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把皇位到底传给了谁?雍正原来是这样修改遗诏、篡位登基的!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康熙死的时候谁在身边说了话 康熙把皇位到底传给了谁?雍正原来是这样修改遗诏、篡位登基的!

康熙把皇位到底传给了谁?雍正原来是这样修改遗诏、篡位登基的!

2024-06-05 22:5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就在1722年的12月14日,康熙在南苑围猎,突然间感到身体不适,便回到了畅春园休养。在病重期间,康熙特命胤禛代行前往南郊进行冬至的祭祀。20日凌晨,康熙病情加剧,当天中午,胤禛从祭祀典礼上赶回看望父亲。晚上戌时(7点—9点),康熙在畅春园的病榻上阖然长逝。

康熙把皇位到底传给了谁?雍正原来是这样修改遗诏、篡位登基的!

至此,历史在这里留下了一个巨大的谜团。

康熙把皇位到底传给了谁?

这个问题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罗生门,一直以来在史学界争论不休,成为清宫疑案之首。

官方的说法,也就是《清圣祖实录》和《清世宗实录》中是这样记载的:

胤禛在冬祭之时,就已十分担忧父皇的病情,每天三次派人前来问安。20日当天,康熙病情加剧,先派人急召雍正返回,再召三、五、八、九、十、十二、十三阿哥这七位皇子,加步军统领隆科多共八人进见。康熙当着七位皇子的面宣谕说:

“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

中午时,胤禛赶到问安,康熙向他说了自己病情,并告诫为君之道,还把自己的念珠送给胤禛,但没有提到要把皇位交给他继承。下午的时候,胤禛三次探望父亲。直到晚上掌灯时分,康熙病逝。

发现父亲去世后,胤禛哀痛号呼,捶胸顿足不止。隆科多这时才说出,康熙在清晨时已经传授了口谕,请胤禛立即登基,然后处理先皇的葬礼。

胤禛恸哭仆地,很久才起来,在御榻前,一边大哭一边为康熙更衣。然后他穿上了帝服,即以皇帝的身分发号施令,安排国丧之事。胤禛先由隆科多护卫回宫,再在宫门跪接康熙的灵柩,亲扶入内,奉康熙遗体于乾清官。胤禛随后下令诸王非传旨不得入宫,并让隆科多封闭城门,戒严京师。

康熙把皇位到底传给了谁?雍正原来是这样修改遗诏、篡位登基的!

三天后,胤禛公布了康熙的遗诏,颁行全国。遗诏有满文和汉文两个版本,末尾的文字和康熙临终前在七位皇子面前说的口谕完全相同。但宣读时,只念了满文。对此,胤禛给出的理由是,先皇康熙帝提倡满汉一体,说以遗诏宣读就不分满汉,念一次就够了。

官方的说法如此,但信者却寥寥,因为这其中的漏洞实在太多。

第一,康熙既然要传位于胤禛,为什么不等到胤禛在场的再说,偏偏在其他几位不相干的皇子面前宣布?这明显不合常理。

第二,胤禛中午赶到问安,康熙还在保密,不告诉要传位之事,只谈病情。即使胤禛下午三五次来探望,康熙也闭口不谈,非要等到去世后,让隆科多来宣布。老爷子临终前还要闹着玩吗?

第三,胤禛当天在天坛冬祭,从天坛赶到畅春园并不远。如果康熙凌晨时就急召,胤禛为什么用了半天的时间才到?当时的北京城又不存在堵车的情况。

第四,康熙要发布传位的口谕,叫了七个皇子,为什么还要再叫上隆科多?隆科多只是一位武官,并非中枢机要成员。就算要召大臣聆听和记录,康熙也应该召南书房的那些翰林学士们才对。

第五,为什么是由隆科多向胤禛宣布了康熙的传位遗言,另外七位皇子去哪儿了?他们为什么这一天都不说话了?传位这么重大的事情,就让一名掌握京城警卫的武官传递了?

第六,皇位既然已经传给了胤禛。胤禛为什么不允许诸位王爷,也就是自己的兄弟们入宫探视康熙的遗体?并且他还下令京师戒严,关闭城门。这未免太不近人情了。

第七,康熙的传位遗诏为什么在三天后才公布,不是应该在康熙去世当天就应公布吗?这三天时间里这道遗诏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而且清朝颁行天下的圣旨一般都会用满文和汉文各宣读一次,如今为什么只宣读满文一种了?

种种不寻常的迹象表明,胤禛的即位似乎并不像正史里写的那样名正言顺。于是乎,各种谣言和传闻满天飞,后来又被胤禛的政敌们添油加醋,在民间流传关于胤禛即位的野史和传说层出不穷。

康熙把皇位到底传给了谁?雍正原来是这样修改遗诏、篡位登基的!

其中比较出名的版本,是胤禛篡改了遗诏,把“传位十四子”改成了“传位于四子”,抢了弟弟的皇位登基的。还有更夸张的说法是,胤禛是把康熙毒死,又逼死太后,奸淫父亲的嫔妃,然后假传圣旨登上皇位的。

这些野史传说的真伪不值得再去详细辨别了,因为很多电视节目和书籍早已说明过。在这里,我个人的看法是:胤禛即位并非康熙本意,他是抢得了先机自立为帝的。

为什么这么说?

之前正史记载上的漏洞完全没法自圆其说,一定是被后人篡改过的。而且可以肯定的一点是:胤禛公布的康熙遗诏是伪造的。

首先,只读满文不合规矩,毕竟大部分的汉人都不懂满语,念了也是白念。皇位交接这么重要的场合,怎么能这么马虎省事?唯一能够解释的理由,就是宣读的时候没有汉文的遗诏,汉文的遗诏是后来补上的。

其次,胤禛公布的遗诏,与康熙在八年前颁布的另一份诏书几乎完全相同。康熙在八年前颁布过一分诏书,总结了自己的人生和功绩,并说“若有遗诏,无非此言”。

而传位遗诏几乎把这份诏书重抄了一边,修改了时间,加上了康熙的那句临终口谕而已。这样拼凑之后的结果,就是文章前后文意思不一致。前面大篇幅称赞康熙自己,不提胤禛半个字,直到结尾才忽然插一句说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这就十分可疑。

所以说,我推测,胤禛没有康熙的传位遗诏,他是用那三天的时间伪造了一份。

那么真的遗诏到哪里去了?

有人会说,遗诏被隆科多截留,然后被胤禛销毁了。

但这种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

首先,康熙朝的圣旨是要由内阁学士拟写并公布的,也就是说,康熙要想发布遗诏,就必须先召集内阁学士们按照他的意思拟写,由他审核后公布。隆科多既不是内阁成员,又不是手握天下兵马的大将军,他没有资格经手皇帝的圣旨。就算是胤禛,他当时只是一个普通的皇子,不能参政,也就没有办法阻拦内阁发表遗诏。

其次,康熙在废太子后有意恢复满人的旧制,在立储这件事上公开透明,听取王公贵族们的意见。他先前两次废立太子,康熙都是召集了王公大臣后公开宣布的,并发放了“御笔朱书”。废太子后,他为了征求储君的人选意见,也多次召集王公大臣们商讨。所以,他不太可能偷偷摸摸地写好传位诏书藏起来。

因此,个人推断,康熙根本就没有遗诏,或者说康熙临终时没有准备好遗诏。

康熙的身体一直以来不错,逝世的这一年,他还陪小弘历在避暑山庄游玩和打猎,临终前半个月还在南苑围猎,临终那一天还跟胤禛讲大道理。说明老爷子身体硬朗,根本没想到自己会突然去世。所以,没有准备遗诏是很有可能的。

他之所以把立储之事一拖再拖,还是和他的儿子们爆发夺嫡之争有关。康熙对儿子们结党营私,互相倾轧非常失望,就一直没有确定一个他认可的继承人。

康熙虽然信任胤禛,也很喜欢弘历,但从他一直不立储君这件事上来看,他的内心其实还对胤禛这个人选有所犹豫。而且,康熙还把抚远大将军这样重要的职位授予十四阿哥胤禵,也是出于对胤禛的牵制。

晚年的康熙因为九子夺嫡,在继承人的问题上一直举棋不定。他的真实意图,很有可能是打算恢复祖制,让后人来解决这个难题。即等自己去世后,让皇室和满洲贵族共同商议推举出一个继承人。

康熙把皇位到底传给了谁?雍正原来是这样修改遗诏、篡位登基的!

只是,事情的发展没有按照康熙的意愿走下去。

所以,个人推测,康熙去世那天的实际情况是这样子的:

康熙凌晨病重,七位皇子在上午陆续来探望过,但康熙觉得自己撑得住,没有和他们说过要传位给谁的口谕。而隆科多是当时负责畅春园警卫的武官,只知道七位皇子来了又走,但没有获得批准入内。

而此时的胤禛得知了父亲病重的消息,急忙在中午赶回问安,康熙也向他说了一下自己的病情,但没有提什么为君之道,也没有把念珠送给胤禛。胤禛为了能在父亲面前多表现,之后一直待在畅春园里没走。

但谁都没想到的是,康熙的病情突然在傍晚时恶化,很快就不省人事了。等被人发现的时候,康熙已经猝然长逝了。第一个知道这个情况的是隆科多,他立刻告诉了胤禛,两人随即决定利用这个其他皇子都不在场的大好时机,假称康熙口谕,宣布由胤禛即位。

为了防止其他皇子的质疑和反抗,胤禛让隆科多调动兵马封锁北京城,并实行戒严,禁止其他皇子来探视。胤禛又联络了十三阿哥胤祥,让他出面稳住北京城内外的其他军队,控制局势,迫使其他皇子们接受现实。

随后,胤禛匆忙命人用康熙八年前的诏书修改成遗诏颁布。由于胤禛这些天事务繁杂,来不及校验汉文的遗诏,就没有拿出来宣读。从而造成了当天只宣读满文遗诏的情况。

康熙把皇位到底传给了谁?雍正原来是这样修改遗诏、篡位登基的!

本文选自 茅庐小生 描写乾隆生平的历史纪实故事《天朝上国的迷梦》,点击了解更多即可限时免费阅读本书

综合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