,在广州能干啥?没有稳定的工作,年纪这么大了还不找对象,跟你一般大的发小都结婚生孩子了,没结婚的也都找好了,我跟你爸现在都没脸在亲戚朋友们面前走动……”

眼前正缓缓张开一个深不见底的黑洞,周遭事物哗啦啦被掀离地面,而后尽数被它吸去,包括我自己,还有这些年来我努力建立的生活。

我毫不犹豫按下了挂断键,内心似有火焰在升腾,身体却像一锭秤砣般拼命往下坠。女朋友阿米上前抱住了我,就这样我被一片羽毛轻轻托住了。

依次打开微信、手机通讯录,点击“屏蔽联系人”,就这样,第一次,我把母亲的联系方式统统拉黑了。非常优秀的长文,那是我期待已久的文字,和她一起书写这个故事的过程让我感到就像参与了她的一小段人生,我们在夜里交流。我好像能触摸到她的情绪、思考,我想象她在另一个国度里敲打出文字的每时每刻。”

写下这样的故事非常不容易,但写完这个故事后她说,“现在我终于放弃了这个一厢情愿的念头。我们的命运曾如此纠缠在一起,但注定要分开。我们是两个不同的人,拥有各自的人生。希望我和母亲最终能够祝福彼此,不要追随彼此的身影。”

琼·里斯说:

“我对生活感到激动时完全不会想要写作。我从来不在快乐时写作。我不想。但我从来没有经历过长期快乐的日子。你知道谁经历吗?我觉得你平静地长久度日还是有可能的。这么想来,如果我不得不做出选择,我宁愿选择快乐,也不要写作。你看我在书里几乎没有创造出什么来。

我写作时首先考虑到的,是希望摆脱那些快要压垮我的极端悲伤。我小时候发现,要是我把受到的伤害变成文字,那种伤害就会消散。这样会留下类似忧郁的感觉,但伤害会随之消散。我记得萨默塞特·毛姆说过,如果你把某件事写出来,就不会再如此困扰了。你也许还会隐约感到忧郁,但那至少不再是痛苦——我猜,这就类似于天主教徒的忏悔,或者是精神分析疗法。”

写下自己的故事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当要面对自己怯懦的过去时,很多人会选择逃避,但写作者们直面了过去的自己。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些写作者们,现在已经是一个非常勇敢的人了,而这,就会让人得到一定的安慰。

5月短故事班,16号-29号,希望你来写下属于你的故事呀!

短故事 5月班

14天时间书写一个故事,帮你深度挖掘过去,有效的写作训练和自我梳理

●资深导师:专业写作导师组成的团队,辅导故事几百➕,给你提供专业的写作方法。

●每日训练:每日有专业写作导师录制的课程,并设置有每日的写作任务,写作导师帮你从头打造一个故事。

●14天写一个故事:只需要半个月,通过每天的训练与书写,你就能完成一个属于你的故事。

●在三明治发表:在短故事写作后,将有机会发表在一篇属于你的故事,变成你的作品。

●全程陪伴:导师1v1指导陪伴,帮助你从主题筛选、开头、爬升、高潮、结尾全过程进行写作,还将为完成故事的你颁发证书。并获得导师的专业写作建议。

适合谁报名?

01有很多难忘的、不愉快的、高兴的、悲伤的、压抑的经历,却苦于无处释放

02希望能对一段经历进行记录,写作就是纪念,不让它慢慢遗忘

03想要得到专业的写作指导,能够在导师的建议中完成一篇文章,最终在三明治发表

李梓新

三明治创始人。超过20年经验传媒人,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本科以及伦敦大学学院国际公共政策硕士。曾任《外滩画报》主笔等职务。

主要作品:

旁立

曾经的短故事项目负责人,后来去了北京写非虚构,写了一年,还算勤奋:《北京来信:我家的冬奥会与国家叙事》《监控如何走进中国农村》

现在我回短故事做编辑,我仍在北京,仍在写作。

渡水崖

三明治驻京记者,曾任《凤凰网》文化编辑。对角落里的人感兴趣,听过一些创作者讲故事,正在练习走弯路,探死角,撷取基本生存法和未被述说的个人史。当下的写作是一种历史存档。

主要作品:

童言

三明治专栏作家、签约作者,曾参与出版《破茧001:你未曾体会过的人生》、《我们与我们的城市》等书籍。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外交专业,瑞典Uppsala University和平与冲突研究硕士。

主要作品:。

恕行

短故事学院的漂流渔民,旺季撒网捞故事,淡季休渔补自己的网。创意写作项目毕业,致力于在写作中犯错。写作不是一种愿望,而是命运灌入了笔,只能书写。喜爱发现和再次发现平凡中的新奇。

主要作品:

4月,他们在短故事写下...

往期学员感想

Aaryn:

我在三明治写了第二个故事,这次我讲述了自己曾经作为一名事业单位员工,不愿意吸领导二手烟而为自己的权益抗争的过程。我的指导老师是恕行,一位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的老师哈哈。在跟她合作的过程中,我发现了写作的另一个面向,如果说上次主要是通过情绪去带动写作,那么这次写作的侧重点在于如何通过人物的言行神态、场景细节,去表现自己想法和情绪的变化。导师说我又写了一个勇敢的故事,说我的自我边界感更清晰了。我也觉察到了写作带给我的力量,它让我珍视自己的每一个想法和每一个改变。如果谈到写作和生活的关系,也许这也是一个知行合一的过程,我做了这个事情,通过写作梳理和呈现了自己的改变,而写作本身又反过来坚定了我的想法。

季晨:

第一次经历生命写作这个历程,觉得既新奇又熟悉,熟悉的是我的这些体验,在心里存在了很久,也零零碎碎的和不同的人多次讲过,新奇的是把它们围绕一个主题组织成一个故事。

经历了,“感觉有好多好多东西可以写啊——好像又没有那么值得写啊——算了先这么写着吧——怎么还越写越多了——好累啊,感觉写不完了——完成了!”这样一个过程,感觉很有意思很有收获。

我感觉自己不太是一个短期目标导向的人,我更擅长完成长期目标,比如转行,提升收入,让自己更专业等等,我知道自己确定想做就会去做,或早或晚反正能做到。

我不会甚至说是排斥给自己设置量化的目标,比如截止时间,数字目标。尤其是数字目标,对我而言好像产生不了任何的推动力,定高?——反正完不成没意义,定低?——不定我也会完成的不需要,跳一跳能够到?——定这玩意儿才费神呢,就差那么一时三刻么,没必要。

但这次的短故事算是一个短期目标,半个月写出一篇3000字以上成形的故事。能够完成我觉得有两个关键因素,一是素材现成,都是已经发生的事情,不需要无中生有,二是有老师的帮助,每一次反馈都会激发出一些思考和感受,让我生出试试看的动力。其他有利因素还有发表的可能性的诱惑,其他小伙伴写出来了激发的一点竞争性。

啊,还有一个最核心的动机,我想要表达自己给别人看到,这个很不容易,我在太多年的时间里都一直在否认自己有这种欲望,它真是被自我扼杀了很久很久。开心!感谢!

饭粒:

我跟导师在乌鲁木齐见了一面。刚好刷朋友圈看到她来了乌鲁木齐,刚好我就住在这里,好像是安排好了,我要在这里等一个远道而来的朋友。第一次见面,我心里是有些害羞的,见面后,看到这个只在照片中见过的女孩,我心里莫名有了笃定的安全感。我们坐在靠窗的位置,就着窗外并不明媚的风景,热切地交谈。事实上,我的倾诉似乎占据了大半,导师是一位令人安心的倾听者,坐在我的对面,静静地听我从童年讲到现在,从爱情讲到婚姻。我有太久没有如此畅快淋漓地说过话了。

“你可以考虑试试短故事学院”,编辑老师鼓励着我。我其实不太相信自己,虽然一直心有所想,但短故事学院在我心里是比每日书更加严苛的存在,我那些拙劣的呢喃,是否有资格在这里落下一笔?之后,看到了短故事学院的招募,思考过后,决定尽力一试,也算是给心里的念想一个明确的交代,至少要去努力尝试一次。

写作的过程,对我来说并不轻松。我不知道从哪里开始,不知道要讲什么,一直兜兜转转,跌跌撞撞,直到一个隐于内心许久的心结被无意触碰。之后是回忆和描述,在导师和季晨的帮助下,我一点一点推进着,在讲述的过程中,收获了很多关于写作的心得和知识,这得益于她们的真诚帮助。另外一个意想不到的收获是,多年郁结于心的情绪,找到了一个出口,这对于我来说,完全算的上近几年来我最大的收获。顺着这出口,我不停摸索,前行,在翻过一个一个章节之后,终于抵达了我的主题:勇敢。

张闻:

参加短故事营之前,我也没想到我能写出这样的文章。短故事营给了我一个温和支持的空间,在关键纠结的地方陪伴我选择,让我能冲破对自己的怀疑,打开限制。对我来说,最重要的就是生命写作这个概念,以及day2的开头提示的从情感最强烈的地方开始写起。其他的东西都是顺着相似情感力量的时刻流动出来的。我注意到自己的写作有很强的对话性质。写作的空间让我脑中的各种声音具现,对话,展露出它们的冲突,我只需要找到合适的情景和结构,做一个真实的记叙者,而不是我自己从头创造出来。扩展到生活中的每个时刻,我发现对话就是我的主旋律,与自我,与他人,与世界的体验,都在用对话的形式显现。当我写到全神贯注时,我感觉我不是我了,我化成了文字在行进,跳跃。在这样的沉浸之后,第二遍再看,再去做调整修改来达到结构的完整和细节的精炼。这种感觉真的很好,但不一定每天都能达到。我也需要接受自己不是每天都有这样的状态。也许之后在不断的写作中会更熟悉自己的状态,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能写多少,写出什么样。

沈先生:

认识三明治两年多了,第一次参加写作,收获了难忘的体验。

短故事写作的奇妙在于,它让我从日常那些刻意的、多少为了立人设而精心编写的朋友圈文案中解脱出来。那些精致的、评论性的、观点性的、立场鲜明的、炫耀学识或思考力的文案,在一个真实体验的、与生命息息相关的、充满细节的完整叙事面前,不值一提。这种快感,就像看了很久经管畅销书之后,突然又被一本长篇文学感动。

这次写的,是疫情元年,我太太怀孕以及流产的故事。其实最开始不想写这个,觉得事情已经翻篇儿了。但打捞素材的过程中,发现这件事的太多细节历历在目,当时的感受也都扑面而来。在童言老师的指导和鼓励下,那么,不如就写下来,用一个完整的记念,让它真正翻篇儿。我也怕,不写下来,很多事情会被慢慢遗忘。虽然是不愉快的记忆,它也应该被记住,它是生命的一部分,让我为未来准备得更好。

谢谢导师,谢谢短故事学院。

5月三明治

“短故事学院”

5月16号-5月29号,新一期短故事学院即将开始,我们希望用14天时间帮助你寻找并写出自己的故事,资深编辑将和你一对一交流沟通,挖掘被忽略的感受和故事,探寻背后的人文意义和公共价值。让你的个体经历与声音通过你自己的独特表达,被更多人听见和看见。

报名方式

点击下方图片进入小程序

小程序

► 活动一旦开始,不予退费;

►在活动开始之前,如退费,需扣除 10% 的手续费

►故事如获三明治头条发表,可免费再参加一期短故事

阅读他们眼中的

“三明治短故事学院编辑”

5月三明治

“短故事学院”

5月16号-5月29号,新一期短故事学院即将开始,我们希望用14天时间帮助你寻找并写出自己的故事,资深编辑将和你一对一交流沟通,挖掘被忽略的感受和故事,探寻背后的人文意义和公共价值。让你的个体经历与声音通过你自己的独特表达,被更多人听见和看见。

报名方式

点击下方图片进入小程序

小程序

► 活动一旦开始,不予退费;

►在活动开始之前,如退费,需扣除 10% 的手续费

►故事如获三明治头条发表,可免费再参加一期短故事

三明治×YOUNG剧场「上海咪道」食物记忆工作坊报名中,我们想邀请你一起谈谈上海味道,记录沉淀在时间中的食物风味与城市记忆。

三 明 治 灵 感 商 店

《自剖》是一次对亲密关系的自我解剖。8位作者用文字的刀划开亲密的表层,看见个体的损伤、挣扎与修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