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最经典的诗作:唯一一首被《全唐诗》收录的诗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张继的诗作有哪些作品 张继最经典的诗作:唯一一首被《全唐诗》收录的诗

张继最经典的诗作:唯一一首被《全唐诗》收录的诗

2024-04-26 05:4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寒山寺位于今苏州城西郊十里的枫桥镇,始建于南北朝,初为“妙利普明塔院”,唐代高僧寒山和拾得曾主持此寺,遂得名。夜半击钟在唐诗中也多有描写,如皇甫冉“秋深临水月,夜半隔山钟”,还有王建“未卧常闻半夜钟 ,灯前飞入玉阶虫”等。张继在他人的基础上继承和发扬,才让这首意境清远的小诗更加脍炙人口。

张继与刘长卿同时代,与皇甫冉交情深厚,他为人忠厚,曾经当过盐铁判官,只是上任后不到一年就病逝,好友刘长卿曾作悼诗,“世难愁归路,家贫缓葬期”,百姓们更是对他赞赏不已。张继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这首诗以淡雅清幽的笔触,具体而生动地描写了夜泊枫桥的情景,真实而感人地反映了客子羁旅漂泊的愁思。

全诗紧扣诗题,抓住江南水乡深秋月夜的特有景象,从闻与见两个角度,描写孤舟夜泊时的近景和远景。首句描写了午夜时分月落、乌啼、霜满天三种物象。霜花满天,已是深秋季节;残月已落,表明夜色已深,寒鸦的啼鸣更增加了午夜的凄清。

诗人用“落”字状写残月的沉浸,用“啼”字形容寒鸦的哀鸣,用“满天”极言秋霜的浓重。在这样一个凄清萧瑟的秋夜,诗人泊舟江上,心头平添一层羁旅劳顿、漂泊无定的愁思,从而使所见、所闻和所感浑然一体,形成凄清萧瑟的画面和水乡秋夜的特殊氛围,把诗人对枫桥夜泊的感受透露出来,也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第二句又用江枫、渔火、愁眠,具体写枫桥夜泊的景象和感受。诗人泊舟江上,秋风吹来,侧耳静聆,江岸上枫叶瑟瑟;举目四顾,江面上渔火点点。满目迷茫而凄凉的景象,不能不勾起旅人的愁思。“对愁眠”正表明诗人的主观之情,已渗透于秋夜景象之中;而秋夜的凄清寂寥之景,也映衬出诗人的孤孑寂寞之情。前两句明暗交替、冷暖映衬,加上尾句的动静结合,让诗文显得跌宕多姿。

正当诗人欲眠不眠、似眠非眠之时,午夜钟声透过黑暗,越过江面,传到船里。这阵阵钟声虽打破秋夜的静谧,却更反衬出冷寂的氛围。它敲击在不眠游子的心头,更增添了一层浓郁的愁思。正是这悠悠的夜半钟声,把枫桥夜泊时的种种景象、以及诗人的愁思交织融合在一体,创造出了独特而完整的艺术境界,取得了浓郁的抒情效果。这悠扬的钟声不仅震撼了愁绪满怀的诗人,也永远荡漾在千年的古寺以及读者的心中。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