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帮外人与中国企业打官司的柳谷书,留下了“买办发家”的好门风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张书维编剧 专帮外人与中国企业打官司的柳谷书,留下了“买办发家”的好门风

专帮外人与中国企业打官司的柳谷书,留下了“买办发家”的好门风

2023-03-12 01:1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922年在镇江出生,1944年从上海大夏大学毕业,直到1978年,已经56岁的柳谷书才恢复了正常的工作。

1984年,63岁的柳谷书创办了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明明是要做“中国专利代理”,为什么要跑到香港去开设公司?

因为柳太爷所做的知识产权事业,主要是帮助外企跟内地的仿冒厂家打官司。

其中最著名的三家企业,当属

香港的

“维他奶”、美国的“迪士尼”和“IBM”。

上个世纪8、90年代,市场春风吹遍神州,在春风之中,一大批民营企业破土而出。

很多初创的企业为了生存,要么接些国外的零散代价订单,要么靠着仿制产品过活。

就像港饮品牌“维他奶”,90年代刚刚进入内地,开始风靡之后,立马就有“维他蜜”、“维她奶”等数家企业争相模仿。

1997年,迪士尼尝试进入内地,广州就出现某单位如火如荼筹建“东方迪斯尼”乐园。

同时期的IBM刚刚进入中国,仅深圳一地,就有十几个仿冒厂家,养活了华强北一众小商家们。

面对专利技术保护尚不完善的内地市场,这些企业们一时也束手无策。

帮他们解决这些问题的是谁呢?正是柳太爷的专利代理公司。

这一来二去,柳太爷与这些外企们的关系,能不好吗?

柳太爷维护利益的这些企业究竟如何呢?

“维他奶”在中国大陆商标注册是柳谷书一手办理的,更有坊间消息流传,现在维他奶背后的老板,正是柳传志的侄女柳甄。而维他奶的大股东是日本三菱日联控股集团,持股比例14.05%。

今年7月份爆发出来的事情,可以看出这家所谓“中国企业”的立场与担当。

而其它一些高技术的外企,也在柳太爷的帮助下,每年光靠着高昂的专利费,就赚得盆满钵满。

正是因为一直帮着外人,跟中国企业打官司,柳太爷很早就被人们质疑,是否有“卖国”的行为。

然而对于这些质疑,他并不放在心上,由于时常被骂,他还特地在香港的办公室里,挂上这样一副对联,“仰俯无愧天地,褒贬自有春秋”。

想骂你们骂去,反正他只在乎“柳氏一门”的富贵。

1988年,柳传志手中攥着30万港币,带着人跑到香港。

名义上是想走“贸工技”的路线,要靠着贸易积累资金,打开海外市场,实际上是要为了“暗度陈仓、偷梁换柱”,做好准备。

当年年底,柳传志将“北京联想发展”(计算所公司)、中国技术转让公司(贸促会下属公司)和香港导远公司整合在一起,成立了合资企业“香港联想”。

值得大家特别注意的是,这个“中技转”公司的董事长,就是已经在香港经营多年,攒下深厚底蕴的柳谷书。

此番操作后,香港联想公司已经是国有民营三分天下。

而那些整合入股的港商们,其实手里也没有太多实际资金投入,大多是靠着负债持股的,等于说“港商从联想借钱,然后再买下联想”。

在香港联想上市后,又立马套现走人。

所以倪光南院士曾经痛心疾首地说道,“联想上市最大的贡献,就是造就了一批亿万富翁”。

当然这一切的发生,离不开“柳氏门风”的创始人,柳谷书老太爷。

柳氏门风

2003年9月5日,81岁的柳谷书在北京协和医院去世。

柳传志在他父亲的悼词里,是这样说道:“您处理了迪斯尼的案子,处理了“维他奶”的案子。一个又一个案子的成功,让外国人对香港中国专利代理公司的品牌开始有了信心,对中国专利法的实施开始有了信心。”

斯人已逝,但与“外”亲善,为“外”代言,胳膊肘往外拐的柳氏门风,却流传至今,传承了整整三代人。

他在香港奔走的七年里,柳谷书和太太一直住在华润大厦C座一房一厅的斗室,面对外人的疑惑,他自己是这样说的:“房宽不如心宽”。

结果在他去世的18年后,他的儿子柳传志被爆出退休金高达1亿,他的孙女外资高管出身,要将中国的科技企业去国外上市,要将中国市场的红利,与外人分享。。。。。。

想要了解更多柳门故事,敬请关注!

往期精彩:

9次申请美国签证8次被拒的男人,美国最终还是对他的公司下手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