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看哭了!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张小娟事迹简单概括50字 致敬!看哭了!

致敬!看哭了!

2024-06-15 07:4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用亮丽青春诠释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全国脱贫攻坚模范”张小娟同志先进事迹报告摘登(上)

张小娟曾获得的荣誉。

张小娟生前在微信留下的最后一条朋友圈信息。

张小娟(左三)曲瓦乡工作时的照片。

张小娟在中央民族大学毕业时的照片。

张小娟(右二)在舟曲县巴藏镇督导扶贫工作。(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

编者按:12月14日,追授张小娟同志“全国脱贫攻坚模范”称号大会暨张小娟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兰州举行。张小娟同志先进事迹报告团6位成员讲述了张小娟同志扎根农村基层、奋战脱贫攻坚一线的感人事迹,他们中有张小娟生前的领导、同事、亲属、挚友及张小娟帮扶过的致富带头人等,他们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讲述回顾了张小娟感人至深的故事。甘肃日报摘选报告会发言,以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以张小娟同志为榜样,立足岗位、无私奉献,齐心协力、迎难而上,坚决攻克最后的贫困堡垒,打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战。

你的足迹,我们的梦想

舟曲县扶贫办干部 赵冬梅

多少天来,小娟那微笑的脸庞、认真的身影,总是浮现在我眼前。有理想、有梦想、有激情、有担当的小娟好像从不曾远去,仿佛我一回头,就会听到她清脆的声音对我说:“冬梅,准备好了吗,咱们下乡去……”然而,这一切都不会再重来,在脱贫攻坚即将取得胜利的最后阶段,我最亲密的战友、我们最可爱的小娟倒在了扶贫路上,献出了宝贵生命,践行着她“以青春之我贡献青春之国家的”铮铮誓言。

小娟生前曾写下这段话:“日复一日地上山下乡、进村入户,我必须掌握最真实的贫困状况;夜以继日地学习政策、领会思想,我必须给前线传输更加准确的信息;废寝忘食地分析贫困人口结构、分析脱贫退出的难点短板,我必须给上级决策提供客观真实的建议……我的青春,是无悔的青春。”这些是她获评甘南州五四青年奖章时的发言。作为和小娟朝夕相处、并肩作战的同事,我知道,这些荣誉和褒奖的背后,她所付出的是什么。我也亲眼目睹了她在自己工作中最身体力行的实践。

我与小娟初识于2013年年终考核。那时她是曲瓦乡的副乡长,我与农办同志考核的那个村,包村领导正好是张小娟,但那天她却不在村上。我们询问驻村干部:考核这么重要的事情,包村领导怎么不在?驻村干部回答:“张乡长说了,工作扎扎实实做了,就不怕别人来考核来查验,她在与不在都一样。但是换届选举不一样,关系到一个村今后的发展,她必须去别的村盯选举!”那时我的第一感觉就是,这个包村领导还挺自信的,难道不知道年终考核对于自己全年的工作成绩意味着什么吗?

经过对村级和户级工作的实地查看后,我明白她为何那样自信了:所有工作一丝不苟地摆在那,群众的认可声在那,小娟是有理由自信的。晚上8点多,结束考核返程的路上,我们与小娟乘坐的面包车相遇,在昏暗的车灯下,她推门下车,向我们打招呼,同时表达着歉意。那是我第一次看见风尘仆仆、被寒风吹得脸蛋通红的小娟,心里莫名就生出感慨:“这个年轻领导工作好务实!”

记得2017年年底脱贫攻坚考核时,我们自诩“七仙女”团队去山后督查工作。冬天的山后寒风凛冽,风吹在脸上像刀子在割,我们翻山越岭到达时,山后仅有的宾馆已住满人,只能找到一个简陋的农家招待所,一间房,三张床,没有暖气,没有炉子,没有卫生间,冷风从门缝里不时地吹进来,我们七个女孩子将衣服裹紧躺在床上,心情低落。小娟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于是努力地说笑、努力地调节气氛。慢慢地,大家畅所欲言起来,小娟让我们忘记了自己置身于天寒地冷,我们聊着自己的大学时代、聊着心里的梦想、聊着一些小烦恼和小欢喜。

昏暗的灯光下,是一张张充满热情和无畏的脸,现在回想起来无比温暖。记得我当时说:“明天是我的生日,虽然在山后,但有你们这么好的姐妹陪着,我还是很开心的!”小娟一听激动地说:“啊,明天是你的生日?可惜这里买不到蛋糕,等忙完这阵子,回去咱们一起庆祝。”这个承诺在紧张的扶贫工作中被我抛之脑后。没想到的是,2017年脱贫攻坚验收结束后的第二天,小娟一手拎着蛋糕一手提着一大袋零食来到办公室,进门就欢快地说:“冬梅生日快乐!祝大家顺利通过验收!”我们又惊又喜地打开盒子,蛋糕上“向扶贫女汉子致敬”八个字跃然眼前,那一刻,我感动地流下了眼泪,她的细心、她对我们的关爱,在忙碌的日子里从来没有缺席过。

微笑温和的小娟,在工作上是严格的。记得一次有位同事因粗心,在群文件里上传了一张有错误的表格,小娟审核发现后,马上更正了错误,并批评了当事人,她严肃地对大家说:“我们的工作是提高全县脱贫攻坚效率的,我们是指导层,乡镇现在扶贫工作量这么大,如果因为我们的失误而导致下面大量返工,那岂不是添乱帮倒忙?一定要仔细核实,这种事情绝不能再发生”。通过这件事,大家养成了仔细复核的好习惯。

舟曲县属于国家深度贫困县,我要告慰小娟的是,舟曲已累计减贫3.4万多人,剩余贫困人口977人,贫困发生率也从最初的29%,下降至0.8%,已顺利通过州级验收,省级行业部门验收基本完成。小娟你是否感到欣慰?我们曾经一同约定过,等脱贫攻坚顺利完成后,我们每人要去办一张美容卡,也要像别的女孩子一样去好好地护理护理风吹日晒的脸,去放松放松疲惫的身体,但现在你在哪里?我们曾经憧憬过,等脱贫攻坚顺利完成后,我们也要穿着漂亮的裙子和高跟鞋去逛街,可是你又在哪?

小娟曾经对我说:“我婆婆70多岁了,帮我带两个孩子太辛苦,但解决了我的后顾之忧,等脱贫攻坚完成后,我要好好孝敬她老人家”;小娟曾经对我说:“我们的孩子不是留守儿童,却胜似留守儿童,等脱贫攻坚完成后,我们要做一个好妈妈,好好陪陪孩子”;小娟曾经对我说:“我们的工作对家人亏欠太多,幸亏有老公的支持和理解,等脱贫攻坚完成后,我要跟他促膝长谈,表达我的爱我的感激”……小娟是一个重承诺的人,这些话语如今依旧还在我耳畔萦绕。

小娟走后,小娟的女儿豌豆对我说:“冬梅阿姨,我们班同学说我妈妈死了,是真的吗?”听着孩子不谙世事的稚嫩话语,我的眼泪夺眶而出,我无法回答,无法面对孩子询问的眼睛,更不想让年幼懵懂的孩子过早地承受这一切,我只能对孩子说:“你妈妈是大英雄。”那一刻,我在心里默念,孩子,将来你会懂得!

亲爱的战友,请你放心,我们会接过你肩头的责任与担当,完成你牵挂的脱贫攻坚事业;孩子请你也放心,我们都会是豌豆和童童的妈妈,我们一定会陪伴、呵护他们长大。

藏乡最美的女儿 人间圣洁的达玛

舟曲县博峪镇卧欧诺村党支部书记 薛代花

作为一名来自偏远藏乡的致富带头人,我是张小娟同志生前的工作对象,也是让她操心最多的一个人。在我们博峪藏乡,认为善良的人去世后都会化身为达玛花,绽放在最纯洁的高山上守望着百姓,我相信小娟就是最美的那一朵达玛花,盛开在我们身边,守护着让她牵挂的一切。

我和小娟最初相识,是参加甘南州农村互助社培训班的那次,当时作为一名村干部有很多的不自信和胆怯,热心的小娟就总是主动跟我打招呼,她亲切地叫我“代花姐”,还帮我梳理培训班的发言。一次,我对小娟说到我们村养蜂的事,她就说:“你不如成立个合作社,国家现在有很多扶持政策,你选一个好产业,做大了还能带动村民致富。”在她的帮助下,我们成立了合作社,但只有16户村民,规模很小。看我有点儿着急,小娟不止一次地鼓励我:“慢慢来,只要用心什么事情都能做成的。”每次她说这句话时,都让我心里很踏实。后来我们又遇到了许多问题,比如刚开始卖散装蜂蜜时被其他商贩冒充,客户又真假难辨,我们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信誉受到了损害。这时候我又去县里找小娟,她安慰我不要着急,她说:“现在最主要是要打造你们自己的蜂蜜品牌,让外界接受你们博峪的纹党蜂蜜,想要打造品牌,首先要注册商标,要进行产品的包装设计,这跟人起名字、穿衣服一样,品牌有了、包装设计好了,顾客才更愿意接受你们的产品。”小娟知道我们自己找人设计肯定要跑冤枉路,于是帮忙对接了好几家可靠的设计公司。在她的帮助下,我们的蜂蜜有了自己的品牌、有了设计包装,也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扶持,让我们少走了很多弯路。

有一次,我们产品的新包装上市了,我想拿一点去感谢小娟,也算是替全村村民表达谢意。当我打电话问她家住在哪个小区时,小娟可能猜到了我的用意,在电话里对我说:“你忙你的,新包装,拍个照片发我微信里就好了。”后来我还是执意去找了她,看到我拿的蜂蜜,她很生气地说:“代花姐,你这是干什么?我是扶贫干部,帮你这个致富带头人做点事是应该的,再说了,你带着博峪的老百姓脱贫致富,产业起步阶段,也不容易,好好加油带领大家脱贫致富。”那天临走时,小娟到楼下超市买了两大袋礼物,让我带回家给老人和孩子,我实在犟不过她,只能拿回家。丈夫见了责怪道:“我说你这人,人家张主任那么关心我们,让你感谢人家送点蜂蜜,你倒好,还拿回来人家这么多东西!”

小娟熟悉政策、熟悉村里的情况、想法也多,后来随着合作社越来越壮大,她对我说:“你现在不要把视线放在村里,要把产业做大做强,应该通过各种渠道带动整个博峪乡乃至全县蜂蜜产业发展,你要知道,这不是你一个人的事。”她那鼓励暖心的话,让我坚定了一个念头,不能老在家门前发展,要找销路、跑市场。

找准方向后,我们打算办理生产许可证,走品牌化道路,但是经过咨询才知道国家对食品要求非常严格,我们合作社属于小作坊,不达标。我一下子被难住了,又去找小娟哭诉。她笑着跟我说:“你看你,要干大事的人,遇到点困难就哭,要赶紧打起精神办证,根据达标要求一条条去做啊,多少贫困户都要靠你呢,你还在这里哭!”她的话给了我极大的鼓励。我们开始选址建厂,在申请批地、筹措资金等各个方面遇到问题都第一时间找她,她从来没有不耐烦,总是力所能及帮助我们。她还根据实际情况给我们分析相应政策,她说:“你们把村集体经济入股到合作社,这样合作社发展起来,村集体有收入了,贫困户也能分红了。”小娟既懂政策,又对基层用心,无论什么事,她总能想到办法。

小娟还告诉我,每个企业都要有自己的企业文化,有了企业文化相当于人有了灵魂。后来在县委组织部悉心指导下,我们积极成立了党支部,培育了享誉全省的品牌——甜蜜党建。今年,我们的就业扶贫车间已步入正轨,通过13个合作社,带动了171户贫困户、139户一般农户和18个村集体经济,累计为村集体经济、贫困户和农户分红400多万元。这一切成果,都离不开小娟对我们的关心、支持和帮助。

我们博峪特别偏远,翻山越岭的扶贫路上,小娟不知道跑了多少回。她工作认真,每次结束完入户走访和督查指导都很迟了,我很想留她住下在我家吃个饭,但是她总是笑笑说:“代花姐,下次吧,下次我一定去你家,尝你的蜂蜜,喝你的蜂蜜酒。”一心装着工作的小娟,自始至终没有吃过我家的饭,没有尝过我亲手酿造的蜂蜜酒。

10月8日一大早,听闻小娟下乡回县城的路上,乘坐的车辆掉进了白龙江,很多村民急坏了,都互相打电话要赶去帮忙寻找,镇上干部把大家劝住了,说已经有专业的搜救团队在现场寻找,肯定能够把人找见。我们都揪着心、抱着一线希望等着,但等来的却是小娟因公殉职的噩耗,很多村民都哭了,不敢相信那么好的一个人,就这样离开了我们。大家能做的,也就是匆匆赶到舟曲县城,参加小娟的告别仪式,最后去看她一眼、送她一程。

小娟的心愿,就是我们大家都早日脱贫了。在这里,我想对小娟说一声:妹妹,请你放心,我们一定会把“甜蜜”事业做得更甜蜜,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向日葵的心愿

甘南州委组织部电教办主任 张小慧

我是张小娟的姐姐。小娟爱笑、爱唱歌、体贴人,读书时成绩好,工作后荣誉多,一直是大家庭同辈的榜样和父辈的骄傲,很多堂兄弟、表姐妹家添了小孩,都请她起名字:沐阳、佳雯、梓豪、博飞……小娟留下的祝福和爱,将伴随这些孩子长大,也伴随爱她的亲人,度过最难熬的时光,妹妹说过:“再崎岖的路,也是过得去的。”

妹妹34岁,留下的一双儿女,一个7岁、一个3岁,葬礼的那天,平时调皮的孩子安静地站着,问身边的人:“为什么这么多人来给妈妈鞠躬送花?我妈妈什么时候回来?”多少天过去了,孩子的爸爸被问得没办法,就编了一个童话:“妈妈到月亮上去了,国家给她派了一个秘密任务……”另一边,父母流干眼泪、夜不成眠。

回想妹妹这短暂但却热烈的一生,我开始想这样一个问题:一个人公而忘私、不计得失,总是有原因的,小娟终其一生的愿望究竟是什么?将来我们要如何回答两个孩子,他们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因为怎样的事而失去生命?

我们家是普通农家,父母从小把我们送到县城读书。小娟求知若渴,特别喜欢读书,高一时受小说《青春之歌》的影响,去剪了一个林道静的发型。《青春之歌》传递的价值大家都知道:年轻人要把自己的成长,同这个国家和时代的命运紧密相连。

2003年,小娟考了全县文科状元,舟曲一中开了表彰大会,我的父亲在几千双眼睛的注视下登上奖台,领回了县上奖励妹妹的2000元奖金;入学前还申请到国家西部开发助学工程奖学金;去北京时,乡亲们在妹妹的行囊里装满梨、核桃、蜂蜜,还有五十一百元表达心意的钱。小娟当时说了这样一句话:“我以后有本事了,会回报的……”她没有食言,她用自己的方式去回报了。

读大学时,好学上进的小娟和同学一起做功课写论文、勤工俭学、跟着老师做田野调查、假期带队去会宁支教……忙碌又充实的妹妹,就像她最喜欢的向日葵,朝气蓬勃。我一直觉得,中央民大的校训“美美与共、知行合一”,对她影响至深,成为妹妹的精神气质。

2007年,小娟大学毕业留京工作。那时候的妹妹,电话里的声音志得意满,她工作的地方就在央视旁边,她每天会化个精致的淡妆去上班,她欢喜地融入了北京那座繁华的城市……如果没有变化,妹妹将是另一种人生。

转折发生在“5·12”大地震后,身在北京的小娟,每天在电视上看灾情报道,她不放心父母亲人,天天打电话。“姐姐我是不是很自私?自己一个人在外面过好了……”她还问,“如果我现在回舟曲,我能做些什么?”当时我已参加工作,知道像我们这样的家庭,能出去一个孩子并在大城市留下来不容易。我就对她说:“你现在的工作多好,穿得干净体面,待在亮晶晶的办公楼里,如果回来就要去乡下,每天踩着泥巴跑……”

但小娟还是选择辞职,回到灾后的家乡。这个选择有多特殊?舟曲一中建校65年以来,所培养的文科状元大多在北京、上海、兰州就业,回舟曲本地工作的仅有两人。

在小娟眼中,家乡是美的,是充满前途和希望的,带着一颗追求美创造美的心,她投入基层,功底深厚又踏实肯干,很快脱颖而出。2010年,妹妹参加全省80后年轻干部选拔,又考了第一,那段时间我爸妈走在街上,熟人老远见了都要过来称赞,说你们家姑娘真攒劲,将来一定有个好前途。

也就是那一年,舟曲发生了震惊世界的“8·8”特大泥石流灾害。当时我父亲带着弟弟,在家门口的大桥边救上来13人,天亮后赶到县城的妹妹,投入抢险救灾。泥石流的废墟之上,小娟火线入党,戴上了那枚对她来说意义非凡的党徽。

当时灾情太过严重,妹妹每晚都忙到十点以后才打着手电筒回家,看着迷彩服上沾满了污泥的她,我妈妈非常担心:“现在外面这种情况,你一个女孩子回来这么晚,路上多害怕?”她指着胸前的党徽宽慰母亲:“不怕,你看我戴着护身符,回来的路上就什么都不怕!”

也就是那时,小娟和同样参与泥石流救援的年轻医生刘忠明相识相恋。当时母亲有些忧虑:“这小伙子家里房子被泥石流冲走了,两个老人70多岁,这个条件你会很辛苦啊……”而妹妹笑着说,困难都是暂时的,人好是最重要的,她相信以后的日子一定会好的……就这样,妹妹建立了自己的家庭,有了一双可爱的儿女。她对公婆的照顾很周到,端给老人的是软糯可口的饭菜;给他们买的保暖内衣和鞋特别合适;两位老人唯一一次坐飞机去北京、去看天安门,也是她带着去的。

妹妹是个平凡的人,也有很多小缺点:拖延、爱睡懒觉,但是她更是一个对家庭负责、对工作负责、对自己负责的人,很多事等着她去做,所以她没办法拖延和偷懒。这几年,小娟没日没夜早出晚归和夜以继日加班加点工作,不能经常陪父母谈心,连给她打电话也不是占线就是简单说完就挂。但上级部门、县上领导、各部门单位、乡镇干部、贫困户给她打电话,不管是谁她都那么耐心,总能给别人一个条理清楚的答复,把一件又一件小事解决好。

有几次我妈带着情绪说,小娟不好好接她的电话,我爸还批评我妈:“小娟干的都是非常要紧的工作,你不要有事没事打过去问‘吃了吗’‘在哪儿呢’,多打扰咱们姑娘。”现在,他不让打扰的那个号码,再也没人接了。

小娟留下了可以在将来讲给孩子的答案:所谓责任担当、所谓理想信念,不能因为有人怀疑而否认它的存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人,就是为它而活的!

用亮丽青春诠释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全国脱贫攻坚模范”张小娟同志先进事迹报告摘登(下)

张小娟荣获2018年度甘南州青年五四奖章时发言的照片。

张小娟下乡督查扶贫工作。

张小娟(右二)和县扶贫办同事们讨论扶贫工作开展情况。

生如夏花之绚烂

张小娟生前挚友 李红燕

小娟离开了人世,但她昔日的音容笑貌依然清晰,闭上眼仿佛还能触摸到她温热的脉搏,看见她如花的笑颜。我们在最纯真的年华里相遇,却在最美好的时代里永别!相思虽已成灰,但灰中的星星之火,却一次又一次地点燃对过往的纪念!

我和小娟出生在同一个村,孩提时代我们是最好的玩伴。2002年8月,我到离家50公里外的县城上高中,还没安顿好住宿的那段时间,我在小娟家借宿,每晚和她挤在一张床上谈心聊天,那时候最深的记忆,就是每天晚上小娟端坐在灯下认真做功课的样子。勤奋造就优秀,一年后,高我两级的小娟以全县文科状元的成绩考到北京,我好生羡慕,感觉她就像一只飞出大山的凤凰,再也不会回来了。

2010年舟曲“8·8”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发生后,我在抢险救灾的废墟上又看见了小娟。八月的骄阳下,她的脸被晒得黢黑,脸上挂着汗珠,穿着迷彩服,戴着志愿者袖章,奔跑忙碌。小娟在救灾现场火线入党,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聊起她的辞职回乡,小娟爽朗地笑道:“咱们舟曲也会好的,你看,我们这些人都回到家乡,可以尽自己的力量,让家乡变得更美不是很好吗?”那一瞬间,我被这个踏实敬业、心怀理想的同龄人所感染,觉得她那么可爱,又那么可敬。

工作优秀的小娟,两年后从立节乡提任为曲瓦乡副乡长,和我到了同一个单位。能力出众的她,分管扶贫工作,同时担任地处偏远的宵藏村包村领导。

记得那是2012年夏季的一天,乡上几个同事一起去宵藏村查看汛期暴雨引发的灾情,顺带开展低保调整等工作,作为包村领导的小娟和往常一样收拾好东西要跟大家一起上山。我们都劝她别去了,因为孕后期的她手脚浮肿,走路吃力。她却笑着说:“没事,我身体好。”群众受灾、低保调整这些工作都很重要,她放心不下,坚持一定要去。那天通往宵藏村的道路到处被冲毁,乡上的车送我们到半路后,一行人只能步行,看着她挺着大肚子走路吃力的样子,我们都不忍心,但她安慰大家说:“别担心,我的孩子和我一样坚强!”

小娟有一颗热情善良的心。2014年元旦,因节后有上级扶贫督查,她带着我们加班,一丝不苟整理完所有的数据资料后,天已经黑了,她就在自己的宿舍里为大家煮火锅。那个天寒地冻的跨年之夜,乡政府那间小小的房子里,我们围着温暖的火炉边吃边叙着旧、唱着歌,给父母亲友发祝福的短信,那天,辛苦之余更多的是温暖,那份温暖是小娟营造的。第二天,我在她QQ空间里看到这样一段话:2013年到2014年,喜欢这个数字,从13到14,从一生到一世,我们永远在一起。这是她对人世间美好感情的珍惜,也是对生她养她的曲瓦的留念!

2015年元旦的跨年夜,我们再一次因为工作回不了家,她早早地联系已经调离曲瓦的老同事拍下温馨的离别视频,鼓励新分配的同事发表入职感言,把一张张憨厚淳朴的面庞和一段段温暖的文字串联起来,精心制成幻灯片在联欢晚会上播放。别具一格的方式感动了所有人,也凝聚了干部职工的心,她就像和煦的风,轻轻拂过所有人的心灵。

小娟常说自从干了扶贫工作,连走路吃饭的速度都比以前快了,硬是练就了一个风里来雨里去的扶贫女汉子。记得2017年初,她打电话让我陪她去染发,我以为她要好好收拾一下自己,见面时却发现,她的额头生出了那么多白发,一张原本俏丽的脸,晒得黑黑的,憔悴不已,我心里一酸,为这个常年为工作奔波劳累的好朋友生出许多心疼。调到扶贫办工作的这几年,加班加点成为常态,作为业务副主任,她心里要装着全县的扶贫工作,要装着那么多的老百姓,常常连头发白了都没有时间管。

小娟有一次在微信上对我说,对于工作她无怨无悔,但缺席了孩子的成长,缺席了对父母公婆的尽孝,让她觉得很愧疚。那一刻,隔着手机屏幕我都能感受到她的辛苦和心酸。

她常说,公婆都年逾八旬,老人一辈子吃苦,如今还帮自己带孩子不容易,要怀着尊重和感恩的心对待老人。每每去小娟家,都被和睦美满的气氛感染;小娟常说老公承担了大部分的家务,以后一定要好好补偿他;她常说和我们逛街聊天的机会越来越少,等脱贫攻坚结束了,要一起好好聚一聚。我曾问她:你后悔干扶贫工作吗?这么忙的。她还是一贯豁达爽朗的口气:“后悔什么呀,啥工作都得有人干啊,我这不是做得很好吗!最主要的是我喜欢这份有意义的工作,对于家人,虽然有亏欠,但是来日方长,我会好好弥补的。”可这一别,成了永远不能弥补的遗憾。

2019年8月24日那个中午,是我最后一次见小娟。那天是星期六,小娟给我打电话说难得有空,要带两个孩子去看电影《哪吒》,我们在新区公园匆匆见了一面,她穿着漂亮的裙子拉着两个孩子,站在新区美丽的树荫下微笑着等我,那温馨的画面竟然被永远定格在电影院旁边的那个广场,那温暖的一家三口,竟成了今天两个失去妈妈的孤独孩子。以后的人生路上,希望小娟最心疼最不舍的豌豆和童童,不要责怪妈妈丢下你们——你们的母亲,是用小爱换来大爱的英雄!

小娟将始终激励着我们,激励着一起工作过的战友,激励着身处新时代、仍需多拼搏的每一个人——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守初心践行使命 用生命熔铸忠诚

中共舟曲县委书记 石华雄

感谢大家来到这里,追忆张小娟同志。今天,张小娟离我们远去。我们忘不了10月7日大地哽咽、草木含悲的那个夜晚,一个年轻而鲜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芳华绽放的34岁。

张小娟同志,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下成长起来的优秀党员干部,是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是脱贫攻坚主战场上广大党员干部的优秀代表,也是甘南各族人民心目中“最美的扶贫人”。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甘南州委书记俞成辉同志这样评价小娟:她在泥石流的废墟中火线入党,奉献于人民的情怀就此塑造,直至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她灿烂的人生没有因为短暂而失去光泽,她崇高的精神在短暂人生中充满无限光热,温暖了千万家,激励着亿万人!

这些日子,我一直在想:一个人,究竟有着怎样的责任担当,才会在她短暂而光辉的人生中,书写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一个人,究竟有着怎样的付出,才会在她猝然离世之后,千千万万的人涌上街头为她送行?一个人,究竟有着怎样的人格魅力,才会在她离开这个世界后的日子里,每当提起都会潸然泪下?我百感交集,从小娟凋零在扶贫路上的那晚开始,与她共事的点点滴滴时常浮现在我眼前。

——她是干事创业的“顶梁柱”、领导同事的“活字典”

初次关注到小娟,是在2015年召开的全州扶贫开发现场观摩会上。作为现场解说员,小娟思维敏捷、语言精练,对各种工作如数家珍,始终充满着活力和激情。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深入推进,她很快从全县干部中脱颖而出,由于政治素质过硬、工作能力突出,干部群众中威信高、口碑好,在2016年换届中县委决定由她担任县扶贫办副主任。

小娟到县扶贫办后,她身上奋发有为的拼搏精神和出类拔萃的业务能力越来越显著。她对脱贫攻坚政策烂熟于心,对全县各种数据了如指掌,领导们都喜欢带她下乡工作,同志们都喜欢向她请教问题,老百姓都喜欢向她诉说心里话。勤学、善思使得她成为移动的“数据库”、脱贫攻坚的“活字典”;敬业、奉献使得她成为24小时的“在线联络员”;责任、担当使得她成为我县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智囊”和“参谋”。

——她是扶贫一线的“指战员”、攻坚队伍的“急先锋”

今年是舟曲县脱贫摘帽冲刺之年,为了解决部分群众扶贫政策知晓率低的问题,她创新制作扶贫政策“漫画图解”,让更多群众看明白自己享受的政策;为了提高扶贫干部脱贫攻坚业务能力,她整理汇总出254个政策性问题,编写了《口袋书》、创建了“语音播报”平台,每天大家通过收听语音播报,查阅《口袋书》,掌握了解扶贫政策,增强实干本领。

小娟出殡那天,我碰到了送小娟最后一程的峰迭镇水泉村脱贫户桑建邦。桑建邦说,在张小娟的帮助和指导下,他和同村的几家贫困户成立了从岭藏鸡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如今已经养了七千多只鸡,去年户均收入都在两三万元。贫困户的“帽子”再也不用戴了,可是小娟再也回不来了。

——她是家人眼中的“大忙人”、群众口中的“乖女儿”

我最后一次见小娟,是在她遇难的前一周。那天,我到深度贫困乡果耶镇前山村调研,在海拔2600米的前山梁上,碰到了开展贫困村退出研判工作的小娟等人。当时已是下午六点多,山梁上寒风阵阵,冰冷刺骨,看着她沾满泥巴的运动鞋、污渍斑斑的裤腿、被山风吹乱的头发,我心里有种父亲般说不出的心疼,她说还要到前面另外一个村子去工作,并叮嘱我的司机慢点开车,注意安全。万万没想到,那竟然是我与小娟最后一次挥手。那一挥手,竟然成了我与这个正值灿烂年华如同女儿般同志的诀别。

在脱贫攻坚这场伟大征程中,小娟如同那些燃尽光热、照亮别人的灯,付出了生命,换来了老百姓的幸福。正如她生前最尊敬的老师,全国妇联副主席、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蒙曼所说的那样:“小娟的意外牺牲令人痛心,而无私奉献一直符合她的人生轨迹。她将青春和生命奉献给了民族地区,奉献给了扶贫事业,是新时代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直接体现和党员榜样,作为老师,我心里充满了敬意。”

小娟84岁的老公公告诉我们,他们和小娟一起生活了七八年,这些年来她总是起早贪黑,把一切心思都放在工作上,每周一半时间在下乡,每天工作到深夜一两点是常态。老人家被她的勤奋敬业所感动,他从不责怪这个顾不上家的儿媳,还说要尽自己最大努力为她带好两个年幼的孩子。

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小娟出殡那天,道路两边挤满了人,人们都涌上街头,哭泣着为她送行。张小娟用短暂而精彩的人生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崇高追求,她是优秀共产党员的代表、民族团结进步的典范、新时代优秀青年的楷模,谱写了一曲新时代动人心弦的共产党员奉献之歌。

小娟殉职后,省委、州委高度重视对她的褒奖工作,省委书记林铎,省委组织部部长李元平和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甘南州委书记俞成辉对张小娟同志先进事迹的挖掘、宣传和学习工作先后作出重要批示和安排。10月27日,州委追授张小娟同志为“全州优秀共产党员”;11月20日,省委追授张小娟同志为“甘肃省优秀共产党员”,省妇联、团省委追授她为“甘肃省三八红旗手”“甘肃青年五四奖章”;中央民族大学追授她为“杰出校友”。日前,人社部、国务院扶贫办追授张小娟同志为“全国脱贫攻坚模范”;全国妇联追授她为“全国三八红旗手”。这些都是党和政府对张小娟同志的高度肯定,也是对广大扶贫干部的深切关怀和莫大鼓舞。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的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的引领。我们要像张小娟同志那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不移学习和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做到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这场历史性决战。

情系桑梓 芳华永存

舟曲县自然资源局干部 毛文娟

这几年,由于工作的缘故,我经常和张小娟接触。

张小娟大学毕业后,选择了扎根基层、服务家乡。那时的乡镇生活,远不比现在交通便利、信息通畅。但她却从未抱怨过工作的繁杂和艰辛,反而带领大家把枯燥乏味的乡镇生活过得有声有色。她精心策划了“魅力曲瓦·和谐城马”“美丽曲瓦·最美头沟坝”等乡村大舞台活动,在广大干部群众中赢得了赞誉;她还专门组织了一场以“接访群众先讲情还是先讲法”为主题的趣味辩论赛,既让大家在有趣的活动中掌握了大量信访知识,又让乡镇信访接待工作的思路更加明晰;为了更好地提升曲瓦的知名度,张小娟再一次创新,创建了全县第一个乡镇微信公众号“wei.曲瓦”。就这样,张小娟怀着对事业的热爱和立志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坚定决心,以满腔的热情奔走基层一线,大到各项惠农政策落实、小到柴米油盐等生活琐事,她都能和各族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对于群众的家庭人口、住房、收入以及需求等情况,她铭记于心,了如指掌,真正做到了“带着真情帮民需,怀着真情解民忧”,把党的温暖送到了各族群众的心坎上,绽放着基层青年干部最炽热的光芒。

舟曲,曾因“8·8”特大山洪泥石流震惊世界,这里山有多高,脱贫难度就有多大。张小娟的第一个孩子出生后,由于扶贫工作任务重,还没休完产假的她,就主动叫上婆婆带着自己3个月大的女儿返回乡里干工作了。大家经常看到的就是张小娟在办公室和宿舍之间、在工作和孩子之间来回奔忙的身影。她的第二个孩子出生还不到四个月,面对任重而道远的脱贫攻坚任务,张小娟又一次拖着产后虚弱的身体回到工作岗位,一直在忙碌、在奔走、在跋涉、在奋斗,在舟曲的各个乡镇村组、田间地头、农家院落,处处都留下了她一心为民、决战脱贫的坚定脚步。

提起张小娟,舟曲县江盘乡河南村的冯万顺几度哽咽,他至今记得,去年8月的一天,张小娟来他家入户时,发现他家的院子因地基下沉出现裂缝,就立刻与有关单位衔接、落实资金、帮他硬化院落。2016年,冯万顺的孩子因重病住院花光了所有的积蓄,还欠了外债。2017年冯万顺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张小娟得知他家情况后,帮他制定了种草、林果、种药协同发展的脱贫致富计划,还派技术人员上门帮忙嫁接核桃树。在她的引导、激励和帮助下,冯万顺终于走出了贫穷的阴影。“张主任为了我们过上好日子,真是没少操心。她鼓励我要学个技术、靠技能吃饭,把我们贫困户的事当成自家的事,啥都认真地记在本子上,想办法给我们贫困户找脱贫致富的路子。太可惜了!她是个多好的干部,当听到她因公殉职的消息时,村民们无不悲伤和惋惜。记得参加追悼会那天,大家都自发去送别张小娟。”冯万顺悲痛地说。

“整个舟曲,都在为最后的冲刺脱贫付出全部努力。无数的热血青年,奔赴脱贫攻坚一线,用脚步丈量舟曲的山水大地,以众志成城的力量和勇气,拉近了舟曲与小康社会的距离。”张小娟用这样的话道出了藏区干部坚守初心、勇担使命的铮铮誓言,也代表了广大扶贫一线干部数年如一日求真务实埋头苦干、脱贫攻坚时不我待的自我激励,至今读来,令人心生敬仰。这份敬仰,是一个少数民族地区的青年干部,用无数个艰苦奋战的日子换来的,是一个朴实无华的藏族女孩,在心系群众、视民如亲、血浓于水的无私奉献中赢得的。追忆张小娟短暂却不凡的一生,她始终站在为各族群众提振精神、战胜贫困的最前列,兢兢业业履行使命职责、点点滴滴增进群众福祉,直至生命最后一刻,她用无悔的青春践行了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诺言和担当!

张小娟走了,人们无时不在深切缅怀着她。原《中国民族》杂志主编、中央民大85届校友梁黎在10月11日的微信朋友圈真情感言:“去年夏天,你曾陪过我下乡,合影照片上的你,笑容依旧!现在,你却离开了!山水与你同在,人们永远记得你付出的一切!安息吧,我的小校友!”她的大学室友乌兰得知小娟遇难的噩耗后,在朋友圈写道:“那次相聚还想着以后白头再聚首,没想到竟然没有以后!”中央民大学生李章权说:“我为有这样的学姐感到自豪,我会像她一样去服务基层,用自己的所学帮助家乡脱贫,她是我前进的不竭动力。”

十月的舟曲,被一片悲伤的雾霭笼罩着。送别张小娟同志的那天,整个舟曲都陷入了悲痛和惋惜之中!看着她那一双年幼的儿女,7岁的女儿怀中抱着母亲的遗像、3岁的稚子为母亲拄着风幡,两个弱小的身影在人群中蹒跚前行的场景,让我心如刀割、泪如雨下!“沉痛悼念张小娟同志”“小娟,一路走好”“张小娟同志为致富脱贫尽力,人民永记”……一个人,感动了一座城;整座城,都在挥泪送别一个人!一幅幅群众自发拉起的挽联和一行行惋惜不舍的热泪,见证了一名公而忘私的优秀青年干部在各族群众心中举足轻重的分量!

我们始终坚信:小娟,没有长埋于地下,而是永远活在了我们所有人的心中!循着这位最美扶贫人走过的足迹,舟曲人民一定会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战胜贫困、告慰英雄!

来源:甘肃日报、新甘肃客户端

原标题:《致敬!看哭了! ——“全国脱贫攻坚模范”张小娟同志先进事迹报告摘登》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