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可风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归途行远 杜可风

杜可风

2024-07-18 00:1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随着东部新城建设的推进,马栅村的南面新辟了宽阔笔直的普宁大道,东面又新修了环市东路,五六年前高铁普宁站也落址马栅村地界,纵横交错的新修柏油路把我的回忆线索纠缠成一团乱麻。难道,她被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大型机械铲除,夷为平地了?

无奈启用高德地图导航系统。过环市东路,穿高铁桥洞,七弯八拐,终于找到了——昨日再现,风物依旧。不同的是,通往白云岩之路的环境变了,路两侧密集的建筑物替换了风中摇曳的芒草,以及因乏人耕种而显荒芜的山地田野。

白云岩俗称仙姑庵,创建于清光绪34年(公元1908),寺庙原奉祀“仙姑”神位。至于这位“仙姑”何方神圣?仅有一段语焉不详的记载:“仙姑法号妙楼,生于光绪初年,乃马栅村黄氏女,其生性仁慈,然未及笄而天殇,后葬于村南山麓,因时有显神,崇信者日众,世人感其救危解厄之恩,遂于墓周边修建庵庙以奉祀之。”根据这段记载,大约可以揣测这黄姓少女生前身后事与福建湄洲岛的林默娘相似,生前仁慈聪慧贞洁,死后大显神迹,并被当地老百姓奉祀为神仙。我困惑不解的是,这黄氏女还未到15岁就辞世了,那么她生前是出家人么?若以这段文字的描述,又似非出家人,既非出家人,何来法号“妙楼”?

庵寺金瓦红墙,在苍山翠荫的簇拥下,格外醒目;紧凑的三进式古建格局,规模不大,却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建筑物坐南朝北,大门匾额“白云岩”,依山而建,山不高,起伏的山岭形成环拱之势,将小小的庵寺拥入怀中,寺前的旷埕面积堪与寺庙格局相匹配。

旷埕前地势陡降,下陷成一方澄碧的池塘,曰“放生池”。向晚绕池而行,可见映照在池水中的山影草树,草丛中传来哼哼唧唧的虫鸣声;忽而一只不知名的大鸟张翅掠过水面,消失在南面的山岭之间;有人往水里洒下鱼食,一群红鲤鱼纷纷抢食,鱼儿噗噗的吐泡声惊扰了水中的月亮,瞬间化作银辉遁去……

寺前旷埕东侧两株菩提树足有30多米高,生机盎然,茂盛异常,翠绿洁净的心形叶片在微风的轻拂下互相触碰,沙沙如爱人枕畔低语。菩提树之北,池畔一棵枝桠呈优美放射状的高大树木,枝干粗粝黑褐,从主干上分生的枝桠虬曲着向四面八方伸展,颇有长袖善舞的造型艺术感;树叶小且疏,因枝杈之间分布空隙较大愈显疏朗,更突出了整棵树的线条形体之美。我曾以为这是香樟树,又觉不太像。大树部分枝杈伸入池中,有浑厚安祥的法音从树上传出,是《无量寿经》《大般若经》的经文。抬头看时,发现树干安置着自动播放器,昼夜循环无间断播放佛教经文。

初秋了,沿池畔而生的,除了这棵播放佛法的大树,此外还有金凤树、黄槐树、橄榄树等,皆茁壮茂盛,欣欣向荣,似比别处的同类树木活得更滋润,更有生机。万物皆具灵性,许是长年受了梵音佛法的熏陶,这里的植物有自我净化的能力,每一片叶子都洁净如洗,每一枝丫都朝气蓬勃,它们充分展示各自迥异于旁树的姿态,既自成小宇宙,又随缘构成和谐参差的大自然生态。应了西哲罗素所言:“须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显然,这里的植物是知足且幸福的。

缘养生池向后山漫行,此处更是宁谧的世外桃源。两座山丘连接的凹陷处夹着一条通向山顶的土路,路两侧修篁密林,鸟语啁啾,流泉淙淙。路左,状似无花果的野果落了一地,掰开果实,内部也极似无花果,细看那树干极高,阔叶。野果树与竹林杂生,树下是琤琮流淌的山泉水。竹子性喜水,故沿路侧的流泉分布丛生,竹叶尖细,竹竿也瘦,却长得高挑,一簇簇,一排排,清韵脱俗,极具东方审美意蕴。虽此前未曾走过这条山路,却像曾在梦里走了无数遍,似曾相识客归来,恍若这是一条归家之路。

萦绕耳畔的涓涓细流不知从山顶什么地方逶迤而来,奔寺前的养生池而去。山路缓缓向上,盘绕着指向山南的普宁大道。登高望远,车辆川流不息的普宁大道贯穿东西,将盘踞在潮、普、惠三县(区)之间的大南山切断,分为南北两部分——大道之南为莽苍群峰,即大南山脉的主体;大道之北为白云岩所在的山岭,即大南山系向北的余脉,虽山体不高,坡度和缓,却秉承了大南山母体林木葱笼、水源丰沛的润泽灵秀之气。

在山泉呢喃、鸟语啁啾的陪伴下,依原路下得山来,听见不远处普宁站广播提醒列车进站的声音,然后又听得动车在铁轨上飞速疾驰的轰轰声,感觉似是从神仙的居所跌落滚滚红尘,时空错乱之感再次袭来。这轰隆之声又让我有莫名的亢奋,似重回少女时光,即将奔赴陌生的远方,背囊沉重,风尘仆仆,有憧憬也有忐忑……忧伤与希望如平行的两道铁轨,一同交付未卜的前程命运。

是的,人生而孤独,即使处在欢娱中,忧伤仍然如影随形,不离不弃。譬如此刻,我庆幸在现代化建设突飞猛进的市区东南部,白云岩自成“大隐隐于市”的清修者,她与熙攘市廛的并存,让我心中的石头落地,也让我有些隐忧。这方小小的净土虽未被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巨口所吞噬,但是这里的山水已无可避免留下城市进程的烙印。山顶矗立着的高压电塔和隐藏在山中密林旷地的建筑垃圾堆,寺前路口的移动通讯基站,四周不断逼近的丑陋楼房……以及漫天飞舞的电磁波,正在慢慢潜移默化着这里的生态,篡改着这处山环水绕、藏风聚气的宝地……

对于有传统乡土情结的人来说,有些故乡注定回不去,有些美好只能留在记忆中。好在还有隐士般的白云岩与喧嚣的尘寰互为观照,还有南山仙踪与高科技设施毗邻而居,还有一襟山月两袖清风几声蝉鸣告慰心灵的孤独之旅。独自低徊之际,寺前大树上播放的经文一字一顿地敲击我混沌的木瓜脑袋: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人世倥偬,渐行渐远,苍山日暮,河海浩渺,转瞬归途迢迢路远,吾辈唯自修自炼自证可抵彼岸……

(编辑:陈耿洪 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

杜可风,女,广东普宁人。曾受聘广东文学院首届签约作家,现为广东省作协会员,普宁市作协常务副主席。出版有《走近圣坛》《孤城》《正道沧桑》《向阳冬花》《阿兰若处》等著作。近十多年游离于文学之外,偶尔应邀被动写作。供职于媒体机构。

朗诵编辑简介

三月,职业医生。热情、开朗,乐观、积极向上,喜欢唱歌、舞蹈,热爱朗诵,曾获得全国教师朗诵大赛十六强。热爱公益事业,是“第九师巾帼好声音”公益朗诵平台的创始人、负责人和组织者。为孩子们搭建了具有积极向上的正能量的“好少年读书汇”、“真诚叔叔讲故事”等儿童公益朗诵平台。微信公众号:三月三

这是尘世掠影的第967篇原创作品,版权由作者和平台共享。欢迎转发分享,合作请发邮件:[email protected],主编微信:2387362536。 未经授权,不欢迎其他公众号和媒体转发。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