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扎作品抄绘分析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建筑大师作品抄绘 西扎作品抄绘分析

西扎作品抄绘分析

2024-02-28 22:5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 本期关键词 :场地精神、入口、吊顶、细节、材料

抄绘视频:加西利亚艺术中心

【视频请点此跳转原文查看】

场地精神

建筑首先要倾听脚下的土地,对得起它所赖以存在的土地

作业展

优秀作业

本期优秀作业展示

课程回顾

案例引入

密斯德国馆

学生很容易忽视场地这件事情,但是在建筑大师眼里场地是很重要的,在这一方面有许多优秀案例,如密斯德国馆

(技术与古典相结合的理想案例)

德国馆位置(红色地标处)

位置特点:德国馆靠近历史轴线,位置不偏不倚

处理手法1

密斯注意到了轴线上的广场和其他展览馆,以一种似是而非的对称性回应场地

处理手法2

密斯对如何到达德国馆场地,如何营造进入空间,到达后如何回应原来的建筑,如何呼应周边自然环境做出了解释

处理手法3

密斯通过建筑形态强调了景观的水平延展性,不同的建筑空间界定了不同景观

可见,大师们有着对场地的充分尊重

本期大师简介

“最使我不安的是建筑中的浪费现象,无论是用材还是光”

阿尔瓦多·西扎(Alvaro Siza) 葡萄牙建筑师 1933年出生于葡萄牙  马特西诺斯 1955年开始工作 1958年设计 波·诺瓦(Boa Nova)茶室 (年仅25岁) 1992年获得普利兹克奖

(建议抄绘此茶室,也是场地精神的代表)

01 建筑概述与平面

 加西利亚现代艺术中心 

位置:西班牙,圣地亚哥

用途:展览

结构:框架+剪力墙  

楼层:二层+一层地下层

基地面积:2124 sqm

建筑面积:4860 sqm

设计时间:1998-2002

(看到数据,应该思考如何处理这样的建筑,形成大体框架后,再去分析案例)

此建筑基底面积不大,但是使用面积要求大,

大师是如何做的呢?

1.总平图

第一步分析:道路、原有建筑固有形体、绿化、广场等

2.各层平面图

平面能直接告诉我们功能、空间形态,组织方式、流线、门厅情况、尺度感等

02 分区与流线

特点:成熟且不矫揉造作

手法:交通空间(黄色)联系左右不同功能分区;首层两种功能、二层三种

展览流线:8字形流线,特点是无回头同时有连接

门厅 - 中部楼梯 - 二层展览 - 上部楼梯 - 一层展览 - 门厅

 以上都是些常规操作, 本节课的重点在下面 

03  场地关系

谷歌地图解析场地

1.建筑的形体和场地周边街道分别有平行关系,和北面场地中已有构筑物(花池)有延伸的关系~

2.从老城区到城市的花园,新建建筑和已有老建筑形成三个层次的空间,层层递进推展开的空间秩序~

3.转角收口,起空间的引导与暗示作用,将三个方向的人流引入展览馆~

4.空间视野逐步扩大,最终引到城市花园,展览建筑成为住宅区和城市花园的过渡~

5.垂直上,充分利用地形,减小土方量~

实际照片参照

04 细节处理

1.入口轻盈体块处理

2.入口处理,三问三答

建筑实体与修道院呼应 vs入口门庭的轻盈?

如何以同等的姿态(正入口)迎接场地三个方向的人流?

在顺畅的流线上如何欣赏到修道院的大门?

3.空间的流动感·视觉的渗透性

空间特点:有限的、布置紧凑

技法:加大游览空间的流动感和渗透性,加大空间感受,如楼梯间的这个洞口

4.空间的界定

吊顶手法界定空间,吊顶形成反射光,使光线柔和

05 抄绘经验分享

抄绘步骤

1.整体分析

2.抄总平和各层平面(建议),剖面

3.功能分区、门厅、功能组织等(顺序因人而异),不同颜色笔标记

抄绘法则

1.硬分析,分析到梳理出逻辑来

2.画草图×N +1次(→图示→ 漫游)

3.查资料,平面、总平、剖面、照片、地图、文献、游记等等

4.做笔记,将自己的笔记做成最好的课本,一定注意尺度的练习,记录的一定是图形+文字

学姐笔记生成过程:

公众号:建筑抄绘笔记

微博ID:小印帆

邮箱:[email protected]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 小印帆工作室,如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长期接受各类作品、资讯投稿。​​​​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