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平:激活碉楼文化,乡村文旅发展“侨味”十足!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开平碉楼是哪里的建筑啊 开平:激活碉楼文化,乡村文旅发展“侨味”十足!

开平:激活碉楼文化,乡村文旅发展“侨味”十足!

2024-06-26 14:1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荷塘、水塘、稻田、草地、竹林……一栋栋中西合璧的碉楼、居庐散落其间,构成了一幅浓墨重彩的农耕水墨画。“开平碉楼与村落”是广东唯一世界文化遗产,也是粤港澳大湾区仅有的两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目前,开平现存碉楼1833座,建筑精美,风格多样,堪称“碉楼博物馆”。

近年来,开平市以“开平碉楼与村落”为核心,守护好海内外华人华侨共同的精神家园,探索碉楼活化利用与乡村振兴一体化发展模式,让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探索世遗保护、生态文明与乡村振兴全面协调发展的道路。

首创“碉楼认养” 传统碉楼重获新生

开平是著名侨乡,当地村民早在十九世纪就开始外出谋生,其后不断返乡建设,在村里建设了大量中西融合风格的民居、碉楼和祠堂等建筑。世界文化遗产评选委员会对此评价,“广东开平的碉楼是村落中修建的一种具有防卫功能的多层塔楼式建筑。这些碉楼与周围的乡村景观和谐共存,体现了中西建筑结构和装饰形式复杂而绚丽的融合。”

位于强亚村自力村的居安楼

“通过‘碉楼代管’模式,既保证了业主的利益,又便于政府对其进行保护。”开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文物股股长梁锦桥介绍,目前,开平登记在册的碉楼有1833座,通过“碉楼托管”和“碉楼认养”模式,已托管碉楼与民居62座。

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后,开平市也主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到开平碉楼的保护。塘口镇仓东村是一个有着600多年历史的传统村落,因村民无力修缮而残败不堪,很多村民搬至城区或另寻地方居住,逐渐成为一条“空心村”。2011年,在开平市文物部门的支持下,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文化研究中心的谭金花副教授在该村牵头实施“仓东计划”,采用“修旧如旧”的方式,陆续修复了两座祠堂、一座碉楼、一座庙宇、四座民居等主体建筑。

“仓东计划”修复的祠堂

期间,谭金花教授还引入了社区参与理念,在仓东村开展遗产教育、深度文化参与、学术会议等文化交流活动,注重对开平碉楼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整体保护,将其打造成为“文化保育试验场”,202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遗产中心评选为全球世界遗产教育创新十个优秀推荐案例之一。

为加强开平碉楼与村落世界文化遗产保育,开平市还争取了3700多万元碉楼修缮、环境整治专项资金,先后完成200多座碉楼民居的修缮,创新结合传统测量技术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世界遗产点核心区的40座碉楼进行数字化采集存档,建成开平碉楼智慧导览项目,实现1833座碉楼“一楼一码”管理。

汲取世遗灵感 创新建筑获国际大奖

两面弧形红砖墙,嵌入茶壶、杯碗等村民的生活器皿,绿色藤条植物从缝隙中爬出,强亚村祖宅村的“网红公厕”与周边乡村风景完美融为一体,成为了游客打卡地,赢得了2020年度世界景观建筑奖的最佳小建筑奖。

祖宅旅游厕所是强亚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亮点之一。强亚村党支部书记方华仰介绍,祖宅公厕原为一栋华侨老宅的厕所,2019年,专门的设计团队采用“三清三拆三整治”而产生的砖瓦等边角料,借鉴了当地碉楼的一些建筑特征,使传统与现代相融合,让碉楼的风格得益延续。

强亚村的“祖宅网红公厕”

强亚村是世界文化遗产“自力村碉楼”所在地,保留有15座碉楼,布局和谐,错落有致。随着乡村振兴的推进,强亚村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推动人居环境整治,新建了村场、祠堂、无公害公厕、休闲广场、塘栏杆、文化室等公共设施,对村中的池塘堤岩进行加固、安装花岗岩围栏,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祖宅村紧邻景区,民宿产业被投资商普遍看好,人居环境和基础设施的改善,强亚村吸引了不少村民返乡创业。“经过整治,祖宅村变得干净了、建筑整齐了、村道变宽了,还画上了停车位,居住体验好了很多。”2019年,祖宅村村民方健俊从东莞返回家乡,在自家废弃祖屋的基础上改建了“五十三度竹下”民宿。开业一年后,“五十三度竹下”民宿已经成为祖宅村又一处“网红点”。

方健俊在祖宅村打造的“五十三度竹下”民宿。

依托碉楼旅游资源,强亚村以休闲旅游为契机,在村庄北部打造水乡旅游项目,中部利用学校、祠堂发展大型商业,村庄南部利用碉楼资源打造碉楼部落和村民主题旅游,聚集旅游资源要素,丰富了村内的业态。

“如今,强亚村每年吸引数十万游客到村游玩。”方华仰介绍,强亚村已经成功引入了碉庄写生基地、慧园生态农场、青禾农场、五十三度竹下民宿等文旅业态,打造成为全省首个以碉楼侨乡文化为主题的慢生活精品乡村旅游片区,入选了2021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名单。

引进文旅新业态 旧墟“变身”文创小镇

缝纫机、地契、煤油灯、算盘、木风车、邑间陶艺……在塘口旧墟,张小明开办了“碉民部落”民宿,在约600平方米的空间内,陈列着3000多件老物件。不少游客评价“它更像是一家小型博物馆,在这里可以看到很多地方特色的旧物件。”

“碉民部落”内部展示

“我经常到村里去逛,看到老物件就收集上来,慢慢积累,才有这么多。”开平碉楼与村落申遗成功,在广州打工的“碉民部落”创始人张小明看到了商机,回到开平做了一名出租车司机,在拉客中得知游客在参观碉楼后有就近住宿的需求。2010年5月,张小明在赤坎古镇承租了一栋废弃楼,并将其装修成了5间房的民宿。2019年1月,张小明将“碉民部落”搬迁至塘口旧墟,民宿增设至20多间房,价格从几十元一个床铺到最高498元独立房间,也为游客提供导游、美食制作等服务。

“碉民部落”是塘口青年文创小镇引进的众多民宿之一。“在塘口镇碉楼文化旅游核心区周边,已经建成了9家风格各异的民宿,还有12家在建民宿,民宿产业初具规模。”开平市塘口镇镇长罗荣发介绍,凭借“开平碉楼与村落”世界文化遗产的资源优势,塘口镇积极打造江门(塘口)江澳青年文创小镇,将塘口旧墟改造成为文旅融合发展片区,引进先锋书店、奶茶店、咖啡店、特色民宿、餐饮店等文旅业态,让旧墟重焕商业活力。

在江门(塘口)江澳青年文创基地,已经有28家文创类企业入驻。该基地为符合入驻标准的企业提供最长三年的免租金、物业费、水田等方面的优惠扶持政策,提供一体化的创业孵化服务,让企业能够实现“拎包入驻”。

“塘口优品”部分展示产品

与此同时,塘口镇还进一步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建设区域文旅游品牌。今年8月,“塘口优品”行政区品牌培育建设正式启动,公布了首批“塘口优品”产品名录,包括塘口世遗景点、塘口研学景点、塘口碉楼民宿、塘口碉乡民宿、塘口文创产品、塘口经典特产六大类共计25项产品(服务),涵盖景点、休闲、民宿、文创、特产等多种旅游消费产品。

 来源 |南方日报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