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建窑窑址 高清

高清

2024-07-16 07:2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要深入了解某类瓷器、某个古窑口,在文献考据的同时,也需要走出书斋,对古窑址进行实地考查,才能更全面客观地认识窑口的历史。

对于研究建盏的学者行家而言,到水吉窑址实地考察,是必要的一环。而喜欢建盏的爱好者,若能亲自到窑址去寻访,也会获得文字难以提供的收获,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但是很多朋友距离福建比较远,不方便到窑址这边走访。所以今天我们就以高清实拍的形式,来介绍宋代建窑遗址的真面目。

建窑遗址坐标与概况

建窑遗址位于今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水吉镇后井村、池中村一带,窑址周围森林茂密,水源丰富,矿土含铁量高,烧瓷原料充足,且濒临南浦溪,水运便利,产品外销通畅。

这些条件,造就了建窑盛烧数百年,所烧建盏成为黑釉瓷翘楚的传奇。

点击下方视频收看水吉航拍美景▼

建窑作为宋代具有代表性的名窑,经过考古学家的数次调查之后,也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并经由国务院批准,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沿着205国道行驶,可以在此处看到建窑遗址的石碑。从419乡道驶入就能抵达后井村。

▼池中、后井卫星图

▼建窑遗址毗邻的南浦溪,是南北纵向的河流,上可出福建通往北方的重要城市,下可由建溪汇入闽江,通往出海口。是建盏外销的运输要道。

建窑遗址总面积达12万平方米以上,在多个山坡地带,堆积有大量的古瓷片和窑具。其分布范围东至大路后门,南至营长乾(又名社长梗)、源头坑,西至牛皮崙、庵尾山(又名庙尾山),北至芦花坪。

建窑分布的面积乍一看并不是特别大,但是堆积物的密度很高。加上龙窑的长度、产品数量、外销情况等多方数据,都证明建窑烧造规模之盛大繁荣,在宋代是很突出的。

▼建窑遗址新旧二碑

▼新碑上的遗址区位示意图

牛皮崙与庵尾山

▼牛皮崙山丘的古代堆积物

牛皮崙与庵尾山相邻,以烧造黑釉器为主,除黑釉器外,也有一些青釉器的残片与窑具堆积。该处出土的黑釉器器型基本是碗,带文字符号的盏底和垫饼较少,产品特征与芦花坪接近。

▼牛皮崙的宋代垫饼、匣钵、建盏瓷片

庵尾山属于建窑年代最早的窑址,其产品主要为青瓷。烧窑年代可追溯至唐代。

庵尾山曾发掘出三座龙窑,长度均超过70米,这么长的龙窑在唐代也是少见的。可见当时建窑的烧造规模与烧造技术之盛,已经为宋代的繁荣打下了基础。

▼从远处看庵尾山

▼建窑早期烧制的青釉器

年代较晚的营长乾

营长乾窑场与源头坑相邻,其位置在牛皮崙与大路后门之间。

▼营长乾窑址的古代堆积物

营长乾的年代,被判断为是南宋到元初。是建窑中年代较晚的窑场。营长乾西侧的源头坑主烧黑釉器,东侧则烧黑釉器与一些青白釉瓷器。

▼营长乾堆积物近景

拥有最长龙窑的大路后门

大路后门窑场曾发掘出一座斜长135.6米、宽1~2.35米的龙窑,为世界上已知的最长龙窑。该龙窑也是一般游客最为熟知的建窑遗址地标。

▼大路后门最长龙窑实拍

考古发掘时,宋代原有的窑顶已经坍塌,在清理中发现有整器的倒塌窑墙。

在窑炉旁的堆积层,发现刻有“供御”铭的残片及“供御”、“進琖”铭垫饼。说明大路后门除烧造普通建盏以外,也烧造贡品。这些贡品款器物,在窑室中最好的位置烧造,成品率更高。

▼大路后门出土“供御”款垫饼

从该窑的长、宽、高以及窑内放置的匣钵密度,可以推断,其产量之大为当时全国之最,充分体现建窑窑工的高超技艺和建盏在市场上受欢迎的程度。

▼大路后门出土铁锈斑盏

此外,大路后门还是建窑已知的,唯一一处有青花瓷堆积的窑址。产品年代一般认为是清代,也有推论在明甚至更早。

▼大路后门的青花瓷实物与示意图

面积最大、产品出众的芦花坪

芦花坪是建窑遗址中,面积最大的一处窑场。到实地走过才知道究竟多大,短时间根本走不完。而且芦花坪堆积层非常厚,有的达到十几米(其他几处多为4~5米),即使深深踩一脚,都只能踩到窑具和瓷片,找不到地。每走一步都怕脚会陷下去,非常耗体。

光是瓷片和窑具就有十几米厚,可以想见当年芦花坪窑场烧造时间之长,烧造规模之大。

▼芦花坪窑址的古代堆积物

▼全景模式下的芦花坪,延绵不绝的堆积物

芦花坪出土的标本中有多件标有明确年号,为建窑的断代带来很大参考意义。根据考古结果,芦花坪窑场始烧于晚唐五代,兴盛于北宋中晚期至南宋时期。

芦花坪不仅是上述几处窑址中规模最大的,而且所烧建盏,是建窑已发掘窑场中品质最好、工艺最为成熟的。从造型、釉水、胎质上来看都是如此。

这样的品质,自然令官家颇为青睐,芦花坪出土的不少“供御”、“進琖”款标本及垫饼,也说明了这一点。而牛皮崙的产品,品质仅次于芦花坪。

▼芦花坪遗址堆积物近景

▼芦花坪出土标本

虽然这些历经千年风雨的窑场,窑火已经冷却许久。但连绵的山峦,遍野的芦草中掩藏的残片和窑具,仍然在诉说着古建窑的传奇,于建州故土、武夷大地之上,回响不绝。

通过对建窑遗址的实地勘察,会对建窑的发展脉络、兴衰历程有更直观、深入的了解。其实不同时期、不同窑场的烧制工艺、产品种类不同,深究起来,会有说不完的故事。由于篇幅所限,本篇只观其大略,以后有机会,再详细介绍给大家。

咨询交流建盏,购买靠谱好盏,可加建盏君助理VX:3038131498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