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西安事变后,张学良不亲自送蒋回南京,是不是就不会被软禁了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张学良会武术吗 如果西安事变后,张学良不亲自送蒋回南京,是不是就不会被软禁了

如果西安事变后,张学良不亲自送蒋回南京,是不是就不会被软禁了

2024-07-08 15:4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是个军人,自己做的事情一定是自己负责,就算杀我头也要负责。”

这是张学良,被软禁了54年后,恢复自由身后的采访片段。他本人对于西安事变的态度,保持着不后悔的本心。

但是,张学良所带领的东北军,却在张学良送蒋介石回到南京后,被蒋介石逐步瓦解崩盘。而张学良本人,更是被宣判幽禁10年。

喜欢出尔反尔的蒋介石,更是软禁了张学良10年,此事,对于抗日战争来说,无疑还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这也让世人不禁联想,如果强大的东北军,和杨虎城的西北军,两方力量的再度加持,抗日战争会不会赢得不那么惨烈?

如果张学良,不亲自送蒋介石回南京,是不是历史也会被重新改写?西安事变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事变前夕

“我们要争取张学良、杨虎城,共同劝说蒋介石抗日。”

1936年,我党人员正在进行秘密会议,而会议的内容,正是要联合国民党的张学良和杨虎城。

1935年,时间线拉回到一年前,我党长征顺利完成,打破了国民党的“围剿”计划,成功保存了大量的军事实力,这对国民党来说无疑是一个噩耗。

我党红军们来到了陕西,建立起了中共的陕北根据地。

此时,我国正处于外忧内患的状况,在国际方面,以日本为首的法西斯,对我国发起了惨无人道的进攻。

在国内方面,军事力量强大的国民党,竟提出了“攘外必须安内”的政策,让我当人员,不仅要守护好国土,更要面对国民党的夹击,一时之间,抗战陷入了困境。

日本的进攻愈发变本加厉,惨无人道的残害我们的同胞,也让国民党的内部,开始怀疑,蒋介石的选择是否正确。

本不团结的国民党,变得更加分崩离析。

我党红军到达陕西后,国民党的蒋介石,就更加慌乱,派出了自己最信任的兄弟,张学良为副总司令,带领国民党的军队,继续剿灭我党人员。

张学良自九一八事变后,就备受各界人士的谴责,甚至称呼他为“不抵抗将军”,张学良也愈发地想要证明自己。

张学良本有一颗爱国的心,却因为自己的判断失误,导致东北沦陷,成为了千古“罪人”。

在这样的情况下,张学良更加对日本等,侵略我国的国家恨之入骨,也更需要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

所以面对蒋介石发出的“剿共”任务,张学良的心里也并不认同,所以在双方交战之时,张学良也显得不那么用心。

在张学良进攻陕北,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就被红军消灭了将近3个师的兵力,这让张学良更加怀疑,蒋介石的想法是否正确。

蒋介石的重心,此时都放在“剿共”身上,根本无心顾及日本人,而张学良,则正好相反。

巧合的是,此时我党也提出了“统一战线”的工作重点,想要争取张学良和杨虎城,事情进展的十分顺利,本就有着合作意愿的张学良,很快就答应了我党的合作。

而杨虎城则更不用说,他本就与蒋介石的关系僵硬,还不认同蒋介石的想法,更是与我党人员有着密切的联系,甚至妻子都是共产党员,更是很快就答应下来。

在我党人员与张、杨两人达成合作后,蒋介石同意合作了吗?又是怎样同意的呢?

西安事变

1936年10月,张学良和杨虎城,与我党进行接触的事情,被国民党的特务汇报给了蒋介石,他感受到了一丝危险的气息。

于是,蒋介石很快处理好手头的事情,亲自来到西安,分别面见了张学良和杨虎城,希望两人继续认真执行“剿共”的任务,不要想其他的事情。

但此时,张、杨两个将领和手下的部队,都对“剿共”的任务产生出了抵抗的情绪,而是对抗日,有着空前的热情。

这次的会面后,张学良和杨虎城都多次劝说,希望蒋介石将“枪口”对准外来人,而不是自己的同胞。

蒋介石油盐不进,依然我行我素,进行着他的计划,此时的民众,也产生了强烈的抵抗情绪,很多学生和爱国人士,都开始了游行,希望政党可以进行抗日。

这样的情况下,蒋介石依然不听劝告,甚至还批准了军人,对学生游行,进行武力镇压,一时之间,群情激奋。

张学良和杨虎城,见不论怎样劝告,蒋介石都听不进去,只能选择,用武力胁迫去解决这件事,都表示,为了统一战线,共同抗日,牺牲东北军和十七路军都在所不辞。

可见,杨虎城和张学良的爱国情怀,是十分浓烈的。

1936年12月,张学良和杨虎城确定了“兵谏”的计划,希望通过暴力的形式,来逼迫蒋介石抗日。

我党和张、杨三方,都明白这次的行动,十分危险,如果处理不好,就会落得三方都不得好的情况。

在12号的凌晨,张学良的军队,将蒋介石的住处围住,与蒋介石的军队发生枪战,等到张学良的军队,进入蒋介石的屋子里时,发现他已经逃走了。

最后,在附近山上的石洞中,发现了蒋介石,并成功抓获。

杨虎城率领军队,对南京的军政大员进行了扣押,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成功地将南京政府,与外界切断了联系。

在处理完事情后,张学良和杨虎城就宣布了,扣押蒋介石的原因。

张学良和杨虎城,希望可以让蒋介石,带领国民党抗日救国,并提出了八项救国主张。

与各党派联手救国;2.停止内战、释放上海;3.在监狱内的爱国领袖;4.政治罪犯接触监禁;5.开放爱国运动;6.保障政治自由;7.遵行孙中山总理的遗嘱;8.立即召开救国会议。

在国民党政府得知后,便积极开始了,营救蒋介石的计划,希望沟通过和平的方式,将蒋介石解除扣押。

我党也开始积极拥护张学良和杨虎城,同样也希望以和平的方式,解决这次的事变,达成统一战线的目的。

国际方面,各国也不敢轻举妄动,都希望不动一刀一枪,解决这次的事情。

12月,周总理面见了蒋介石,蒋介石也接受了停止内战的协议,就此,蒋介石终于获释,张学良并亲自送蒋介石到达洛阳。

西安事变终于和平解决,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但“小心眼”出名的蒋介石,会就这样放过张、杨二人吗?

54年的监禁生活

同年12月,蒋介石到达了国民党的大本营——南京。

蒋介石立即令人撰写了一篇文章,大肆责骂张学良和杨虎城,将罪名一个个地,安插在两人的头上,并判处了张学良十年的监禁。

这一监禁,就将张学良困住了大半生,直到蒋介石和儿子蒋经国趋势,张学良才获得了自由,不可谓不心酸。

随着张学良被软禁,很多人就议论纷纷,认为张学良不该亲自送蒋介石回到南京。

首先,南京是蒋介石的大本营,有着说一不二的地位,其次,张学良的部下,大多都聚集在别处,无法与蒋介石抗衡,最后,张学良刚扣押过蒋介石。

基于这三点,蒋介石必然会报复张学良,送蒋介石回到南京,也无异于是羊入虎口,然而,张学良却认为,自己必须将蒋介石送回南京,同样也基于三点原因。

第一点,蒋介石刚刚被自己的下属扣押,并被胁迫了统一战线,蒋介石也许在国民党那个的地位,在逐渐动摇。

所以,张学良明白国民党,要由蒋介石主持,所以要重新帮他树立威信。

第二点,张学良依然对蒋介石,有着兄弟情,希望通过送他回到南京,来表明自己对“兄弟”并没有二心,只是形势所迫。

第三点,就是要压住南京反动派的气焰,巩固蒋介石的地位,安抚蒋介石因为此事带来的情绪。

毛主席也曾说过:“要想西安事变彻底解决,一个就是要张学良送蒋介石回京,另一个则是顺从蒋介石的时候处理。”

实际上,在扣押蒋介石的时候,有很多方面的人,都希望,可以将蒋介石处决。

首当其冲的,就是和张学良合作的杨虎城,他不仅与蒋介石平日里积怨已久,并且心里已经完全认同我党的思想,在他眼里,蒋介石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罪人。

还有张学良手下的少壮派,都是以爱国青年为主的军人,面对蒋介石的错误计划,也是对他积怨已久,强烈要求公审蒋介石。

但是,张学良和我党,都希望此事,可以和平解决。

为此,张学良和搭档杨虎城,还爆发过很多次的争吵。

杨虎城的意思就是,如果真的要释放,也必须要蒋介石,有代价地释放,但是张学良还是一意孤行,将蒋介石无条件护送回了南京。

在蒋介石重新确立地位后,第一时间监禁了张学良,将杨虎城的职位撤掉,赶出国门,为此,张学良还曾劝过杨虎城,不要再回来。

但由于国内局势动乱,杨虎城身为爱国人士,不能置之不理,所以还是毅然决然地回国了。

但是,没等到杨虎城回国多久,就被蒋介石抓了起来,监禁在一个生活条件,极为残酷的地方,最后杨虎城一家,被蒋介石暗杀而死,最小的孩子,仅仅8岁。

张学良也被蒋介石监禁了大半生,蒋介石也曾对张学良起过杀心,但是,却被宋美龄拦了下来,张学良才堪堪保住了性命。

但是,年已过百的张学良,并没有像世人那样,对此事惋惜不已。

张学良只有简简单单的三个字:“不后悔”。

结语

世人对于张学良的评价,好坏参半。

要知道,在其父张作霖在世时,为了不让日本人占一丝便宜,可谓是每天都绞尽脑汁,让在东北的人民,过着相对平安的生活。

可在张学良作为领导时,却选择了“不抵抗”,让无数的东北人民,陷入了水深火热当中。

而在西安事变当中,张学良也不顾自己的军队,执意将蒋介石送回南京,自己被监禁,东北军,也被蒋介石瓦解。

至此,强大的东北军就此在历史的舞台上谢幕,让世人不禁想象,如果强大的东北军,加入了抗日的战斗,会不会改变历史?这件事,大家怎么看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