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张灵甫遗孀返台,74师老兵坐20桌,陈毅当年担忧绝非杞人忧天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张灵甫的74军装备 1960年张灵甫遗孀返台,74师老兵坐20桌,陈毅当年担忧绝非杞人忧天

1960年张灵甫遗孀返台,74师老兵坐20桌,陈毅当年担忧绝非杞人忧天

2024-07-09 08:1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前言

蒋军将领张灵甫在孟良崮战役中被击毙,陈毅元帅下令“一个都不准放走”围捕剩下的士兵,难道是陈毅元帅要效仿白起坑杀战俘,不放过这些已经投降的士兵么,虽然双方身处敌对势力,但八路军有优待俘虏的传统,这难道也不遵守么?

陈毅元帅之所以下达这样的命令是因为张灵甫的74师让他担忧,这支队伍的士兵参加过抗日战争,在淞沪战场上多次阻挡日军的进攻,从军事素养角度来看,这支部队称得上是精兵强将。

兵败以后张灵甫的遗孀从美国回到台湾当局竟然引起原74师士兵重视,齐聚酒店为她接风洗尘坐满大堂20桌,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张灵甫的士兵为什么对王玉玲这么恭敬,当初陈毅的担忧是对的。

孟良崮战役大败蒋军,74师俘虏的下场截然不同

孟良崮战役是非常经典的以少打多战役,由陈毅、粟裕指挥27万人对抗蒋军的24个师、60个旅,加在一起大约有45万人,巨大的兵力差距下最终的结果出人预料,我军将对方74师全灭,击毙敌军师长张灵甫。

号称蒋军五大主力军队的74师,清一色的美械装备在解放战争前期就与我军多次交手,双方打的有来有回各有胜负,对方在装备上占据优势,部队士兵也参加过许多会战作战经验丰富,要不然也不会与我军旗鼓相当。

孟良崮战役打响之前74师的兵力就已经大不如前,这支部队依靠先进的装备和作战经验丰富的老兵不断作战,人员损失上相当于整师的三分之一,这些都是一场场战役中从死人堆中爬出来的。

后面补充的新兵无论是作战经验还是军事素质都没有原有的老兵高,这也是孟良崮战役中蒋军失败的原因之一,这场战役敌人企图用人数优势一举将我军击溃,分散我军队伍进行逐个击破。

但是当孟良崮战役打响后谁也没有想到蒋军主力74师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地步,黄百韬率领的25师为什么会看着友军被击败也不支援,是为了手中部队实力保存还是军队中的恩怨故意放任不管?

我军决定对张灵甫的军队下手也是经过深思熟虑,如果能够歼灭敌人的王牌之师,不仅可以阻挡对方进攻的脚步,还可以打击对方部队的士气,74 师的位置处于突出,非常适合分割包围,还有一点就是74师张灵甫,与其他军队之间存有矛盾,借助这一点让他形成孤立无援的局势。

张灵甫仗着自己出身黄埔军校,并且有着参加过多场战役经验,一向不将其他部队的人放在眼中,加上自己还是蒋军嫡系部队更是让他看不起其他人,正是因为他的自负嚣张让他一步步走向灭亡的边缘,原本按照蒋介石的计划是让74师在孟良崮附近牵制我军作战主力,再派其他军队进行合围,达到消灭我军主力部队的目的。

张灵甫自持军功面对黄百韬的建议充耳不闻,他认为“我兵强马壮装备一流,对付这些敌人还不是手到擒来”,在抗日战争中遇到过比这更加凶险的情况依然让对方闻风丧胆,即使黄百韬多次劝阻张灵甫后撤,等待机会和其他军队汇合再做打算也不采取。

往日的荣耀已经蒙蔽了张灵甫的双眼,根本不听从他人的意见,我军借助当地的地形,出其不意地对张灵甫的军队进行围歼,最后的结局可想而知,尽管黄百韬第一时间前往增援依旧是没有挽回败势被我军全歼。

复盘整场战役当时蒋军的25师距离孟良崮最近,只有不到3公里的路程,这3公里却成为了张灵甫最遥远的距离,25军友军眼看着张灵甫全军覆没也不进行炮火支援。

25军不进行炮火支援与当地地形有关,当时双方交战如果使用炮火支援,容易误伤友军,因此只能眼看着双方交战,当黄百韬到达孟良崮以后,只听到了张灵甫阵亡的消息。

对于74师俘虏陈毅决定不放走一个,虽然这样有为我军优待俘虏的原则,但是相比于放虎归山争取他们成为我军战士,和一般的杂牌军队相比,这支部队的士兵都是精兵悍将参加过多场战役。

如果放任他们回到敌方阵营,要不了多久 74师会重整旗鼓再次出现,对于我军的招降74军俘虏也是打心眼里看不上,认为被我们这种装备简陋的军队击败是大意了。

但是他们在接受完改造后,成为了我军各方争抢的兵员,军事素养高拿起装备就可以上战场,只要磨合得好会大大加上我军战斗力,这么好的情况下却让陈毅产生了很大的担心。

74军的凝聚力成为隐患,会不会战场上倒戈

张灵甫虽然身亡他的部下依旧忠心耿耿,华野军队虽然在这场战役中取得胜利,但是巨大的兵力差异下,对华野军队的兵源产生了影响,频繁的作战补充兵员的问题关乎着每一场战争的走向,虽然粟裕对于以少打多战役颇有心得,但每一次战争都是充满了不确定因素。

他不能拿手下战士的性命开玩笑,继续作战人数只会越来越少,以战养战成为了当下最好的解决办法,收编蒋军俘虏成为我军战士是兵员补充的重要途径,只有这样才能省去招募训练等步骤快速投入到战斗当中。

我军一直有优待俘虏的政策不会乱杀已经放下武器的俘虏,如果有可能还会对他们进行教育,吸纳成为自己的战士,如果俘虏不愿意想要回家也会留下路费放他们离开,这是在孟良崮战役之前常用的方法。

但是陈毅见识过张灵甫的74师以后对这个方法有了担忧,在打扫现场清点人数的时候发现地方阵亡人数与实际人数差距太大,这就让陈毅和粟裕有了不好的猜测,还有一部分蒋军藏起来了。

失去踪迹的敌人就是一个不定时爆发的危险,如果不找到他们,就好像自己背后一直有一个虎视眈眈的敌人,随时准备发起攻击,于是粟裕和陈毅就下令到处搜寻,这只不见踪迹的敌军。

最后在一处山体后面找到了残余的敌军,这些人整整齐齐的隐藏最后在一处山体后,并没有因为战败而惊慌失措,不仅如此在后面对这些俘虏进行改造的时候也是一阵头疼,他们太顽固了。

蒋介石早就预想过在战场上被敌人俘虏后的结果,对手下士兵进行告诫,告诉他们我军如何的凶残恶毒,给他们灌输了许多维护蒋介石的思想,就是这样让他们对我军非常排斥,不愿意接受我军改造收编。

他们在被俘虏的时候,还认为自己并没有失败,言语中都是对蒋介石的维护,这样的行为让陈毅产生了担心,敌人的思想如此顽固,如果将他们放走要不了多久就可以重新回到战场,继续拿起手中的装备对准我军战士。

如果这些人收编以后在战场上突然倒戈,将刀尖对准我军战士这又是一件非常难以预料的事情,为此我军除了对他们进行思想上的教育,还将他们分散到军队里各个队伍中让战士们慢慢同化他们。

在74 师当中有一些漏网之鱼,他们宁死不屈表面上顺从我军改造,背地里却依然想着如何回到蒋介石身边,甚至会借助每次作战偷偷逃走,多亏陈毅当初做得决定不将一个战俘放走,避免了这些俘虏日后重新举起74师的旗帜卷土重来。

张灵甫老婆在多年后对74师依旧有很大影响力

1960年张灵甫的老婆王玉龄从美国回到台湾,日本入侵的时候王玉龄跟随家人一路逃跑不断的换地方,她对日本侵略仇恨,她也曾想过上战场打日军,但是母亲的一席话让她从一腔热血中醒悟过来。

她的母亲问她:“你会干什么上战场会作战么?”王玉龄说:“不会”,母亲又问:“你会带兵么?”王玉龄还是不会,母亲就问她:“那你上战场会干什么”,思索再三以后王玉龄说:“我可以给伤兵烧茶”,母亲最后的问题让她彻底沉默了“你会烧茶么?”

虽然那个时候王玉龄什么都不会,但是她爱国之心可以看出,对于日军侵略她也想尽自己的一份力,后来抗战胜利了她与抗日名将张灵甫结为夫妻,那个时候的才子佳人让很多人羡慕。

在74军里只有王玉龄最懂事让军中许多士兵都对她有好感,就算是现在74军里她都是以朋友的身份和士兵相处,张灵甫在的时候每个人对她乐呵呵的,张灵甫不在了军人们也没有轻视她。

当得知她从美国回来以后74军的老人全部到了酒店,坐了满满20桌,每一个人都对王玉龄客客气气的,即使过去了这么多年74军的战士们依旧认可王玉龄。

这股凝聚力也是陈毅当年一直非常担忧的问题,生怕74军在当年再次拉起旗帜,在战场上对我军战士进行攻击,从王玉龄这次返回台湾当局的事情,就可以看出能够自发的聚集这么多老兵,当年74军的凝聚力依旧还在。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