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报告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延迟退休年龄的建议 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

2023-06-01 22:5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调查时间:2023年1月11日—2023年1月18日

样本说明: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3581份,男性受访者占65.39%,女性占34.61%。从年龄上看,50岁及以上受访者占比为4.51%,35-50岁占比18.95%,26-34岁占比为46.03%,25岁及以下占30.5%。从教育程度来看,受访者中硕博研究生占比为6.29%,本科占比为39.6%,大专占28.45%,高中及同等学力占19.97%,初中及以下占比为5.68%。从日常居住地来看,东部地区占41.31%,中部地区占36.94%,西部地区占比19.22%,东北地区占比为2.53%。

重要发现:

· 调查结果显示,延迟退休年龄的相关政策受到公众的广泛关注,受访者对养老金的缴纳标准及领取标准最为关心。

· 不同群体的受访者对渐进式延迟退休的态度呈现出显著差异,出于对家庭、健康、就业等方面的因素考量,部分公众对延迟退休持观望态度。

· 公众期待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在政策制定过程中能够尽可能体现弹性原则,增加个人自主选择的空间。

· 公众期待进一步完善延迟退休政策的考量,重点从就业保障、生育养育、老年群体医疗服务等方面着手补齐优化配套建设。

△点击标题查看原文

图片来源:

近年来,延迟退休多次被列入政府规划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综合考虑人均预期寿命提高、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受教育年限增加、劳动力结构变化等因素,按照小步调整、弹性实施、分类推进、统筹兼顾等原则,逐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促进人力资源充分利用”。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明确“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

延迟退休关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不仅与当下的生活息息相关,更会对未来产生长远的影响。为了解公众对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认知、看法和期待,人民智库开展网络问卷调查,形成如下调查报告。

延迟退休年龄的相关政策受到公众的广泛关注,受访者对养老金的缴纳标准及领取标准问题最为关心

渐进式延迟退休制度是基于适应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大背景,为更加有效地开发人力资源、更加公平可持续地推进社会保障建设所做出的考虑。一方面,随着我国人均预期寿命的大幅提高和整体健康情况的显著改善,现行法定男职工60周岁、女干部55周岁、女工人50周岁的退休年龄已然偏低。另一方面,我国人口少子化、老龄化步伐正在加快,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根据国家统计局信息,2022年末我国人口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同时,劳动年龄人口规模持续缩减对就业、财政、社会保障体系等的冲击加剧。应对新形势新挑战,亟需建立人口、社会、经济政策相互衔接协同的政策体系。

在本次调查中,98.02%的受访公众对延迟退休年龄的相关政策信息表现出关注,其中表示非常关注的受访者比例超过3/4。延迟退休年龄的相关话题在各个年龄段都引发了热议,其中,35岁以上的受访者对于相关政策调整最为关注,并表现出较为积极的政策态度。这一年龄段的受访者普遍表示,对国家而言,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将有助于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缓解养老金收支平衡的压力。对个人而言,延迟退休将减轻家庭养老负担,也有助于缓解老年人与社会脱节的问题,增强老年生活的幸福感。

与此同时,与延迟退休相关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也逐渐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超过六成的受访者对于其缴纳和领取标准的调整(62.72%)较为关注。除此之外,养老金的发放标准(52.94%)也是公众关心的第二大问题。针对不同地区、行业和岗位,养老金的发放需要更为清晰、透明的标准。从年龄段来看,34岁及以下的受访者对于政策落地执行时间更为关心(50.89%),35岁及以上的受访者更关心“养老金可支取的时间、条件及流程”(52.26%)。从户籍类型划分来看,城市户籍的受访者关注“延迟退休后社会保险的缴纳标准”(51.85%),农村户口的受访者希望针对“办理退休需要满足的条件”(50.75%)有详尽说明,并优化退休办理流程。

不同群体的受访者对渐进式延迟退休的态度呈现出显著差异,出于对家庭、健康、就业等方面因素的考量,部分公众对相关政策持观望态度

调查发现,不同类别的人群基于不同的考量对于延迟退休年龄的看法和期待有所不同。就整体而言,当被问及“仅考虑当前自身的情况,您对延迟退休的态度如何”时,46.44%的受访者表示希望能够延迟退休,43.64%的受访者表示不希望延迟。具体来看,在国企、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并以脑力劳动为主的受访者更倾向于支持延迟退休(50.87%),而主要从事体力劳动的受访者普遍表示不希望延迟退休或持观望态度(54.60%);已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受访者有六成表示能够接受延迟退休,而未缴纳任何养老保险的受访者仅有两成愿意接受延迟退休(21.05%)。此外,女性受访者延迟退休意愿(47.23%)略高于男性受访者(45.82%),农村户口的受访者对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的接受度更高(49.61%)。

对相关政策持怀疑或观望态度的受访公众,在调查过程中主要表达了以下担忧:第一,年轻人和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压力上升。当前在社会招聘中依然存在“年龄门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机会有限,同时,一些年轻人担心延迟退休会挤压中青年员工的上升空间,加重工作负担。第二,担心相关政策会挤压个人家庭生活的时间,并影响个人健康状况,导致晚年生活质量下降。同时,由于部分地区家庭中仍存在“隔代育儿”传统,延迟退休会缩短老年人的家庭时间,可能影响公众的生育意愿。第三,部分公众认为延迟退休需要企业为老年员工付出更高的人力成本,加重企业经营负担,降低运转效率,出现“人浮于事”现象。此外,部分公众还谈及延迟退休影响了个人对于社会养老保险的预期。有受访者表示,退休政策在地区、行业等层面仍存在分配不均衡问题,如何以“渐进式”方式推进相应政策改革平稳落地成为关注的焦点。

公众期待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在政策制定过程中能够尽可能体现弹性原则,增加个人自主选择的空间

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就提出“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2022年国务院印发《“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明确提出,要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部分省份已经开始延迟退休的先行先试工作,“十四五”期间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立法和政策将逐渐落地。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并非一步到位和“一刀切”,而是需要体现一定的弹性,增加个人自主选择空间,这样不但符合公众的心理预期,也在政策实施过程中更具操作空间。

在本次调查中,受访公众对“渐进式”和弹性原则表达了个人的观点与看法。有55.20%的受访者认为应由国家设定最早退休年龄,此后利用激励机制逐步推进延迟退休。认为养老金分配应设定参考性退休年龄段,遵循“早减晚增”原则推进相关政策(54.31%),以及认为应当广泛开展延迟退休试点工作,总结经验后向全国各行业推广(54.24%)的受访者比例同样超过半数。当被问及哪种渐进式退休方式更符合个人预期时,“在达到最早退休年龄后,个人与单位协商共同确定退休时间”的认同度较高(47.88%)。“针对不同工种岗位分类确定延迟退休时间”(39.53%),“针对不同职称级别分类确定延迟退休时间”(39.33%)也获得了近四成受访公众的认可。还有超过三成的受访者人为应当根据实际年龄、工龄年限以及针对不同性别分别确定延迟退休时间。此外,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还应兼顾整体与特殊,在相关政策制定过程中照顾到特殊行业、特殊工种、特殊区域等。

公众期待进一步完善延迟退休的政策考量,重点从就业保障、生育养育、老年群体医疗服务等方面着手优化补充配套建设

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是一项事关民生的系统性工程,需要统筹规划、协调推进,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多元化需求。公众期待在实行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的同时,应积极采取相应配套措施,保障政策的施行。

一是完善制度考量,实现平稳过渡。例如,明确延迟退休的各项实施原则,确保政策平缓衔接(55.68%);降低灵活就业者的缴存成本(57.32%),加大对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保补贴,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二是拓宽就业渠道,保障工作权益。包括贯彻落实劳动法律法规,保护劳动者在实际工作中的合法权益(53.08%),提升大龄劳动者的维权意识;加强对中老年人的职业培训及就业推荐(45.96%);加大力度消除就业歧视,为大龄劳动者就业提供更多优质的机会、开辟更为畅通的渠道(52.87%),促进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三是关注老年健康,完善医疗保障。比如优化医疗资源配置,为老年职工提供便捷的就医条件(57.93%);在员工体检中增加针对大龄劳动者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检查,在岗位设置上考虑到员工健康状况。四是发展普惠托育,解决抚育难题。如建设发展公办托育机构、家庭式托育等服务,协助发挥老年人的代际抚育功能;规范家政服务业发展,帮助在职员工分担家庭照料压力。通过系列配套措施,多管齐下,减少公众的后顾之忧,进一步提升公众对于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的支持度和主观意愿上延迟退休的积极性。

更多观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建立起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安全网。在养老保障方面,基本建成了包括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与职业年金、个人养老金三大支柱的养老保险制度体系,但目前仍是以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一柱独大”。在人口老龄化加剧、生育率持续走低的背景下,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体系面临持续性挑战。随着第二支柱的不断完善和第三支柱顶层设计方案的出台,未来需要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提高二三支柱的比重,构建公平有效可持续的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

《构建公平有效可持续的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保险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郭金龙

我国正处于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阶段,新中国成立后第二次生育高峰时期出生的“60后”已陆续进入退休阶段,引发退休潮。“60后”退休潮的到来对劳动力规模和老年赡养负担等会产生显著影响,我国的人口发展和经济增长将出现新的局面。通过对退休潮现象的分析,可以看出政策因素和养老保障因素等深刻影响着退休行为。应采取积极而综合的应对策略开发老龄人力资源,通过细化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方案,重视老年人在非正式劳动领域的贡献行为,把老年人自身的能力提升与构建年龄友好环境结合起来等方式,充分发挥我国老龄人力资源的优势。

《“60后”退休潮现象及老龄人力资源开发》

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 孙鹃娟

“60后”一代具有规模大、受教育水平较高、子女数量较少、经济实力较强、观念多元等特点,“60后”迎来退休潮将对劳动力市场、养老金支付压力和社会养老服务需求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对此,建议在延迟退休年龄改革中引入弹性退休,增加选择权;继续推动养老金制度改革,在改善可持续性、公平性和充足性上采取相应措施;进一步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通过建立基本养老服务制度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补齐短板,调动各方参与来保障服务供给。

《“60后”退休潮:特征、影响及应对》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应对人口老龄化研究中心研究员 林宝

更多内容,请点击封面购买杂志

△国家治理高峰论坛精彩回顾(请滑动查看)

来源 |《国家治理》周刊2023年2月下

原文标题 | 调查报告:公众对渐进式延迟退休的认知与期待

执笔 | 人民智库研究员 冯一帆、张宏莉

新媒体编辑 | 刘苏毅

原文责编 | 刘苏毅

美编 | 王洋

更多精彩文章,欢迎关注《国家治理》杂志、国家治理网及人民论坛网!

声明:《国家治理》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